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加勒比国家联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勒比国家联盟
  • 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英语
  • Asociación de Estados del Caribe西班牙语
  • Association des États de la Caraïbe法语
the 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国旗
国旗
加勒比国家联盟(奶油色)地图在世界上的位置
加勒比国家联盟(奶油色)地图在世界上的位置
秘书处所在地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西班牙港
成员
  • 25成员国
  • 10准成员国
  • 31观察员
领导人
• 秘书长
鲁道夫·萨博
• 部长理事会主席
巴巴多斯 巴巴多斯 布里奇敦[1]
成立 哥伦比亚 卡塔赫纳(1994年7月24日)

加勒比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简称ACS),以加勒比共同体为核心组建,是加勒比海沿岸国家的国际组织,宗旨是推动该地区一体化。

历史

[编辑]

1993年,加勒比共同体在巴哈马举行第14届首脑会议,会上决定以加勒比共同体为核心组建加勒比国家联盟。1994年7月24日,25个加勒比海沿岸国家和12个尚未独立的地区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签署《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纪要》,宣布加勒比国家联盟正式成立。

宗旨

[编辑]

加勒比国家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维护本地区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利益,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   

架构

[编辑]

常设最高权力机构是部长理事会,设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下设6个特别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环境委员会、自然资源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预算委员会和旅游特别委员会。部长理事会设秘书处,秘书长由成员国推选,任期4年。

成员

[编辑]

正式成员

[编辑]

正式成员共25个,拥有全部的讨论权和投票权。

联系成员

[编辑]

联系成员共9个,拥有一定的讨论权,以及同本身直接相关议程的投票权。

观察员

[编辑]

观察员共33个,在不违反联盟成立宗旨的前提下,可以参与一些会议。

观察组织

[编辑]

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下文简称为中国)自立国以来,除了向苏联实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外,还主力向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建交,但由于拉丁美洲在美国的严密观察下,尤其加勒比海诸国因地理上更相当接近美国,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立足第三世界”策略一直未能实行。古巴因于1959年卡斯特罗建立共产政权后,与中国有了共同的政治体系,在1960年9月28日与中华民国断交后,于同年12月28日与中国建交,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加勒比海联盟成员国,以致是整个美洲地区的国家。自1971年中美关系转好后,美国已有迹象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加勒比国家联盟成员中的墨西哥圭亚那委内瑞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苏里南巴巴多斯于1970年代开始与中国建交,皆早于美国与中国建交;1980年代,安提瓜和巴布达格林纳达尼加拉瓜伯利兹与中国建交;1990年代,巴哈马圣卢西亚与中国建交;2000年代,多米尼克哥斯达黎加与中国建交。2017年,巴拿马与中国建交。2018年,多米尼加萨尔瓦多与中国建交。2021年,尼加拉瓜与中国建交。2023年,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至此打破长年以来中华民国于拉丁美洲邦交国数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处境。

自中美之间外交关系建立后,不少加勒比海国家都跟着改变立场,向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仍有一些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国家保持和中华民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包括海地危地马拉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立国初期已与中华民国建交,但之后也一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向中华民国断交,但后来因政党的改变而再一次转于中华民国建交;伯利兹于1987年至198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后来转而与中华民国建交。至今,除了上述提及的六个国家没有与中国建交外,其它都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