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重要度
我发现这篇文章最初是根据2005年8月的英文版本翻译的,其中有些内容已经起了变化(参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Importance ),但中文版本没有反映出来,所以我根据最新的英文版本修改了一些内容以保持同步。 Youssarin 03:12 2006年12月11日 (UTC)
关于重要性方针
[编辑]最近常看到有人以“缺乏重要性”为由提出删除一些看起来很完整的条目。事实上目前的重要性方针已经是很宽松了,基本上只要条目超过一定长度,都不能被视为不重要。(所以很多因“不重要”提删的条目,根据该方针根本不应该提删)英文维基还把“重要性”这个方针取消,重新导向到知名度(所以重要性方针也应该跟着改吧)。理由不外乎“重要性”是很抽象的名词,由少部分“非专家”就可以决定一个条目重不重要,无疑是荒谬的。而且维基精神就在“海纳百川”,纵使只有少数人重视的条目,也不应该被其他人以“重要性不足”加以删除,个人以为这是多数暴力。
Jimbo Wales在相关的讨论中就举了一个例子en:Qubit Field Theory,这个名词在他发言当时,Google上只能找到24个结果(最近倒是颇有进步,不过也不超过五百个),可是这是个不重要、不知名的理论吗?大部分科学家可能不会同意吧。Jimbo认为,对于一个条目,我们应只关注它的中立性与可验证度,而非重要性与知名度。我个人认为,我们多少都是某──些领域的外行,没有评判条目重要度与知名度的权力,维基百科与传统百科不同,维基平均的深度可能不足,可是广度是绝对,也应该胜过传统百科的。目前许多提删动作针对“重要度”却很少针对更重要的“可验证度”,实在是本末倒置的事情。而且将其他人的辛苦结晶认为“不重要”加以删除,会吓跑不少新手。希望大家能严肃看待这件事,甚或彻底检讨重要性方针。
所以想在此请教大家的意见,大家认为为了让“重要性”有遵循的标准(而不是像现在让大家自己判断) 重要性方针是否应该成为共识?
或者像英文维基一样删除并重新导向到知名度?—User:Orion-留言 2007年11月4日 (日) 12:53 (UTC)
- “知名度”其实也可以是很主观的。某件事可能只在现时的维基人社群当中不知名,例如现在的维基人通常较年轻,一些较旧的资料可能不认识。个人认为只要是真实、非虚构的都值得收纳。—水水 2007年11月5日 (一) 10:53 (UTC)
- 非常同意Orion和水水的意见。维基又不是传统用纸印刷的百科全书,浪费不了多少位。但已有一段长时间,大量社群中被个别人视为不重要或不知名而提删,而知道它意义的维基人未必赶及留意以救亡,结果流失了不少有价值资讯,造成伤害。现时的“夜神月”模式(我认为你重要性或知名度上不够格,要勾销你)与海纳百川实在是本末倒置。把“重要性”改为“知名度”是第一步,继而限制知名度的门槛,做到“只关注它的中立性与可验证度,而非重要性与知名度”方为上策。可惜因为某一些维基人的强烈相反做法,这个如此重要的一点,面临很大阻力,在中文维基里,伤害仍继续,要改善实在举步为艰。--小狼☞☎ 2007年11月5日 (一) 12:40 (UTC)
- 一直以来小狼兄都没搞清楚一个重点,那就是大部分被提出或真的被删除的条目,都是因为“写不出”知名度来而被提出的,真的因为知名度不足而被提删成功的条目,反而争议不多(因为真的很不知名,或一看就知是某种程度的自我推销、广告)。写不出知名度与知名度不足其实是两回事,但小狼兄却不知是蓄意还是不经意地把两个概念给搞混。若说什么叫本末倒置的话,我认为因为觉得事物本身重要,所以让不够水准的条目苟且留在维基百科上破坏总体品质,才是叫本末倒置吧?—泅水大象 讦谯☎ 2007年11月5日 (一) 14:07 (UTC)
个人的重点在第一句“近常看到有人以“缺乏重要性”为由提出删除一些看起来很完整的条目”,与没有内容的小作品是两回事。事实上,个人以为根据目前方针:
- 有证据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对这个条目感兴趣(或者曾经对它感兴趣);或者说:该条目至少在某个社群之内是为人熟知的。
- 条目具有一定基础,有潜力扩展成为一定的长度(而不只是停留于小作品阶段)。
- 讨论页内参考过本指引,公认条目主题的重要性。
符合以上这三条中任何一条,都不应该被视为“缺乏重要性”。至于条目是小小作品,那应该以小小作品为由提删,不应该以重要性提删。更别说英文维基连这条都不要了,只剩下知名度方针。这么做有个好处,依据知名度,所有条目都要有两个以上的参考来源,无形中增加了可验证度。
至于因缺乏重要性被提删的,有一定长度的条目,这半个月的提删列表都有,每一两天至少都有一条,不能算不多,支持删除的人比例上还不少。
总之,重要性方针还是必须形成共识,是要照目前的版本形成共识呢?还是定个更严格的版本呢?还是依照英文维基,以知名度作为定夺呢?知名度的标准又何在?单纯以“写得出或写不出知名度”做判断,而没有客观的标准容易引起争议。把知名度里列出的规范形成共识,这样可以省去不少提删时的争论,让提删机制去专门处理真正“水准不够”的条目。—User:Orion-留言 2007年11月6日 (二) 04:51 (UTC)
- Orion把问题、应当的处理说得很清楚。不知为什么象兄一直忽略其他人,或事件本身,却只回应我。而,象兄上方的问题,我以前亦回应过,绝非“一直以来都没搞清楚”或“不知是蓄意还是不经意地把两个概念给搞混”。
- 我以前已说过,所谓“‘写出/写不出’那事的重要性或知名度”,其实并不是客观的标准,不同人带着不同主观度,看上来也会对条目‘写出’或‘写不出’的判断带有出入。例如以前争议过的声优或配音员的条目,有人认为写出他配的主役就已写出,有人觉得要写到他配过名星拿到什么成就才叫写得出──若以后者,就只会导致两个后果,要么就是使条目的中立言词变成夸张,故意‘突显’、‘写出’其知名度;要么就如实写,然后被删。
- 这种所谓‘写不出’的要求,当不是针对言之无物、不知所云的乱东西,而是针对一些资料齐备有用的条目时,是并不见于任何方针或指引的。亦只是让“夜神月”模式有机可乘。一条本身资料齐备有用的条目,要是真的看出条目表达得未够完美,应做的是参与改善,或在讨论里提出改善方法,而不是像夜神月般,以自己视之为罪孽、污垢、“苟且”、“破坏品质”,然后要把它勾销,才能创造维基版的美丽新世界。维基是个纳百川的海,当知水清无鱼,不可要求一开始只有最最清纯的蒸馏水才能存在于维基内,必须要透过群体参与以改善。不然的话,这才是真正对维基世界的破坏──这一点Jimbo Wales必定同意,我也是基于此才参与维基。
- 至于条目到底是真的“言之无物、不知所云的乱东西”,还是“资料齐备有用的条目,只是表达得未够完美,还可改善”,用Orion上方所说的那三条来判断即可。这三条判断清晰、客观,远胜主观上的‘写出’或‘写不出’。--小狼☞☎ 2007年11月10日 (六) 10:24 (UTC)
重要性
[编辑]连讯联电讯都可以被标上缺乏重要性,还有什么条目不行的?维基不是没有“重要性方针”可以参考,为什么长期都有人滥用重要性模版?这样对维基就是有贡献吗?—User:Orion-留言 2007年11月23日 (五) 14:51 (UTC)
- 一个条目的重要性与否,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通常有些公司条目由于会有被拿来打广告的问题,最容易被标上缺乏重要性。就像敝人认为一系列香港的住宅条目缺乏重要性一样,若阁下认为该条目有其重要性,可在对话页详细说明后把该模板移掉。—Ellery (留言) 2007年11月28日 (三) 01:20 (UTC)
审视Wikipedia:重要度的“地位”
[编辑]此提议是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的,它现在已几乎成了方针,只欠一个共识以确立其方针之名。惟英文版的重要度方针已被废除,成为历史,亦把之移至Wikipedia:知名度名下,成其子页,以表明重要性方针的内容已包含于知名度方针中,再无必要独立成方针。既然此提议是引入自英文版维基百科,本人以为有必要对此提议的地位展开讨论,或确立为方针,或跟随英文维基百科把之废除,其已执行久矣,总不应再挂着提议之名,总应对其地位有一个表态。—J.Wong 2009年5月8日 (五) 15:28 (UTC)
- 补充一点︰虽然这与上面的知名度比起来,因不满足重要度而提删的是较为少的,但也有不少条目因此而被提删、删除。既牵涉文章删除,其状态实有必要获得社群的注视。—J.Wong 2009年5月11日 (一) 11:03 (UTC)
- 比起上面提议中的Wikipedia:知名度,Wikipedia:重要度的三个构成条件相对来得客观。如果一个条目连重要度也无法符合,难以保证其真实存在、普及以及可供查证的可能。—Baycrest (作客) 2009年5月9日 (六) 05:51 (UTC)
- (-)反对纳入方针。评定标准与客观条件脱钩,同时受社群组成成分的影响过大。//Rafo[m] 2009年5月9日 (六) 06:10 (UTC)
- 那么既然阁下不同意把之纳成方针,请问是否认为这应被废除,以致这一个已被执行的“建议”失去其“实在的方针地位”?—J.Wong 2009年5月11日 (一) 10:56 (UTC)
- 阅读WP:重要度内文,可以看到协助改善一章中提到的两个处理方法实际上是提示编者达成WP:知名度条件而非重要度条件。可见目前已经执行的“建议”实际上是基于知名度而非重要度。所以在下认为,将知名度确立为方针或指引已经足够,重要度应该废除。//Rafo[m] 2009年5月12日 (二) 13:35 (UTC)
- 那么既然阁下不同意把之纳成方针,请问是否认为这应被废除,以致这一个已被执行的“建议”失去其“实在的方针地位”?—J.Wong 2009年5月11日 (一) 10:56 (UTC)
提议废除{{Importance}}模版
[编辑]由于Wikipedia:重要度是遭否决的提议,因此应当停止使用{{Importance}}模版,用{{Notability}}代替或作重定向。—Wcam (留言) 2009年8月9日 (日) 04:01 (UTC)
- 请注意是英文维基百科已把之废除而非本地,本地并未就此提议作任何定论。本人建议先行讨论表决Wikipedia:重要性的“方针地位”,后再就此模板作讨论。—J.Wong 2009年8月9日 (日) 04:45 (UTC)
- 重要性的判断标准在客观程度上已远不及现时的关注度判断标准了。而且我以为中文维基百科不应该为“某一主题是否足以拥有独立条目”这一问题订立两套标准。因此,我反对将Wikipedia:重要性提升为指引或方针,并认为现在已经是适时废除的时候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8月9日 (日) 07:11 (UTC)
- (+)支持废除--FrankLSF95·动员令 2009年8月12日 (三) 08:31 (UTC)
- (+)支持废除-苹果派.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23:15 (UTC)
有关注度但没有影响或影响很低热带低气压条目的存废问题
[编辑]有关注度但没有影响和没有研究价值的热带气旋条目保留与否”的话题中社群普遍反对以影响作为热带气旋的合并理由,但在热带低气压南度首次存废复核案当中,林天蓬君以无可靠来源证明与造成83人罹难的热带低气压有关系,此热低仅造成惊魂记,港澳发一号不算大,介于删除与保留间的三不管地带,故合并为最佳。作为合并的理由,B Dash君附和,同时Typhoon Destroyer君亦指出热带低气压不应开设独立主条目(然而未见共识)。反映虽然热带低气压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社群对热带低气压和其他热带气旋的收录标准可以有误,而林天蓬君在二〇一八年二月廿四日亦讲过“我认为影响程度和研究价值不是决定删除与否的依据。”故社群可能需要重新讨论热带低气压条目的存废问题。--M.Chan 2018年5月1日 (二) 15:56 (UTC)
先前“- 由于本人现正放为时一个半月的维基假期,本人将不参与此讨论。ŚÆŊMØŠĀ五四运动九十九周年了,知情权呢? 2018年5月1日 (二) 23:36 (UTC)
- Michael Chan是气象迷,想将气象论坛和讨论区全收所有热带气旋甚至热带扰动的做法全数搬入维基百科。--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2日 (三) 08:55 (UTC)
- MCC214请注意AGF,惟Michael Chan之做法确有不妥。请管理员注意一下。58.176.43.161(留言) 2018年5月5日 (六) 03:36 (UTC)
- 请容小弟引用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常规“建立条目的时机”一节:“风暴条目:日本气象厅升格至热带风暴时可以建立,但如热带低气压造成重大影响而未有命名,或特殊情况,可以建立热带低气压条目。若某风暴造成影响并不大(如未曾登陆),得与主条目合并,原有页面作重定向页面处理。”意思即是,除非有严重伤亡及破坏,或者有特殊气象纪录(例如热带低气压618,于大屿山对开突然形成),否则无名热带低气压是不可以开条目,如在未命名时开设即属偷步。——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5月10日 (四) 11:38 (UTC)
- Weather Synchronize,Michael Chan只是想保留所有热带气旋甚至热带扰动条目而已。--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11日 (五) 07:45 (UTC)
- 仅为论述。--M.Chan 2018年5月11日 (五) 07:30 (UTC)
- 如您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18年4月#关于某用户论述所言“据《方针与指引方针》“指引是共识所支援的最佳做法。编辑者应尝试遵守指引,但最好仍要以常识判断是否合适,有时例外是适用的。”故“论述不能凌驾指引”不是否定该论述的有效理据。””。--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11日 (五) 07:41 (UTC)
- 那User:Bluedeck/permanent/notability-exemption-argument-boilerplate呢?您说它有效[1]?--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11日 (五) 07:40 (UTC)
- 原句送回“暂时(×)删除:根据维基百科: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建立条目的时机中“风季条目”一项表示条目“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基本上于前一年11月份开始可以建立,但是现时建立条目确实不是适当的时候。--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7日 (二) 06:41(UTC)”阁下是怎么对待“维基百科: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建立条目的时机”的?--M.Chan 2018年5月18日 (五) 10:07 (UTC)
- Wikipedia: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是一篇论述,而论述是可以随时修改的,所以Wikipedia: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建立条目的时机当中的“风季条目”就变成了“基本上要进入该年(如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就要到2018年才建立),或等到有实质内容,早于此期通常会被列入存废讨论,视为“水晶球条目”。请参照实例一和实例二”。--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19日 (六) 09:34 (UTC)
- Wikipedia: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是一篇论述,而论述是可以随时修改的,所以Wikipedia: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建立条目的时机当中的“风暴条目”就变成了“热带低气压则需有关注度才可建立条目”。--M.Chan 2018年5月28日 (一) 05:07 (UTC)
- 本人意见如Weather Synchronize,故不再补充,不知Sanmosa对Michael Chan的回应有何看法?--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28日 (一) 07:31 (UTC)
- 在下倒想问Weather Synchronize君为什么不能写热带低气压条目?有什么问题?--M.Chan 2018年5月28日 (一) 09:40 (UTC)
- 因为无名热带低气压一般都是短命、影响甚微,编写条目的发挥空间很小,一两段写在太平洋台风季条目的略述已足够应付。强行开新条目,就像是本来数句就写完的答案,要被逼刷够600字去交一篇学校作文功课或考试题那般。我知道准则不是“一刀切”,总有一些无名热带低气压是具有独特性,例如我之前提及的热带低气压618,光是突然在大屿山对开形成已经够写;又或者诱发豪雨、泥石流等灾害从而造成重大伤亡,亦有较长命、挣扎求存的热带低气压,这些都是例外情况。反之获命名风暴也不代表扩充空间很大,2011年热带低气压蝎虎就是一个太短命的远洋风暴,一生毫无作为且只活不足一日就死去,那篇条目最终也撑不过数次提删,且我也有份投删除票。但对于无名热带低气压来说,如果不符合这些例外,独立成篇只会写得很差,内容匮乏、资料来源亦很有限,最终只会被如蝎虎的条目般丢进垃圾桶,那又何必白费心机?当然小弟也不认同盲目保留获命名风暴条目,正如小弟在此处的留言,我一直是倾向由条目质素和发挥空间入手,不是什么“关注度”、“重要度”。一篇条目要写得好才有意义,拿那些方针作挡箭牌,无论是为保留还是删除条目,对于维基的发展都根本没有帮助。——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5月28日 (一) 10:08 (UTC)
- 同意,宁缺勿滥。--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大函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28日 (一) 10:27 (UTC)
- 一万完组很少吗?2006年第二E号热带低气压、2010年第二号热带低气压、2010年第五号热带低气压、2009年第一号热带低气压、2003年第九号热带低气压、1992年第一号热带低气压、1988年第一号热带低气压、1987年第十四号热带低气压、2007年第十号热带低气压和2005年第十号热带低气压都是短命、影响甚微的热带低气压,但一样能入选优良、典范条目。--M.Chan 2018年5月28日 (一) 11:15 (UTC)
- 请您不要再作类比论证!另本人意见如上,故不再补充,不知Sanmosa对Michael Chan的回应有何看法?--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28日 (一) 11:26 (UTC)
- 我的意见是:如果某热带低气压不具特殊性,则不应建立条目。以2005年第十号热带低气压为例:它的残余部分促使飓风形成,具特殊性,故可建立条目。ŚÆŊMØŠĀ粉饰太平 2018年5月28日 (一) 11:58 (UTC)
- @Michael Chan:1万字节不代表写得很好,相信你也注意到,去年9月热带低气压那篇条目只是依赖港澳章节“刷字数”,即使该风暴横过海南,中国大陆章节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我还记得AndyAndyAndyAlbert君是提过海南有山体滑坡,想以此作切入点来扩充,但没资料显示造成了严重破坏,加上内地资讯封锁,即使再给他时间,我也不认为能写什么出来。至于那一大堆翻译条目,当中有些是很特殊,正如Sanmosa君所言;小弟也佩服译者、以至英文维基那边的维基人,竟然能够对一些“无关痛痒”的短命弱风,也付出如此心血去写。然而这不代表我们要跟从,扪心自问你有此能力和时间吗?先努力改善影响大或强度高的命名风暴条目吧。顺道再补充:对于确实符合上述最少一项例外的热带低气压条目,我可以不提删,正如2016年5月南海热带低气压,厄尔尼诺年下首次港澳风季早开,加上广东西部泥石流死了十多人,最终我因应事态发展撤回删除申请。但再有未待命名而未符合上述任何一项例外的无名热带低气压条目,我一定视为偷步开文,并主张严厉打击,一见有就提删,因为这种行为无异于开设“水晶球条目”。维基不是一个要抢闸开条目的地方,斗快没用,斗多条目也没用,还是那句,写得好才有意义。——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5月28日 (一) 12:46 (UTC)
- M.Chan 2018年5月28日 (一) 13:55 (UTC) 章节长短是以资料来源而定的。内地资料封锁,中国大陆章节少是很合理的,这并不是我们的责任。而事实证明热带低气压条目是有可能写得好的,但这并不代表“写不好”的条目要删除。维基百科是一个发展中计划,没有可能每个条目都写得好。--
- 似是而非。--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29日 (二) 05:02 (UTC)
- 不过底线不要拉得太低。如果“写不好”的条目全都不用删除的话,那Bluedecklibrary肯定不会被J. Wong说成“垃圾场”[开玩笑的],《删除方针》也可以给废掉了。ŚÆŊMØŠĀ粉饰太平 2018年5月28日 (一) 14:14 (UTC)
- @Weather Synchronize、Sanmosa:而且现在连造成60人死亡的热带低气压都拿去提删。--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3:36 (UTC)
- 请您搞清楚,热带低气压06W_(2007年)最先是由Nivekin提删[2],及后因B dash的合并没有遵从Wong128hk的“无共识:讨论已启逾五周,据删除守则结束讨论”的结论[3],林天蓬遂恢复条目再度提删[4],AT的结论为“暂时保留:请自行合并”,本人后来见到此合并动作没有做,遂再度请求合并[5],最后由B dash动手完成合并[6](详见“热带低气压06W (2007年)”的修订历史)!--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29日 (二) 04:57 (UTC)
- 那么这个热带低气压该是您提删,错不了吧?Weather Synchronize、Sanmosa请问对此提删有什么意见?--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5:37 (UTC)
- 没有提删记录。--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29日 (二) 06:18 (UTC)
- 没有提删纪录?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7/10/31#2017年热带低气压23W。--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7:35 (UTC)
- 请参考不溯及既往原则。--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29日 (二) 08:39 (UTC)
- 似是疑非。--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8:42 (UTC)
- 本人最新的看法是倾向保留热带低气压WP232017。--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29日 (二) 08:58 (UTC)
- 热带低气压06W (2007年)那个,我认为可以提请恢复;热带低气压WP232017则支持保留;有人改善就好,未至于差得不可接受(或容忍)。ŚÆŊMØŠĀ粉饰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09:03 (UTC)
- 这就叫做差到不能容忍吗?--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09:33 (UTC) 那么
- 不是呀,我认为已接近可接受情度(已达可容忍情度),但可以写得更好。ŚÆŊMØŠĀ粉饰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09:46 (UTC)
- 这个呢?--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0:03 (UTC)
- 这个我认为不能容忍。ŚÆŊMØŠĀ粉饰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0:15 (UTC)
- 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0:33 (UTC) 为什么?--
- 比较Special:diff/46810829和User:林天蓬/缺乏关注度博物馆/2016年热带低气压安伯:前者至少有个概述,“长洲泳滩更一度直逼烈风。期间发生意外,电压骤降导致17人被困在升降机约一小时”亦证明其特殊性;后者连一个像样的概述也没有,也没什么太特别的。ŚÆŊMØŠĀ粉饰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0:39 (UTC)
- 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0:47 (UTC) 特殊性不是删条目的理由。--
- 其实正确做法是合并。之前DRV有个案是条目被删,但多数先前参与AFD讨论者不支持删除,但保留意见过于薄弱,最终当时我提出“合并”的做法,而DRV结果也是合并。ŚÆŊMØŠĀ粉饰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0:57 (UTC)
- 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1:15 (UTC) 特殊性不是合并条目的理由。--
- 特殊性可以是合并条目的理由。删除方针未指明提请合并何种理由方算有效。指引和论述也没有。ŚÆŊMØŠĀ粉饰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1:22 (UTC)
- 请解释为何特殊低要合并。--M.Chan 2018年5月29日 (二) 12:45 (UTC)
- “特殊性可以是合并条目的理由”这一点,小弟起初也不太明白,似乎是少了一只字,应该是“特殊性低可以是合并条目的理由”。一个无名热带低气压要算得上有特殊性或独特性,那种特别之处必需是足以用上大篇幅去详写,甚至以此为条目主轴。当热带低气压618可以令西贡短暂吹烈风时,去年9月热带低气压令长洲泳滩逼近烈风实在算不上是什么。电压骤降固然可以在风暴期间发生,然而风暴是可以造成大规模停电,那种平常也有机会发生的电压骤降导致被困升降机,我不反对列为风暴造成之影响,可是要以此为保留那热带低气压条目的理由,就明显不够充份。用天鸽引发澳门停水停电或许太大落差,但你明白我意思。去年23W,基于造成严重伤亡,独立成篇可以接受,条目质素亦理想。至于那个导致60死的热带低气压,只能说是当初写得太垃圾,而如今事隔10年有多,恐怕已不可救药。——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5月29日 (二) 13:35 (UTC)
- 同意“那种特别之处必需是足以用上大篇幅去详写”。但由于香港天文台提供的资料较充足,事实证明“一号风球”已可写出超过1000字,这不是“大篇幅”吗?--M.Chan 2018年5月30日 (三) 00:57 (UTC)
- 然而我亦一再指出,去年9月那个热带低气压无论强度、路径还是影响也是平平无奇,与2014年9月那个类似。这不是透过堆砌香港和澳门章节来刷出一篇千字文,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小弟完全看不出这个热带低气压有多特别,使该条目值得AndyAndyAndyAlbert君去偷步开文、也值得阁下事隔半年后去为他败诉的存废复核上诉。还有明知影响最大的不是港澳,偏偏却是那两章节最详细,这亦造成了严重的地域中心和详略失衡。——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5月30日 (三) 02:16 (UTC)
- M.Chan 2018年5月30日 (三) 18:37 (UTC)
- 因为无甚特别自然就难以写得详细和深入,同时无论官方报文还是新闻报道也会缺乏,难以撑起全文。正如我之前所说,这犹同要交一篇作文功课,且问题其实可以简单数句话就答完,却要逼你写够600字去交功课,最后写完可能连自己也觉得不满意。再者“关注度”不是尚方宝剑,有“关注度”不是免死金牌,写得太烂、一塌糊涂的话一样不能留下,否则就贻笑大方。一年这么多热带气旋,无甚特别的未命名热带低气压,或者强度较低、路径平平无奇的远洋风暴,很快就没人记得。你纠缠于去年22W,也许是觉得“就是欠了一个国际命名”,若JMA命名了,保留条目就顺理成章,但没命名、影响小且仅属典型路径都是事实,条目的改善空间亦已见底,“不应开条目”已成定局,还有一条“违反编辑常规偷步开文”的指控。看看2006年9月有个影响更大的热带低气压,港澳三号加香港红雨、山体滑坡,最后还是救不了条目,我会认为那篇条目更可惜。说穿了,不是删除与否的问题,而是应否开新条目的问题,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常规已经写得很清楚,作为维基人也该懂得判断何时才应该独立成篇,为何还要急不及待偷步开文?现在编辑常规还被阁下搞坏,未经共识下擅自更改,弄得全面保护了。——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5月31日 (四) 03:21 (UTC)
- JTWC“Prognostic Reasoning”、香港天文台天气稿及报告仍然存在,请问如何“简单数句话就答完”?那么如果JMA曾经升热带风暴6小时后又降回去,是不是就可以开条目?有没有命名真的这么有分别吗?--M.Chan 2018年5月31日 (四) 06:46 (UTC)
- 按照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常规,JMA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的确是符合开条目的时机。就去年22W的情况,有国际命名确实会合理化独立成篇,同时令“偷步开文”的指控不再成立,提删理由随之消失,从而提升保留条目的机会,最少当时JMA若升格和命名,我会考虑撤回删除申请。但当然,反过来说,有国际命名同样不是免死金牌,君不见之前提过的2011年热带低气压蝎虎条目落得什么下场?远洋不谈,看南海风暴,2005年热带风暴韦森特条目最后又是杀了。就你所指的情况,若影响轻微,我倾向不开条目。——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5月31日 (四) 08:18 (UTC)
- 除了多了一个“日本气象厅到XXXX亦紧接把该系统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XXXX,给予国际编号17XX”外,实在看不出有没有国际名称有任何分别,为什么一定有国际名称?而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常规仅代表编者意见,没有共识。同时条目已经有JTWC“Prognostic Reasoning”、香港天文台天气稿及报告、数个新闻报道、NASA资料支撑,在下实在好奇如何可以将一万元组的文章在不删减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省略至数句放在风季条目?如果以可撰写长度来决定是否需要独立条目,在下认为合理。--M.Chan 2018年5月31日 (四) 09:25 (UTC)
- 一万字节完全不能代表什么,再者热带低气压是台风等级的最低强度,只有强风程度,季候风都可以有强风风力,有时的影响还远远大过热带低气压!--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31日 (四) 10:02 (UTC)
- 完全同意Weather Synchronize的看法。--MCC214强烈要求维基条目宁缺勿滥#我做了什么? 2018年5月31日 (四) 09:19 (UTC)
因为中国大陆资料封锁,所以中国大陆章节写小一点没有问题(当然该章节有扩充空间)。而且并不觉得这是“堆砌香港和澳门章节”。为什么“没有多特别”要删除?--
- 因为无名热带低气压一般都是短命、影响甚微,编写条目的发挥空间很小,一两段写在太平洋台风季条目的略述已足够应付。强行开新条目,就像是本来数句就写完的答案,要被逼刷够600字去交一篇学校作文功课或考试题那般。我知道准则不是“一刀切”,总有一些无名热带低气压是具有独特性,例如我之前提及的热带低气压618,光是突然在大屿山对开形成已经够写;又或者诱发豪雨、泥石流等灾害从而造成重大伤亡,亦有较长命、挣扎求存的热带低气压,这些都是例外情况。反之获命名风暴也不代表扩充空间很大,2011年热带低气压蝎虎就是一个太短命的远洋风暴,一生毫无作为且只活不足一日就死去,那篇条目最终也撑不过数次提删,且我也有份投删除票。但对于无名热带低气压来说,如果不符合这些例外,独立成篇只会写得很差,内容匮乏、资料来源亦很有限,最终只会被如蝎虎的条目般丢进垃圾桶,那又何必白费心机?当然小弟也不认同盲目保留获命名风暴条目,正如小弟在此处的留言,我一直是倾向由条目质素和发挥空间入手,不是什么“关注度”、“重要度”。一篇条目要写得好才有意义,拿那些方针作挡箭牌,无论是为保留还是删除条目,对于维基的发展都根本没有帮助。——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5月28日 (一) 10:0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