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国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国贞(?—762年),本名李若幽,字南华,父亲李广业曾任剑州长史,李国贞是淮安王神通之子淄川王孝同的曾孙、左卫将军李璲的孙子、唐朝太祖李虎的七世孙,育有四子,其中李锜仗恃其权势,担任湖州、杭州的刺史以及凤翔府参军,元和二年(807年)十月时,正是起兵谋反,但约莫一个月就被镇压完成并且和其子一同被腰斩。

李国贞曾任京兆尹、剑南西川(今四川西部)节度使(760-761)、御史大夫殿中监户部尚书等职,后又持节充朔方(761-762)、镇西、北庭、兴平、陈郑等节度行营兵马及河中节度都统处置使,并镇于(今山西省南部),赐名国贞。

宝应元年(762年),河中地区军乱,李国祯被杀。[1]

官职与成就

[编辑]

至德二载(757年)时,李国贞受郭子仪之命,与仆固怀恩陈回光浑释之王仲升等人,率领朔方军埋伏于三元白渠,得以大败李归仁率领的叛军[2]这使得李国贞的能力开始受到重视,也反映在他官职不断拔升的事实上。。

乾元元年(758年)时,李国贞数次升官为长安令,后又担任河南尹之职。再来面对史思明带大军逼城,受当时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的命令,带领官民驻于陕西,以便李光弼保全河阳

再来担任殿中监,乾元二年(759年)又升迁为户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接著持节充朔方(761-762)、镇西、北庭、兴平、陈郑等节度行营兵马及河中节度都统处置使,日后加充管内河中、晋、绛、慈、隰、沁等州的观察处置使。在文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成就并且被受朝廷肯认。

死亡

[编辑]

根据《旧唐书》中的记载,李国贞于镇于时,由于军中物资储积不足,又百姓饥馑,无法征粮征食,同时兵士将相的饷粮也有所缺乏,对此,李国贞多次上奏朝廷,却未能得到回应。军心因此动荡、埋怨四起,其副手告知李国贞,但李仅能以“军将何苦如是,已为奏闻,终有所给。”回应,后军中动乱、夜里火烧衙门,副手劝李弃城逃离遭拒,又劝其暂且回避,李国贞于是躲避于州狱中,仍被手下抓获,李国贞澄清“军中乏粮,已有陈请,人不堪赋,予无负于将士耳。”,但麾下的将士王元振并不领情,抽刀杀害李国贞及其二男、三大将[1]

评价

[编辑]

李国贞在《后唐书》中被评为性格刚正[1],担任多项朝廷要职也展现了其吏才,镇于绛时受赐名“国贞”。也因其清白守法、人有风采,死后追赠扬州大都督李亨在〈授李若幽朔方节度使制〉一文中,形容:“保大定功,事资于宏量;坐筹决胜,政总于中军。令在必行,寇不可玩,欲清小丑,须委大臣。中大夫守殿中监赐紫金鱼袋李若幽,宗室英髦,士林桢干。出忠入孝,抱质怀文,包果断之深谋,蕴韬钤之秘略。累登清贯,克振休声。名正西京,奸豪屏息,纪网三蜀,邛僰乂安。黎庶赖其强明,搢绅推其利用。”[3]表达他不仅在文职上颇有才能,武职上更履历战功,且不滥用职权、清白手法,李国贞的才干可见一番。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唐书/卷112》,出自刘昫旧唐书

参考文献清单

[编辑]
  1. ^ 1.0 1.1 1.2 舊唐書列傳六十二. 中国. 945: 卷一百一十二.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
  2. ^ 大唐靈州鎮將. 中国: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6: 256. ISBN 7227033465.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
  3. ^ 授李若幽朔方節度使制. 中国. 唐朝.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