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来语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来语群
地理分布东南亚
谱系学分类南岛语系
分支
马来语支
伊班语支

马来语群
伊班语群(橙色)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岛西边,横跨砂拉越。次马来语群(暗红色)则分布于苏门答腊西马,加里曼丹岛也有分布。加里曼丹岛西北部红色和橙色之间的地区主要使用达雅族的语言。

马来语群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下的一支,包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的官方语言马来语西苏门答腊省的米南佳保语,西婆罗洲的伊班语。[1]

马来语群的起源地在西婆罗洲,现今伊班语所在的地方。然后马来语群的分支可能来自苏门答腊中部但也可能来自婆罗洲。[2]

以前曾对达雅族的各种达雅语定位出现混乱,有些现在认为属于马来语群有些则不是。属于马来的达雅语包括伊班语,这类伊班有时指整个Sea Dayak人,有时则指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他达雅语言统称Land Dayak语,分布于加里曼丹的西北部,夹于伊班和马来中间。[1]

语言

[编辑]
  • 马来族语言(棉南卡保语,马来语)
  • 伊班语,或马来达雅语(与伊班语有关)
  • 班查语(包含Bukit Malay语)

尽管班查语有六百万的使用者,但通常被认为属于“马来族语言”[3],一份2008年的分析报告南岛语系基础词汇数据库[4]指出不能证实Banjar语属于马来语群。这份研究指出Banjar语只有80%的可能比起其他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与马来族语言或伊班语亲近。研究表明,很明显与马来语群的语言不同。

有时,有些伊班语言也被单独列入马来语群。

分类

[编辑]

Adelaar在1993年将马来语群分类如下:[5]

  • 马来语群
    • 伊班语
    • 主支
      • 标准马来语
      • 棉南卡保语
      • 中马来语
      • 班查语
      • 雅加达语
      • 其他

然而Nothofer在1988年对马来语群指出如下的分类法:[6]

  • 马来语群
    • Rejang
    • Embaloh
    • Salako
    • 伊班-马来族语言
      • 伊班语
      • 马来族语言

重构

[编辑]

语音

[编辑]

马来语群共有19个辅音和4个元音。[7]

辅音
双唇 齿龈 硬腭 软腭 声门
塞音 清音 p t[8] c k ʔ
浊音 b d ɟ ɡ
鼻音 m n ɲ ŋ
擦音 s h
流音 l ʀ
近音 w y
元音
Height
i /i/ u /u/
ə /ə/
a /a/

另有两个双元音

  • *-ay
  • *-aw

音节构成

[编辑]

马来语的音节多为双音节,主要构成方式如下[7]

* [C V (N)] [C V (N)] [C V (N)] C V C 

Note: C = 辅音,V = 元音,N = 鼻音

注释与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Nothofer, Bernd. 1975.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oto-Malayo-Javanic. (Verhandelingen van het KITLV, 73.) The Hague: Nijhoff.
  2. ^ The Austronesians: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Peter Bellwood, James J. Fox, Darrell Tryon. ANU E Press, 2006. ISBN 1920942858, ISBN 9781920942854
  3. ^ 'Banjar' at Ethnologue. [201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8). 
  4. ^ Austronesian Basic Vocabulary Database. [201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8). 
  5. ^ Adelaar, K. Alexander. 1993. The Inter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layic Subgrou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Vol. 56, No. 3 (1993), pp. 566-581.
  6. ^ Nothofer, Bernd. 1988. "A discussion of two Austronesian subgroups: Proto-Malay and Proto-Malayic." In Mohd. Thani Ahmad and Zaini Mohamed Zain (eds.) 1988. Rekonstruksi dan cabang-cabang Bahasa Melayu induk, pp. 34–58. Siri monograf sejarah bahasa Melayu. Kuala Lumpur: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7. ^ 7.0 7.1 *Adelaar, K. Alexander. 1992. Proto-Malayic: The Reconstruction of its Phonology and Parts of its Lexicon and Morphology. Pacific Linguistics, Series C, no. 119. Canberra: Dept. of Linguistics,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Studies,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8. ^ /t/ is listed as dental by Adelaar (1992).

拓展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