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地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衣
上级分类共生体 编辑
研究学科地衣学 编辑
表现概念互利共生、​共生 编辑
火成岩上的地衣

地衣真菌绿藻门蓝绿菌共生体,呈灰白、暗绿、淡黄、鲜红等多种颜色,长在干燥的岩石或树皮上,可依形态分成枝状地衣、叶状地衣与壳状地衣。光合作用的绿藻(或蓝细菌)提供营养物质,真菌(通常属于子囊菌门,少数属于担子菌门)提供水和矿物质、提供保护,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地衣可以在严峻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常是生物占领新陆地的先锋。在极度干燥的条件下,地衣也可以脱去水分,进入休眠状态,待到条件好转,再恢复高速度增长。地衣可以长寿,有的寿命可达千年[1]

地衣透过包含真菌和绿藻(或蓝绿菌)二者的地衣碎片在空气中传播,长出新地衣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他们各自也可以单独进行有性和无性的生殖。其中真菌部分单独生殖的后代,需要与有关绿藻(或蓝绿菌)重新组合才可生存。

目前已知地衣分属于8纲39目115科995属19,387种[2],地球陆地面积的6%被地衣覆盖。北极地区的地衣是北极驯鹿的主要食物,地衣也已用于制造染料(如石蕊)和香料,以及在传统医学作为药物。[3]

词源

[编辑]

实际上,大部分地衣(Lichen)中并不如字面上一般生长于“地上”。至于然而何为称之地衣,日本学者久保辉幸考察了地衣的词源[4] [5]:“地衣”一词首见于早期道教书籍,但是该书所指的植物为现今所见的车前草。其后,唐人陈藏器在本草书中首次记载“地衣草”,这个地衣草应就是现在的地衣(Lichen)的词源。李时珍将之与《日华子诸家本草》中所记载的地衣视为同一种植物并记载至《本草纲目》中。而后至清朝李善兰同两位传教士编辑《植物学》[6]时,对“lichen”的词译采取本草书中的植物名称“地衣”。

形态和结构

[编辑]

地衣生活在各种表面上:土壤树木岩石和墙上。他们通常会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地方生长,如海拔数千米的高山、沙漠和接近极地冻土。由于地衣对二氧化硫相当的敏感,所以生态学上,地衣常被当成一种空气品质的指标。

形态上地衣有三种:

  1. 壳状地衣英语Crustose lichen:植物体成壳状,紧贴在树皮和石头上。底面和基质紧密相连,难以分离。例如,茶渍属Lecanora)、文字衣属Graphis)。
  2. 叶状地衣英语Foliose lichen:植物体平铺,仅由假根状的菌丝与附著的和体相边,易于分开。例如,梅衣属Parmelia)、蜈蚣衣属Physica)。
  3. 枝状地衣英语Fruticose lichen:植物直立或下垂如丝,多数片段有分枝。例如,石蕊属Cladonia)、松萝属Usnea)。

而地衣结构一般可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丝层和下皮层。

  1. 上下皮层: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特称为假皮层,下皮层一般能长出假根。
  2. 藻胞层:上皮层的下部,在排列疏松的藻胞层之间夹杂有许多藻细胞,这些细胞成层排列称异层细胞,若散生则称为同层细胞。
  3. 髓丝层英语Medulla (lichenology):藻细胞下面为髓层,由比较疏松而粗大的菌丝体交织而成,专门贮存空气水分

地衣的同名异物

[编辑]

图库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1016/j.cub.2009.04.034
  2. ^ Ren, Meirong; Yang, Qiuxia; Wei, Xinli. Species diversity of Cetrarioid and Hypogymnioid lichens (Parmeliaceae, Ascomycota) from the Greater and Lesser Khinggan Mountains in Northeast China.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9-08-20, 27 (8): 833. doi:10.17520/biods.2019168. 
  3. ^ Geoffrey Michael Gadd. Metals, minerals and microbes: geomicrobiology and bioremediation. Microbiology: 609–643. March 2010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website=) (帮助); |volume=被忽略 (帮助)
  4. ^ 科学史研究第48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
  5. ^ 5.0 5.1 5.2 Lichen如何翻成地衣(日文). [2009-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6. ^ 韦廉臣辑訳;李善兰笔述,《植物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这是复刊影本出版,于合辑的后半部,此连结为澳洲国家图书馆的连结。正文中所述的二位传教士在书中似乎没有提到,而是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 1829-1890)翻译的。但在注解一的网路文件中,则详提了第三位作者艾约瑟(J. Edkins, 1823-1905)。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地衣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