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睺罗跋陀罗
罗睺罗跋陀罗(Rāhulabhadra),又称罗睺罗,生卒年不详,生存年代大致与龙树、提婆相当,为提婆弟子,传承中观学派。关于他的史料记载不多,且记载常有相互冲突之处,他可能是第一位将如来藏思想引入中观学派的人。
生平
[编辑]《付法藏因缘传》记载提婆弟子名为罗睺罗,与龙树和提婆同时代并称三大士,而受提婆付法[1]。西藏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中说,提婆晚年离开那烂陀寺,到南印度的兰伽那达,付法给罗睺罗跋陀罗之后示寂。罗睺罗跋陀罗为龙友之师,再传于僧护。宇井伯寿在《印度哲学研究》中认为,罗睺罗跋陀罗即汉传中的提婆弟子罗睺罗。
罗睺罗跋陀罗的生平记载很不明确,著作多半也没有流传下来。真谛传说,罗睺罗曾做《中论注》,但没有流传下来。藏传佛教传说,罗睺罗跋陀罗曾作《赞法华偈》、《赞般若偈》。吉藏《中观论疏》记载罗睺罗为龙树同时代的人,《大智度论》卷18引用的《赞般若波罗蜜偈》即是他的作品,他也曾以常乐我净来解释八不中道[2]。罗睺罗跋陀罗可能是第一位引进如来藏思想进入中观学派的人[3],但其详细学说内容不明,除嘉祥吉藏此段记载外,也没有其他文献可供佐证。
学者艾蒂安·拉莫特,以《大智度论》引用《赞般若偈》,作为此论不是龙树所著的证据之一。印顺法师认为,龙树极为高寿,在其书中引用其弟子与再传弟子著作当然是可能的[4],再者,这也可能是后人附入的[5]。
在汉译《顺中论》中,记载罗睺罗跋陀罗的另一首颂偈[6]。
对罗睺罗跋陀罗相关的记载中有许多相互冲突之处,如《布顿佛教史》记载,龙树在那烂陀寺时,师从密教大手印祖师萨拉哈学习了密集金刚密续,他原名为罗睺罗跋陀罗。据此记载,罗睺罗跋陀罗年代早于龙树,为龙树之师。但法显印度游学时,那烂陀仍是聚落,有舍利弗舍利塔而无寺院[7],龙树至那烂陀寺从学罗睺罗跋陀罗,学习密宗的记载,印顺法师认为可能是讹传[8][9]。
注释
[编辑]- ^ 《付法藏因缘传》:“迦那提婆未舍身时。告于尊者罗睺罗曰。佛婆伽婆。为度众生。演畅妙法。利益来世。次第委嘱。乃至于我。我若灭后。当付于汝。汝宜护持。深经宝藏。令诸众生。普皆蒙益。罗睺罗言。善哉受教。……龙树提婆。及斯大士。名德并著。美声俱闻。当是时也。有婆罗门。聪慧奇悟。善于言论。造鬼名书。甚难解了。章句广博。十有万偈。为三大士。而赞诵之。龙树一闻。寻便开悟。善能忆持。如旧诵习。提婆未解。重为宣说。既经再闻。复即明了。提婆菩萨。为罗睺罗。更广分别。演其章句。罗睺罗闻。豁然意解。时婆罗门。便大惊怪。此诸沙门。才慧乃尔。读吾此书。不久通利。善能分别。似若旧习。即便信伏。改其邪心。彼罗睺罗。聪慧如是。有善方便。教化众生。”
- ^ 吉藏《中观论疏》:“罗睺罗法师。是龙树同时人。释八不。乃作常乐我净四德明之。”“例如龙树智度论。第十八卷叹般若偈。此是罗[目*只]法师所作。但龙树、罗[目*只]、提婆。既是同时人。所以智度论引罗[目*只]所说。”
- ^ 印顺《印度之佛教》:“什公来华,惟传龙树、提婆,青目等之传承不明。‘付法藏传’谓提婆弟子罗睺罗;真谛传罗睺罗以常乐我净释八不,性空者之转入真常,可考见者,自此人始。西藏传罗睺罗弟子有龙友,龙友弟子僧护。龙友之与龙树,传说颇为紊乱。龙友之师为罗睺罗(跋陀罗),俗乃传龙树之师亦为罗睺罗,其讹传盖可想见。”
- ^ 印顺《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提婆是龙树的弟子,罗睺罗是龙树的再传弟子。如果‘智论’是龙树所造,他会引用弟子与再传弟子的作品吗?在 Lamotte的想法,以此应可证明:‘智论’作者应出于初期中观论者之后,而且不可能是撰写‘中观论颂’的龙树。但在佛教中,师长与弟子间的年龄差距,有时未必很大。而龙树又年寿极长,约生活于公元150─250年间。所以引用弟子与再传弟子的作品,当然是可能的。这一点,日本学者宇井伯寿与干潟龙祥,也认为龙树有引用弟子及再传弟子著作的可能,如加滕纯章‘《大智度论》的世界’所说。”
- ^ 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提婆的弟子罗睺罗跋陀罗(Rāhulabhadra),曾在中、南印弘法。西藏所传,罗睺罗跋陀罗著有‘赞法华经偈’,‘赞般若偈’。真谛传说:罗睺罗跋陀罗有‘中论注’。据吉藏‘中观论疏’说:“罗睺罗法师,是龙树同时人。释八不,乃作常乐我净明之”。以八不缘起来解说大涅槃四德,与‘大般涅槃经’续译的“师子吼菩萨品”,以八不缘起为“正因佛性”,同一学风。这显然是中观学者,面对后期大乘经而加以会通了。‘智度论’引用他的‘赞般若偈’,可能是后人所附入的。龙树,提婆,罗睺罗跋陀罗,三人有先后的师资关系,为汉、藏一致的传说。以后的传承,如西藏所传的,我国从来不知。”
- ^ 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无著释龙树《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又复余师名罗睺罗跋陀罗言:一切见对治,如来说空是,不爱空不着,著空空亦物。不爱空不空,此二非不爱,无能坏佛语,佛语处处遍。”
- ^ 法显《高僧法显传》:“那罗聚落,是舍利弗本生村。舍利弗还于此中般泥洹,即此处起塔,今现在。”
- ^ 印顺《印度之佛教》:“什公来华,惟传龙树、提婆,青目等之传承不明。‘付法藏传’谓提婆弟子罗睺罗;真谛传罗睺罗以常乐我净释八不,性空者之转入真常,可考见者,自此人始。西藏传罗睺罗弟子有龙友,龙友弟子僧护。龙友之与龙树,传说颇为紊乱。龙友之师为罗睺罗(跋陀罗),俗乃传龙树之师亦为罗睺罗,其讹传盖可想见。”
- ^ 印顺《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多拉那他所说,也有些秘密化。他说龙树曾在那烂陀 (Nalanda)寺弘法,这是不足采信的。因为那烂陀寺是西元四、五世纪间,铄迦罗阿迭多('Sakraditya) ──帝日王开始,经六代增建而完成的大学府,时代显然晚于龙树,龙树怎么可能会在这里弘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