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胜利者式轰炸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P.80 胜利者
英国皇家空军的胜利者
类型 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机。
原产国 英国
制造商 Handley Page Limited
设计者 Reginald Stafford
首飞 1952年12月24日
起役日期 1958年4月
退役日期 1993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生产年份 1952−1963
制造数量 86
减速伞

汉德利·佩季公司的胜利者式轰炸机(英语:Handley Page Victor)是英国拥有的最后一种战略轰炸机,于冷战结束后退役。它是3V轰炸机英语V bomber系列最后服役的型号,也是英国皇家空军最后所使用的空中战略核武威慑载台。

研发

[编辑]

开发胜利者式轰炸机的动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紧接面临的核能武器竞赛直接有关,虽然英国在二战期间有部分配合曼哈顿计划,也略知核武知识;但美国在原子能法(1946年版)英语Atomic Energy Act of 1946禁止输出一切与核能相关的资料,英国在1947年1月起独自进行核武器开发。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部为了核武运用提出了OR.1001作战需求,对将开发的自由落体核弹规格提出概要,OR.1001设定的武器长不超过7.37公尺、直径不超过1.5公尺、总重量不超过1万磅(4540公斤),投掷释放高度约为6,100公尺至15,000公尺间。在此同时空军另外起草一份代号为OR.229的需求书,取代现役以活塞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战略轰炸机。OR.229需要一种中程轰炸机,可携带1万磅级武器时投射距离可达2,800公里(1,500海里)、飞行高度在11,000公尺至15,000公尺间、巡航速度时速930公里(500节),最大满载重量不超过10万磅(45公吨)、自陆上基地起飞的轰炸机。该需求并未对轰炸机自卫武装提出要求,而是希望借由飞机本身的速度及高度去摆脱可能的威胁。

武装

[编辑]
1979年海洋迷彩

为了要容纳单枚一万磅级重量的核弹,胜利式轰炸机弹舱容积要较火神式及勇士式要来得更大;大型弹舱也提供了更好的传统武器酬载能力与特殊弹药搭载弹性,比如说单枚即重达10公吨的大满贯炸弹或两枚5.5吨的高脚柜式地震炸弹。即使是一般铁壳炸弹也可搭载 45枚1000磅级炸弹。[N 1]或32枚两千磅水雷,还有人提议给它挂两个炸弹篮,可多装12个千磅炸弹。[2]

B.2型是使用战区外攻击核导弹的导弹载机动,如射程240公里的蓝钢导弹。本来打算用美国的天闪空射弹道飞弹,但是该型武器研制停止。[3]它可以实现在飞行中输入导弹目标方位,B.2如需要可以在30小时内转换回常规炸弹载机。[4]

操作历史

[编辑]
兼具空中加油机能力

在1957年前交付的都是B.1型,负责接收的是沃里克郡的皇家空军232成军转换单位。[5]第一个建立的中队是第十中队,58年4月在Cottesmore基地成立。第二个是第15中队,当年年底成立。[6]四架装着黄色阿斯托式侦察雷达和其他被动传感器的的胜利式组成了一支秘密部队,即Wyton基地的雷达侦测飞行队。[6][5]接下来扩建的部队还有1959年三月成立的57中队,1960年10月成立的55中队。[1][7] 在它的巅峰时期时皇家空军轰炸指挥部属下有六个中队。[8]1982年在福克兰战争中,两架火神式轰炸机靠多架胜利式轰炸机提供空中加油后长途轰炸了阿军机场。

规格参数 (胜利者式轰炸机”B.1型)

[编辑]
3 view of Victor
3 view of Victor

参考资料:Handley Page Aircraft since 1907[9]

基本信息

  • 机组:5

性能 武器

  • Up to 35 × 1,000 lb (450 kg) bombs or
  • Yellow Sun free-fall nuclear bomb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In RAF use the maximum load of 1,000 lb bombs carried was 35.[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Mason 1994, p. 389.
  2. ^ Barnes 1976, p. 508.
  3. ^ Rodwell Flight 13 February 1964, pp. 241-242.
  4. ^ Rodwell Flight 13 February 1964, p. 245.
  5. ^ 5.0 5.1 Mason 1994, p. 387.
  6. ^ 6.0 6.1 Gunston Aeroplane Monthly February 1981, pp. 62–63.
  7. ^ Butler and Buttler 2009, p. 63.
  8. ^ Butler and Buttler 2009, p. 61.
  9. ^ Barnes 1976, p.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