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东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幅中东地区的地图。

中东历史叙述了今西亚地区的历史。主要包括美索不达米亚黎凡特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伊朗高原的历史。中东是人类历史的摇篮,她见证了几大古老的文明。

古代近东

[编辑]

古代近东是最早实行密集的全年农业和通货贸易(而非以物易物)的地区,为世界留下了最早的书写系统,发明了陶轮、车辆和磨轮,创造了第一个集中的政府和法典。作为第一批城邦国家的出生地,具有高度的分工,并为天文学数学领域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帝国也引入了严格的社会阶层奴隶制度和有组织的战争。

文明摇篮,苏美尔和阿卡德

[编辑]
苏美尔地图

在大约公元前3500年前,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诞生在今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获公认为文明摇篮之一。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后来称为巴比伦尼亚人亚述人)都在此蓬勃发展。

在公元前四千年的过程中,苏美尔城邦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发展起来,由代表城市守护神的寺庙主导,其祭司是守护神的代表。苏美尔将语言赋予该地区,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书写语言,并成为人类第一个伟大文明。大概前2340年左右,萨尔贡大帝(约公元前2360年-前2305年)统一南部城邦并建立了阿卡德帝国 - 世界上第一个帝国。[1]

同时,萨尔贡大帝任命他的女儿安海度亚娜在乌尔担任女神伊南娜的高级女祭司。[2]她的著作使她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位知名作家,亦有助于巩固萨尔贡在该地区的地位。

埃及

[编辑]

苏美尔文明开始后不久,下埃及上埃及尼罗河谷在公元前3150年左右统一在法老美尼斯统治下。 从那以后,古埃及经历了3个文明的高点,即所谓的“王国”时期:

古埃及的历史在晚期(公元前664-332)走向结束,紧接着古典时代的埃及就是托勒密王朝

黎凡特和安纳托利亚

[编辑]

此后,文明很快地从新月沃土蔓延到地中海东岸和整个黎凡特,以及古代安纳托利亚。古代的黎凡特国家包括埃勃拉乌加里特亚兰大马士革以色列犹大亚扪摩押以东纳巴泰腓尼基文明的多个城邦建立了一个海上贸易帝国,在地中海盆地创立了各个殖民地,当中以前814年建立的迦太基最为著名。

在美索不达米亚城邦长期的内斗之中,埃及和安那托利亚人建立的赫梯帝国开始争夺中东,并引发埃及-赫梯战争,其中卡叠石战役更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车战。

腓尼基人最大的遗产是他们的字母,演化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字母系统,而以色列人最大的遗产是一神论宗教,现时世界上最主要的一神论信仰都可追溯到犹太教

旧亚述和新亚述帝国

[编辑]

美索不达米亚的几个强国几乎统治了整个中东地区,其中有前1365年 - 前1076年的亚述国家和前911年 - 前605年的新亚述帝国。亚述帝国在鼎盛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它统治了现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约旦、埃及、塞浦路斯和巴林全境 - 以及大片伊朗、土耳其、亚美尼亚、格鲁吉亚、苏丹和阿拉伯。亚述帝国,尤其是新亚述帝国,对近东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亚述霸权结束之前,亚述人将最强大的文明带到了当时已知的世界。从裹海到塞浦路斯,从安纳托利亚到埃及,亚述帝国的扩张将游牧和野蛮社区带入亚述领域,并向他们赋予文明的礼物。[3]

新巴比伦帝国和波斯帝国

[编辑]

前612年亚述被新巴比伦帝国和伊朗人建立的米底王国瓜分。此后他们的继承者,被称为波斯第一帝国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征服了两国和埃及,成为中东的霸主。公元前4世纪末,阿契美尼德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短暂的马其顿帝国征服,又被其继业者国家如托勒密埃及和西亚的塞琉古帝国瓜分。

经过一个世纪的中断,公元前3世纪安息人重拾波斯帝国的概念,并由他们的继承者,即公元3世纪的萨珊王朝延续。这个帝国占据了现在中东亚洲部分的相当大部分,并继续影响其他亚洲和非洲中东的地区直到公元7世纪中期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在前1世纪至7世纪初期间,中东地区完全由罗马人,安息人和萨珊人主导,七个世纪以来经常牵起多场罗马-波斯战争。东方基督教教会在波斯统治的美索不达米亚,特别是从公元1世纪开始在亚述站稳阵脚,让该地区成为叙利亚 - 亚述文学传统的中心。

希腊和罗马帝国

[编辑]
公元117年图拉真治下疆土达到极盛的罗马帝国

前66年 - 前63年,罗马共和国将军庞培击败残存在叙利亚的塞琉古帝国,结束了最后一个希腊化帝国并征服了中东大部分地区。[4]罗马帝国把欧洲和非洲的多数地区统一于同一政府和经济体系之下。即使不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都受到罗马的庞大影响,因罗马是当代最强大的政治和文化实体之一。虽然罗马文化遍及当地,但是由马其顿帝国留下的希腊文化在罗马时代还保持着强势。中东城市,尤其是亚历山大,成为帝国的主要城市中心,而当地亦成为了帝国的“粮仓”。埃及行省是帝国最富裕的省份。[5][6]

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蔓延,它在中东立下据点,亚历山大和叙利亚埃德萨成为基督教学者的中心。到了5世纪,基督教是中东的主流宗教,而其他宗教(逐渐包括基督教的异端)受到积极的压制。随着帝国分裂为西方,中东与罗马城的关系逐渐切断,并与新的帝国东部首都君士坦丁堡逐渐亲近。因此,随后西罗马帝国的陷落对当地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编辑]

东罗马帝国,亦即是俗称的拜占庭帝国,统治著从巴尔干幼发拉底河的土地,日渐被基督教所界定和教条化,引起了政府建制派和中东信徒在教义释义之间的宗教分歧。当时,希腊语已成为该地区的“通用语”,尽管叙利亚语和希伯来语等继续存在。在拜占庭/希腊统治下,黎凡特地区经历了一个繁荣安定的时代。

中世纪早期

[编辑]


在公元5世纪,中东被分裂成各个弱小的国家;主宰当地的两个大国是控制今伊朗和伊拉克的波斯萨珊帝国,以及控制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的拜占庭帝国。两国在五百年以来处于敌对关系,甚至两者的敌对亦显于文化方面。拜占庭帝国代表了希腊罗马文化(唯独多神教已在380年被基督教取代)和基督教文化,而萨珊波斯代表了传统波斯文化、祆教文化。[7]

亚美尼亚被瓜分后的384年罗马-波斯边界地图。该边界在整个5世纪保持着稳定。

阿拉伯地区亦无可幸免地卷入两国的斗争中。拜占庭支持的非洲之角国家阿克苏姆帝国与波斯支持的也门国家希木叶尔为了争夺红海贸易路线在525年爆发战争。拜占庭和波斯为了争夺上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以及与阿拉伯,印度和中国贸易的重要城市,经常开战。[8]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拜占庭帝国继续控制着中东的罗马领土。自527年起,这包括了小亚细亚、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埃及。603年,萨珊帝国侵占了大马士革和埃及。希拉克略击退了波斯人,并在628年替其换了一个温顺的君主。不过战争削弱了两国,使中东舞台向新的势力开放ㄧ阿拉伯帝国。[9][10]

游牧民族贝都因人以部落形式主导著阿拉伯沙漠,他们崇拜著偶像,并以亲缘关系维系小型的部落。阿拉伯的城市化和农业有限,只有部分沿岸地区。麦加麦地那是当时两个重要的贸易枢纽,借助欧亚地区和非洲的贸易。城市生活的核心就是商业活动,大多数居民都是商人。[11]尽管如此,一些阿拉伯人都向北迁入新月沃土,因当地在提供肥沃土地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而得名。这包括整个部落国家,例如在波斯松散统治地区的拉赫姆,以及在拜占庭类似区域的伽珊尼德。这些阿拉伯国家出奇地提供了中东罕见的,相对安稳的地区,并让阿拉伯人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拉赫姆首都希拉赫是基督教的中心,犹太工匠、商人和农民在阿拉伯西部很常见,阿拉伯中部的基督教僧侣也是如此。[12]

伊斯兰帝国

[编辑]
哈里发时代
  穆罕默德的扩张,622–632年
  正统哈里发的扩张,632–661年
  倭马亚王朝的扩张,661–750年

7世纪,随着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帝国之间的长期战争使两国衰弱。一个新兴的力量: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出现在中东。经过一系列快速的穆斯林征服,由哈里发哈立德·伊本·瓦利德等技术娴熟的军事指挥官所领导的阿拉伯军队英语Rashidun army,横扫了中东大部分地区,夺走了拜占庭领土的一半以上并完全征服了波斯。在安纳托利亚,他们的攻击在717-718的君士坦丁堡围攻战中被拜占庭军队和其保加利亚援兵拦住了。

阿拉伯人攻下了拜占庭的叙利亚、北非、西西里岛等省份。到了西方,他们渡海征服了西哥特王国直到在今日法国南部被法兰克人图尔战役截著。在版图鼎盛之时,阿拉伯帝国首次统治整个中东,兼地中海地区的四分之三,仅次于完全统治地中海罗马帝国[13]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哈里发国首次把全中东地区统一,并形成至今仍存的主体民族身份。之后的突厥人塞尔柱帝国亦会雄霸中东。

北非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哈里发国的边陲地区,相对于中东的中心地区。然而,安达鲁斯摩洛哥脱离了哈里发国的遥距统治后却发展出与巴格达相当的先进社会。831年至1071年间,西西里埃米尔国是地中海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之一。在诺曼人征服之后,该岛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融合了阿拉伯,西方和拜占庭的影响。 巴勒莫在中世纪里持续是地中海的主要艺术和商业中心。

非洲正在复兴,然而因为在12世纪的文艺复兴后的中世纪后期开始形成更有组织和更集中的国家。在宗教和征服的激励下,欧洲国王发起了一系列十字军东征,试图摧毁穆斯林势力并夺回圣地。十字军东征并没有成功,但在削弱已经蹒跚的拜占庭帝国这方面更有效。他们还改变了伊斯兰世界的权力平衡,因为埃及再次成为一个大国。

伊斯兰文化和科学

[编辑]
前科尔多瓦清真寺的内部,显示其独特的拱门。

宗教在中东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影响了教育、建筑和文化交流。当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它开动了中东文化,激发了建筑成就,古代科学和科技成就的复兴,和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活模式。伊斯兰教主要由五功组成,包括证信、礼拜、斋戒、天课朝觐。伊斯兰教还创造了对壮观清真寺的建筑需求,这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一些更宏伟的清真寺包括阿克萨清真寺和前科尔多瓦清真寺。伊斯兰教统一了中东并为帝国带来稳定。传教士和战士将宗教从阿拉伯传播到北非和苏丹非洲,南亚和东南亚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这创造了各种文化的交融,特别是在非洲和马瓦里人口。虽然马瓦里在倭马亚王朝受到歧视,但在阿拔斯王朝却得到广泛包容,因为这有助外地人大规模盼依。“圣书之民”或迪米通常都会得到礼待,他们包括基督徒、犹太人、印度教徒祆教徒。然而,十字军东征使伊斯兰帝国出现了新想法,觉得非伊斯兰的思想是不道德或低劣的。这想法主要是由乌理玛(علماء)学者实施的。[14]

阿拉伯文化在阿拔斯王朝的早期起飞,尽管有普遍的政治问题。穆斯林保留和传播了希腊在医学、代数、几何学、天文学解剖学和伦理学的成就,并在后来重新传入西欧。以这种方式,亚里士多德盖伦希波克拉底托勒密欧几里德的作品得以保存并传遍整个帝国(并最终传回欧洲)。穆斯林学者亦在出征南亚时发现了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这一数字系统在穆斯林贸易和政治机构中使用,使其最终在全世界普及。而这数字系统亦有助欧洲的科学革命。穆斯林学者在阿拔斯王朝时期成为了化学光学地图学的专家。在艺术方面,阿拔斯王朝的建筑在倭马亚王朝的基础上拓展,拥有更大,更奢华的清真寺。波斯文学以道德价值观为基础得到发展。天文学被强调到艺术当中。这些知识大部分都会传入西方。尤其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战士会带走穆斯林的宝藏,武器和医疗方法。[15]

突厥人、十字军和蒙古人

[编辑]

阿拉伯人的霸权在11世纪突然停止,来自中亚的塞尔柱突厥人进入了中东。他们征服了伊朗、伊拉克(1055年攻下巴格达)、叙利亚、巴勒斯坦和汉志地区。埃及在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统治下得以保存,直到1169年亦落入突厥人之手。

虽然在7世纪丧失了大量地盘,基督教势力的拜占庭帝国依然是地中海有力的军事和经济强国,阻止了阿拉伯人扩张入欧洲大部。塞尔柱人在11世纪于曼齐刻尔特战役打败了拜占庭军队,并迁入了安纳托利亚,正式表示拜占庭势力的结束。塞尔柱人在随后二百年统治了中东大部分地区,但他们的帝国之后分裂成一系列小型苏丹国。

自7世纪的低潮以来,基督教西欧在11世纪有了显著的经济和人口复苏。中东的分裂允许了联合军队,主要来自英格兰、法国和新兴的神圣罗马帝国,去进入当地。1095年,教宗乌尔巴诺二世回应了萎靡不振的拜占庭帝国的请求,并召集欧洲贵族去重夺基督教的圣地。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战士夺得耶路撒冷,并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直到1187年萨拉丁重夺这座城市。较小的十字军领地则幸存至1291年。

蒙古统治

[编辑]

1258年对巴格达的征服和哈里发的死亡标志着阿拔斯王朝的灭亡,并被蒙古帝国吞并,除了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和阿拉伯的大部分。[16]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后,旭烈兀的任何进一步扩张都停止了,要返回首都哈拉和林选出新可汗。他的缺席导致了1260年阿音札鲁特战役蒙古人首次败仗(败给了马木留克王朝)。[17]问题出现了,蒙古人逐渐无法就可汗人选达成共识,加上希望保留游牧文化的传统主义者与走向定居农业的蒙古人之间发生了社会矛盾。结果1260年蒙古帝国走向分裂。[18]旭烈兀将他的中东领土划分为独立的伊儿汗国,包括了亚美尼亚、安纳托利亚、阿塞拜疆、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的大部分地区。

蒙古人最终在1335年撤退,但随之而来,丧失国家的塞尔柱突厥人为整个帝国带来了混乱。1401年,当地进一步受到突厥 - 蒙古混血帖木儿及其凶猛侵略的困扰。在当时,另一支突厥人亦崛起了 - 奥斯曼人。他们以安纳托利亚为基地,到1566年他们征服伊拉克-伊朗地区、巴尔干半岛、希腊、拜占庭、埃及大部分、北非大部分以及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统一于奥斯曼帝国的旗帜下。奥斯曼苏丹的统治标志着中东地区中世纪(后古典)时代的结束。

近世近东

[编辑]

奥斯曼帝国 (1299年–1918年)

[编辑]
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的极盛版图。
塞利姆一世,奥斯曼苏丹,中东征服者
中东地图,1916年

到了15世纪初,安纳托利亚西部出现了一种新的力量,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可汗于1453年占领基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并自立为苏丹。马木留克王朝将奥斯曼人维持出中东一个世纪,但在1514年塞利姆一世开始了系统性的中东扩张。叙利亚在1516年被占领,埃及则在1517年,毁灭了马木留克王朝的防线。几乎在40年后从白羊王朝的接班人,伊朗萨非王朝手上征服了伊拉克。

继10世纪的阿拔斯王朝之后,奥斯曼帝国再次统一了整个中东地区,维持了400年,中间亦受到伊朗萨非王朝和阿夫沙尔王朝的挑战。当时奥斯曼帝国亦控制了希腊、巴尔干半岛和匈牙利大部分,在东方和远至多瑙河北部的西方之间建立新的边界。

在西方,欧洲文明在人口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不断扩张。到了1700年,奥斯曼帝国已被踢出匈牙利。虽然奥斯曼欧洲部分地区例如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已经有大规模改信伊斯兰教的人口,但是未能在文化上把他们同化。从1768年 到1918年,奥斯曼帝国不断丧失土地。到了19世纪,欧洲文明已经在财富上、人口上和最重要的科技上超越了伊斯兰世界。工业革命助长了经济高速增长,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9世纪,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宣布独立,奥斯曼帝国沦为“欧洲病夫”,越来越受欧洲列强的财政控制。垄断很快就变成了彻底的征服:1830年法国吞并了阿尔及利亚,1878年吞并了突尼斯,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尽管它名义上仍然处于奥斯曼帝国主权之下。在1912年至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奥斯曼帝国被彻底驱逐出欧洲,除了君士坦丁堡及其腹地之外。

英国也建立了对波斯湾的有效控制,而法国亦将其影响扩大到黎巴嫩和叙利亚。1912年,意大利人占领了利比亚和奥斯曼核心安纳托利亚附近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奥斯曼帝国转向德国以求免受西方列强的侵害,但结果却加剧了对德国的金融和军事依赖。

奥斯曼改革的尝试

[编辑]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东统治者试图使他们的国家现代化,以便与欧洲更有效地竞争。在奥斯曼帝国,坦志麦特改革重新激活了奥斯曼统治,并在19世纪后期由新奥斯曼人进一步推动,进入帝国的第一次立宪时期,其中包括1876年宪法的编写和奥斯曼议会的建立。1906年波斯革命的发起人都试图将西方宪政、民法、世俗教育和工业发展的模式引入他们的国家。在整个地区,铁路和电报线获得了建造,学校和大学获得了开放,一批新的军官、律师、教师和行政官员出现了,挑战了伊斯兰学者的传统领导地位。

但是第一次立宪时期很快就结束了。专制的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废除了议会宪法,并支持了独裁统治。阿卜杜勒-哈米德在之后30年以政令进行统治,激起了人民的不满。被称为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改革运动在19世纪90年代出现,反对他的统治,其中包括对少数民族的屠杀。青年土耳其党人在1908年青年土耳其人革命中夺取政权并开始第二次立宪时期,使帝国在1908年首次举行多元和多党选举。青年土耳其党分裂为两个政党,亲德和支持集权的联合进步委员会以及亲英和支持权力下放的自由协和党英语Freedom and Accord Party。前者由一群雄心勃勃的军官伊斯麦尔·恩维尔酋长(后来的帕夏)和艾哈迈德·杰马尔帕夏,还有激进的律师穆罕默德·塔拉特酋长(后来的帕夏)领导。经过两党的权力斗争,联合进步委员会胜出并建立军政府统治,塔拉特帕夏成为首相(大维齐尔),而恩维尔帕夏成为国防部长,并在整个帝国建立了德国资助的现代化计划。[19]

恩维尔帕夏与德国结盟,他认为德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军事力量。原先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结盟来制衡俄罗斯,但由于英国要求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战败后将其正式首都埃迪尔内(阿德里安堡)交给保加利亚,土耳其人视之为英国的背叛。[20]这断送了土耳其人对英国的支持,因亲英的自由协和党现在因为,用恩维尔的话来说,“无耻地卖国给敌人(英国)”,同意放弃埃迪尔内的要求,而在亲德联合进步委员会的压制之下。[21]

阿拉伯半岛

[编辑]

在18世纪,穆罕默德·伊本·阿布多·瓦哈比领导了伊斯兰信仰的复兴运动,后来演变为19世纪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教派 - 瓦哈比派。瓦哈比派与沙特家族一起合作,促成沙特阿拉伯的建国。早期奥斯曼帝国还有效地压制沙特家族的势力,消灭了第一沙特王国,但奥斯曼帝国自身的丧落,以及沙特王国与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结盟,无可避免地削弱了土耳其人在阿拉伯的影响力。

现代中东

[编辑]

奥斯曼帝国末年

[编辑]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奥斯曼将军和现代土耳其的国父

1878年,作为塞浦路斯条约的结果,英国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取得塞浦路斯。虽然塞浦路斯人最初欢迎英国统治,希望他们逐步得到繁荣,民主和民族解放,但他们很快就幻想破灭了。英国征收重税以支付他们获得塞浦路斯而对奥斯曼帝国作出的赔偿金。而且,当地人没有权利参与地区的政务,因为权力都集中在英国委任的高级专员和伦敦政府里。[22]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的战败和盟军对安纳托利亚的瓜分引起了土耳其人的反抗。在土耳其国民运动领袖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带领下,土耳其人在土耳其独立战争打败了入侵的列强,于1923年建立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作为开国元首,阿塔图尔克开始现代化和世俗化进程。他废除了哈里发国,解放了妇女,强制推行了西方服饰以及使用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新土耳其语字母来代替阿拉伯字母,并废除了伊斯兰法院的司法权。实际上,放弃了对阿拉伯世界的统治后,土耳其现在决心脱离中东,文化上成为欧洲的一部分。

另一个转折点发生于石油被发现时,首先是在伊朗(1908年),后来在沙特阿拉伯(1938年),以及其他波斯湾国家,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事实证明,中东拥有世界上最易提取的原油储备,20世纪最重要的商品。当西方石油公司抽出并出口了几乎所有的石油,以促进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和其他开发项目,这些石油国家的国王和酋长就变得非常富裕,使他们能够巩固权力,使他们乐于维护当地的西方霸权。[23]


西方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以及英国影响力的衰退提升了美国对当地的兴趣。原先石油生产和提取是被西方石油公司所垄断,但是石油资产和共享权的本土国有化运动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出现确保了权力平衡倒向阿拉伯石油国家。[23]石油财富也窒息了在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的影响下在阿拉伯世界可能出现的任何经济,政治或社会改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

[编辑]

1914年,奥斯曼帝国恩维尔·帕夏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看到奥斯曼帝国的薄弱环节,并试图使之退出战争。当在1915年加里波利的直接攻击失败之后,英国将目光转向利用民族觉醒的阿拉伯、亚美尼亚和叙利亚人,来对抗奥斯曼帝国统治。

英国找到哈希姆家族的帮助,汉志王国国王侯赛因·本·阿里发动了阿拉伯大起义,以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

由英国领导的盟军赢得了战争并夺取了大部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只有土耳其能苟存。战争改变了英国和法国在中东地区的参与;由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构成的中东国家体系形成;明显更多的民族主义政治出现,例如在土耳其和埃及;以及中东石油工业的迅速增长。[24]

奥斯曼帝国的战败和瓜分(1918年至1922年)

[编辑]

1918年,当奥斯曼帝国被阿拉伯起义和1918年在西奈及巴勒斯坦战役被英军击溃之后,阿拉伯人却未能得偿所愿。英国和法国背叛了阿拉伯人。英国和法国秘密签订了赛克斯-皮科协定,把中东地区瓜分成各自的势力范围。英国于1917年宣布“贝尔福宣言”,承诺支持国际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历史悠久的犹太人家园巴勒斯坦重建国家。

当奥斯曼帝国被逐时,阿拉伯人在大马士革宣布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在军事和经济上太过弱小,无法抵抗欧洲列强得太久,英国和法国很快就建立起控制权并重划中东以得自己所需。[25]

叙利亚成为法国保护国,作为国际联盟托管地。基督教的沿海地区则划分成为另一个法国保护国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伊拉克成为“伊拉克王国”,侯赛因·本·阿里的儿子费萨尔获任命为伊拉克国王。伊拉克包含了大量库尔德人亚述人土库曼人,其中许多民族曾获许有自己的独立国家。

巴勒斯坦成为“巴勒斯坦托管地”,并被分成两半。巴勒斯坦东半部成为“外约旦酋长国”,为侯赛因另一个儿子阿卜杜拉提供王位。巴勒斯坦的西半部被置于英国直接管理之下。1918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数量不到8%,他们可以自由移民,从缺席的地主那里购买土地,在等待复国期间建立一个影子政府,并在英国军队的保护下建立一个国家的核心,英军他们镇压了1936年巴勒斯坦起义。[26]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则落入了另一个英国盟国,伊本·沙特在1932年建立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手上。

1920年–1945年

[编辑]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叙利亚埃及逐步走向独立。1919年,埃及的萨德·扎格卢勒在埃及发动了大型示威活动,是为“第一次革命”。当扎格卢勒后来成为埃及首相时,英国镇压反殖民骚乱导致大约800人死亡。1920年,叙利亚军队在Maysalun战役英语Battle of Maysalun中被法国人击败,伊拉克军队起义时都被英国人击败。1922年,(名义上)独立的埃及王国在英国政府发布“单方面埃及独立宣言”之后创立。

虽然埃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技术上是“中立国”,但很快首都开罗就成为了主要的英军基地,全国亦被英军占领。英国表明1936年的条约容许英国在埃及驻军以保护苏伊士运河。1941年,伊拉克的拉希德·阿里·盖拉尼政变迫使英国入侵,英国伊拉克战争爆发。接着又爆发盟军入侵叙利亚-黎巴嫩英苏入侵伊朗

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民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的冲突造成了英国既无法解决也无法摆脱困境的局面。德国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为犹太复国主义寻求移民巴勒斯坦和建立犹太国家创造了新的紧迫性。巴勒斯坦国也是阿拉伯和波斯领导人具吸引力的替代品,而不是事实上的英国、法国和犹太殖民主义或帝国主义,在“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的逻辑下。[27]

二战之后的新国家

[编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英国[28]、法国和苏联离开了中东的许多地方。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半岛的国家一般都保留了自己的边界。战争结束后,七个中东国家获得(或重新获得)独立:

  • 1943年11月22日 - 黎巴嫩
  • 1944年1月1日 - 叙利亚
  • 1946年5月22日 - 约旦(英国托管结束)
  • 1947年 - 伊拉克(英国撤军)
  • 1947年 - 埃及(英国撤军到苏伊士运河区)
  • 1948年 - 以色列(英国撤军)
  • 1960年8月16日 - 塞浦路斯

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犹太人之间的斗争最终导致1947年联合国分割巴勒斯坦的计划。该计划旨在在约旦河和地中海之间狭窄的空间中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分离的犹太国家。犹太领导人接受了它,但阿拉伯领导人拒绝了这一计划。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期结束,犹太人宣布以色列国成立。这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埃及、叙利亚、外约旦、黎巴嫩、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军队入侵以色列并被击败。大约80万巴勒斯坦人逃离以色列吞并的地区,成为邻国的难民,从而造成了“巴勒斯坦问题”,并在此后一直困扰著当地。在1948年以后被驱逐或逃离阿拉伯土地的758000至866000犹太人中约有三分之二被以色列国接收和归化。

1960年8月16日,塞浦路斯从英国独立。具有超凡魅力的宗教和政治领袖马卡里奥斯三世大主教当选为独立后第一位总统,并于1961年使塞浦路斯成为联合国第99个成员。

现代国家

[编辑]

现代中东由三件事塑造出来:欧洲列强的离开,以色列的建立,以及石油工业日益增加的重要性。这些影响引致美国更多地介入中东事务。美国是当地稳定的终极担保者,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工业的主导力量。当革命使激进的反西方政权在埃及(1954年)、叙利亚(1963年)、伊拉克(1968年)和利比亚(1969年)掌权时,寻求开辟冷战新战场的苏联与埃及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伊拉克萨达姆·侯赛因阿拉伯社会主义统治者结盟。

这些政权借由承诺摧毁以色列,击败美国和其他“西方帝国主义者”,和为广大阿拉伯群众带来繁荣,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当1967年与以色列的六日战争以穆斯林方面的决定性战败告终时,许多人认为战败代表了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失败。这转捩点使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恐怖主义者开始填补留下的政治真空”。[29]

于是,美国觉得有责任去保护它剩余的盟友,沙特阿拉伯、约旦、伊朗和波斯湾酋长国的保守君主制政权,它们的统治方式在西方眼中几乎与反西方政权一样没有吸引力。伊朗成为当时最关键的美国盟友,直到1979年由什叶派神职人员领导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并建立了一个比伊拉克或叙利亚的世俗政权更加反西方的政教合一政权。这迫使美国转为以沙特阿拉伯为亲密盟友。阿以战争的名单包括许多重大战争,如1948年阿以战争1956年苏伊士战争1967年六日战争1970年消耗战争1973年赎罪日战争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及一众小型冲突。

在1955年至1974年的塞浦路斯希腊裔塞浦路斯人土耳其裔塞浦路斯人之间发生的冲突导致了民族之间的暴力和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塞浦路斯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米歇尔·阿弗拉克萨拉丁·比塔尔领导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掌权。伊拉克首先由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统治,但在1979年由萨达姆·侯赛因继承,叙利亚首先由萨拉赫·贾迪德领导的军事委员会和后来的哈菲兹·阿萨德统治,直到2000年他的儿子巴沙尔·阿萨德继承。

1979年,埃及在纳赛尔的继任者安瓦尔·萨达特与以色列缔结了一项和平条约,结束了阿拉伯联合军事阵线的希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亚西尔·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带领着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以及美国、犹太人和西方目标人物进行了长期的暴力运动,以求削弱以色列决心和破坏西方对以色列的支持。叙利亚,利比亚,伊朗和伊拉克政权在不同程度上支持巴解组织。运动的最高潮,是在1975年联合国大会第3379号决议谴责犹太复国主义是种族主义的一种形式,也是联合国大会对阿拉法特的接受。1991年联合国大会第4686号决议撤销了第3379号决议。

由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中东的许多疯狂事件,它最终导致相邻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战争由伊拉克挑起,它在1980年入侵伊朗胡齐斯坦,因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使到国家混乱,最终战争导致双方数十万人死亡并陷入胶着。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垮台和共产主义的崩溃对中东产生了一些影响。它允许大量苏联犹太人从俄罗斯乌克兰移民到以色列,进一步加强了犹太国家。它切断了反西方阿拉伯政权最简单的信贷来源、军备和外交支持,削弱了它们的地位。它开辟了俄罗斯廉价石油的前景,压低了石油价格,并减少了西方对阿拉伯国家石油的依赖。它显示了通过专制的国家社会主义为发展模式的败坏,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埃及(在纳赛尔之下),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和伊拉克都遵循这种模式,使这些政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陷入困境。像伊拉克萨达姆·侯赛因这样的统治者日益依赖阿拉伯民族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替代品。

萨达姆·侯赛因率领伊拉克从1980年到1988年与伊朗进行了长期而代价高昂的战争,然后又在1990年对科威特大规模入侵。科威特在1918年以前一直是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部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尽管伊拉克在1961年已经承认其独立。于是,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埃及和叙利亚结盟,在获得了联合国的批准后,在波斯湾战争中以武力驱逐伊拉克。但是美国总统老布殊并未有打算推翻侯赛因政权,使美国之后要付出代价。波斯湾战争使美国在波斯湾有了永久的军事存在,尤其是在沙特阿拉伯,并引起了穆斯林的不满,成为了奥萨马·本·拉登发动九一一袭击事件经常引用的理由。

1990年代 - 现代

[编辑]

苏联解体后,东欧,拉丁美洲,东亚和非洲部分地区的全球性政权变化并未在中东发生。 在整个地区,只有以色列、土耳其,以及某种程度上的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被视为民主国家。一些国家有立法机构,但这些机构的权力据说很小。在波斯湾国家,大多数人是不能投票的,因为他们是外国努工而不是公民。

在大多数中东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系列限制,包括政治限制、腐败和用人唯亲、武器和声望项目超支以及过度依赖石油收入。那些成功的经济体都是那些拥有石油财富和低人口的国家,例如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巴林。这些国家的执政者允许一些政治上和社会上的自由化,但并不放弃任何自己的权力。经过多年内战黎巴嫩经济亦得到了可观的恢复。

在21世纪初,所有这些因素加剧了中东的冲突,更影响了全世界。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未能在2000年戴维营首脑会谈上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达成和平协议,这直接导致阿里埃勒·沙龙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和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后者对以色列平民进行了自杀式炸弹袭击。这是自1993年奥斯陆协议以来首次爆发的重大暴力事件。

与此同时,大多数阿拉伯政府的失败和世俗阿拉伯激进主义的破产导致一部分受过教育的阿拉伯人(和其他穆斯林)开始支持伊斯兰主义,一个由伊朗的什叶派神职人员和沙特阿拉伯强大的瓦哈比派推动的意识形态。很多伊斯兰主义武装组织在苏联-阿富汗战争期间获得了军事训练,当中的圣战者经旋风行动获得了美国资助,旋风行动是中情局迄今为止进行的最长,也是最昂贵的隐蔽行动之一。

其中一名阿拉伯武装分子是富有的沙特阿拉伯人,名叫奥萨马·本·拉登。在20世纪80年代与阿富汗的苏联人作战后,他组建了基地组织,负责了1998年美国大使馆爆炸案,美国科尔号轰炸和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的袭击。九一一袭击导致乔治·布殊政府于2001年入侵阿富汗,推翻了一直庇护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塔利班政权。美国及其盟国将此行动描述为全球“反恐战争”的一部分。

2002年,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制定了入侵伊拉克的计划,计划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将伊拉克变成一个既民主又拥有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他们希望这将成为中东其他地区的典范。美国及其主要盟国 - 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 - 无法获得联合国批准执行联合国众多决议,因此他们独自于2003年4月发动入侵并毫不困难地推翻了萨达姆。

西方国家在中东的新一轮军事占领再次把当地带入历史的拐点。纵然2005年1月举行的选举很成功(虽然受到伊拉克逊尼派的杯葛),当地的秩序已经土崩瓦解,因为美军无法平息战后叛乱演变成的民族冲突。伊拉克的许多知识分子和商业精英逃离该国,许多伊拉克难民亦因为内乱而离开,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稳定。美国快速的增兵在控制叛乱和稳定国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美军于2011年12月撤出了伊拉克。

到2005年,乔治·布殊总统介入之下的以巴和平进程已经停滞不前,尽管情况早在亚西尔·阿拉法特于2004年去世后开始发生变化。因此,以色列采取了单边解决方案,推出了以色列西岸隔离墙以保护以色列免受巴勒斯坦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攻击,并单方面撤出了加沙。如果完成隔离墙将构成以色列事实上吞并西岸地区。2006年,以色列与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什叶派民兵之间爆发了新的冲突,进一步挫败了任何“和平前景”。

在2010年初,一个称为“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浪潮为几个中东国家带来了大型抗议、起义和革命,随后出现了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利比亚漫长的内战。2014年,一个名为“伊斯兰国”的恐怖组织自封为哈里发国,在伊拉克西部和叙利亚东部迅速扩张领土,迫使世界各国进行军事干预。在最高峰时,该组织控制了一个估计有280万至800万人口的区域,其中98%在2017年12月之前已丢失。

参见

[编辑]

依国家:

概括:

参考资料

[编辑]
  1. ^ Lyons, Albert S. Ancient Civilizations – Mesopotamia. Health Guidance.org.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5). 
  2. ^ 存档副本.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3. ^ BetBasoo, Peter. Brief History of Assyrians. Assyrian International News Agency. 2007 [24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3). 
  4.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5. ^ Egypt (page 102).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6. ^ The Inheritance of Rome.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7. ^ Esposito 1999,第1–5页, for the Byzantine–Sasanian rivalry and its cultural/religious overtones.
  8. ^ Esposito 1999,第1–5页, for the Byzantine–Sasanian struggle with Aksum and Himyar, as well as the territorial wars and focus on trade.
  9. ^ Wawro 2008,第112–115页, for Byzantine territory, Sasanian invasions, Heraclius' success at repelling invasion, and the exhaustion of both states.
  10. ^ Esposito 1999,第1–5页, for the replacement of the Sasanian king by Heraclius.
  11. ^ Stearns et al. 2011,第138页.
  12. ^ Hourani 2013,The world into which the Arabs came, for Arabian migrations, the Lakhmids & Ghassanids, and religious diversity.
  13. ^ Subhi Y. Labib (1969), "Capitalism in Medieval Islam",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29 (1), p. 79–96 [80].
  14. ^ Stearns et al. 2011,第171页.
  15. ^ Stearns et al. 2011,第159页.
  16. ^ Wawro 2008,第146–149页.
  17. ^ Guzman 1985,第230–233页.
  18. ^ Rossabi, Morris. The Mongol Conquests. Asian Topics in World History: The Mongols in World History. Asia for Educators, Columbia University. [20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1). 
  19. ^ Mansfield & Pelham 2013,第141–147页.
  20. ^ Erik-Jan Zürcher. Turkey: A Modern History Revised. I.B.Tauris. 2004: 107 ff. ISBN 978-1-86064-958-5. 
  21. ^ Y.R. Le coup d'état du 23 Janvier. L'Illustration. 1 February 1913 [28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22. ^ Dr. Tofallis, Kypros, A History of Cyprus, p. 98 (2002)
  23. ^ 23.0 23.1 Morton, Michael Quentin. Narrowing the Gulf: Anglo-American Relations and Arabian Oil, 1928–74 (PDF). Liwa. December 2011, 3 (6): 39–54 [14 July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4-19). 
  24. ^ Matthew F. Jacobs, "World War I: A War (and Peace?) for the Middle Ea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iplomatic History) (2014) 38#4: 776–785.
  25. ^ Skyes Picot Agreement: Division of Territory. Crethi Plethi. 2009 [24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26. ^ Justin McCarthy, The Population of Palestine 1990
  27. ^ Lewis 1995,第348–350页.
  28. ^ Elizabeth Monroe, Britain's Moment in the Middle East, 1914–1956 (1963)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9. ^ Watson, Peter (2006). Ideas: A History of Thought and Invention, from Fire to Freud.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p. 1096. ISBN 0-06-093564-2.

Works 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