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公会曾肇添中学

坐标22°23′12.7″N 114°11′42.7″E / 22.386861°N 114.195194°E / 22.386861; 114.19519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公会曾肇添中学
SKH Tsang Shiu Tim Secondary School
地址 香港新界沙田区沙田禾𪨶邨德厚街6号
类型津贴学校男女校
宗教背景基督教
办学团体圣公宗(香港)中学委员会有限公司[1]
创办日期1978年
校监陈浩然博士[1], Dr Angus Fung
校长王裕泰先生(第5任)
(2007-08学年上任)
教师人数编制64人,自资3人[1]
校训智毅健群
校色主要:  肇添紫 及   深蓝
次要:  红   及   浅绿
图案:浅蓝与白相交格子
学生会从缺
电话号码(852) 2697 5566
传真号码(852) 2692 2146
学校网址www.skhtst.edu.hk
地图
远眺圣公会曾肇添中学
圣公会曾肇添中学对出的一段德厚街

圣公会曾肇添中学(英语:Sheng Kung Hui Tsang Shiu Tim Secondary School,简称SKHTST、曾肇添、曾记),座落于香港沙田禾𪨶邨,由香港圣公会港澳教区于1978年创办,是沙田区一所知名中学。学生历年于公开考试均取得优良成绩,良好校风亦闻名区内。该校设30班,包括中一至中六各五班。校训为“智毅健群”。

历史[编辑]

学校建校于1978年,为一所连环型校舍。初时之学生对象为禾𪨶邨内之学童,后来对象则扩展至整个沙田区的适龄学童。经师生多年努力,该校逐渐发展成为一所沙田区内的名校,以校风纯朴、课外活动杰出、成绩优良闻名。

记事[编辑]

  • 1978年:开校。
  • 1988年:学生会成立。
  • 2005年7月:新翼建成。
  • 2013年4月13日:庆祝该校35周年校庆,举行表演、嘉年华及开放日等。
  • 2018年4月14日:庆祝该校40周年校庆及曾永馨演讲厅落成启用。
  • 2023年4月1日:庆祝该校45周年校庆,举行表演、嘉年华及开放日等。

历任校长[编辑]

任次 任期 校长名字 备注
1 1978年−1982年 潘梁学贤女士
2 1982年−1986年 梁玉玲女士 已故
3 1986年−2002年 刘智辉先生[2]
4 2002年−2007年 汤启康先生 前教育署副署长
5 2007年−2024年 王裕泰先生

校舍[编辑]

学校校舍启用于1978年,为80年代标准校舍,学校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1],设有24间课室。

后来学校学生愈来愈多,于90年代先后于地下有盖操场增加2间课室、1间教员室、学生会办事处及升学及就业辅导组办事处。由于班别数目长期多于课室数目,于是学校实行浮动班制,各班大多没有自己的一间课室。

及后,学校于原本其中一个室外排球场的位置加建新翼(英语:New Annex),于2005年7月建成,新增6间课室,令各班均有自己的课室。新翼设有升降机,各层透过通道与旧翼连接。

旧翼 新翼
地下 有盖操场、小食部、饭堂(Canteen)、盼望小店(校牧室) 校务处、校长室、会客室、教员休息室、医疗室、社工室、1号及2号教员室、男女更衣室 曾永馨演讲厅、木工室 有盖排球场 支援教学室
1楼 礼堂 课室(2A-2E、4A) 课室(4B)、视艺室、音乐室 小圣堂(Chapel)
2楼 课室(3A-3E、4C) 多媒体学习中心2(MMLC2)、家政室、地理室 课室(1A-1D)、平台
3楼 课室(5A-5E、4D) 图书馆、优阅书房(Reading Lounge) 课室(1E)、辅助教学室、广播室(雪清苑)、多媒体学习中心1(MMLC1)
4楼 课室(6A-6E、4E) 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创新科技中心(STEM & Innovation Centre)、学生活动中心(Student Activity Centre, SAC)
5楼 综合科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 辅助教学室、3号教员室
6楼 副校长室、顶层阁楼(Penthouse)、教员休息室、会议室

地面室外空间另设有一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三个投篮区及停车场。连接新翼小圣堂及地面有盖排球场的楼梯内侧贴有十四块不同设计的陶瓷砖,象征苦路十四处。

曾永馨演讲厅[编辑]

曾永馨演讲厅(英语:Tsang Wing Hing Lecture Theatre)于2018年4月14日校庆当日启用。演讲厅除表演以外,亦可供校园电视台作节目广播之用,提供约110个座位,较一般课室多出数倍。座位采剧院规格,方便进行各类演讲、授课、会议或表演。演讲厅亦安装了无线上网设备、大型屏幕及4K拍摄器材。

语文政策[编辑]

学校为英文中学,大力推动学生使用英语。除中文、普通话、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个人社化教育、宗教及伦理科、公文与社会教育科以外,其他科目均使用英语授课。

于每个正常上课日的早上,均会有15分钟阅读时间(Reading Period),让学生阅读课外书(每月交替阅读中英文书籍)。此外,每星期三学校亦有“Wednesday English Broadcast”,由中二至中五同学呈现英语短剧演出,并由中一同学担任辅助及主持,增进学生在英语和资讯科技的知识。

普通话方面,普通话学会每年均会举办普通话周,帮助学生掌握两文三语。

校内多年均举办“中英普歌唱大赛”,并会邀请时任新教师参与表演,作为多年之传统活动,增进师生感情,及学生之两文三语水平,营造沈浸式学习语言之环境。

学生组织[编辑]

曾肇添中学设有多个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社、学生长(Prefect)、资讯科技学生长(IT Prefect)、图书管理员、大哥哥大姊姊计划及不同学会等,曾肇添中学设有多个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社、学生长(Prefect)、资讯科技学生长(IT Prefect)、图书管理员、大哥哥大姊姊计划及不同学会等。 各学生组织互不从属,训练学生之领导、统筹等能力。 为确保学生都有担任学生组织职位的机会,学校限制中五学生只可以担任最多三个职位,当中主席、会长、队长等职位不可多于一个。

学生会[编辑]

圣公会曾肇添中学自1988年度起设有学生会(英语:The Students' Union)。学生会设有代表会(The Students' Union Council)及干事会(Executive Committee):代表会监察及协助干事会会务,和策划及监察选举事宜;干事会为行政机构,负责执行会员大会和代表会之议决。学生会代表会及干事会的任期为每年十月四日至翌年十月三日。

代表会于开学时由各班选举班代表及部份学生组织协商组织代表产生。

学生会干事会的内阁(主席、内务副主席、外务副主席、司库、文书)透过全校学生投票选出。近年内阁选举大约于10月初,学生会会员大会的下一个上课天举行,并于同日在顾问老师及代表会职员监察下以电脑点票及公布结果。干事会其馀成员(六名部长)则由当选内阁提名,视乎提名数目,由代表会投票选举或投信任票产生。

近年学生会内阁[编辑]
届别 任期 当选内阁 落选内阁 备注
14 2000年−2001年 新纪园 资料从缺
15 2001年−2002年 VIA
16 2002年−2003年 耀禧阁
17 2003年−2004年 葡萄园
18 2004年−2005年 彩棱阁
19 2005年−2006年 蕻花荟
20 2006年−2007年 Sparkles
21 2007年−2008年 没有学生会内阁,由代表会行使职权
22 2008年−2009年 晖庭 Evolution、Fire
23 2009年−2010年 王道 Color
24 2010年−2011年 Right Fever[3]、Echo
25 2011年−2012年 Galaxy Vow
26 2012年−2013年 Twinkle Anchor
27 2013年−2014年 Nexus Meteor
28 2014年−2015年 城邦Polis 本年度只有一个内阁参选
29 2015年−2016年 Collab Rangers
30 2016年−2017年 Fawkes 本年度只有一个内阁参选
31 2017年−2018年 Sidereal 本年度只有一个内阁参选
32 2018年−2019年 Pharos(以83.8%当选) 本年度只有一个内阁参选
33 2019年−2020年 Pyxis(以66.21%当选) 本年度只有一个内阁参选
34 2020年−2021年 逸曌 Helius(以81.11%当选) 本年度只有一个内阁参选
35 2021年−2022年 Pentas(以50.97%当选) 本年度只有一个内阁参选
36 2022年−2023年 Elpis 曙曦(以53.2%当选) Solaris 极昼 10.4% 弃权/废票
37 2023年−2024年 没有学生会内阁,由代表会行使职权

[编辑]

学生入学时会被分入四社(英语:House之一,分别为智社、毅社、健社和群社。四社名称分别对应四字校训“智毅健群”。在学生会干事会统筹及计分下,四社每学年均会参与陆运会、广播剧、球类、棋艺等比赛,争夺社际全年总冠军。社监(社负责老师)会于开学前选择社职员,而部分社的社职员由该社上届职员投票选出。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代表颜色
Wisdom (W) 红色
Perseverance (P) 黄色
Health (H) 绿色
Gregariousness (G) 蓝色

学生长[编辑]

学校设有学生长(英语:School Prefects),负责维持学校纪律。

资讯科技学生长[编辑]

学校设有数码媒体及舞台队(英语:Digital Media and Stage Team),前身为资讯科技学生长(英语:IT Prefects),负责学校有关资讯科技等工作。资讯科技学生长成立于1999年,现时主要负责周三英文广播及早会等固定工作,以及负责学校大型活动的技术支援和记录的工作,同时亦负责制作并上载有关校园生活的相片和短片。数码媒体及舞台队设有一名队长(Head),一至两名副队长(Vice Head)及六名中央负责人(Central In-charge),管理三组资讯科技学生长,分别为直播小组(Broadcast Team)、后台支援小组(Stage Crew)及制作小组(Production Team)。每年由上任队长和副队长决定继任队长和副队长人选,再由继任队长和副队长选定其他成员。

早期,资讯科技学生长的直播室位于G09室及式如轩之间的一个小房间,由于设备不足,以制作声音节目为主。校园新翼建成后,直播室迁往新翼三楼的直播室,该直播室设有独立控制室及隔音直播间,方便制作直播电视节目。2018年曾永馨演讲厅启用,设备比原本的广播室大幅提升,资讯科技学生长开始于演讲厅制作节目。

图书馆管理员[编辑]

学校设有一个图书馆和一个优阅书房,而管理员分别称为图书馆管理员(英文:Librarians)和优阅书房图书管理员(英文:Reading Lounge librarians) 。两者工作基本一样,负责于小息、午饭时间以及放学后当值。主要工作是协助借还书籍、打理书柜以及装饰,并举办有关阅读及文学之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广泛汲取知识。

学会[编辑]

学校设有多个学会,让学生拓阔视野、陶冶性情。

主要学会[编辑]

各学科之学会、园艺学会、游戏学会、舞蹈学会、野外定向学会、中/英文辩论队、各体育学会等。

音乐艺术[编辑]

TST Band、合唱团、管弦乐团、Art Club等。

制服团队[编辑]

校内同学可参与红十字会香港飞行服务队童军等制服团队,培养纪律精神及生存技能。

文化、传统及特色[编辑]

校徽[编辑]

支撑校徽的十字架代表该校为基督教学校,英文“TST”及“SKH”分别代表校名“曾肇添”(Tsang Shiu Tim)及办学团体“圣公会”(Sheng Kung Hui)。校徽左下角及右下角分别为禾穗及齿轮图案,禾穗象征学校与学生茁壮成长,而互相紧扣的齿轮则代表积极向上。同时,学校位处的沙田,开校时正由农业社会(禾穗)转型为工业社会(齿轮)。

校歌[编辑]

开校时,学校以《学校根基歌》作为校歌。后来于2003年,学校决定谱写一首属于该校的校歌,由校友林梓凤作词,钢琴家冯景禧谱上旋律,并由音乐老师邓秀南修改歌曲音调,使校歌旋律和谐动听。

校歌作曲偏向流行曲,歌词为广东话配合旋律,较部分学校拗音的歌词为琅琅上口。校歌出呼应校训,亦带出宗教讯息及对学生的训勉。

智慧,从敬畏主而来;

有毅力,因无尽是主爱;

健康身心,去跑前面路程;

人群里,扶持上路去谱写精彩。

学海,纵是无尽亦无涯;

人生,需冲开梦想疆界。

努力此刻,珍惜这生,奉上心志,

快乐就是,献出星火照亮世间。

在十架里,齐学去爱人如己;

用真心,朝著永恒盼望。

燃亮我心,倾出每分热情,

只因主爱,使我们的心温暖。

迎接世间千百幻变,我们的心不变。

蒙主保守我永心坚,迎风敢闯过每一天,

凭主恩典面对新挑战。

迎接世间千百幻变,我们的心不变。

蒙主保守我永心坚,迎风敢闯过每一天,

凭主恩典面对新挑战。

早会[编辑]

学校于循环周一及周四举行早会(Assembly)。虽然宗教科有关的事项(包括唱诗、读经等)根据学校指引该用中文,唯早会中大部分宣布及演讲均与宗教无关但讲者使用中文并非英文,与前述的语文政策有出入,学校亦未曾理会。英语通常只会在主持会在结束早会前感谢会众时使用。学校有多年传统——主持会在结束早会前感谢会众出席,而会众亦会报以感谢,所有新生入学时也会被告知该传统,让其日后跟随。

主持:Thank you for attending the assembly.
会众:Thank you.

口号[编辑]

学校多年来有校训、校庆主题等口号。

校训:智毅健群(Wisdom, Perseverance, Health, Gregariousness)
训导组:自律、守礼、守规。(Be self-disciplined, courteous and rule-abiding.)
三十五周年校庆主题:In God we trust. In love we grow.
四十周年校庆主题:感恩・服侍・腾飞(Thanksgiving in faith; Serving in Love; Thriving in Hope)
四十五周年校庆主题:蒙恩.翱翔.卓越 (Thrive on God's Grace; Soar with Aspirations; Triumph for Excellence)

除校训外,其中以训导组的口号“自律、守礼、守规”最为师生熟悉,如同学校的半个校训。教师于不同场合强调自律,学生亦以良好纪律见称,校友毕业多年后亦会以该句总结就读时的得著。

保留传统科目[编辑]

近年,部分中学在低年级(中一至中三),将中英数以外的部分科目合并为“综合人文科”,惟该校维持低年级科学、中国历史、历史、地理、视觉艺术、电脑及经济独立成科。同时,学校仍然于低年级开办家政及工艺科,男女生均须在每学年分别修读两科各一个学期。

用语[编辑]

“班”称为“Form”,例如“Form 1A”,故班主任称为“Form Teacher”。班/级简称使用“F”,例如“F.1A和F.1”。课节英文为“Period”,例如第三节称为“3rd Period”。中文方面,“Prefect”并非译作“风纪”,而是“学生长”。该校学生自称为“曾记人”。

校友连系[编辑]

学校与校友保持紧密连系,升学及就业辅导组(Careers Team)与校友会保持良好关系。校友致力回馈母校,不时回校担任教练或为学生担任师友。每年Careers Day均有大量校友回校,分享升学及就业的经历,可见校友对学校的支持。

公开考试成绩[编辑]

学生历年均于公开考试取得佳绩,大多学生均能升读大学,近年公开考试表现如下:

考试 成绩
2008年高级程度会考 联招升读大学率:87.6%
2009年高级程度会考 资料从缺
2010年高级程度会考 联招升读大学率:89.7%
2011年高级程度会考 资料从缺
2012年高级程度会考 联招取得学士学位取录:88.5% (同届另13人读毕中六后经拔尖计画升读大学)
2012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取录:85.5%;1人取得5科5**
2013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取录:80.1%;1人取得6科5**(不计算数学延伸单元):黎渺扬 (当年中学文凭考试总分全港第一,获香港中英学术基金会学者联会颁发“莫凤麟奖学金” “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4]
2014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取录:82.7%
2015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取录:86.0%;3人取得5科5**(不计算数学延伸单元)
2016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取得学士学位取录:87.2%;2人取得5科5**(不计算数学延伸单元)
2017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取得学士学位取录:86.0%;1人取得5科5**(不计算数学延伸单元)
2018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取得学士学位取录:92.5%;1人取得7科5**(包括数学廷伸单元);1人取得6科5**(不计算数学延伸单元);1人取得5科5**(不计算数学延伸单元)
2019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取得学士学位取录:98.6%;1人取得5科5**(包括数学廷伸单元)
2020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资料从缺;2人取得5科5**(包括数学廷伸单元)
2021年中学文凭考试 资料从缺
2022年中学文凭考试 联招取得学士学位取录:96.0%;4人取得5科5**(包括数学廷伸单元)

香港杰出学生选举[编辑]

截至2021年(第36届),在香港杰出学生选举共出产1名香港杰出学生。

著名校友[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中學概覽2022/2023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S.K.H. Tsang Shiu Tim Secondary School 學校資料.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 2022-12-06 [2023-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2. ^ 卢子健、何安达. 香港人名錄. 天地图书. 1994: 558. 
  3. ^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第二十四屆學生會(2010-2011) 候選內閣Fever. [201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4. ^ 圣公会曾肇添中学.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School Profile (PDF). 圣公会曾肇添中学.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03).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