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盐铁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盐铁论
作者桓宽
类型政治思想
语言中文
成书年代西汉后期
发行信息
保存状态篇数:六十篇
卷数:十卷

盐铁论》,中国西汉盐铁会议的记录,以对话体撰写,10卷60篇,作者桓宽。其中记载的是贤良文学(由地方推举的官员)与丞相御史大夫(多为名门子弟)之间的辩论。

《盐铁论》是了解西汉后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中央与地方对立情况的重要文献。[1]王先谦认为,桓宽的文笔,可与西汉褚少孙严遵相比。[2]

背景

[编辑]

汉昭帝时,当时已七十多岁的御史大夫桑弘羊[3]继续推行汉武帝时定下的财政政策,包括盐、铁、酒专卖及物价调整,称为盐铁榷酤均输平准外戚大将军霍光有意削弱桑弘羊并夺取财政大权,因而鼓动贤良文学批评其政策。[4]

前81年2月,60多个新荐举的贤良文学被召至宫中,就桑弘羊各项财政政策应否废止,与丞相车千秋、桑弘羊辩论。贤良文学受霍光鼓动,又代表地方豪强的利益,批评桑弘羊各种与民争利的政策。结果昭帝下令取消酒类专卖(榷酤)和关内铁官,其馀大部份政策都不受影响;霍光有意打倒桑弘羊的目的暂未达到。[5]其后桓宽编纂《盐铁论》一书记录此盐铁会议。[6]

内容

[编辑]

《盐铁论》以对话体方式,记载前81年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与丞相、御史大夫之间的辩论。桓宽整理润饰与会者会议后所作的记录,集结成书。[7]有学者认为,书中夹杂了桓宽自己的创作和意见,并非完全是盐铁会议的实际记录。[8]

贤良主张

[编辑]

贤良文学代表儒家的意见,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节俭、藏富于民,反对官营商业。[9]政治必须使民生安定,以仁义道德引导百姓,移风易俗,崇本抑末,即发展农业、 抑制工商业;盐铁、均输、平准、榷酤等法与民争利,使人民趋向“末业”,应当废止。[10]贤良文学并批评以桑弘羊为首的经济官员骄横奢侈。[11]

大夫主张

[编辑]

御史大夫代表法家的意见,主张朝廷必须充实国库,加强边防,防止敌人入侵;[12]为了国家安全与荣誉,必须征讨胡人,有信心制服匈奴[13]经济方面,主张开发工商业,由政府统制,管制盐铁,以富国富民及应付边防开支。[14]御史大夫并批评,贤良文学是古非今,过于迂腐,对当前急务并无具体有效的对策。[15]

版本

[编辑]

《盐铁论》现存最古版本刊于明朝初年,其次是1501年的涂祯本,两者俱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16]最有价值的现代版本,则是王利器《盐铁论校注》,1958年初版。[17]

译本

[编辑]

《盐铁论》第1-28篇有盖尔(Esson Gale)的英译本,第1-19篇于1931年于荷兰莱顿出版,第20-28篇于1934年于《皇家亚洲文会杂志》(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发表。[18]日译本有三部,分别由山田胜美曾我部静雄佐藤武敏翻译和注释,分别于1934、1934及1970年在东京出版。[19]

目录

[编辑]

卷一 本议第一 力耕第二 通有第三 错币第四 禁耕第五 复古第六

卷二 非鞅第七 晁错第八 刺权第九 刺复第十 论儒第十一 忧边第十二

卷三 园池第十三 轻重第十四 未通第十五

卷四 地广第十六 贫富第十七 毁学第十八 褒贤第十九

卷五 相刺第二十 殊路第二十一 讼贤第二十二 遵道第二十三 论诽第二十四 孝养第二十五 刺议第二十六 利议第二十七 国疾第二十八

卷六 散不足第二十九 救匮第三十 箴石第三十一 除狭第三十二 疾贪第三十三 后刑第三十四 授时第三十五 水旱第三十六

卷七 崇礼第三十七 备胡第三十八 执务第三十九 能言第四十 取下第四十一 击之第四十二

卷八 结和第四十三 诛秦第四十四 伐功第四十五 西域第四十六 世务第四十七 和亲第四十八

卷九 繇役第四十九 险固第五十 论勇第五十一 论功第五十二 论邹第五十三 论菑第五十四

卷十 刑德第五十五 申韩第五十六 周秦第五十七 诏圣第五十八 大论第五十九 杂论第六十

评论

[编辑]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当时实际利弊得失,非熟悉考究当时人意见者,无从揣测[20]:21。讨论盐铁专卖,该注意当时历史传统与当时人历史意见作主要参考,不该把我们的时代意见来抹杀当时的历史意见[20]:21

注释

[编辑]
  1. ^ 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入门》,页162。
  2. ^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附录四.述书〉,页817。
  3. ^ 张七公子. 一起讀點經濟史:《史記.平準書》新解. Puomo Digital Publishing & Marketing, LLC. 20 October 2014: 95–. GGKEY:G6Z0QXSZ8L1. 
  4. ^ 西嶋定生:〈武帝之死〉,页602;徐复观:〈盐铁论中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页122-123。
  5. ^ 西嶋定生:〈武帝之死〉,页599-603。
  6. ^ 西嶋定生:〈武帝之死〉,页600。
  7. ^ 徐复观:〈盐铁论中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页124-125。
  8. ^ 劳干:〈《盐铁论》所表现的儒家及法家思想之一斑〉,页232、237。
  9. ^ 劳干:〈《盐铁论》所表现的儒家及法家思想之一斑〉,页234、240。
  10. ^ 西嶋定生:〈武帝之死〉,页601;徐复观:〈盐铁论中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页138-140。
  11. ^ 徐复观:〈盐铁论中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页151-152。
  12. ^ 西嶋定生:〈武帝之死〉,页601。
  13. ^ 劳干:〈《盐铁论》所表现的儒家及法家思想之一斑〉,页236。
  14. ^ 劳干:〈《盐铁论》所表现的儒家及法家思想之一斑〉,页238-240;徐复观:〈盐铁论中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页141。
  15. ^ 西嶋定生:〈武帝之死〉,页602;徐复观:〈盐铁论中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页176。
  16. ^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前言〉,页37、〈附录五.校本〉,页834。
  17. ^ Loewe:“《盐铁论》”,页511。
  18. ^ Loewe:“《盐铁论》”,页512。
  19. ^ 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入门》,页162。
  20. ^ 20.0 20.1 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香港人生出版社,1955年

参考书目

[编辑]
  •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
  • 徐汉昌,《盐铁论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8月)。
  • 劳干,《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6),〈《盐铁论》所表现的儒家及法家思想之一斑〉,页231-242。
  • 西嶋定生著,李开元译,〈武帝之死〉,载刘俊文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卷三.上古秦汉》(北京:中华书局,1993),页585-617。
  •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卷三》(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盐铁论中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页117-216。
  • Michael Loewe(鲁惟一)著,王志平译,“《盐铁论》”,载Michael Loewe编:《中国古代典籍导读》(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页508-514。
  • 山根幸夫编,田人隆等译,《中国史研究入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