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一代巡防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导弹巡防舰(震海计划)
概观
舰种巡防舰
拥有国 中华民国
代号震海计划
前型成功级巡防舰康定级巡防舰济阳级巡防舰
同型
现况计划重启。
技术数据
排水量6,000吨以上
全长138米
全宽16.8米
吃水4.5米
最高速度27.5节
续航距离4,500海里
乘员舰长上校编阶
射控装置1座STIR 1.2 EO Mk2射控照明雷达
侦搜系统1座主动相位阵列雷达
1座拖曳式主动阵列声纳
武器装备1门Mk 75舰炮
4座八联装华阳VLS,装备32枚海弓三型防空导弹海剑二型防空导弹
或3座八联装华阳VLS,装备24枚海弓三型防空导弹[锚点失效]海剑二型防空导弹
2座四联装倾斜发射箱,装备8枚雄风二型反舰导弹及8枚雄风三型反舰导弹
2座三联装Mk 32型水面船舰鱼雷管,装备Mk 46型鱼雷Mk 54型鱼雷
1座Mk 15方阵近迫武器系统或1座海剑羚导弹系统
2座舰载链炮遥控武器系统
电子设备迅联作战系统
大成战术数位资料链系统
电战系统1座三维敌我识别仪
舰载机1架S-70C(M)-1/2反潜直升机

新一代导弹巡防舰,又称震海计划,为中华民国海军执行的十二项造舰计划(国舰国造)项目之一,原定2018年开工建造一艘原型舰,建造期2至3年,但因战斗系统进度落后,且海军与中山科学研究院缺乏规格共识致造舰计划不断顺延。新一代导弹巡防舰完工后将依序取代海军老旧的济阳级巡防舰成功级巡防舰康定级巡防舰,成为新一代一级主作战舰艇。而海军也将另外发展使用与新一代巡防舰相同舰体的多功能人员运输舰,代号迅能计划

历史[编辑]

2014年时任中华民国海军司令陈永康上将在任内即规划15-20年间的国舰国造案,历经了多次演变后于2016年中华民国海军正式执行国舰国造,项目包括:“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多功能人员运输舰”、“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案”、“潜舰国造案”、“两栖直升机船坞运输舰”、“新一代导弹巡防舰”、“新型救难舰”、“快速布雷艇”、“新型海洋测量舰”、“新一代主战舰”、“新式港勤拖船”和“陆战队特战装备”。[1][2]

2016年6月20日,国防部海军司令部公布未来12项造舰计划,其中也包括用来替代成功级康定级的新一代巡防舰 ,同时也列出了对新一代巡防舰的技术要求:

  • 七级风力下可执行任务
  • 十级风力下安全航行,在100节横风、三舱破损情况下仍维持一定稳度
  • 具装载与执行多功能任务模组能力
  • 自动化船用科技
  • 降低操作人力需求
  • 具低雷达截面积、低红外线、低噪音(匿踪)。

2017年海军敦睦舰队开放参观时公布的资料显示,新一代巡防舰舰体粗估为长135米、宽15米、吃水5米、排水量4,500吨、航速28节、续航力4,500海里,采用与多功能人员运输舰相同的舰体设计,并可依实际情况将排水量提升至5,200至6,200吨左右。

2017年8月17日至19日台北国际航太暨国防工业展海军船舶设计中心公布了一款新一代巡防舰的模型,外型与荷兰皇家海军七省级巡防舰相似。

2017年8月29日,国防部海军司令部公告,新一代导弹巡防舰合约设计由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得标。

2018年5月7日,新一代导弹巡防舰从原构想4,500吨调整到5,500吨的船体儎台设计,虽海军初步计算可完全容纳中科院研制“迅联舰用作战系统”,据指出,中科院研制“舰载式相列雷达”,体积与重量都比欧美系统要大了一些,世界各国设计现役具有神盾系统的导弹巡防舰多在6,000吨以上,中科院强烈建议新一代巡防舰吨位提升至6,200吨以确保有足够空间来容纳所有作战系统与装备。“迅联舰用战斗系统”设计的整体规划,是以开放式指管系统为核心,依各项作战任务之不同,结合特定武器、侦搜装备与通信设备,即可组成作战舰艇所需的战斗系统。开放式指管系统作为管制决策中心,整合侦搜力与打击力,成为完整的攻击/防御载台,并整合资通力与数据库执行联合作战。因此系统所需要空间也比旧型舰用作战系统增加。

2018年5月14日,因相列雷达系统体积过大、过重,海军参谋长李宗孝中将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接受质询时定位以4,500吨级的“一般”巡防舰,未来迅联系统发展完成后再提建造案。[3]

2018年,国防部“108年度国防预算”编列新台币245亿4,916万2,000元,进行第2阶段原型舰筹建。[4]

造舰计划推迟与重启[编辑]

2020年4月3日,海军曾向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的立法委员说明,因“新一代导弹巡防舰”现阶段由中科院执行的迅联专案研发进度延迟,要展延一年,预定在2020年完成海上测评;成果若符合海军作战需求,才会办理全案委制协议书签署作业。而新一代导弹巡防舰原型舰建造案,执行进度仅2.58%。官员也表示,中科院执行的迅联专案成果不如预期,为了不让其影响新一代导弹巡防舰的建造进度,海军已备妥各项备案,除改以一般航巡防舰的标准来建造、待中科院完成并符合海军需求再建新一代导弹巡防舰之外,若中科院无法做出标准规格,不排除将直接向国外采购军舰先进系统。[5]

因震海计划原定于2020年开工、2026年完成原型舰测评,实际进程已确定延宕。中华民国海军官员认为这是受到中科院科研项目未达预期目标之拖累,为了解决计划延宕之困局将启动外购及国内自制的双轨并行方式,2021年6月初发函邀请欧美5家厂商对震海计划战斗系统提出相关规划,预计采用“船体国造+战系委外”的方式进行,期望在2026年完成预定进度。

2022年8月,原规划建造4,500吨级的小神盾“新一代导弹巡防舰”原型舰,在预算金额新台币245亿4,900万元、科目与执行期程不变下,将“新一代导弹巡防舰”规划为2,000至2,500吨级“新一代轻型巡防舰”,因应海军战力空隙需求[6]。而原4,500吨级巡防舰计划搁置。

2024年5月,因应台海防卫,政府决议重启计划,目前规划6000吨以上,至于舰载“主动相列雷达系统”将采用外购获得,规划为美商洛马公司AN/SPY-7雷达系统,预计2025年合约设计丶2026年建造原型舰。[7]

武器系统[编辑]

2020年,台湾国际造船在法人说明会中说明修改后的震海计划规格及计划期程,台湾国际造船发表的示意图显示与先前公开展示的规格有若干变化,如垂直发射系统由4组8单元减为3组8单元并采用“品字型”配置。

2020年12月,台船参与人员向媒体表示震海计划的战斗管理系统、雷达、反潜、电子战、通信资料链等项目的对外访商概况和震海计划战斗系统规格,其战斗管理系统整合了主动相位阵列雷达、射控系统、导航雷达、资料链路、电子战系统、反潜系统、航行控制、通信系统以及防空导弹等武器系统,厂商依其自身经验规划合适的方案[8]

争议[编辑]

相位阵列雷达进度落后[编辑]

由于中科院负责的相位阵列雷达性能迟迟未达中华民国海军所要求的规格,海军修改震海计划时程,延后到预计2022年开始建造首舰。

按国家档案资讯网资料所载,意大利SELEXES曾申办舰载3D雷达及战斗系统商情简介,此外还有文件显示在2015年意大利SELEXES曾经来台简报舰载战斗系统、舰载雷达等。此外,2017年9月一份文件提到,海军司令部战斗系统处主管的“定海专案”提到,法国海军集团申请SETIS战斗系统模拟机展示、海军Center A&C现地会勘、“海军高酬载多轴飞行器”需求第二次研讨会等。上述文件显示2015到2017年“新一代导弹巡防舰”初期作业期间,曾向意大利SELEXES、法国海军集团等欧洲重要舰载战系、雷达厂商探询过规格资讯及当今技术,进而修改原本“震海计划”关于战系以及雷达的指标要求。

2021年12月29日,立法院外交国防委员会审议2022年国防预算时,时任中华民国海军参谋长蒋正国表示,新巡防舰案仍在评估并未取消,构型也尚未确定,但部分科研案项目需要时间及部分装备需要再行确认,约2022年时能定案。部分立法委员关切的雷达战系,蒋正国表示相位阵列雷达科研案大概是十年前启动,当时的技术只能研发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指中山科学研究院,中山科学研究院直到约2010年代后期方推出小型的海鹰眼主动相位阵列雷达原型(旋转天线);战系依“整体获得规划书”使用被动相位阵列雷达(PESA)),日后海军希望改用主动相位阵列雷达(AESA),惟中华民国海军似未与主要负责的中山科学研究院再行商议结果,并径自变更规格进行后续作业,而历次质询中双方多半各说各话无明确交集共识。

大舰变小舰[编辑]

2021年12月31日网络媒体“上报”指出海军目前找了世界各地共五家国防厂商企业提出战斗系统的规格与需求,但只有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有给予回复,并且提出有效的建议以及技术,主要是洛马公司所研发的AN/SPY-7主动式相列雷达系统采取开放式架构,能够搭载世界各国巡防舰等级所需要的战斗系统以及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台湾可以依照自己的武器装备与AN/SPY-7主动式相列雷达系统进行整合,因涉及成本估算及输出许可申请等因素,装备报价及筹获期程必须由得标的主合约商船厂,正式出具需求信函,才能启动内部流程,时间至少90天以上,无法在5月以前完成。虽赶不上预算流程,但洛马公司持续与海军联系,而台湾海军如何与AN/SPY-7雷达系统进行整合,目前海军已就其进行成本、效能与风险的评估后,才能评估出我方所需求的AN/SPY-7雷达系统,同时已探询美方输出的可能性,目前本案因装舰雷达系统尚未确认,建造与服役时程仍不明朗,而中华民国海军提出有意先行建造8艘2,000吨轻型巡防舰以汰换部分老旧过时急需汰换舰艇。

2022年8月31日所公布之“中华民国112年度国防部预算案”中,确定全案由轻型巡防舰取代,“新一代导弹巡防舰”(三面固定式阵列雷达),在预算金额245亿4,900万元、科目与执行期程不变下,将“新一代导弹巡防舰”降级为1,500至2,000吨级“轻型巡防舰”(使用旋转式雷达,舰种对应护卫舰),因应海军战力空隙需求

2022年10月12日立法院国防外交委员会邀请国防部长邱国正、国安局长陈明通做专案报告、备询海军时表示,海军还是有筹获一级作战舰的需求,但还在规划当中,吨位也将有改变,已不会执著于4,500吨的吨位,并会以“国防自主”为主,也不排除向国外寻求新型一级舰的购入需求。[9]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海軍下一代主戰艦 台灣版「神盾艦」示意圖首曝光. [2017-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2. ^ 國艦國造願景與商機 (PDF). 国防部海军司令部. 2016-06-20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1-04) (中文(台湾)). 
  3. ^ 海軍:新造巡防艦不是「小神盾」 更下一代再說. [2018-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4). 
  4. ^ 國防部塞預算 微型飛彈突擊艇被爆印預算書時還沒核定. [2019-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 
  5. ^ 台海軍情》國艦國造8案進度曝光 新飛彈巡防艦僅2.58%近乎停擺.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6. ^ 朱明. 海軍「震海案」預算245億元不變 將小神盾艦降級為「輕型巡防艦」. 上报 (世代传媒). 2022-08-31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7. ^ 海军重启“新一代导弹巡防舰” 6000吨以上+AN/SPY-7主动相列雷达
  8. ^ 朱明. 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 原型艦將採「船體國造+戰系委外」打造. 上报. 2020-12 [202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中文). 
  9. ^ 新国防预算案 蔡适应:海军震海案由新建二级舰取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新闻网[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