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维基人》/第十四期/气旋条目入门指南
</noinclude>
气旋条目入门指南
嗨,各位维基人大家好,相信很多人从各类评选、首页,甚至是新闻动态里面都能发现气旋条目的存在,但究竟该如何“入坑”编辑气旋条目呢?
首先,要编辑气旋条目的话,可以关注过去其他编辑的编写方式。气旋专题有许多维基人参与,编写风格不尽相同,但大概都会有一个模式,就是会关注气象机构发出的警告或预报的报文,但提醒各位想撰写气旋条目的维基人,维基百科不是新闻报导,千万不要把某场风暴中政府设立的求助电话号码写进条目的影响章节或是其他任何地方。
特别的是,许多气象机构会对气旋发出警报,但请记得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所以请不要用模板将所有警报单资讯用表格或其他模板堆叠,造成阅读上的困扰与版面上的混乱。气旋条目针对警报的部分通常应仅保留使用纪录及最高发布级别,除非是具有争议的警报发布,条目内容才会特别保留相关气象专家的意见与民众的批评。当然,气旋吹袭之处的实测资料很重要,所以可以看看过去的条目有没有类似的模板,再把重要的实测资料填入即可。或许有许多惊人的纪录却无法填入模板中,不过这些资料可以补充在相关叙述的段落内。
然而,可能有些气象名词维基百科没有相关条目的介绍或是维基词典也没有收录,例如“海象”、“辐散”、“辐合”等,这时候就可以善用注解功能,引用可靠来源来诠释这个特别的气象状态。
至于气旋的命名,则要尽量避免地域中心,例如中华民国虽然不是世界气象组织的会员国,但由于台湾身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范围,在撰写直接或间接影响台湾的气旋时,请不要违反相关方针。另外必须提醒,气旋专题针对条目命名有先到先得的原则,而另有{{NoteTA}}模板可自动转换不同地区使用的译名,所以请尊重条目创建者所采用的气旋译名,避免发生编辑战。
在撰写条目时,编辑或许会参考或采用气象机构的天气警报相关报文,但请不要对报文进行原创研究,维基百科不是占卜师,所以这些个人原创研究所产生的预测的路径或强度当然不能写入条目内。撰写条目时,记得为内容添加可靠来源佐证,并在撰写影响相关章节时保持观点中立,让内容客观且恰当,而不是沦为对立或批判的口水战。因此建议在撰写气旋条目时,应该注意各气象部门的实时资料,并在气旋发生后查证相关气象机构的年鉴对于气旋发展或造成影响的资料,再把它写入条目中,让条目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