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Z-26号驱逐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史
纳粹德国
艦名 Z-26号
下订日 1938年4月23日
建造者 不来梅德希马格德语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厂
船廠編號 960
動工日 1939年4月1日
下水日 1940年4月2日
完工日 1941年1月11日
结局 1942年3月29日遭击沉
技术数据
艦級 1936级
艦型 驱逐舰
排水量
  • 标准:2,543吨
  • 满载:3,543吨
全長 127米
全寬 12米
吃水 4.43米
動力輸出 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双轴,两台蒸汽轮机
速度 36(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 2,500海里以19节
乘員 11名军官、321名水兵
武器裝備

Z-26号(德語:Z 26)是纳粹德国海军于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十五艘1936A型英语Type 1936A destroyer驱逐舰之一。它于1939年4月1日开始在不来梅德希马格德语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厂铺设龙骨,1940年4月2日下水,至1941年1月11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该舰活跃的运用生涯都是在挪威水域度过。它于11月首次到达那里,但受到发动机问题的困扰,不得不在1942年1月返回德国进行维修。两个月后,Z-26号返回挪威,成为一支驱逐区舰队旗舰。它与两艘姊妹舰一起,试图拦截PQ-13号护航船队英语Convoy PQ 13,并从一艘已经沉没的船上救出幸存者,然后Z-26击沉了一艘掉队的货轮。这三艘驱逐舰被一艘英国轻巡洋舰发现,后者严重损坏了Z-26号,进而却被自身发射的一枚绕圈鱼雷所击瘫。另一艘英国驱逐舰继续追击已陷入漂流并着火的Z-26号,但其余两艘德国驱逐舰及时赶到,阻止了友舰被摧毁。在Z-26号沉没之前,他们成功营救了88名幸存者,随后一艘U艇又救起了另外8人;共有243名官兵在战斗中阵亡。

设计[编辑]

战时盟军绘制的1936A型驱逐舰识别图

1936A型驱逐舰英语Type 1936A destroyer较之前的1936型稍大,武器装备也更重。其水线长全长分别为121.9米和127米,有12米的舷宽以及最大4.43米吃水深度;舰只的设计排水量为2,543吨,满载时则可达3,543吨。Z-26号由两台瓦格纳齿轮传动蒸汽轮机提供动力,各负责驱动一副直径为3.35米的三叶螺旋桨过热蒸汽则由六台瓦格纳水管锅炉英语Water-tube boiler供应,可以输出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的功率。该舰的设计航速为36(67公里每小時),最多可贮存791吨燃料油,能够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2,500海里(4,600公里)。舰只的标准船员编制英语Ship's company为11名军官和321名水兵。[1]

该舰装备有四门150毫米36式鱼雷艇炮,架设在带有炮挡英语Gun shield的单装炮座上。其中一门位于舰艛前侧、三门位居舰艉,并从前到后编为1至4号。防空武器则包括安装在与后部烟囱英语Funnel (ship)并排的一对双联装炮座上的四门37毫米30式速射炮和五门单座20毫米30式高射炮组成。此外,该舰还在水上部分的两个四联装动力操纵式底座上安装有八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每个底座均提供两次重新装填。[1]四个深水炸弹发射器和布雷导轨则安装在艉后部甲板室英语Deckhouse的两侧,最多可贮存60枚水雷[2]作为探测潜艇的工具,舰上也搭载有一套称为“群听装置德语Gruppenhorchgerät”的被动式水听器,并可能安装有一套主动式声纳系统。在舰桥顶部则配备了FuMo-21型雷达英语FuMO 21 radar[1][3][4]

历史[编辑]

Z-26号于1938年4月23日由纳粹德国海军所订购,自1939年4月1日开始在不来梅德希马格德语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厂铺设龙骨建造序列英语Yard number为960。该舰于1940年4月2日下水,至1941年1月11日竣工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并于同年秋季进入战备状态。入列后,它被编入海军中将奥托·齐里亚克斯英语Otto Ciliax麾下波罗的海舰队(Baltenflotte)的北部集群,这是一个围绕战列舰提尔皮茨号建立的临时编队,它们于9月23日至29日向奥兰海出击英语Sortie,以阻止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芬兰湾突围的任何企图。行动结束后,驱逐舰一直驻泊在芬兰湾的出口处,为齐里亚克斯的新旗舰纽伦堡号提供保护,直到10月1日后者也被撤回戈滕哈芬[5][6]

11月9日,Z-26号及其姊妹舰Z-24号驶往挪威北部;在特罗姆瑟,它的右舷低压涡轮机的润滑泵发生故障,损坏了转子叶片。12月14日完成修复后,该舰在希尔克内斯加入了其姊妹舰所在的第8驱逐区舰队,但因另一台润滑泵又发生故障,它无法参加计划中对科拉半岛沿岸的出击。由于饱受机械故障的困扰,Z-26于1942年1月5日与Z-27号一同返回德国接受改装,并于1月10日抵达基尔驶入造船厂。改装完成后,它于3月18日护送重巡洋舰希佩尔将军号布伦斯比特尔前往挪威特隆赫姆,继而护送装甲舰舍尔将军号从特隆赫姆前往纳尔维克,最后于27日到达希尔克内斯。[7][8][9]

3月28日,此时已是第8驱逐区舰队司令、海军上校汉斯·埃德门格德语Hans Erdmenger旗舰的Z-26号,率领姊妹舰Z-24号和Z-25号驶离瓦朗厄尔峡湾,试图拦截PQ-13号护航船队英语Convoy PQ 13。当天晚些时候,它们救出了沉没的货轮帝国游侠号(SS Empire Ranger)的61名幸存者,继而击沉了掉队的货轮巴托号(SS Bateau,4,687总吨)——Z-26号先是发动舰炮攻击,接着以一枚鱼雷将其摧毁。德国人再救出7名幸存者,然后继续搜寻船队。英国轻巡洋舰特立尼达号英语HMS Trinidad (46)在驱逐舰狂怒号英语HMS Fury (H76)的护航下,于29日08:49用雷达发现了德国军舰,同时自己也暴露了方位。双方在暴风雪中于3,200(2,900)的近距离平射射程内开火。特立尼达号与德国领头的Z-26号交战,并在其舰艏炮的第二轮齐射英语Salvo中取得命中。它的炮弹打掉了Z-26号的两门150毫米炮,损坏了左舷轮机舱,并引发大火。另两艘德国驱逐舰共向轻巡洋舰发射了19枚鱼雷,但在特立尼达号转向躲避后全数射失,而150毫米舰炮则击中对方两次,仅造成了轻微的伤害。双方都在作出机动以规避鱼雷,这迫使它们脱离接触,并意外地将Z-26号与其姊妹舰分散。特立尼达号的雷达发现了受损的驱逐舰,遂改变航向并提高航速进行拦截。它于09:17在2,900碼(2,700米)的距离内向已陷入失控的Z-26号开火,但三十七轮主炮齐射只命中3发。五分钟后,特立尼达号试图摧毁这艘严重受损的驱逐舰,发射了一枚鱼雷;另有两枚鱼雷则由于结冰而未能离开发射管。这枚鱼雷绕回来击中特立尼达号,使巡洋舰瘫痪。Z-26号力图脱离交战,却又受到在战斗中尚未开火的狂怒号追击。[10][11]

Z-26号从护航船队的三艘驱逐舰旁驶过,但只有苏联的毁灭号英语Soviet destroyer Sokrushitelny (1937)雷鸣号英语Soviet destroyer Gremyashchy (1937)在大雪中向它开火;英国的日食号英语HMS Eclipse (H08)则将德舰误认为是特立尼达号。09:30,狂怒号向日食号发射了两轮齐射,但没有效果,后来才认出日食号是友舰,于是掉头对特立尼达号提供援助。随后,日食号开始接手追击,其雷达在大约2海里(3.7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Z-26号。当距离缩小到800碼(730米)时,该舰开火了。德舰试图在烟幕的掩护下脱离,却因遭到日食号的持续命中而未能成功。在第六次命中后,Z-26号于10:20失去动力,并向左舷倾斜,舰艉被海水淹没。当暴风雪结束、能见度增加,日食号正在机动准备用最后一枚鱼雷给德国驱逐舰送出“致命一击”时,发现Z-24号和Z-25号正在逼近。它们立即向日食号开火,取得两发命中,造成9人受伤,以至于后者直到10:35还没来得及在密集火炮中找到掩护。但德国舰只并未追击日食号,而是从Z-26号舰上营救出88名幸存者。德国潜艇U-376号英语German submarine U-376后来又救起8人,但仍有243名官兵阵亡。[12][13]

脚注[编辑]

  1. ^ 1.0 1.1 1.2 Gröner,第203–204頁.
  2. ^ Whitley,第68頁.
  3. ^ Koop & Schmolke,第40頁.
  4. ^ Whitley,第68, 71–72頁.
  5. ^ Koop & Schmolke,第24, 108頁.
  6. ^ Rohwer,第103頁.
  7. ^ Koop & Schmolke,第107頁.
  8. ^ Rohwer,第152頁.
  9. ^ Whitley,第130–131頁.
  10. ^ Llewellyn-Jones,第27–29頁.
  11. ^ Whitley,第135–136頁.
  12. ^ Llewellyn-Jones,第29–30頁.
  13. ^ Whitley,第136頁.

參考文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