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林斯顿战役

坐标40°19′40″N 74°40′24″W / 40.32790°N 74.67339°W / 40.32790; -74.67339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林斯顿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的一部分

约翰·特伦布英语John Trumbull所绘的《梅沙将军于普林斯顿战死》,描绘休·梅沙英语Hugh Mercer准将遭刺刀杀死。
日期1777年1月3日
地点
结果 大陆军胜利
参战方
美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美国 乔治·华盛顿
美国 约翰·沙利文
美国 弥敦内尔·格连
美国 休·梅沙英语Hugh Mercer 
英国 查理斯·马胡德英语Charles Mawhood
兵力
4,500人
35门火炮
1,200人
6-9门火炮
伤亡与损失
24-44人死亡
40人受伤
18-100人死亡
58-70人受伤
194-280人被俘

普林斯顿战役(英语:Battle of Princeton),是美国独立战争于1777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1777年1月2日,大陆军阿孙平克溪战役挡住了英军攻势。虽然英军的整体战力明显较佳,但查尔斯·康沃利斯否决了夜袭提议,而决定在1月3日早上渡河发动总攻。这使大陆军有充足时间考虑下一步行动。当晚乔治·华盛顿召开军事会议后,议决撤离阿孙平克溪,突袭英军防御薄弱的普林斯顿及不伦瑞克市基地。

1月3日早上,大陆军迫近普林斯顿。当时普林斯顿的英军主力正前往增援康沃利斯,却在山上发现大陆军行踪,即时折返防守,双方在普林斯顿西南面的山地爆发激战。战事之初,英军凭着较佳战力,将大陆军的左翼部队击溃,更杀死了休·梅沙英语Hugh Mercer等军官;但华盛顿及时率领援兵赶到,并亲自到英军阵前聚集逃兵,终于把英军击退。

普林斯顿的英军败退后,一边拖延华盛顿及约翰·沙利文的攻势,一边运走市内的军用物资。当康沃利斯及亚历山大·列斯利的援军赶到时,华盛顿已经攻陷了普林斯顿。由于大陆军极度疲劳,华盛顿最终放弃攻打不伦瑞克,并撤退到摩利斯镇过冬。

普林斯顿战役后,英军在新泽西州日益陷入被动。康沃利斯被迫放弃大部分的新泽西哨站,最终退守不伦瑞克及安博伊一带。至于华盛顿则留在摩利斯镇休养生息,同时配合新泽西州的起义民兵,与英军及效忠派争夺粮草,并引发粮草战争

背景及华盛顿的行军[编辑]

大陆军于晚上向普林斯顿行军的路线图。华盛顿为加快行军,下令补给车队到东南面的博登镇待命;但部分士兵在夜行时一度误会黑森士兵来袭,惊慌之下逃到博登镇。其他部队则转向北方,在日出左右抵达普林斯顿。

1776年1月2日,查尔斯·康沃利斯率领英军由普林斯顿南进,并在傍晚抵达特伦顿,与大陆军在阿孙平克溪两岸交火,是为阿孙平克溪战役。康沃利斯向南行军之时,留下了两支部队守备后方。他派查理斯·马胡德英语Charles Mawhood上校率领三个步兵军团驻守普林斯顿,又派亚历山大·列斯利准将的卫队守备梅登黑英语Lawrenceville, New Jersey。两地驻军各有1,500人左右。

1月2日晚上,英军停止攻击,并召开军事会议。康沃利斯认为大陆军已经被困,而英军又不适宜发动夜袭,决定等待日出再战。由于军队因急行军而欠缺补给,康沃利斯下令马胡德率领两个步兵军团,携同粮食补给以及多门大炮,增援阿孙平克溪。[1]马胡德在上午5时,开始召集第17步兵军团英语Royal Leicestershire Regiment第55步兵军团英语55th (Westmorland) Regiment of Foot的部队,以及康沃利斯旗下各个集团军的替补士兵。这支超过700人的队伍,在日出后向南行军。普林斯顿则交由第40步兵军团英语40th Regiment of Foot的士兵防守。[2]

至于大陆军方面,乔治·华盛顿同样在1月2日晚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会上阿瑟·圣克莱提议大陆军乘夜撤退,绕行东面的小路,再在早上突袭英军后方的基地,包括普林斯顿及英军总部不伦瑞克市。这项建议获得所有军官同意,并议决即时执行。[3]

正当大陆军与英军各自部署之时,天气又再有变。1月2日傍晚,新泽西州受干燥冷锋影响,气温开始急降。在短短数小时之内,普林斯顿及特伦顿一带的泥泞全部结冰,忽然有利行军。华盛顿下令一支部队护送补给物资到东南面的伯灵顿市英语Burlington, New Jersey,让主力部队轻装北上,争取更多时间。最后,华盛顿派一支步兵在阿孙平克溪点燃营火,为大军伪装扎营。[4]讽刺的是,英军哨兵透过营火的倒影以及人声,推测大陆军有所行动,即时向康沃利斯汇报。但康沃利斯等将军却推测华盛顿打算夜袭,而加强各个浅滩的防线,未有料及华盛顿打算攻打普林斯顿。[5]

1月3日凌晨,大陆军已经离营。虽然天色漆黑有助大陆军避开侦察,但部分士兵却因此陷入混乱,部分人更将友军误作黑森士兵。结果部队出发不久,便有士兵惊慌逃跑,跟随补给车队逃到伯灵顿市,使华盛顿要回到后方镇静士兵。接着大陆军穿过通往东北的林间小路,再沿石路向普林斯顿进发。日出前夕,大陆军已抵达普林斯顿西南面的贵格会石桥。由于火炮无法渡桥,军队要仓促另建木桥,供火炮通行。上午7时22分,旭日开始东昇,大陆军已经渡桥。[6]

战事爆发[编辑]

马胡德的回师与大陆军左翼崩溃[编辑]

普林斯顿战役交战双方行军图。马胡德的英军由西面折返,并在果园与梅沙的部队迎面相遇。梅沙本人被英军击杀,而大陆军的左翼也被击溃后退。马胡德同时派第55步兵军团带同火炮登上梅沙山,尝试阻止沙利文的右翼军队向普林斯顿推进。

华盛顿率领军队过桥后,将部队分成弥敦内尔·格连约翰·沙利文两部。格连率领一支小部队担任左翼,沿石溪河岸的低地小路向西北前进,先将普林斯顿往梅登黑的桥梁切断,阻止英军增援;至于沙利文则率领主力担任右翼,沿锯木厂小路向东行军,绕到普林斯顿大学拿骚楼英语Nassau Hall东面,突袭该处的防线弱点。[7]

与此同时,马胡德的700名英军已经渡过石溪桥梁,向梅登黑前进。不久,身在高地的沙利文及马胡德,几乎同时看到对方部队。马胡德即时率领士兵掉头。他派第17步兵军团、替补士兵与下马的龙骑兵,赶往攻打东行的沙利民;而第55步兵军团则带同火炮,到梅沙山上布阵,阻止沙利文前进。由于地势关系,马胡德并没有看到格连的部队,而格连也不知道马胡德已经回军,两支部队却即将迎面相遇。[8]

华盛顿当时身在后卫,清楚看到马胡德及格连的行军方向,便派人警告格连。格连得悉后,派梅沙的部队离开小路,攀上东面的山丘迎击。虽然梅沙的部队有近1,500人,但他却误以为前方只有少量英军。他先率领120名大陆士兵先行爬山,而余下的200名士兵则搬运火炮随后。梅沙的部队后方,为约翰·卡华拉达英语John Cadwalader (general)的费城商团及其他州份民兵。[9]

梅沙开始登山不久,便迎面遇上一名英军哨骑。这名哨骑避过梅沙部队的射击,赶忙通知马胡德。马胡德旋即率领第17步兵军团向南迎击,并在一座果园与梅沙正面交锋。起初,英军的首两轮火枪齐射俱告射失,但梅沙的两次齐射却命中目标,令英军伤亡惨重。[10]不过,英军后来的齐射开始命中,令梅沙的部队出现漏洞。马胡德在山上见状,旋即下令步兵以刺刀冲锋。梅沙的部队因寡不敌众,更没有刺刀迎击,结果死伤惨重。英军把身穿将军服装的梅沙击倒下马,误以为对方是华盛顿,然后以刺刀连番攻击,使他在稍后伤重死亡。约翰·哈斯雷英语John Haslet接过指挥不久,便遭子弹击中头部,即时死亡。梅沙的炮兵军官死守阵地,亦遭英军杀死。[11]

大陆军左翼重整与反胜[编辑]

当大陆军的左翼逐渐崩溃时,华盛顿的援军及时出现。当时华盛顿身骑白马,却敢于在最前线聚集逃散民兵,然后向英军冲锋,其勇气令到士兵大受鼓舞。

梅沙的部队兵败向后溃逃,一度使卡华拉达的民兵出现动摇,大量民兵在惊惧下向后逃跑。不过,少数费城的商团民兵决定坚守阵地,并配合炮兵及特拉华州民兵,抵身拖延英军冲锋。[12]

正当形势危急之际,华盛顿的援军及时抵达。华盛顿驰马赶到阵列最前线,聚集逃散民兵,并下令士兵跟随自己冲锋。当时华盛顿身骑白马,离英军阵列只有30步左右,却敢于在炮火中站在民兵阵列之前,令到士兵大受鼓舞。华盛顿派汤马士·密夫林的部队由西面进攻,爱德华·汉德的部队由东面进攻,丹尼尔·希治阁则率领装有刺刀的步兵,由中央冲锋。身处中央的费城民兵见状,亦跟随希治阁向前推进。[13]

大陆军左翼的劣势迅即逆转。马胡德下令士兵向冲锋的大陆军齐射,却再次射高。华盛顿把握时机,下令士兵停步列阵,然后在近距向英军齐射,令英军死伤惨重。这时英军开始寡不敌众,更反遭华盛顿三面包围,只好分成两翼撤退。华盛顿一马当先,率领部队追击,直到随从加以阻止才拉住马缰。其他的大陆军与民兵未有停步,一直向西北面山地追击,捕获大量俘虏。部分士兵更顺道向山地的民居求取食物食水,稍为休息取暖。[13]

马胡德的撤退与大陆军右翼攻势[编辑]

普林斯顿战役第二阶段。华盛顿率领士兵由三面包围马胡德,迫使对方分成两路撤退。一支英军向西北的山地逃走,被大陆军兵穷追不舍;而马胡德的英军则向普林斯顿撤退。至于在大陆军右翼,英军第55步兵军团已按马胡德命令,撤走山上火炮及后方的补给车队。第55步兵军团在梅沙山及拿骚楼拖延沙利文,为后撤部队争取时间。

马胡德的部队虽遭击破,但未有溃散。他率领部分士兵沿路向普林斯顿撤退,同时命令驻守梅沙山的第55步兵军团一同回防,并撤走火炮等军用物资。接着马胡德的败兵重新列阵射击,迫使大陆军的追兵停止追击,然后向后撤退。[14]

正当英军与大陆军在果园激战之际,沙利文的部队已经路过梅沙山下。沙利文先击破了第55步兵军团下山迎击的小队,然后派士兵分开两路包围山地。山上英军见状,便向普林斯顿撤退。为确保马胡德及英军的物资可安全撤走,梅沙山的英军及市内的第40步兵军团刻意拖延时间,分别在梅沙山的溪流、普林斯顿南面的防线及拿骚楼三地列阵防守。后来沙利文的部队进入普林斯顿,并与英军在拿骚楼炮战,终于迫使对方投降。当时马胡德已经带同各项军用物资,向不伦瑞克撤退。历时近两小时的战斗结束。[15]英军约有450人被杀、受伤或被俘,远高于大陆军的折损数目。[16]

康沃利斯的增援与大陆军撤退[编辑]

普林斯顿战役最后阶段。沙利文及华盛顿先后攻进普林斯顿,迫使残余的英军投降。由于英军拖延得当,康沃利斯的援军先锋已开始迫近。华盛顿派出后卫到桥梁拖延英军,然后率领军队向森麻实县府撤退休息。

另一方面,在特伦顿的康沃利斯已经得悉普林斯顿遇袭。他的部队在日出之后,发现阿孙平克溪对岸竟然没有敌军,而普林斯顿的方向却传来隆隆炮声。当时身在梅登黑的列斯利已即时带兵赶往救援,而康沃利斯也下令士兵向北急行军。大陆军占领拿骚楼两小时后,康沃利斯的先锋已经迫近石溪的桥梁。[16]

华盛顿得悉康沃利斯即将来到,暂时向金斯敦英语Kingston, New Jersey撤退,并派后卫看守石溪桥梁及设置路障。不过,康沃利斯的先锋在10时30分抵达石溪桥梁,却没有渡河追击,使华盛顿有充足时间撤走。[17]

华盛顿在金斯敦的路口,召开临时军事会议。大陆军本来打算在占领普林斯顿后,再攻取不伦瑞克,以夺取该处的补给、火药、以及英军储藏的70,000英磅现金军费。当时不伦瑞克只有数百名英军防守,但由于马胡德加以拖延,兼且大陆军早已疲惫,已经没有时间和能力向不伦瑞克行军。会上军官决定向森麻实县县府行军,尝试追击英军的补给车队,然后向摩利斯镇撤退。华盛顿抵达森麻实县府后,从居民口中得悉英军车队只离开了一小时;但大陆军的士兵已经非常虚弱,华盛顿只好让士兵就地休息,并享用英军留下的食物。不少人已经连续两日甚至三日未有夜眠,也没有吃饱。[17]

康沃利斯的军队在11时开始进入普林斯顿。由于沿路布满双方士兵的尸体及鲜血,英军及黑森士兵对战况之激烈甚为吃惊。黑森中校约翰·爱华德英语Johann Ewald跟随先锋入城,形容当时没有人想像到华盛顿的残兵能够迅速行军,击败英军的精锐守兵,还向着不伦瑞克的英军基地追击。在一片恐慌之下,康沃利斯未有即时派出哨兵侦察大陆军,而是留下伤病士兵,赶回不伦瑞克防守。[18]1月4日早上,华盛顿开始向摩利斯镇行军,在6日抵达。英军要到数日之后,才得悉华盛顿的部队曾经虚耗过度,并且就在普林斯顿不远的森麻实县府休息。[18]

后续影响[编辑]

普林斯顿战役加剧了英军于新泽西州的劣势。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爵士被迫放弃大量的新泽西领地,退守不伦瑞克及安博伊一带过冬。[19]

至于大陆军方面,华盛顿在摩利斯镇终有空间休养生息,但大陆军未有停止行动。华盛顿的军官配合新泽西州的起义民兵,到处攻击英军的搜掠队伍。由于双方军队都要消耗大量粮草,这些攻击演变成粮草战争,一直到1777年3月牧草开始生长时才结束。期间英军损失大量士兵,令到大陆军的士气大幅上升,反之英军士气却更加低落。在短短一个多星期,英军丧失了长胜气势,并且陷入战术被动;大陆军及革命派却重拾自信,并掌握新泽西州战局。[20]

最后,英国政府及将领尝试低调处理战败消息。何奥刻意在报告上少报死伤人数;诺斯勋爵则阻止普林斯顿战败的消息散播。然而消息传开后,英国政府及将领开始受到舆论抨击。何奥将战败责任归咎于没有参战的黑森士兵;亨利·克林顿批评康沃利斯错失进攻良机;而各个集团军的军官则指责各个上级将领指挥不善。[21]

相对之下,英国及黑森将领却对华盛顿大为赞赏。卡尔·冯·多诺普普鲁士王子腓特烈·威廉二世写信,称“(华盛顿)在晚间后退,将普林斯顿的守军切开两截。他的行军高明之处,并不限于绕到了我们的左翼,还包括击溃第17步兵军团、烧毁了普林斯顿的粮草库、并俘虏了我们的伤病士兵……”。[22]至于前英国首相罗伯特·沃波尔之子、作家贺拉斯·沃波尔,则在1777年4月写道:“夸奖华盛顿行军的言词,现在已经蔚然成风:他击倒了两个英军步兵军团,并迫使何奥将军缩减自己的领地。”[23]华盛顿在普林斯顿战役的表现,获得敌我双方的赞扬,也使他重新树立在军队的权威。[24]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Fischer 2006,第326-327页
  2. ^ Fischer 2006,第327页
  3. ^ Fischer 2006,第313-315页
  4. ^ Fischer 2006,第317-318页
  5. ^ Fischer 2006,第316-317页
  6. ^ Fischer 2006,第317-323页
  7. ^ Fischer 2006,第323-325页
  8. ^ Fischer 2006,第326-329页
  9. ^ Fischer 2006,第329-330页
  10. ^ Fischer 2006,第330-331页
  11. ^ Fischer 2006,第331-333页
  12. ^ Fischer 2006,第333-334页
  13. ^ 13.0 13.1 Fischer 2006,第334-335页
  14. ^ Fischer 2006,第338页
  15. ^ Fischer 2006,第338-340页
  16. ^ 16.0 16.1 Fischer 2006,第340页
  17. ^ 17.0 17.1 Fischer 2006,第340-341页
  18. ^ 18.0 18.1 Fischer 2006,第343页
  19. ^ Fischer 2006,第349-350页
  20. ^ Fischer 2006,第350-359页
  21. ^ Fischer 2006,第343-344页
  22. ^ Fischer 2006,第361页
  23. ^ Fischer 2006,第361-362页
  24. ^ Fischer 2006,第362页

参考资料[编辑]

  • Allison, Robert J.,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 Concise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19-531295-9 (英语) 
  • Fischer, David Hackett, Washington's Cross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19-518159-3 (英语) 
  • Ketchum, Richard, The Winter Soldiers: The Battles for Trenton and Princeton, Holt Paperbacks; 1st Owl books ed edition, 1999, ISBN 0-8050-6098-7 (英语) 
  • McCullough, David, 1776,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5, ISBN 978-0-7432-2671-4 (英语) 
  • Middleton, Richard, 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1775-1783,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2, ISBN 978-0-582-22942-6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