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哥哥的情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哥哥的情人
Three Summers
基本资料
导演刘国昌
监制郑水枝
张艾嘉执行监制
制片叶树邦
郑建美
徐立功制片人
江奉琪出品人
编剧张艾嘉
刘国昌
叶剑峰
张达明
统筹禤嘉珍策划
郑建萍执行策划
主演陈少霞
梁朝伟
吴倩莲
叶玉卿
配乐刘以达
摄影马楚成
剪辑金马
美峰
制片商百嘉峰影业制作公司
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片长93分钟[1]
产地 香港
台湾
语言粤语版:粤语
国语版:国语、闽南语[2]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93年5月14日 (1993-05-14)(香港)[3]
  • 1993年8月6日 (1993-08-06)(台湾)
预算六百多万港元
票房香港:HK$ 3,662,343.00[3]
各地片名
台湾三个夏天

哥哥的情人》(英语:Three Summers[3][4][5][6],又名为《三个夏天》[7][2][8],是一部香港台湾合拍,于1993年上映的时装电影,由刘国昌执导[4]张艾嘉等编剧,陈少霞梁朝伟等主演。[3][5][6]本片虽得台湾的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但故事背景是香港的渔村大澳[5][6],题材与台湾并无关系,演员亦以香港演员为主。

故事大纲[编辑]

故事讲述大澳少女半尺(陈少霞饰),与从市区前来参加环保渡假营的年青男女为伴,她的哥哥阿伟(梁朝伟饰)亦因故返回大澳居住。半尺于三个夏天中见尽年青男女的爱恨离合,以及哥哥的情事,内心从中成长。[9][10]

演员表[编辑]

演员 角色 备注
陈少霞[3][6] 半尺(国语版:罔腰[11][1] 生长于大澳的渔民少女,经常提及自己哥哥,本片以其视点及自述展开。第二个夏天时曾表示时为16岁。第三个夏天准备离开大澳往市区升学及就业。因出生时矮小而取名“半尺” 。
梁朝伟[3][6] 半尺的哥哥。本已搬往香港市区生活,职业是游艇驾驶员,但因恋上黑社会老大的情妇,被打伤,回大澳避祸。第二个夏天时曾被黑社会成员上门恐吓,并挟持半尺对他要胁 。
叶玉卿[3][6] 没交代名字。黑社会老大的情妇[10],同时又恋上伟,第二个夏天时往大澳找伟。
庄域飞 斋卤味[注 1] 研究自然生态的美国学者,租用半尺家的石屋,每年举办环保渡假营。
侯蔚云[6] 斋太[注 1] 斋卤味的华裔妻子。第二个夏天时怀孕。
吴倩莲[3][6] Flora 第一、二个夏天时参加环保渡假营的学生。第一个夏天时是Lam的女友,第二个夏天时已成为亚隆女友,后发现怀孕及流产。[7]
陈锦鸿[6] Lam[注 1] 第一个夏天时参加环保渡假营的学生,Flora男友。后交代他到外国读书,与Flora分手。[7]
陈淑仪[6][注 2] Sean[注 1] 第一、二个夏天时参加环保渡假营的学生,Lam及Flora的好友。第二个夏天时因接受不到Flora移情别恋,变得神经质,并以恶作剧滋扰渡假营,最后在山中发狂时被九哥等人误当成山妖打伤。

影评人陆澄认为此角色代表著成长中没法赶上现实变奏的例子。[8]

张珮华[6][12][注 2] Nancy[注 1] 第一、二、三个夏天时参加环保渡假营的学生。曾对伟有倾慕之意。
周昭伦[6][注 2] 亚隆[注 1](粤语版读音:窿) 第一、二个夏天时参加环保渡假营的学生。第二个夏天时已成为Flora男友。
蔡子杰[6] 小猴[注 1](侯子杰) 第二个夏天时参加环保渡假营的学生。已举家移居纽西兰,回港渡假。常拿著手提摄录机拍摄,初为半尺所讨厌,后双方产生爱意[8]。第三个夏天时已没有与半尺联络。
罗雪玲[注 1] 第二个夏天时参加环保渡假营的学生。
王忠巡[6] 九哥[注 1] 大澳少年,常与半尺斗嘴。第二个夏天时带领男生到山中捉传说中的山妖。第三个夏天时,表现出对半尺离去的不舍及着紧之情。

影评人陆澄认为此角色代表著大澳人的纯朴及无知。[8]

梁锦燊 伟父[注 1] 半尺及伟之父,渔民。
冯素波 伟母 友情演出[注 1]。半尺及伟之母,渔民,识字不多,不懂正确执笔手势。
吴回 友情演出[注 1]。讨论山妖作祟的大澳街坊之一。
鲁文杰[注 2] Nancy男友[注 1](Simon) 第三个夏天时与Nancy结伴到访大澳的男友。

制作[编辑]

构思[编辑]

本片是由中影及张艾嘉主导,由她们找导演刘国昌拍摄。[10](张艾嘉为刘国昌名作《庙街皇后》的主演者。[13]

故事构思主要出自张艾嘉,曾聘请多位香港编剧执笔,但在感情戏及环保题材的兼顾上未能满意,最后仍由张艾嘉亲自执笔[10]。对于创作意图,刘国昌亦曾在访问中表示“希望把一些我们近乎忘记的岁月情感重新提升出来,更加重要的是去反映我们周遭的环境”。[10]

选角及演绎[编辑]

刘国昌表示,女主角半尺的演员陈少霞是副导演于学校门口物色而来(刘国昌于其电影处女作《童党》亦以此做法寻找主要演员),没有演戏及拍广告经验,符合他们希望的单纯气质。[10]

梁朝伟看过初稿后不再细阅剧本,采用凭即场感觉来演的方法。刘国昌认同此法,由于本片半尺与哥哥二人的内心戏交流很多,梁朝伟这种演法较像缺乏经验的新人,因而较能配合新人陈少霞。[10]

叶玉卿所演角色的内心戏不多,只是利用她的形象来制造一个“哥哥的情人”。[1]

其他[编辑]

刘国昌表示,本片成本约六百多万港元。[10]

本片于大澳实地取景拍摄[10]。片中结尾提及为了配合当时的新机场兴建计画,附近的观音庙需要搬迁[8]

音乐[编辑]

歌曲
版本 名称 作曲 作词 主唱
粤语版[注 1] 离开.离去 李宗盛 唐书琛 张艾嘉
国语版[注 1] 爱的代价 李宗盛

发行[编辑]

台湾[编辑]

按《中华民国八十二年电影年鉴》(纪录前一年即民国八十一年/1992年资料),本片(片名《三个夏天》)执照由1992年10月2日起,分类为台湾本土电影[1]。本片于1993年8月6日在台湾上映[14][15]

香港[编辑]

本片于1993年5月14日至6月2日在安乐院线上映共二十天,票房约港币三百六十万元。[6]

评价[编辑]

原名及叶玉卿线[编辑]

《三个夏天》是本片制作时所取的原名[9],但为了对商业片市场的吸引力,在香港上映时改名为《哥哥的情人》[9],而哥哥与叶玉卿饰演的黑社会情人的瓜葛,这条线的出现亦是出于市场考虑[9][2],导演刘国昌曾坦白承认这点[10]。影评人普遍认为原名更能反映本片主题[9][7][8][13]。而叶玉卿线的商业风格与其他线的艺术风格呈现明显分别[2],影评人杨孝文对于这种格格不入持负面看法[9],台湾电影人王玮则持开放态度[2]。影评人石琪亦认为叶玉卿线没有火花,纯粹加插明星,梁朝伟在主线上的兄妹情亦演得好过这条偷恋线[13]

环保讯息[编辑]

本片讲述学生参加环保渡假营,也提到大澳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念、简朴生活,常渗入环保讯息,导演刘国昌曾表示这点是他听完张艾嘉的故事构思希望加入的[10]。陆澄认为环保意识鲜明[8]。杨孝文对此亦较为肯定,他指出“整部戏都希望展示绿色思想的重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己的关系”,但他同时也指出全片显得欠缺重心,以致讯息模糊之感,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表达得过于著迹,其功能性大于艺术性[9]。王玮则完全否定,他认为本片重心是年轻人成长,并无閳述深刻的环保理念,环保议题是赶时兴,“在片中毫无意义,也没有任何功用”[2]。石琪认为香港市区与离岛大近,故事背景定于台湾渔村更好[13]

故事结构[编辑]

影评人朗天指出本片剧本完整严密,三个夏天代表正、反、合的辩证过程[16]:第一个夏天的美好日子是女主角未经现实洗礼的“理想”;第二个夏天事事违背其期望,象征心灵阴暗面的“山妖”作祟,是现实洗礼的到来;第三个夏天是“理想”经洗礼后,“进入生活,进入人的内心”。

陆澄则从三条爱情线分析:半尺与小猴代表纯真初恋;Flora等人的三角恋代表正在更新蜕变的爱情;伟与黑社会、情人的瓜葛,代表一段告终的爱情及个中承受的创伤。[8]

其他[编辑]

朗天认为饰演哥哥的梁朝伟偶像味道太浓,此角没有经过“脱魅”(Disenchantment),女观众容易在偶像式兄长的幻想中代入女主角,影响对电影主题的体会,造成局限。[16]

奖项及提名[编辑]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名单 结果
1994 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新演员 陈少霞[17] 提名

备注[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按片尾名单。
  2. ^ 2.0 2.1 2.2 2.3 本片起用多位年青舞台剧演员饰演年青学生,而他们后来多在香港舞台剧界活跃多年,成为资深演员或制作人。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锺乔; 郑立明 (编).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電影年鑑 (PDF). 台湾: 国家电影资料馆. 1994: 213–214 [2022-05-21]. ISBN 957-99874-3-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1-14). 
  2. ^ 2.0 2.1 2.2 2.3 2.4 2.5 王玮. 香港電影壹觀點. 台湾: 扬智文化. 2002: 36–38. ISBN 9578183526.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资料室. 1993年度首輪華語片片目. 电影双周刊. 1994, (386). 
  4. ^ 4.0 4.1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 1979-2013 劉國昌 LAU Lawrence (Ah Mon). www.hkfilmdirectors.com. 香港电影导演会.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5. ^ 5.0 5.1 5.2 资料室. New Release - 哥哥的情人. 电影双周刊. 1993, (367): 20.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香港影业协会年鉴小组 (编). 香港電影1993. 香港: 香港影业协会. 1994: 97. ISBN 9627883026. 
  7. ^ 7.0 7.1 7.2 7.3 张瑞如. 《哥哥的情人》的半尺故事. 电影双周刊. 1993, (369): 112.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陆澄. 《哥哥的情人》罕有的細緻. 电影双周刊. 1993, (369): 114.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杨孝文. 《哥哥的情人》表達關懷但欠關懷. 电影双周刊. 1993, (368): 112.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孟惠良魏达深. 歲月的童話《哥哥的情人》. 电影双周刊. 1992, (351): 28-31. 
  11. ^ 张知行. 劉國昌 -《三個夏天》. 独立媒体 inmediahk.net. 2019-03-04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12. ^ 张珮华. 棄前投後記(二). am730. 2014-08-28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13. ^ 13.0 13.1 13.2 13.3 石琪. 《哥哥的情人》──濁流之外 綠色青春. 石琪影話集(3) 從興盛到危機(上). 香港: 次文化堂. 1999: 255–256. ISBN 96274201127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14. ^ 蓝祖蔚. 本周電影熱線 偶像大車拚 梁朝偉自己打自己. 联合报. 1993-08-07. 
  15. ^ 王雅兰. 電影戲劇公會昨向北市議會緊急陳情. 民生报. 1993-07-24. 
  16. ^ 16.0 16.1 朗天. 成長的兩種面向──《哥哥的情人》和《記得香蕉成熟時》. 电影双周刊. 1993, (368): 105. 
  17. ^ 第13屆得獎名單 - 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