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庙 (台湾)
23°01′10″N 120°14′51″E / 23.01941°N 120.24746°E
二王庙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永康区二王里永二街395号 |
主神 | 郑府二王爷、关圣帝君 |
建立时间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1] 重建:1954年 |
地图 | |
二王庙位于台湾台南市永康区,主祀郑府二王爷,目前多认为该神祇即是郑经,是全台湾唯一主祀郑经的庙宇[2][3][1][4]。其庙名有时会冠上所在地地名,而称永康二王庙、网寮二王庙[注 1]、甲内二王庙[注 2]等等[1][4]。该庙原本在“二王仑”上[注 3],在清中叶是永康上中里的境主庙,但随着各庄头各自建庙或废庄,变成单纯的庄庙,于二次大战后迁到今址[3][1][4]。
沿革
[编辑]立庙由来
[编辑]据说二王庙前身为一小祠,于郑经于二王仑坠马逝世后建立[1][3]。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注 4],当地仕绅李文奇等人捐资盖庙,于该年十二月廿六日(1703年2月11日)开工,次年三月建成(1703年4、5月)[1][3]。
二王庙之由来除了纪念郑经的说法之外,还有纪念郑成功之弟的说法[5][4]。此外除了永康二王仑有二王庙之外,根据蒋毓英《台湾府志》(1685年)的记载,在府城东安坊也有二王庙[注 5][4]。
发展
[编辑]据《钦定平定台湾纪略》记载,林爽文事件时,闽浙总督常青驻节在后甲关帝厅,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有林爽文势力从南潭、茑松等处前来,清军乃前往“二王宫庙”与之交战[1][3][4]。据说为避免二王庙被发现是崇祀郑经,乃在该年(1787年)听从土虱堀王志远的建议,增祀关圣帝君(据说分灵自后甲关帝厅)[1][3][4]。咸丰二年(1852年),董事陈邦基等人重修,咸丰七年(1857年)落成,立有〈重修二王庙碑记〉二石碑为记[1][4]。
到了日治时期,二王庙在明治卅七年(1904年)于董愿、张妈喜、谢义、沈海、陈可、戴东等信徒募款下再次重修[5][1][3][4]。大正五年(1916年),林番薯、李弄、陈港、林裕、孙喜、董丁进、陈标基等人再次修庙[1][3][4]。在皇民化运动期间,因故荒废[注 6][1][3][4]。
二次大战后,甲内人李案子[注 7]倡修,将二王庙从二王仑迁到甲内聚落内重建[1][3][4]。工程于民国卅八年(1949年)9月24日[注 8]动土,11月18日[注 9]上梁[4]。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完工后,民国四十六年(1957年)举行祈安建醮大典[4][1]。之后在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七十七年(1988年)又有重修[2]。
祀神
[编辑]二王庙除了供奉郑府二王爷(郑府二千岁)与关圣帝君外,还供奉有开台圣王(大王)、郑府三千岁(三王)[注 10]、清水祖师、普庵祖师、三彭祖师、天上圣母、观音菩萨、田都元帅、中坛元帅、关平太子、周仓将军、注生娘娘、福德正神、谢范将军、八家将大神与虎爷[4]。
二王
[编辑]根据《台湾省台南县市寺庙大观》(1963年)的记载,二王爷的身份有三种说法[4]。一是郑经,据说他在1681年骑马到甲内附近时,突然晕厥坠马,后来病逝,后人遂建祠奉祀称二王爷[4]。二是郑成功之弟,传说他随郑成功来台时,因嘉义地区有贼匪生事,乃前往讨伐,追击到二王仑时落马而死,后人乃建庙供奉[5][4]。三是认为二王爷其实是两个人,分别是郑成功四子郑睿与十子郑发,两人来台后未娶妻就去世(现存其墓“藩府二郑公子墓”),之后显灵保佑民众,遂建庙奉祀[4]。今多采郑经之说[注 11]。
此外也有说法认为“二王”其实是指武王郑成功与文王郑经的合称[注 12],蔡相煇〈二王庙与郑成功父子陵寝〉(1984年)一文便提到郑经死后与郑成功合葬,故称二王[4]。戴文锋《永康的历史遗迹与民间信仰文化》从此说,认为二王庙原本是主祀“文、武二王”之庙,后人误以为“二王”是指排序,所以主祀神变成只剩郑经[4]。
宗教活动
[编辑]二王庙的关圣帝君寿诞是在农历五月十三日,二王爷寿诞则是在五月十五日[4]。在二王爷寿诞前,依二王爷旨意绘在寿诞三天前举行“三日游”或“一日游”的夜巡绕境,且因两尊主神寿诞接近,通常会一起出轿绕境[4]。1980年代之后改成三年一巡(日巡),2010年才依神明旨意恢复夜巡[4]。
传说
[编辑]传说在清朝末年时,二王庙所在的二王仑周边都是大榕树,要到甲内只能从二王庙旁的小径(相当于今之永二街)进出[3]。当时有一群盗贼横行,且会故意放出预告给要抢劫的聚落[3]。甲内的居民某日得知三天后将遭盗贼侵袭,因治安败坏无法寄望于官府,只得向二王爷祈求保佑[3]。而就在盗贼预告的当天,这群盗贼到了二王仑之后却找不到路,传说这是二王爷显灵,让周遭的榕树枝条挡住小径,也包围住甲内,使盗贼铩羽而归[3]。
其他
[编辑]过去二王庙旧址旁边有“菜豆市”,市场边有个小贩卖的粽子很有名[7]。据说二次大战时要到南洋当军伕的人会在菜豆市集合,出发前每人发给一颗肉粽[7]。当地有谚语“送啊送,送去二王吃肉粽”,一说指的是被拉去从军的事[7],另一说是指送去坟场[8]。
注释
[编辑]- ^ 该地原属“网寮里”,1994年分出“二王里”[4]。
- ^ 当地旧称“甲内”[4]。
- ^ 旧址在今永康中山南路(旧称“南新公路”)炮校对面南侧,二王里活动中心广场内[1][3][4]。《台南州祠庙名鉴》记载的所在地是“永康庄网寮780”[5]。
- ^ 《台南州祠庙名鉴》也记载二王庙创立于康熙四十一年[5]。
- ^ 《台湾府志‧卷六》:“二王庙:在东安坊,云神乃代天巡狩之神,威灵显赫,土人祀之,内有宁靖王书匾“代天府”三字。” 学者石万寿〈王爷信仰与延平王君臣关系之探讨〉一文认为该庙乃郑克塽纪念郑经而建于孔庙东北,原台南警察署处[4]。
- ^ 皇民化运动期间,日本人曾在二王庙举行“诸神升天”的仪式焚烧神像,其中包括盐行天后宫的大妈[6]。
- ^ 李案子为李文奇(康熙年间倡建者)之后代[3],曾任永康庄警防团长、永康乡民代表、网寮村村长[4]。
- ^ 农历八月三日[4]。
- ^ 农历九月廿八日[4]。
- ^ 其身份众说纷纭,《南瀛祀神故事志》写说是二王爷的结拜兄弟[4][2]。
- ^ 相对郑经的“二王”之称,石万寿〈王爷信仰与延平王君臣关系之探讨〉一文提到郑成功祖庙原称“先王庙”,有了郑经的二王庙后,乃改称“大王庙”[4]。但戴文锋《永康的历史遗迹与民间信仰文化》指出此说未见于文献,乃石万寿教授于1970年代采风遗老所得[4]。
- ^ 夏琳《闽海纪要》一书提到郑克塽在永历卅五年(1681年)拜表请追谥,“谥先藩为文王,追谥赐姓延平王为武王”。
参考文献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石万寿. 《樂君甲子集》〈永康二王廟簡介〉.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04-03: 页297、298. ISBN 957-01-6745-9.
- ^ 2.0 2.1 2.2 黄文博. 《南瀛祀神故事誌》. 台南县政府. 2009-03: 页283─284. ISBN 978-986-01-7700-8.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许书铭、简辰全、洪郁程. 《南瀛神明傳說誌》. 台南县政府. 2010-06: 页345. ISBN 978-986-02-3581-4.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戴文锋. 《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 台南县永康市公所. 2010-12: 页85-100. ISBN 978-986-02-5530-0.
- ^ 5.0 5.1 5.2 5.3 5.4 相良吉哉. 《臺南州祠廟名鑑》 嘉邑城隍庙2002年3月再版. 台南市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 台湾日日新报社台南支局. 1933-08-18: 页58 (日语).
- ^ 鹽行天后宮簡介. 台南市永康区公所. [2016-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7.0 7.1 7.2 周宗祯. 〈永康二王廟 鄭經愛玩辦遶境〉. 《联合报》. 2007-06-09: C2 台南县新闻.
- ^ 風俗民情. 永康区公所. [2016-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