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河田末吉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田末吉
河田 末吉(かわた すえきち)
出生1901年1月28日[1]
 大日本帝国大阪府大阪市北区[1]
国籍 日本
母校京都帝国大学
知名于日治台湾高山地区收集中子数据,进行宇宙射线研究[2]:123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宇宙射线物理、结晶物理学、热力学
机构台北帝国大学国立台湾大学
京都大学甲南大学
论文《吸收端中X射线的吸收光谱研究》(1933)

河田末吉(日语:河田 末吉かわた すえきち Kawata Suekichi ?,1901年1月28日—?[1][3]),日本大阪府[4],为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博士[2]:77,119。河田末吉曾任第二任台北帝国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与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其专长为宇宙射线物理、结晶物理学以及热力学[2]:122

1936年11月,河田末吉成为第二任台北帝国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领导太田赖常与内藤实、伊藤贡二位助手在台湾的玉山阿里山等高山地区的高山营林所,利用探空气球收集中子数据以进行宇宙射线研究,并持续接受以仁科芳雄为首的日本学术振兴会日语日本学術振興会原子核小组以及帝国学士院等单位的补助。二战结束后,河田末吉等日籍学者被台大物理系首任系主任戴运轨留任续聘,并协助重组荒胜文策等人制作、曾完成世界第二次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的考克饶夫-瓦耳顿型加速器,完成了中华民国暨战后全亚洲首次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1947年,河田末吉受二二八事件影响而被国民政府遣返日本,并于其后任职于京都大学工学部应用物理学教室,在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的监督之下与东京大学合作进行核物理与宇宙射线物理的研究。

生平

[编辑]

早期

[编辑]

河田末吉于1901年生于日本大阪府大阪市北区[1][3][4],并在就读京都帝国大学物理学系时期,与尔后在多变数解析函数论研究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冈洁结交为好友[5]。毕业后,河田末吉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科第四讲座[注 1]的“石野研究室”,跟随石野又吉从事X射线实验,并一路从讲师升迁为助理教授[2]:120。在石野又吉于1935年8月退休后,身为助理教授的河田末吉与玉成嘉十郎一同暂代其职位,直到次年由荒胜文策教授接任之[2]:107

台北帝国大学时期

[编辑]
建成于1931年(昭和6年)5月3日[6]台北帝国大学理化学教室校舍,即台大二号馆,物理学讲座即设于其中。现内设有台大物理文物厅

1936年(昭和11年)11月,由于荒胜文策转任京都帝国大学[7],河田末吉接手第二任台北帝国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2]:119[8]。在这段时期,河田末吉主要带领内藤实与伊藤贡二位助手[注 2]以及太田赖常助理教授,在台湾的玉山阿里山等高山地区的高山营林所利用探空气球收集中子数据,借用医学部竹中繁雄的设备分析,进行宇宙射线研究[2]:123,并持续接受以仁科芳雄为首的日本学术振兴会日语日本学術振興会原子核小组以及帝国学士院等单位的补助[2]:122,123。河田末吉也曾带领内藤和伊藤二人利用X光以单晶绕射法分析北投石结晶[2]:123。当时,太田赖常曾向河田末吉提议重建荒胜文策团队的加速器,但该建议并未被采用[2]:122

在河田末吉任职台北帝大期间,曾遭遇理农学部内部对立而分裂为理学部与农学部之事件[2]:124。但由于其与荒胜文策领导之物理学讲座属于京都帝大系统,而非当时台大主要的二大派系:东京帝大系统与东北帝大-北海道帝大系统,因此并未卷入当时二派的激烈斗争之中[2]:125

而由于宇宙射线研究在台湾总督府看来对战争并无帮助,因此当时河田末吉未被卷入战时学术动员的浪潮,再加上经费来源充足,河田末吉得以继续专心进行其纯学术研究[2]:126,127。然而,助理教授太田赖常于昭和16年3月转任台北高校教授物理,继而与助手伊藤贡一同被总督府工业部天然瓦斯研究所聘任,协助解决战争期间的能源问题,接任助理教授的内藤实也在被授予勋八等白色桐叶章后遭军方强制征兵,台北帝国大学物理学讲座于是仅存河田末吉一人独力研究[2]:127

国立台湾大学时期

[编辑]
目前展示于台大物理文物厅的考克饶夫-瓦耳顿型直线粒子加速器

二战结束后,河田末吉教授与太田赖常副教授等日籍学者被台大物理系首任系主任戴运轨留任续聘[2]:77,并协同二人与许云基许玉钏、周木村、林松云等人,重组荒胜文策等人制作、曾完成世界第二次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的考克饶夫-瓦尔顿加速器英语Cockcroft–Walton generator[注 3][7][9]:21[10]。然而起初在1946年9月[8]:8,戴运轨谘询河田末吉相关事宜时,河田末吉曾对重组加速器一事表示消极态度[8]:13。戴运轨事后写道:

尔后在戴运轨与太田赖常等人的坚持与努力之下,重组加速器之计画得以在该年10月开始进行[8]:8,并于1948年5月13日下午8时35分[注 4]完成了中华民国暨战后全亚洲首次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2]:161,162[9]:4[11]。该加速器目前被国立台湾大学校方展示于台大物理文物厅,即原物理学讲座原子核实验室[11]

当时,河田末吉与戴运轨一同进行计数器之组合与X射线晶体分析研究[2]:154,内藤实也在此时自中国战场返日,继续跟随河田末吉进行研究[2]:128。另外,河田末吉亦与内藤实和林家仁助教共同规划大一普物实验课程之内容[2]:155。 然而,由于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发生,在台日籍学者遭当时的台湾省政府全数遣返,河田末吉等人亦在遣返名单之中[2]:77,150。该年4月,河田末吉等大批日籍教授被集中于基隆的集中营等待船只接驳,并于10日后在台湾大学数十名师生的送别之下,搭乘海王丸日语海王丸青岛上海等地返回日本[2]:150

晚年

[编辑]

河田末吉受二二八事件影响,于1947年5月3日返日,并于其后任职于京都大学工学部应用物理学教室[2]:124,担任热力学教授[2]:127。河田末吉在台湾所做的宇宙射线研究,也提供了仁科芳雄等物理学者许多宝贵的数据,并在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的监督之下与东京大学的研究社群合作进行核物理与宇宙射线物理的研究[2]:128。尔后,河田末吉转任荒胜文策创设的私立甲南大学理学部,并于1959年成为通过日本原子能委员会日语原子力委員会认证的辐射防护主任[12]

著作

[编辑]

下列为部份河田末吉曾发表之相关学术著作与论文:

  • 博士学位论文:《吸收端中X射线的吸收光谱研究》,1933年[2]:119[13]
  • 《大气中中子之研究》,1941年[14]
  • 《以硼涂层计数管进行大气中中子之研究》,1945年[15]
  • 《一个湿度试验》,1951年[16]
  • 《运行纱线厚度检查装置》,1951年[17]
  • 《不透明液体用落球式黏度计的试作》,1951年[18]
  • 《京都大学工学部应用物理学教室》,1951-1952年[19]
  • 《变动液面之比重遥测试作》,1953年[20]
  • 《正仓院新宝库的通风观测》,1954年[21][22]
  • 《落球式黏度计的试作》,1955年[23]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之液面计的试作》,1955年[24]
  • 《近代物理学》,1968年[25]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前身为新城新藏创立的“宇宙物理讲座”,石野又吉为其第二任讲座教授[2]:107
  2. ^ 二位皆自台北帝国大学物理学讲座毕业。
  3. ^ 该事件本末请详见条目荒胜文策
  4. ^ 当时河田末吉本人已返日。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河田末吉. datatakao. 2014-11-13 [2015-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3).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张幸真. 台灣知識社群的轉變-以台北帝國大學物理講座到台灣大學物理系為例: 20. 2003-07-31 [201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8) (中文(台湾)). 
  3. ^ 3.0 3.1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市: 新华通讯社译名室. 2007. ISBN 9787500107996 (中文(中国大陆)). 
  4. ^ 4.0 4.1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15-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8) (中文(台湾)). 
  5. ^ 颜一清. 多變數解析函數開拓者岡潔(1901.4/19 – 1978.3/1) 一位民族主義數學家 (PDF). 数学传播 (中研院数学研究所). 1996年12月, 20 (4): 21–32 [2015-07-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7-02) (中文(台湾)). 
  6. ^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紀事 (PDF). 台大校史馆. 2012-11-13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9-03) (中文(台湾)). 
  7. ^ 7.0 7.1 刘广定. 史實再探──六十年前臺灣大學完成的我國第一個核分裂實驗 (PDF). 科学史通讯. 2009年3月, 32 [2014-11-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1-22)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8.3 8.4 刘广定. 初探民國 34~37 年的中國核子科學. 中华科技史学会会刊. 2006年12月, (10): 7–10 [2015-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中文(台湾)). 
  9. ^ 9.0 9.1 臺灣物理史數位典藏計畫 (PDF).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2007-03-29 [2015-01-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6-28) (中文(台湾)). 
  10. ^ 刘子铭; 杨松翰; 蔡明达; 刘建甫. Hi! NTU 解讀臺大的82個密碼. 台北市: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0-04 [2014-12-03]. ISBN 978-986-02-286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8)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原子核物理實驗室. 台大物理文物厅. [2014-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中文(台湾)). 
  12. ^ 認定による放射線取扱主任者名. 原子力委员会月报 (原子力委员会). 1959年6月, 4 (6) [2015-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2) (日语). 
  13. ^ 河田末吉. X線の吸収スペクトルに於ける吸収端の研究. 京都帝国大学. 1933-03-01 [2015-07-02]. 国立国会图书馆书志ID000000202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日语). 
  14. ^ 河田 末吉; 伊藤 贡. Study of neutrons in the atmosphere. 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纪要 (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附属植物园年报). 1941, 29 (5): 175–180 [2015-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英语). 
  15. ^ 河田 末吉. 硼素塗計數管による大氣中の中性子の研究. 台北帝国大学理学部纪要 (台北帝国大学). 1945年2月, 1 (10): 63–74 [2015-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日语). 
  16. ^ 河田 末吉. 一つの濕度実験. 繊维机械学会志 (社団法人日本繊维机械学会). 1951, 4 (6): 343–345 [2015-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日语). 
  17. ^ 河田 末吉; 瀬川 馨. 走つている糸の太さの検査装置. 繊维机械学会志 (社団法人日本繊维机械学会). 1951-04-30, 4 (9): 500–504 [2015-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日语). 
  18. ^ 河田 末吉; 戸川 秀夫. 不透明な液に用いられる落球式粘度計の試作. 繊维机械学会志 (社団法人日本繊维机械学会). 1951-07-11, 4 (11): 632–633 [2015-06-30]. ISSN 1883-8715. 1300015966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日语). 
  19. ^ 河田 末吉. 京都大學工學部應用物理學教室. 応用物理 (社団法人 応用物理学会): 204. [2015-07-02]. ISSN 0369-8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日语). 
  20. ^ 河田 末吉; 伊丹 皓. 表面の高さが變動する液の比重の遠隔測定装置の試作. 繊维机械学会志 (社団法人日本繊维机械学会). 1953-11-04, 6 (1): 27–29 [2015-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日语). 
  21. ^ 河田末吉; 大森义郎; 戸川秀夫; 冈本旸之助. 正倉院新宝庫の通風観測. 古文化财の科学 (古文化财科学研究会). 1954年7月, (8): 22–26 [2015-07-02]. ISSN 0368-6272. 400177944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日语). 
  22. ^ 文化財保存修復学会誌(古文化財之科学). 文化财保存修复学会. 2010 [2015-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日语). 
  23. ^ 河田 末吉; 戸川 秀夫. 落球式粘度計の試作. 计测 (THE SOCIETY OF INSTRU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S). 1955, 5 (8): 396–399 [2015-07-02]. ISSN 0450-0024. 130003935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日语). 
  24. ^ 河田 末吉; 冈本 旸之助. 放射線同位元素を利用する液面計の試作. 繊维机械学会志 (社団法人日本繊维机械学会). 1955-08-04, 5 (11): 554–557 [2015-07-02]. ISSN 0450-0024. 130003935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日语). 
  25. ^ 荒胜文策; 河田末吉; 木村毅一; et al. 近代物理学. 东京都: 培风馆. 1968 [2014-12-03]. ISBN 978-45630210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日语). 

外部链接

[编辑]
教育职务
台北帝国大学物理学讲座
前任:
荒胜文策
讲座教授
1936年10月-1946年3月
继任:
戴运轨
(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