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占语字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占语字母 ꨌꩌ
类型
使用时期
公元8世纪–现今
书写方向从左至右 编辑维基数据
语言占语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ISO 15924
ISO 15924Cham (358), ​Cham
Unicode
别名Cham
范围U+AA00–U+AA5F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 (IPA) 符号。 有关 IPA 符号的介绍指南,请参阅 Help:IPA[ ]/ / 及 ⟨ ⟩ 之间的区别,参阅IPA§方括号与转录定界符
波那加塔的碑文的特写,公元965年,碑文内容为占婆王的功绩。
描述18世纪早期占城的文化的手稿

占语字母(英语:Cham script),又称占城字母[1],用于书写占语,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占语属于南岛语系,约23万名在越南柬埔寨占族人使用该语言和文字。占文的书写由左至右横向书写。

历史

[编辑]

占语字母发展自婆罗米文,而婆罗米文又是亚兰字母的后裔。约在公元200年,占文发展自一种称为加兰塔[注 1]的南印度婆罗米文。随著印度教佛教的扩大,加兰塔文被带到东南亚。刻有占城文明的印度石庙中就有梵语和占语的献辞。[2]在越南最早的献辞在美山寺中找到。追溯到约公元400年,最早期的文字实际是被写错的梵语。此后,献辞的用语不断在这两种文字中交替。[3]

占城国王曾学习经典的印度经文,如法典英语Dharmaśāstra(Dharmaśāstra,一译法论),和引自梵语文学的献辞。最终,当占语和梵语互相影响时,占城吸收了印度教的文化,并终有足够的占语词汇表达印度宗教的相关思想。[3] 在公元8世纪时,占语字母终于脱离梵语的影响而独立发展。[4] 而大多尚存的手稿著重于宗教仪式,战争史诗和神话。[3]

现代占语属于东南亚语言联盟,有声调等音节上的相似。然而,这些语言到达中南半岛后出现了双音节词和无声调词。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文字要改变。[2]

占族人分为两支,一支居住在柬埔寨,另一支居住在越南,其中,居住于越南的成为藩朗占族。对于公元第一个千年期,占人的语言仅被看作越南海岸边的一种方言。当越南语使用范围向南部扩展时,当时的越南人才发现两种语言是有明显差别的,也正因为这次越南语的推广运动,使大部分占族人搬回高地,而小部分藩朗占人则留在低地,受越南人统治。随著越南人推翻当时占王朝的首都,西部占族人的占语与藩朗占语开始产生分歧。[2]他们各自使用截然不同的字母,尽管前者大多数为穆斯林[5] ,而且现在多使用阿拉伯字母。后者更多为印度教徒,并依旧使用占语字母。在法国殖民统治期间,两支都不得不使用拉丁字母

使用情况

[编辑]

尽管这种文字在占文化中受到尊重,但并不意味着很多人在学习它。书写上试图简化以促进更多人学习,但收效甚微。[6]传统意义上,男孩子约在足够岁数和力气去拉动水牛的12岁时学习占文,然而,妇女和女孩通常不允许读书。[4]

文字结构

[编辑]

作为一种元音附标文字,通过附加必要的元音附加符号到辅音上,占人有一套独特的增补辅音。

东部占语字母表。

大多数辅音字母,譬如[b][t][p],包含固有元音[a],在书写时,这个元音不用写出来。然而,鼻音[m][n][ɲ][ŋ](后两者常转写为nhng)所含的元音为[ɨ](转写为eu)。有一种称为kai的不与其他辅音一起的附加符号,加于鼻音下面表示元音[a][4]

占语不仅有元音(V)和辅音-元音(C-V)两种音节,若除去最后的,还可有辅音-元音-辅音(C-V-C)。占语字母中有一些确定的辅音字符,其他辅音仅仅在右边伸出一条长尾去象征缺失的确定的元音。[4]

Unicode编码

[编辑]

随著5.1版本的发行,占语字母在2008年4月添加至Unicode标准中。

在Unicode块中占文为U+AA00 ... U+AA5F。灰色的地方为没代码的Unicode块:

占文
Cham[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码表 (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AA0x
U+AA1x
U+AA2x
U+AA3x
U+AA4x
U+AA5x
注释
1.^ 依据 Unicode 14.0
2.^ 灰色区域为尚未分配的码位

脚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周有光. 《字母的故事》. 人民文学出版. 2009年10月. ISBN 978-7-02-006974-3. 
  2. ^ 2.0 2.1 2.2 Thurgood, Graham. From Ancient Cham to Modern Dialects: Two Thousand Years of Language Contact and Chang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9.
  3. ^ 3.0 3.1 3.2 Claude, Jacques. “The Use of Sanskrit in the Khmer and Cham Inscriptions.” In Sanskrit Outside India (Vol. 7, pp. 5-12). Leiden: Panels of the VIIth World Sanskrit Conference. 1991.
  4. ^ 4.0 4.1 4.2 4.3 Blood, Doris E. "The Script as a Cohesive Factor in Cham Society". In Notes from Indochina on ethnic minority cultures. Ed. Marilyn Gregerson. 1980 p35-44.
  5. ^ Trankell & Ovesen 2004
  6. ^ Blood 1980a,b, 2008, Brunelle 2008.

注释

[编辑]
  1. ^ 原文为Grantha,目前学界未找到适当的译名。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占语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