跳转到内容

金鵄勋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金鵄勲章
假名きんしくんしょう
平文式罗马字Kinsihgunshō

金鵄勋章大日本帝国陆军海军军人军属所授与的一种勋章。“金鵄”的名称由来,是根据日本神话传说中,神武天皇东征时,神武天皇的停了一只金鵄,迷惑了长髓彦军。

概要

[编辑]
功四级金鵄勋章
胸口佩戴著金鵄勋章(功三级)伏见宫贞爱亲王
右胸口佩带著勋一等旭日桐花大绶章及金鵄勋章(功一级副章)元帅陆军大将川村景明

金鵄勋章于1890年2月11日(纪元节)制定。 金鵄勋章分为7个等级,“功一级”向下至“功七级”以功级表示的勋章。位阶瑞宝章或其他勋章授与工作取得一定年资为条件的公务员(当时为官吏)或民间人士不同,金鵄勋章只授与有战功的军人,大将皇族军人若没有战功也不会被授与。(即使以将军提督的身分获得旭日章瑞宝章勋一等勋二等的受勋,对金鵄章而言可能只是功五级功四级的军人而已。)

另外,功一级至功七级的受章者有900日圆至65日圆的年金给付。昭和初期,当时的二等兵的月薪只有8日圆80钱,因此算是相当高额。由于此年金为终身年金,随著战争扩大也扩大了受章者数量,使国库负担急促增加。因此1940年改以发行公债的方式支付,但是因为日本战败使得该公债变成一元不值。另外,昭和15年最后因为战争激烈,中止授与生还者制度,变成只授与取得战功的阵亡者。因此前线部队对于功勋彪炳都会以“金鵄勋章的约定”给予军刀感谢状、纪念品等,陆军方面也有制定相对应的武功勋章。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战败。根据驻日盟军总司令的指示,昭和22年(1947年)5月3日依据“昭和22年政令第四号”公告废止。

在战前的日本是个重视阶级的社会,列出勋章的等级是常见的事情。金鵄勋章也不例外会被表示出来,表示顺序为:1.职务、2.阶级、3.位阶、4.勋等、5.功级、6.爵位、7.学位以及姓名。

  • 例如:“内阁总理大臣陆军大将正一位大勋位功一级公爵山本权兵卫”。
  • 例如:“摄政皇族大勋位功一级法学博士常陆宫正仁亲王”

功级

[编辑]

金鵄勋章都会跟著表示军人功绩的等级。与位阶勋等荣典并列为天皇授与的荣誉之一。各级正式名称就像“功一级金鵄勋章”一样以【等级 + 金鵄勋章】的形式称呼。功二级以下的金鵄勋章不设副章。

  1. 功一级:针对天皇直属部队将官(主要为大将、中将)的司令官特别审议之后授与。大绶由左肩垂挂至右腋下,副章佩戴于左肋。
  2. 功二级:某个有功劳的将官,是佐官最高位的功级。正章(即功一级金鵄勋章之佩星)佩戴于右肋。
  3. 功三级:将官初叙的功绩。某个有功劳的佐官。是尉官最高位的功级。颈绶。
  4. 功四级:佐官初叙的功绩。有功劳的尉官。准士官、下士官的最高位的功级。加结襟绶,佩戴于左胸。
  5. 功五级:尉官初叙的功绩。准士官、下士官中功劳比较重的功级。兵的最高位的功级。襟绶,佩戴于左胸。
  6. 功六级:准士官下士官初叙的功绩。有功劳的兵的功级。襟绶,佩戴于左胸。
  7. 功七级:初叙的功绩。襟绶,佩戴于左胸。

金鵄勋受章者数(概约)

[编辑]

功一级金鵄勋章受章者(爵位、阶级为最高阶表示)[1]

[编辑]

陆军军人

[编辑]
  • 本庄繁:陆军大将男爵;1933年7月28日
  • 武藤信义:元帅陆军大将男爵;1933年7月28日
中日战争有功
[编辑]
  • 木下勇:陆军中将;1945年7月10日

海军军人

[编辑]
伊集院五郎
米内光政
中日战争有功
[编辑]

※陆海军少将没有授与功一级的前例,但山口多闻、有马正文两位少将(逝世后晋升中将)为授与的特例。

后期的金鵄勋章复权运动

[编辑]

1963年生还者叙勋制度重新开始,菊花章旭日章瑞宝章宝冠章都恢复了,但禁止于公共场所配戴已废止的金鵄勋章。“金鵄联盟”以恢复金鵄勋章叙勋者的名誉与年金为诉求展开活动。1985年招集国会议员召开“有关旧勋章名誉回复座谈会”,也对当时的首相中曾根康弘做出相同请求。但是随著叙勋者的高龄化,近年活动已渐渐式微。

关连项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