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卓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卓翔,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系,曾任职电影及广告副导演,参与作品包括《色戒》、《亲密》等。2009年参与首届台北金马电影学院。曾执导两部讲述粤剧及昆剧的戏曲演员纪录片《乾旦路》(2012) 及《一个武生》(2015),影片先后获邀到伦敦、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波尔多、东京、北京及台北等地作公开放映;并凭《乾旦路》获“香港艺术发展奖 2013”艺术新秀奖及“第十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提名。2017年以剧情电影计划《香港式移居》入围金马创投会议。最新作品《戏棚》获提名“第五十六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及“第三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同时荣获“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 2019”执委会特别奖及获选为“第二十六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年度推荐电影。

卓于2012年联合创立组织“映像先验”,监制得奖纪录片《子非鱼》(2013)、《伴生》(2016) 等,两部作品分别获选为“第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及“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年度推荐电影。

除电影制作外,卓同时以剧场导演、影像设计及策划人身份,活跃于剧场及跨文化艺术交流。2013年与日本剧场导演川口智子联合创立表演艺术组织“绝对的”,联合策划香港东京两地交流计划《绝对飞行机》,过去有近三十位不同艺术界别艺术工作者参与其中,作品曾于香港、东京及横滨展演。2017年,卓获邀到 Tokyo Arts and Space 作驻场艺术家,发展其剧场短编新作《He and I》。2018年与作曲家NERVE联合导演作品《肖像曲》,于香港大会堂剧场上演,与三位不同地域的表演艺术家(昆剧、能剧及歌剧) 共同合作,将纪录影像延伸至舞台。

2023年到台湾拍摄MakerVille出品的剧集《岛屿协奏曲》,是他首次执导电视剧,2024年于ViuTV播映。

电影作品

[编辑]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时长 获奖
2012 《乾旦路》 My Way 72分钟 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提名
香港艺术发展奖 2013”艺术新秀奖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影展 2012”最佳纪录片音效奖
2015 《一个武生》 My Next Step 66分钟
2019 《戏棚》 Bamboo Theatre 76分钟 第56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提名
第12届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执委会特别奖
第26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年度推荐电影

两位香港青年谭颖伦与王侯伟选择了传统粤剧为事业,并立志成为粤剧界寥寥可数的男花旦。二人怀着旁人无法理解的热情,面对家人、行业、社会的不解与压力,走着他们一意孤行的乾旦路。在香港立志从事艺术从来都是一条逆流的路,既不切实际又难有明天。当知道前面的路是没有未来,你还会选择走下去吗?

昆曲被联合国 (UNESCO) 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再次吸引国内外观众的注目,然而在这昆曲的盛世当中,武生杨阳(28岁)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他是剧团唯一的青年武生,他的同辈武生早已逐一离开剧团,转投其他行业。杨阳曾选择拒绝传承武生师傅柯军的技艺,更深信离开是必然宿命。究竟杨阳是如何从传统被动的昆曲演员,走到当代剧场导演荣念曾的舞台,继而尝试创作自导自演的实验昆曲?离经叛道,独行上路。

戏棚

[编辑]

戏棚,一座座以竹竿搭建而成的临时剧场,每年都会出现在香港不同的角落,渔村、乡镇、小岛与市区都有它们的筑迹。这早于一百五十年前已出现的文化场所,是香港独有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结戏棚搭建技艺、民间风俗与戏曲艺术于一身。

影片丰富纪录这文化场所出现的不同族群:戏棚师傅如何搭建容纳千人的剧场空间;乡民如何参与娱神娱人的酬神活动;剧团如何搬演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戏曲表演。透过镜头,带着观众游走于他们当中,倾听他们的对话、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这一座座戏棚蕴藏的魅力。

剧场作品

[编辑]

一个跨越地域与艺术界别、属于亚洲青年艺术家们的交流协作计划。2003年日本黑帐篷剧团导演佐藤信以“美国911事件”为题,创作经典剧目【绝对飞行机】;2013年,两地导演卓翔及川口智子决定以该文本出发,集合香港及日本跨界别剧场工作者展开一次跨文化对话与协作,共同寻找“对话”的可能。同时,试图从作品去理解资深剧作家是如何以创作回应世界。

以纪录电影为起点,中国昆曲艺术家杨阳和日本能剧艺术家鹈泽光,两位不同背景地域的表演艺术家述说着他/她们追寻理想与面对生活现实的矛盾、在当下社会中如何继承传统及发展的挣扎和挑战。当代声乐艺术家Olivia Salvadori唱出一首首混音版西洋歌剧咏叹调,从普契尼到Vaporwave,以女高音式咏唱与两种东方剧场传统比照互动。

纪录的形式从萤幕延伸至舞台,结合古典与前卫、旋律与噪音、程式与即兴的乐章。三位艺术家进出于个人经历与经典故事,从现实与虚构的角色之间发现自己与表演艺术的交织关系。他/她们在镜头之下和观众面前一同跨越歌剧与纪录剧场的形式,创造出跨文化舞台传统的混种演出。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