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梦游仙境
红心女皇:爱丽丝梦游仙境 | |
---|---|
原名 |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作者 | 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 |
类型 | 儿童文学 |
语言 | 英语 |
故事时代背景 | 1860年代 |
发行信息 | |
插图 | 约翰·丹尼尔 |
出版机构 | Macmillan Publishers |
出版时间 | 1865年 |
出版地点 | 英国 |
媒介 | 印刷品 |
所获奖项 | 凯特·格林威奖 |
系列作品 | |
前作 | 无 |
续作 | 爱丽丝镜中奇遇 |
规范控制 | |
OCLC | 1023201734 |
《爱丽丝梦游奇境》(英语: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简称Alice in Wonderland),或称《爱丽丝梦游奇境记》,是英国数学家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以笔名路易斯·卡罗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1]。故事的主角爱丽丝,从兔子洞掉进充满拟人化动物的梦幻世界,遇到各种懂得说话的动物。186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老少读者喜爱[2]。《爱丽丝梦游奇境》是典型的奇幻文学,亦是极具影响力的童话故事[2][3]。已被翻译为174种语言出版[4]。
历史
[编辑]《爱丽丝漫游奇境》于1865年出版。故事原形乃是1862年7月4日,作者与鲁宾逊·达克华斯及三位女孩于泰晤士河同游。三位女孩当中,有一位名叫爱丽丝·李德尔;她们的父亲正是牛津大学及威斯敏斯特学校的校长亨利·乔治·李德尔。
他们由牛津附近的愚笨桥开始,划船到五哩外一条名叫戈斯托的村庄。途中,他们为了消磨时间,道奇森就在船上向三位女孩讲了一个应她们要求“越荒诞越好”的幻想冒险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正好就是他最疼爱的三姊妹之中的二女儿爱丽丝。
三位女孩都很喜欢这个奇妙的故事,事后同船的友人,以及与故事主角同名的爱丽丝更希望道奇森能把故事写下来。道奇森虽然当晚就把故事记录下来,但之后又拖延超过二年[5],增补新情节与多首诗,才终于完成该作品。他于1864年11月26日把手写原稿连同亲手绘画的插图,一并送给爱丽丝·李德尔。最初,他的原稿命名为《爱丽丝地底之旅》(Alice's Adventures Under Ground)。一些爱丽斯故事的研究者如马丁·嘉德纳(Martin Gardner)估计,道奇森可能还有较早的手稿,但他抄了更完整的版本之后,便将初稿毁掉。不过,此推断仍未得到初步的证实。
事实上,道奇森将原稿送予爱丽丝以前,已经将其由15,500词扩展至25,500词,并准备将作品发布。其中,他花了大量笔墨于柴郡猫及疯狂下午茶(A Mad Tea Party)等章节;他亦与负责插画的政治讽刺漫画家约翰·坦尼尔密切合作。1865年,他终于以笔名路易斯·卡罗出版《爱丽丝梦游仙境》。
由于坦尼尔对插画的印刷品质并不满意,于是他们决定收回共二千册初版,而新版于同年12月就印刷好。初时,道奇森授权予纽约阿普顿出版社(Appleton)印刷初版。其实,除了出版社不同外,初版的钉装与1866年由麦克米伦出版的没有两样。
尽管一开始评论家给予的评价普遍不佳,称之为“毫无条理、一群怪人的疯人疯语”,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却意外大受欢迎,其天马行空、奇想天外的剧情,以及令人拍案的双关语、谐音语言游戏,多首恶搞当代著名鹅妈妈童谣或诗歌的胡闹诗(nonsense verse),让它很快便广受喜爱,就连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年轻的奥斯卡·王尔德都是它的狂迷,而出版社当然忙著加印。至今,《爱丽丝漫游奇境》已经被翻译成125种语言,版次过百,又多次被拍成电影。
多年以来,《爱丽丝漫游奇境》成为大量舞台剧、电影[6]及电视节目的蓝本。有些版本亦把续集《爱丽丝镜中奇遇》[7]包含在内。
在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大阅读”活动票选出的“有史以来最受读者喜爱的小说”中,《爱丽丝漫游奇境》排在第30名[8][9]。
故事大纲
[编辑]第一章:掉进兔子洞(Down The Rabbit Hole)
[编辑]一天,闷闷不乐的爱丽丝跟姊姊同坐于河畔。忽见一只古怪的白兔走过──它穿戴打扮,手持怀表,自言自语,行色匆匆。好奇的爱丽丝跟著它跑,跳进兔子洞里去。这个洞非常非常深,过了很久,爱丽丝终于著地。她惊觉自己身处奇怪的大厅,四周尽是大大小小的门,而所有门都被上了锁。她捡到一条门匙,却仅能开启一道小门。由于这道门实在太小了,她只能望过去,却发现那边有个标致的花园。她把门匙放在桌上,并在大厅别处找到一瓶写著“喝我”的饮料。爱丽丝不由分说把它喝完,发现自己缩小了,当能穿过小门,却拿不回桌上的门匙。慌乱之际,她捡到一件写著“吃我”的蛋糕。这一次,爱丽丝吃掉它后竟又急速变大,大得连头顶也贴著天花板了。
第二章:泪水之潭(The Pool of Tears)
[编辑]爱丽丝不禁大哭起来,整个门厅尽是泪水。她不经意地捡起一把扇子,身体竟又变小了,她不得不在自己的泪水中游走。途中,她遇到一只同在游泳的老鼠。爱丽丝想要跟它闲聊几句,却总是把她的家猫“黛娜”挂在嘴边,结果当然触怒了视猫为死敌的老鼠。
第三章:无谓的竞赛和长长的故事(The Caucus Race and a Long Tale)
[编辑]泪水冲走了其他动物和雀鸟;一时间,爱丽丝已被一群动物包围。他们聚集在岸边,讨论如何弄干身体。老鼠发表了一场有关威廉一世的冗长演说,爱丽丝听罢觉得无聊极了;渡渡鸟则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举行一场无结果的比赛:大家绕圈跑,而没有胜负之分。爱丽丝懵懵懂懂的又说起家猫,结果把所有动物都又吓跑了。
第四章:白兔先生与蜥蜴比尔(The Rabbit Sends a Little Bill)
[编辑]令爱丽丝掉进地底的白兔先生又出现了。这一回,他在寻找公爵夫人的手套和扇子。白兔先生命令爱丽丝入屋拿回物品,可是,爱丽丝刚进屋,看到一块饼干便吃了起来,身体又变大了,吓坏了的白兔先生,于是命令园丁蜥蜴比尔从烟囱爬进屋内以寻失物。此时,屋外已经聚集了一群动物,他们呆呆地看著爱丽丝偌大的手臂,并开始向她猛投卵石。卵石却化成一件件蛋糕;爱丽丝把它们一一吃下,身体又缩小了。
第五章:毛毛虫的建议(Advice from a Caterpillar)
[编辑]爱丽丝见到一棵蘑菇,上面坐著一条蓝色的毛虫。他抽著水烟,向爱丽丝探问起来。爱丽丝回应他,自己正在个性转变期之中,时常心绪不宁,她甚至连一首诗都记不起来。毛虫离开之前,告诉了她蘑菇的秘密:吃其中一半会使她变高,吃另一半会使她变矮。于是,她把蘑菇一分为二,果然,吃其中一半使她矮小无比,吃另一半则令她的脖子增长。她的脑袋直达树丛之中,树上的鸽子甚至误以为她长长的脖子是一条毒蛇。经过一番努力,爱丽丝终于恢复原来的身高。她蹒跚地走,偶然进入了一个小庄园。同时,她又利用蘑菇调校最适合的身高。
第六章:小猪与胡椒(Pig and Pepper)
[编辑]鱼先生想把邀请信交予屋内的公爵夫人,于是将事情交托给蛙先生。爱丽丝观察著这个过程,并跟蛙先生讲了一堆晦涩难懂的话,最后还是让自己走进屋内。原来公爵夫人的厨娘正把碗碟乱扔和煮浓汤,并加入了大量胡椒。胡椒实在太多了,令爱丽丝、公爵夫人和她的婴儿不停打喷嚏,厨子和咧著嘴笑的柴郡猫却不受影响。婴儿不禁嚎啕大哭,而一向脾气暴躁的公爵夫人当然对此十分厌恶,最后还把婴儿交给爱丽丝照顾。爱丽丝抱著婴儿走,不久却惊觉婴儿竟变成了一头猪。
第七章:疯狂下午茶(A Mad Tea Party)
[编辑]柴郡猫在树上出现,向爱丽丝指示往三月兔家的方向。接著他就消失了,他露齿的笑容却还在那儿,在空中浮现,这令爱丽丝注意到,她见过的猫大抵没有笑脸,却从没见过只有猫的笑容而没有其身。
然后,爱丽丝到三月兔的家里去。那时三月兔、帽子先生(现多被称为疯帽子)和睡鼠正举行疯狂茶聚,爱丽丝因而成为茶聚的宾客。在这一章,睡鼠几乎一直处于熟睡的状态;其他人则向爱丽丝讲谜语和轶事。疯帽子向她透露,由于他受到惩罚,使时间永远停留在下午六时,也就是下午茶时间,所以他们不得不整天都停留在茶点。言谈之间,爱丽丝受到侮辱,又受不了谜题和故事的疲劳轰炸,决定离开。临走前,她更断言这是她去过最无聊的茶聚。
第八章:王后的槌球场(The Queen's Croquet Ground)
[编辑]爱丽丝离开茶聚,走进了一个花园。她遇到三个嬉戏玩乐的纸牌仆人,他们正为讨厌白玫瑰的红心王后将树上的白玫瑰涂上红色。接著,更多纸牌仆人、国王和王后都列队进入了花园,连白兔先生也来了。爱丽丝会见了国王和王后。那个王后很难讨好,她说自己平日只要对事物有些微的不满,就会大喊她的口头禅“给我砍掉他的头颅!”
王后邀请(或许有些人会认为那是命令)爱丽丝跟他们一起打槌球,可是,这场比赛很快便沦为一片混乱。他们把活生生的火烈鸟当作球棍,又把刺猬当作球。接著,爱丽丝再一次遇上柴郡猫。红心王后命人砍下柴郡猫的头,刽子手却抱怨他没可能做到,因为他只能看见柴郡猫的头。由于柴郡猫是属于公爵夫人的,王后只好将公爵夫人从监狱释放,再处理斩首的事。
第九章:假海龟的故事(The Mock Turtle's Story)
[编辑]在爱丽丝的要求下,公爵夫人被带到槌球场,她深思著身边所有事物的意义。红心王后打消了给柴郡猫斩首的念头,并将爱丽丝介绍予鹫头飞狮认识。鹫头飞狮带爱丽丝去找假海龟。假海龟虽然没有什么可悲的事情,却感到极度失落。他诉说自己曾经在学校做过一只真正的海龟。然而,鹫头飞狮打断了他的话,好让他们能够一起玩游戏。
第十章:龙虾方块舞(Lobster Quadrille)
[编辑]假海龟和鹫头飞狮跳起龙虾方块舞,而爱丽丝则背诵“这是龙虾的声音”。最后假海龟替爱丽丝唱了首《甲鱼汤》(Beautiful Soup),此时远处传来了“审判开始”的声音,于是鹫头飞狮带著爱丽丝参加审判。
第十一章:谁偷了馅饼(Who Stole the Tarts?)
[编辑]爱丽丝到了审判的场所,红心骑士(Knave of Hearts)被控偷了红心王后的馅饼。陪审团由各种动物担任,包括蜥蜴比尔,白兔先生则担任喇叭手。在审判期间,爱丽丝发现自己愈长愈大,睡鼠(dormouse)说爱丽丝无权以这么快的速度长高,把他挤得喘不过气。爱丽丝回道睡鼠的控诉荒谬,因为每个人都会长大,而她自己没办法停下这个过程。同时,疯帽子和公爵夫人的厨师被传唤作证,当这两人的询问结束以后,爱丽丝被白兔先生传唤为下个证人。
第十二章:爱丽丝的证明(Alice's Evidence)
[编辑]爱丽丝被传为证人,当她站起来时因为长太大了而弄倒了陪审员席,国王只得命令审判暂停到陪审员回到席次上。国王和王后引用第42条规定:身高一英里以上者必须退出法庭,但爱丽丝否认并拒绝离开。最后,王后和爱丽丝在一阵争吵以后,下令砍掉爱丽丝的头,但爱丽丝并不怕,她认为他们只不过是纸牌。整副牌此时飞上天,又落到爱丽丝身上,爱丽丝正要挥去这些牌,却发现自己在河边醒来,头还枕在姊姊的腿上,姊姊正挥去爱丽丝脸上的枯叶。爱丽丝把这个梦告诉姊姊,然后先离去了,姊姊则一边想著爱丽丝的奇怪梦境,一边恍惚地睡著了。
登场人物
[编辑]- 首主角:爱丽丝
- 次主角:红心王后(The Queen of Hearts)
- 红心国王(The King of Hearts)
- 纸牌仆人(The Playing Cards)
- 智虫(The Cater pillar)
- 鹫头飞狮/鹰头狮/狮鹫(The Gryphon/Griffin)
- 疯帽客(Mad Hatter)
- 三月兔(March Hare)
- 睡鼠(Dormouse)
- 柴郡猫(Cheshire Cat)
- 渡渡鸟(Dodo)
- 蜥蜴比尔(Bill the Lizard)
- 公爵夫人(Duchess)
- 老鼠(The Mouse)
- 鸭子(Duck)
- 鹦鹉(Lory)
- 小鹰(Eaglet)
- 老螃蟹(Old Crab)
- 小螃蟹(Young Crab)
- 老喜鹊(Old Magpie)
- 金丝雀(Canary)
- 派德(Pat)
- 小狗(The Puppy)
- 鸽子(The Pigeon)
- 鱼佣人(The Fish-Footman)
- 蛙佣人(The Frog-Footman)
- 厨娘(The Cook)
- 假海龟(The Mock Turtle)
- 爱丽丝的姊姊(Alice's sister)
- 红心武士(The Knave of Hearts)
电影与电视节目
[编辑]- 《爱丽丝梦游仙境》,1951年迪士尼公司发行的动画电影。
- 《爱丽丝漫游奇境_(1983年电视动画)》,1983年日本与德国合作发行的电视动画并于日本广播协会、大阪电视台首播,这版爱丽丝与常见的爱丽丝不太一样,身穿红色的衣服,头上也戴了红色帽子。
- 《爱丽丝梦游奇境》,2010年迪士尼公司发行的3D动画电影。
- 《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2016年迪士尼公司发行的2D数位(含D-BOX)、3D、IMAX 3D、4DX动画电影。
评论
[编辑]黄盛[10]指出,《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根本就不是儿童读物,更不应归之于荒唐文学的范围内。《爱丽丝梦游仙境》有两条主线:一是逻辑,一是语言哲学。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包括第一位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完全误解了路易斯·卡罗的“儿童故事”。卡罗的逻辑和数学观念倾向于传统和保守 [11],但在语言哲学方面,卡罗的游戏规则理论比维特根斯坦还要早半个世纪。[10]
中译本
[编辑]在中国,最早的译本是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翻译,1922年由商务印本馆出版,原名为《阿丽思漫游奇境记》。[12]
1931年被当时的中华民国湖南省禁止,不是因为该书提到了迷幻物质,而是因为其中包含会说话的动物,湖南省省长表示,将“动物和人类放在同一个层级上”进行描绘是“灾难性的”。[13] [14]
二十一世纪较为突出的是张华的译注本[15]《挖开兔子洞》(2010年,远流,ISBN 9789573266037)和《爱丽丝镜中棋缘》(2011年,远流,ISBN 9789573268871),多款图解诸如爱丽丝身高变化拉页图示、棋谱详解,在中译本中尤为罕见[16]。张华之后继续修订前译,补充译注和资料,将两书合并成《解读爱丽丝》(2024年,漫游者文化,ISBN 9789864898992)。
参见
[编辑]- 《爱丽丝镜中奇遇》
- 约翰·坦尼尔(插图作者)
-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翻译作品
- 视物显小症
参考文献
[编辑]- ^ BBC's Greatest English Books list
- ^ 2.0 2.1 Lecercle, Jean-Jacques (1994) Philosophy of nonsense: the intuitions of Victorian nonsense literature Routledge, New York, page 1 and follow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BN 978-0-415-07652-4
- ^ Schwab, Gabriele (1996) "Chapter 2: Nonsense and Metacommunication: Alice in Wonderland" The mirror and the killer-queen: otherness in literary languag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Indiana, pp. 49–102, ISBN 978-0-253-33037-6
- ^ 漫游奇境的爱丽丝150岁了.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5-01-22 [2015-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1).
- ^ 因至今不为人知的理由,道奇森被爱丽丝母亲勒令不得再前往他们家与爱丽丝见面。道奇森把当时相关的日记都销毁,因此众说纷纭。
- ^ Alice in Wonderland Movies. IMDb. [2022-09-06].
- ^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 (A…. Goodreads. [2022-09-06] (英语).
- ^ BBC“大阅读”揭晓 《魔戒》大胜《哈利·波特》. 中国网. 2003-12-24 [2018-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 ^ BBC - The Big Read - Top 100 Books. www.bbc.co.uk. [2018-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31).
- ^ 10.0 10.1 黄盛:《飞越爱丽丝:逻辑、语言和哲学》,2012,新锐文创(秀威资讯), ISBN 978-986-6094-86-6。
- ^ Sen Wong,"On The Logical Pamphlets of Lewis Carroll",Knight Letter, Number 87, Winter 2011, The Lewis Carrol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pp. 46-51.
- ^ 史画:《爱丽丝的中国旅行》[D],北京大学,2012
- ^ Harris, Bryan. Banning Books. Journal of Media Law & Practice. August 23, 1987, 9: 42 [2022-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2).
- ^ Capon, Felicity. Top 20 books they tried to ban. Telegraph. 2014-10-20 [2016-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 ^ 解讀愛麗絲(推薦序三,陳榮彬〈經典的翻譯,翻譯的經典:論「愛麗絲學」發展為「張學」的可能性〉). 博客来. [2024-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4).
这一切都让他的译作有别于一般的寻常译本,具备了足以跟赵元任译本《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比肩的充分条件。
- ^ 挖開兔子洞 深入解讀愛麗絲夢遊奇境. 远流. [2024-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4).
外部链接
[编辑]- Lenny's Alice in Wonderland 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ntains background info, pictures, full texts, story origins, literary analyses, and more.
- Website devoted to Alice in Wonderland and its derivat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onderland.Wik.is Alice in the Worl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ki about Alice's translations
- Bertrand Russell talks about Alice in Wonderland and Lewis Carroll on CBS Radio
- Film, video, theatrical, recorded,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