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燮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燮和
性别
出生1873年11月16日
 大清湖南安化县兰田镇
逝世1927年8月16日(1927岁—08—16)(53岁)
 中华民国安化县
国籍 中华民国
别名李柱中
教育程度长沙求实书院
职业政治人物
活跃时期20世纪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经历
代表作
  • 长沙起义
任长江水师总司令的李燮和

李燮和(1873年11月16日—1927年8月16日),名柱中燮和,别号代钧,以字行,湖南安化县兰田镇(今属涟源市)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革命派的活动

[编辑]

1902年,李燮和为县学生员。1903年,李燮和就读于长沙求实书院,开始参加反清活动。1904年(光绪30年),他参与组织黄汉会。黄汉会是黄兴陈天华组织的华兴会的外围团体。李燮和等人策划在长沙举行起义,但以失败告终,李燮和转任宝庆中学堂教员,与谭人凤等策划宝庆起义,失败后他逃到长沙。1906年(光绪32年)春,李燮和任安化驻省城师范学堂教员,再度谋划长沙起义。起义消息被湖南巡抚庞鸿书侦知,密令按察使张鹤龄逮捕李燮和。幸亏张鹤龄故意泄密,李燮和逃亡到上海。

在上海他结识了陶成章,并经陶成章介绍加入光复会。李燮和随后潜赴日本,在警官学校学习,其间经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李燮和在南洋活动,南洋文岛滨港中华学堂和双溪烈埠启智学堂任教三年。其间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进行同盟会的宣传活动。通过他的努力,华侨越来越支持同盟会,南洋各地设立了同盟会分会。

1909年(宣统元年)9月,因在南洋筹集活动经费时发生争执,陶成章同孙文(孙中山)产生对立,陶成章脱离同盟会,重新恢复了光复会的活动。李燮和也回到光复会,任光复会的南部执行员(负责南洋的活动)。其后,因为李燮和同黄兴的关系很深,故光复会在南洋的活动没有造成和同盟会完全决裂。此后,革命派积极筹集资金,准备相机回国参加起义。

辛亥革命及其后

[编辑]

1911年(宣统3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李燮和归国参加革命。李燮和被黎元洪任命为长江下游招讨使,救援上海的陈其美。在上海他曾策反吴淞军警。11月,陈其美一度被清军捕获,李燮和随即率部队救出陈其美,为沪军都督府的成立作出了贡献。上海光复后,因受同盟会陈其美排挤,在吴淞另组建光复军,自任总司令,兼领吴淞军政分府,宣布归江苏都督程德全统辖。此后,武汉的革命派处境困难,李燮和任援鄂联军总司令,前往救援。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成立,李燮和被任命为光复军北伐总司令。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李燮和辞任。4月,南京留守黄兴任命他为长江水师总司令,不久即辞任。

以后,李燮和离开政界。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后,他由湖南经沪、宁至北京,以调和南北自任。后寓居北京。1915年(民国4年),应杨度的邀请,李燮和参加了拥护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另一方面,他秘密帮助蔡锷逃离北京,使其可以参加护国战争(第三革命),李燮和此时行动的本意并不清楚[1]

在护国军的进攻及反袁舆论的压迫下,袁世凯取消帝制,翌年6月死去。由于帮助蔡锷以及革命时代的功绩,李燮和没有被问罪。但是李燮和自己却深感惭愧,完全隐居起来,以后不再问政。

1927年(民国16年)8月16日,他在故乡安化县(今隶属湖南省益阳市)去世。享年55岁(满53歳)。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后来筹安会的参加者均遭到舆论非议。但 萧栋梁“李燮和”、112页有关李燮和参加筹安会的记述极为简短,而且称李是在杨度的“巧言邀约”下参加的筹安会,其后他还帮助蔡锷逃离北京,文中对李燮和的谴责几乎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