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二氢恶作剧
一氧化二氢恶作剧(英语:dihydrogen monoxide parody)指通过使用水的生僻标准化学名一氧化二氢(简称DHMO,化学式:H2O)并恶搞解说水的性质将其描述成一种听起来危险有害的化学物质,来引发听众的化学恐惧症。同类的恶作剧还有“羟酸”、“苛性氢”等其它变种[1]。这种恶作剧通常用文字游戏来负面描述一些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能“加速腐蚀”(生锈)、“导致窒息”(溺水)和“造成灼伤”(沸水或蒸汽烫伤)——并夸张强调这些“害处”的普遍性[2],导致一些科学素养(特别是理科知识水平)不高的听众就会因此产生对化学品安全的焦虑和恐慌,甚至爆发舆论上的道德恐慌和社会运动向执法和立法机构施压试图将“一氧化二氢”禁用[3]。
因为“一氧化二氢”并非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所发布的化学名称[4],日常也几乎没有人会使用这名,所以许多对化学涉足不多的人会下意识的将其与更常听说的一氧化碳混淆。其实“一氧化二氢”才是水的正确科学名称,化学式也已历经多次文献引用,例如现实就有特别为“一氧化二氢”而设的材料安全数据表[5][6]。
最初网络发表
[编辑]以“一氧化二氢”为噱头的恶作剧最初于1990年由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UCSC)的一对室友埃里克·莱克纳(Eric Lechner)和拉斯·诺普芩(Lars Norpchen)提出[7],在1994年由克莱格·杰克逊(Craig Jackson)修改[8]。1997年,14岁学生内森·佐纳(Nathan Zohner)以故意炒作一氧化二氢为主题做了论文《我们到底有多易上当?》(How Gullible Are We),使一氧化二氢引起广泛关注[9]。
这是克莱格·杰克逊首次在网上发布此恶作剧的版本:[8][10][11]
一氧化二氢的危险包括:
尽管有如此的危险,一氧化二氢常常作以下用途:
※它若在密闭空间中加热可能会引起爆炸[s] 然而,政府和众多企业仍然大量使用一氧化二氢,而不在乎其极其危险的特性。 [12] |
注释
[编辑]- ^ 酸雨也是一种降雨,任何降雨的主要成分都是水。
- ^ 水冲刷脆弱的土地时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
- ^ 水蒸气是一种温室气体。
- ^ 潮湿会加速生锈。
- ^ 水中毒在极端情况下会造成脑水肿和肺水肿导致死亡。
- ^ 固体的水是冰,碰到可能会冻伤。
- ^ 水进入肺会阻碍呼吸导致窒息,即溺水。
- ^ 碰到高温的蒸气或热水可能会烫伤。
- ^ 9.0 9.1 任何活体细胞都含有水份,而任何一种肿瘤都是活体细胞。
- ^ 人体脱水168小时便会死亡。
- ^ 将水运输到高处必然换取重力势能,自然需要耗费电能或人力来做功,例如使用水泵或水车。
- ^ 全球淡水资源减少可能会使人类为了争夺水源的控制权而陷入冲突。
- ^ 动物研究和实验需要水清洗,此外也需要给动物喂水。
- ^ 所谓的传播网即供水系统。
- ^ 全世界的河流及湖泊都有水。
- ^ 除菜虫农药内有水,洗过以后也有水。
- ^ 只要是食品,无论是否是“垃圾食品”就都有水。
- ^ 一些不法屠宰场会在屠杀动物后灌水,以增加肉品重量。
- ^ 在密闭空间加热水至沸腾时会因水蒸气令空间膨胀导致爆炸。
用词
[编辑]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意味着每个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拉丁文中,前缀“di-”指二,前缀“mon-”指一。“Oxide”指氧的化合物。从字面意义上看,dihydrogen monoxide意指“两个氢,一个氧”,与化学式一致。“一氧化”,虽然只是一个标准的化学术语,但“一氧化”很容易使无知者联想到剧毒的一氧化碳。[13]
由于氢原子的不断变化特性,水也可以被理解为氢氧化物(OH−)和水合氢(H3O+)的水溶液H2O。这使水既是酸,也是碱,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溶剂。[14]
在科学界,至今对于水仍留存不同的称呼,其中包括为氧烷(Oxidane)、氧化氢(hydrogen oxide),碱式名称氢氧化氢(hydrogen hydroxide),以及若干酸式名称如氢氧酸(hydroxic acid)、羟基酸(hydroxylic acid或hydroxilic acid)。另外,最初发表时的“氢氧基酸”其实稍有不妥,因其不符合酸的命名规则。另外,也有人对于水,起了μ-氧 二氢与二氢氧化物一类的名称。[14]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05年有关无机化学的命名规则,水并没有一个单一正确的化学名称。[15]化学命名的原则,是要让听到或阅读化学名称的人,不会对于化学名称所代表的物质产生混淆;换句话说,一个名称,只应用在一种物质。而一种物质,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单一名称,不过可接受的名称确有限制。[15]对于水而言,“水”是其中一个可接受的名称;虽然这并非系统化或国际化的名称,但这个也单指一种物质。此外IUPAC建议的另外一个名称是氧烷或氧化氢。[16]
使用数字前缀是典型的共价键化合物命名法,而共价键亦存在于水分子中。[17][18]而化合物中第一个元素的数字前缀则通常会被忽略掉[13],例如H2S通常会被称为硫化氢,而Li2O则会被称为氧化锂。但是,硫化二氢[19]、锂氧化物[20]和一氧化二锂[21]等没有忽略数字前缀的名称则常在工业和大学中被使用,即使氧化锂是一个离子化合物。
然而,“一氧化二氢”、“氧烷”、“氧化氢”、“苛性氢”、“羟酸”和“氢氧化氢”等等的名称,一般都不在正式科学场合被使用[22] ;不过,特殊种类的水会在科学领域中被区分,比如蒸馏水、去离子水或重水。[23]
恶作剧影响
[编辑]2012年4月14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节目“真相调查”部分[24],引用果壳网用户发表的恶作剧帖子“隔夜水中含有零醇、氢酚、一氧化二氢等化学物质,能进入血液循环,影响人体几乎每一个生理反应[25]”的内容(尽管这篇帖子是在果壳网的幽默笑话栏目“Geek笑点低”中),并将此作为谣言进行了严肃的讨论与批驳。恶作剧帖子作者不得不发表文章澄清自己并未造谣[26]。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国游泳选手叶诗文传出兴奋剂质疑后证清白,网友编纂了一条“叶诗文教练承认其服用一氧化二氢”的帖子。包括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朱庚申在内的一些网友信以为真并进行评论,而朱庚申教授的学术水准因此而遭到了质疑[27]。
2018年5月,台湾武陵农场自日本引进的牛顿苹果树上贴著“注意”两字的公告,下方还注明开花结果期间施用大量“一氧化二氢”,让人以为是在提醒苹果树有喷洒农药,不少民众都吓得不敢靠近[28][29]。
另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Carder, L; Willingham, P.; Bibb, D., Case-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the real world, Research Strategies, 2001, 18 (3): 181–190 [2013-12-05], ISSN 0734-3310, doi:10.1016/S0734-3310(02)0008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5).
- ^ Knight, Bernard, Lawyers Guide to Forensic Medicine, Routledge: 280, 1998, ISBN 978-1-85941-159-9
- ^ Leigh, G. J.; et al,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 (PDF),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27–28, 1998 [2013-12-05], ISBN 0-86542-685-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6)
- ^ Leigh, G. J.; et al,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 (PDF),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34, 1998 [2013-12-05], ISBN 0-86542-685-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6)
- ^ DHMO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Improbable Research.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9).
- ^ Material Safety Sheet - DIHYDROGEN MONOXIDE (PDF). DHMO.org.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31).
- ^ Erich Lechner, Warning! Dangerous Contamination! (original usenet posting), Usenet rec.humor.funny archive, February 23, 1990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7)
- ^ 8.0 8.1 Kruszelnicki, Karl S., Mysterious Killer Chemical,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6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18).
- ^ Dihydrogen Monoxide from Urban Legends Reference Pages, Retrieved 2006-09-25.
- ^ Roddy., Dennis B., Internet-inspired prank lands 4 teens in hot water, Pittsburgh Post-Gazette, 1997April 19, 1997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 ^ 教授也“咬钩”,“钓鱼贴”凶猛. 腾讯网. 2015-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 ^ Craig Jackson, Ban Dihydrogen Monoxide!, Coalition to ban DHMO, 1994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6-10-31). Coalition to ban DHMO officers, Coalition to ban DHMO,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7-01-25).
- ^ 13.0 13.1 Van Bramer, S.E., Chemical Nomenclature, 1996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8).
- ^ 14.0 14.1 About Water. Bluelake Technologies. [201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9).
- ^ 15.0 15.1 IUPAC Report: General Aims, Functions and Method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UPAC报告:化学名称的基本目的;功能与命名法;2004年3月)
- ^ Leigh, G. J. et al. 1998.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化学命名法的原理:IUPAC建议的指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 99.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ISBN 0-86542-685-6
- ^ Leigh, G. J. et al. 1998.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 28.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ISBN 0-86542-685-6.
- ^ Nishiura, James, Polar Covalent Bonds, Biology 4,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6).
- ^ Offic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Hazard Assessment, Dihydrogen sulfide (PDF), 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13-12-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2-21).
- ^ Diagnostics on calculations: Species with negative natural orbital occupation number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30)
- ^ Lithium oxide, PubChem public chemical database,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 ^ Leigh, G. J. et al. 1998.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 28.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ISBN 0-86542-685-6: "The multiplicative prefixes may not be necessary if the oxidation states are explicit or are clearly understood."
- ^ Hydrogen sulfide, PubChem public chemical database,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 ^ 节目链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从38分57秒处开始
- ^ 原文地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隔夜开水不能乱喝啊》
- ^ 博客文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对4月14日晚央视<东方时空>报道本人在果壳网的造谣的回应》
- ^ 媒体称叶诗文服用“一氧化二氢” 教授:应认真反思. 南方日报.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6).
- ^ 武陵農場蘋果遭偷摘 化學式嚇阻. 华视新闻网. [202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中文(台湾)).
- ^ 〈中部〉福壽山魯冰花虞美人花海 遭遊客踩踏. 自由时报.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2).
外部链接
[编辑]- 有关一氧化二氢研究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