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乔治·克列孟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乔治·克列孟梭
Georges Clemenceau
法国 第32任法兰西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任期
1917年11月16日—1920年1月20日
总统雷蒙·普恩加莱
前任保罗·潘勒韦
继任亚历山大·米勒兰
任期
1906年10月24日—1909年7月24日
总统阿尔芒·法利埃
前任费迪南·萨里安
继任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战争部长
任期
1917年11月16日—1920年1月20日
总理本人兼任
前任保罗·潘勒韦
继任安德烈·约瑟夫·里菲尔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内政部长
任期
1906年3月14日—1909年7月24日
总理费迪南·萨里安
前任费尔南·杜比耶
继任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个人资料
出生1841年9月28日
法兰西王国旺代省穆耶龙昂帕雷
逝世1929年11月24日(1929岁—11—24)(88岁)
法国巴黎十六区
墓地 法国旺代省穆尚乔治·克列孟梭墓法语Tombe de Georges Clemenceau
政党激进共和派(–1901)
激进党(1901–1929)
专业记者、医生

乔治·邦雅曼·克列孟梭(法语:Georges Benjamin Clemenceau法语发音:[ʒɔʁʒ bɛ̃ʒamɛ̃ klemɑ̃so],1841年9月28日—1929年11月24日),人称“法兰西之虎”或“胜利之父”,法国政治人物,曾于1906-1909年和1917-1920年两度出任法国总理(当时称作部长会议主席)。

简介

[编辑]

乔治·克列孟梭于1841年9月28日出生于穆耶龙昂帕雷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其父本杰明·克列孟梭从医,也是一名进步主义共和主义者,曾参与过七月革命,自然对第二帝国深感失望。尽管因政治活动数次入狱,其父仍孜孜不倦地将共和、革命思想灌输给他的子女们。

1865年5月13日,乔治·克莱蒙梭同父亲般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7月25日,他乘船前往英国,在那他父亲将其介绍给了赫伯特·史宾赛;接着他又去往美国,在斯坦福一所女子中学教法语和骑术,同时担任时代报法语Le Temps (quotidien français, 1861-1942)的联络员。在那里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Mary Plummer法语Mary Plummer,二人在1869年6月20日结婚。新婚六天后,他携妻女返法。美国民主制度也对他日后政见产生了很大影响。

7月,普法战争爆发。他放下家庭而作为一名激进共和派投身政治,积极参与了8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被艾迪安·阿拉戈法语Étienne Arago在9月任命为巴黎第18区的区长。在此期间他认识了路易斯·米歇尔,并任命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为巴黎国民自卫军第169营营长,紧接着巴黎围城战爆发。10月末,普鲁士在梅斯围城战的决定性胜利与梯也尔凡尔赛临时政府意图与普议和的消息传到巴黎,引民众义愤填膺,他张贴布告怒斥之为“背叛”。同日,来自无产阶级社区的起义国民自卫军试图占领巴黎市政厅,被茹费理指挥资产阶级社区的国民自卫军阻拦,二人从此成为政敌[来源请求]

从1871年3月起,他在新立的巴黎公社与凡尔赛临时政府间来回奔走,试图调解二者的冲突[1];这反而导致他两头不讨好,既在1871年3月26日巴黎公社选举法语Élections municipales du 26 mars 1871 à Paris中失利,也影响了他后来几年的政路。公社被镇压后,他支持对巴黎公社社员的大赦

1875-1876年当选巴黎市议会主席,1871年和1876至1893年任法国国民议会议员。作为一名反教权主义者,他主张政教分离;同时他也反对殖民扩张,自1883年推行殖民主义的茹费理成为总理兼外交部长后,两人开始了长达多年的政治争论。1885年3月法军于中法战争中失利并放弃谅山,史称东京事件法语Affaire du Tonkin,克列孟梭趁机大力施压诘难,推动茹费理于3月30日辞去总理皆外交部长的职务。

1880年1月13日,他创立了正义报法语La Justice (journal);他也常在1897年Ernest Vaughan创立的曙光报法语L'Aurore (journal français, 1897-1914)上刊文,尤其在屈里弗斯事件中力挺阿弗列·屈里弗斯。1902年他在瓦尔省当选参议员,直到1920年卸任(虽然他原来一直批评法国的参议院制度)。

1906年担任内政部长,同年继任总理(仍兼内政部长)直至1909年。任内他平息了数次大罢工,尤其是1905年法国政教分离法决定将教会财产收归国有而导致的骚乱和冲突法语Querelle des Inventaires,故得昵称“老虎”,他也自称是“法兰西第一警察”。

1913年创自由人报(L'Homme libre)法语L'Homme libre,主张德国威胁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该报因攻击法国政府“抗战不力”被审查,他怒而将其改名为“囹圄人报”。1917年时又以76岁高龄担任法国总理(1917~1920),其组建的政府决心与德继续作战,在战争中稳健的表现为他赢得“胜利之父”的封号。及后在1919年举行的巴黎和会中主张严惩德国“赔至最后一个马克”,并为是次和会的三巨头之一(另外两位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克列孟梭支持从德意志帝国手上重夺阿尔萨斯-洛林,并且对苏联建立名为“防疫地带”的包围圈[2]

1919年他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法案法语Loi des huit heures并带领中右翼政党联盟赢得了当年的众议院选举法语Élections législatives françaises de 1919。2月19日,遭一名为Emile Cottin的男子刺杀,未遂。 尽管在舆论中享誉盛名,他却因1920年1月17日议会在卢森堡宫的预选法语Élection présidentielle française de janvier 1920中缺乏支持(868票中只拿到了53票)而拒绝参加当年总统竞选,从此不涉政治,投身于旅行和著书立作。

1929年10月24日,他因肾衰竭死于自己在巴黎本杰明-富兰克林路8号的住所中,享龄88岁。其遗嘱写到:“我死后, 请将我的遗体葬在我父亲贝雅曼·克利孟梭的墓地旁边。我的遗体应当直接从太平间送到墓地,不进任何教堂,不搞任何有仪式的葬礼。我的坟墓应与我父亲的一样,不立墓碑,只安一圈铁栅栏即可。”

轶事

[编辑]

克列孟梭是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内的仰慕者与挚友,在莫奈晚年时予以很多帮助和建议,如他的第二次白内障手术。莫奈死后,克列孟梭曾扯下其棺柩上的黑布,喊道:“莫奈不能有黑色!黑色不是一种颜色!”[3]并将黑布换成了花布。[4]

相关页面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CLEMENCEAU ET LA COMMUNE DE PARIS. [202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9).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瓜分世界》 二战前帝国主义新危机 3.巴黎阴谋
  3. ^ Wildenstein 1996,第456-458页.
  4. ^ Raphaël Sorin, Claude Monet-Georges Clemenceau: une histoire, deux caractères, d’Alexandre Duval-Stalla (« L’Infini », Gallimar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