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清除邻近的小天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文学上,“清除邻近的小天体”(英语clearing the neighbourhood)或独占轨道orbital dominance)指一个天体因为其引力公转轨道内占据动力系统的主导地位,导致其周围除了被其束缚的天然卫星或处于拉格朗日点引力平衡的特洛伊天体外没有同轨道的其它天体存在。根据国际天文学联会(IAU)2006年正式通过的定义,能否“清除邻近其他天体”被视为太阳系古典行星三个必要标准之一[1],无法做到这一条标准的行星质量天体被定义为矮行星

拥有这种能力的天体要有足够的质量才能把它轨道里的其他星体清除,这就好像在一片铺平的屑之中,用一块磁铁以一条线扫过这片地带,使这块磁铁越来越大,从而吸取更多的铁屑,如此类推。太阳系中的巨大气态巨行星就是这样形成的:巨大的引力使它周围的星体都纷纷撞到它的表面上。

史藤-李文森参数

[编辑]

史藤-李文森参数(英语:Stern-Levison parameter),记为Λ,以艾伦·史藤李文森命名,天文学上以此参数描述行星体量,可表为质量之平方除以公转轨道半径。

数值列表

[编辑]
排序 名称 史藤-李文森参数 Λ Λ/ΛE Planetary
discriminant μ
质量 (kg) 天体种类 Λ = 1 于(au)
1 水星 1.95 × 103 0.0126 9.1 × 104 3.3022 × 1023 第1颗行星 60
2 金星 1.66 × 105 1.08 1.35 × 106 4.8685 × 1024 第2颗行星 2,180
3 地球 1.53 × 105 1.00 1.7 × 106 5.9736 × 1024 第3颗行星 2,870
4 火星 9.42 × 102 0.0061 1.8 × 105 6.4185 × 1023 第4颗行星 146
5 木星 1.30 × 109 8510 6.25 × 105 1.8986 × 1027 第5颗行星 6,220,000
6 土星 4.68 × 107 308 1.9 × 105 5.6846 × 1026 第6颗行星 1,250,000
7 天王星 3.84 × 105 2.51 2.9 × 104 8.6832 × 1025 第7颗行星 102,000
8 海王星 2.73 × 105 1.79 2.4 × 104 1.0243 × 1026 第8颗行星 127,000
9 谷神星 8.32 × 10−4 8.7 × 10−9 0.33 9.43 × 1020 第1颗矮行星 0.0245
10 冥王星 2.95 × 10−3 1.95 × 10−8 0.077 1.29 × 1022 ± 10% 第2颗矮行星 0.812
11 阋神星 2.15 × 10−3 1.33 × 10−8 0.10 1.67 × 1022 第3颗矮行星 1.13
12 鸟神星 2.22 × 10−4 1.45 × 10−9 0.02[2] ~4 × 1021 第4颗矮行星 0.168
13 妊神星 2.68 × 10−4 1.72 × 10−9 0.02[2] 4.2 ± 0.1 × 1021 第5颗矮行星 0.17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 IAU. www.iau.org.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2. ^ 2.0 2.1 Calculated using the estimate for the mass of the Kuiper belt found in Iorio, 200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0.033 Earth m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