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苇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苇鹀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鹀科 Emberizidae
属: 鹀属 Emberiza
种:
苇鹀 E. pallasi
二名法
Emberiza pallasi
(Cabanis, 1851)[2]
异名
  • Cynchramus pallasi Cabanis, 1851
  • Schoeniclus pallasi (Cabanis, 1851)
Emberiza pallas 图卢兹博物馆

苇鹀学名Emberiza pallasi)为鹀科鹀属鸟类,俗名山家雀儿、山苇容。鹀科这个科在大多数现代作者的分类中,已从雀科分出。

分类

[编辑]

鹀科包含大约300种以种子为食的鸟类,其中大多数分布在美洲,但鹀属(Emberiza)的40多个成员则局限于旧世界[3]。在这个属中,芦鹀与红颈苇鹀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而芦鹀有时被归类于Schoeniclus属。

属名Emberiza 来自古高地德语Embritz,意指鹀。英文名称和种小名pallasii 是为了纪念德国博物学家与探险家彼得·西蒙·帕拉斯[4]。 它的繁殖范围涵盖北亚和中亚,直到蒙古。它是一种迁徙物种,冬季迁徙至东南亚。它是极为罕见的迷鸟,但已经出现在西欧,甚至远至英国

亚种

[编辑]

目前认可三个亚种:E. p. polaris,分布于欧洲俄罗斯东北部、大部分北堪察加半岛,冬季迁徙至中国东部;E. p. pallasi,分布于蒙古外贝加尔山脉,冬季在中国西部和北部;E. p. lydiae,分布于南西伯利亚、北蒙古,冬季在中国北部[5]

分布与栖地

[编辑]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福建等地,春季一般生活于平原沼泽地和沿溪的柳丛及芦苇中,秋冬多在丘陵、低山区的散有密集灌丛的平坦台地和平原荒地的稀疏小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2]

苇鹀常见于冻原靠近水体的灌木丛,也会在较干燥的开阔区域繁殖,如开阔的落叶松森林。

描述

[编辑]

苇鹀是一种小型的雀形目鸟类,与小型芦鹀相似,具有典型食种子鸟类的小喙。雄鸟有黑色的头部和喉部,白色的颈圈和腹部,以及带有重度斑纹的灰色背部(芦鹀的背部则偏棕色)。雌鸟颜色较暗淡,头部呈褐色并有斑纹,腹部的斑纹比雌性芦鹀少。

雄鸟的歌声是重复的sherp声。

行为

[编辑]

它的自然食物在育幼期间主要是昆虫,其他时间则为种子。

繁殖

[编辑]

繁殖季节在6月至8月之间,北部地区的繁殖期较早。巢筑于灌木丛中,通常以草和莎草制作,内衬较细的材料,如较细的草和毛发。每窝产卵3至5颗,蛋呈乳白色,具有鹀科特有的毛发状标记。孵化期为11天。

参考文献

[编辑]
  1. ^ Emberiza pallas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2.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苇鹀.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Hoyo, Josep del; Elliott, Andrew; Sargatal, Jordi; Christie, David A (编). Emberizidae.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live. Lynx Edicions. [13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3). 需付费查阅
  4.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United Kingdom: Christopher Helm. 2010: 145, 289. ISBN 978-1-4081-2501-4. 
  5. ^ Copete, J.L. Pallas's Bunting. Birds of the World. [8 Ma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1). 
  6.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苇鹀指名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7.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苇鹀东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