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丙事件
张丙事件,又称张丙之乱或道光十二年台湾动乱,发生于1832年清治台湾,由台南店仔口(今台南市白河区)的地方人士张丙发起的民变。这次事件遍及台湾中南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突显清朝统治下台湾治理的诸多问题。
背景
[编辑]1832年(道光十二年)夏天,中国华北旱灾严重,导致粮食危机。为了确保粮食供应,清廷下令禁止台湾稻米出口,与各地方绅商议定不准稻米运出台湾,以免影响岛内民生需求。然而,政策执行不力,走私案件频发。店仔口位于嘉南平原浅山地区,邻近嘉义县城,是府城通往嘉义城要道上的重要小镇。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店仔口聚集了不少南北往来的流动人口,因官府势力薄弱成为治安死角。[1]
起因
[编辑]张丙,祖籍漳州南靖,为店仔口鱼货商,性格豪爽、交友广阔,建立势力,成为另类地方菁英。1832年,有不肖商人透过生员关说,企图瞒过官府偷运米粮。然而,这批米粮在运送过程被抢劫。地方官员听信该生员说法,不究走私之罪,反而欲以强盗罪问责张丙。张丙感到愤怒,认为官府偏袒知识阶层,怀疑有贪腐行为。张丙原打算绑架逃往嘉义县城的生员,然而该生员受地方官员保护,张丙反而遭悬赏缉拿,使其对政府的信任彻底崩溃。[1][2]
经过
[编辑]九月底,张丙与友人陈办、詹通等人起兵造反,首先攻占佳里兴巡检署,杀害教谕古嘉会和驻守兵丁。起事后短短数日内,张丙军攻下茄苳、北势坡、八掌溪等地的军事据点。十月初一,张丙军与前来镇压的嘉义知县邵用之率领的官军交战,邵用之因轻敌而败,被俘后遭到凌辱处死。十月初二,台湾知府吕志恒率军前来救援,却在大排竹(今台南市白河区)遭到张丙军伏击。吕志恒与南投县丞朱懋皆战死,官军损失惨重。“一日破三关,二日杀府县”的消息迅速传遍台湾中南部,各地陆续有人响应张丙起义,包括北路彰化的黄城,南路凤山的许成、林海等。张丙军一度攻占了台湾中南部大片地区,仅嘉义、凤山两处城垣未被攻下。[2][3]
消息传到北京后,清廷高度重视此事。道光皇帝下令派遣钦差大臣马济胜率军来台平乱,并调集各地官兵增援,拨付大量军饷、弹药和粮食。十一月底,马济胜率军抵达台湾,与张丙军在铁线桥(今台南市安定区)交战。张丙军战败,主要将领季武松、詹通被俘,张丙则逃脱。金门镇总兵窦振彪也率兵来援,与马济胜会师于盐水港。官军分兵搜剿,逐渐收复失地。[1][2]
随著战事推进,张丙失去地方菁英支持,军队补给逐渐困难,躲藏在甘蔗林的张丙等人被捕。张丙、詹通、陈办、陈连等主要起事者被解送至北京受审。次年夏天,他们在北京被处以凌迟之刑。事件平息后,清廷加强对台军管,奖励平乱有功的官员和义民、重建事发地区。[1][2]
影响与争议
[编辑]张丙事件促使朝廷重视台湾治理,但是也加剧了闽粤矛盾,各地械斗事件增多。军事方面,清廷被迫增强台湾的军事防御。张丙事件中动员的义勇,后来成为各地方势力的基础,对日后民变(如戴潮春事件)影响深远。[1]
学界评价张丙事件为清治时期台湾五大民变之一。然而,针对张丙起事的真正动机,学界仍有争议。事件中的伤亡人数,不同史料记载也有所出入。此外,张丙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形象亦褒贬不一。[3][4]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徐祥弼. 【臺灣通史】羅漢腳的逆襲!讓道光皇帝也很緊張的臺灣五大「民變」之一──張丙事件. 故事 StoryStudio. 2024-05-25 [2024-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31)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張丙反清事件始末. 乡土历史. [2024-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中文(台湾)).
- ^ 3.0 3.1 中华民国文化部. 李漢鵬談張丙事件在雲林. 文化部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4-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31) (中文(台湾)).
- ^ 林孟欣. 「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是臺灣的歷史宿命嗎?. 故事 StoryStudio. 2017-03-08 [2024-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