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存檔/4月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動員令投票

請到客棧中積極參與。-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14日 (四) 12:24 (UTC)

第九次動員令:討論期

承上討論,發起第九次動員令。由於為了有足夠時間討論,故是次討論特意提早開始。

日期
建議由6月25日星期六至9月4日星期日舉行,共10周+2天,即72日。比上年度之58稍為增加。
主題
以大動員令為主,中小動員令之主題亦有,但上年度4中2小可能改為3中1小,主要原因是希望大家能積極參與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報名
為免掛名不參與的情況,今年度之動員令建議改為以提交首條條目作為報名,即參與者需先提交一條合標條目(或以上)才能報名。
要求
  • 修改上年標準:達標條目需符合以下條件:掛上必要模板和信息框、維基化完成、來源充分、具有關注度、達到2000位元組以上新條目或擴充2000位元組以上且擴充原文達2/3。
  • 增加要求:特色圖片提名需要先放在與該主題相關的條目中,不能只與主題有關但放在與動員令無關主題的條目內。(中小動員令)
  • 沿用上年計分制。
  • 完成要求修訂:1條新條目推薦 及 總分達12分或以上

請大家討論。-HW留言 - 貢獻2011年2月19日 (六) 07:44 (UTC)

先質量提升計畫現在又動員令的,難道兩者性質如此相近就不能進行合併嗎?而且坦白說,DC8並非成功的動員令,擴大日期似乎沒必要。--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2月19日 (六) 12:08 (UTC)
不,請將您的眼光放大一點,多用心觀察,質量提升計畫只不過是學習動員令來改革,但其實兩者性質並不相同,而且這只是HW自覺得第八次不成功,就敝人認為是相當成功的活動,因此務必持續舉辦,也不會進行合併動作,不過在質量提升計畫完成條目也可提報至動員令,這必不衝突且可相輔相成,減少諸多人認為衝數量為目標產生之觀感。--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2011年2月20日 (日) 12:27 (UTC)
(+)支持DC9,希望有人能自薦成為主持人,負責DC9事宜。—ATRTC 2011年2月21日 (一) 11:11 (UTC)
(!)意見,說句實話,1條DYK,在我而言要求太過低了,當然對於一些人來說1條DYK可能是遙不可及。所以我提議設下不同的要求:對於新手就把要求定低,而老手則定高。或許可以參考第五次動員令的做法。--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1年2月22日 (二) 16:24 (UTC)
(-)反对Cdip150的提议“對於新手就把要求定低,而老手則定高”,这是逆向歧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6:35 (UTC)
囧rz……,依照您這樣說,我正在歧視自己。坦白說,敝人提出這個建議本意是想令大家進步,不是要玩甚麼歧視。無論要求如何,請眾盡力而為,不要把「達成要求」看得太主要。--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1年2月22日 (二) 16:45 (UTC)
(+)支持開始第九次動員令,達成仍為一條DYK,但五條DYK以上有另一頭銜等折衷辦法。-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請加入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2月27日 (日) 02:13 (UTC)
(+)支持DC9,希望没有担任过主持人的维基人能够尝试参与负责此次DC。--Ciked (留言) 2011年2月27日 (日) 09:14 (UTC)
(+)支持--UAL55 (留言) 2011年3月3日 (四) 11:51 (UTC)
(!)意見敝人亦有許多想法與改革方案,主要是針對有許多人對於動員令的反面觀感,但在此先對【達標條件】做出建議,就是「擴充原文達2/3」這種DYK標準千萬不能當成動員令的標準,對於此限制過去敝人已經有提案解除DYK此種不合理的限制但未能成功,因此懇請能在動員令廢除此對長條目擴充不公平的限制。--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2011年3月3日 (四) 17:26 (UTC)
〖續上〗敝人發現「擴充原文的2/3」是從第四次動員令開始的,相信這是為了支援那時候剛開始的DYK評選所訂定,後續的舉辦人就此延續下來,而這種限制也會造成查核貢獻上的麻煩(需要按計算機),2000位元組以上新條目與擴充2000位元組以上的舊條目界定上也有些困擾,因為DYK還有個不中斷五天編輯或新建五天內配套,因此「擴充原文的2/3」對於長達2個月的動員令是無意義且徒增爭議的限制,所以應當恢復過去第三次動員令之前的精神,「參與的目的,並不是創造一堆短小以及是差劣的條目,是使到維基人協調條條目品質,你可以找其他維基人協調編寫條目。」多加強組隊合作共享分數之機制,並讓查核位元組多寡的精力能轉移至條目品質查核多做努力。--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2011年3月3日 (四) 17:58 (UTC)
长条目的扩充,按照“重写幅度”为标准,并非直接计算长度。如果废除此项规定,又要如何进行达标界定?在一个相当庞大的活动当中,新设计的规则可行性是很小的。有的时候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必须取得平衡,而不是一味追求某一方。--达师198336 2011年3月4日 (五) 12:34 (UTC)
(+)支持:經安可的一席話之後,我決定支持並參加此次動員令。--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3月5日 (六) 13:53 (UTC)
贊同安可解放「動員令」的位元組限制,動員令的目的比較接近衝「量」,而對讀者而言,並非每個條目都一定要有DYK的水準才有意義;有時候有所依據的小東西,對於需要知識的人來說也比什麼都沒有來得強。更何況,要高品質必須要長期對資料的收集與浸淫,這與短期內要衝出一定成績的動員令精神根本背道而馳,太過於強調條目水平我覺得非常無聊。其實動員令只要有「基本」品質就夠了,重點是量要多。
目前動員令有個問題在於,對新手來講質量門檻太高,參與不易而興趣缺缺;對不活躍老手而言數量門檻太高,很多人不想特別改變自己的節奏來衝條目數。只有一些平常活躍的人中手自己玩得開心,卻沒有擴大參與基礎。
我建議不妨改為擴寫達2000K,且符合中立、可查證、有維基化的方針就算成「達標」,15條達標條目即可算做完成,讓熱血新手可以靠較多的編輯熱情完成動員令。2000K只算內文約有6、7百字,足以寫出讓讀者受用的小東西,如合乎方針,質量自然也不能算粗糙了。另外增加「DYK=3達標、優良=7達標、特色=15達標」的折抵條款,讓不活躍的老手以少數高品質的條目加入行動,做為典範。這樣的方式應可解決安可說對長、短條目不公平的現象,也可合乎街燈電箱老手、新手分別標準的原則。--Reke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08:15 (UTC)
您的建议不错,DC每届都改改,总归是有好处的,不知阁下是否有意自荐担任主持人。--Ciked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08:42 (UTC)
如果社群共識下的動員令形態接近本人的構想,或是逐漸為本人說服,那麼在下不接也不行,因為無人更理解其運行的方式;反之若往續討論對本人的提議信心缺缺,在下接了也不知如何推行。目前談自薦主持人還太早,有待進一步確定整個動員令的方向。--Reke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10:28 (UTC)
好吧,DC8的计分体系是我构架出来的,然后基本上是基于此进行讨论,你只要肯去做就好了,即便最后被反驳也不无关系。你如果有兴趣看看我最初构架出来的有多差就知道,也要敢于接受批评,接受意见。没有什么构想能够一开始出来就完美无缺。--Ciked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01:37 (UTC)
我無所謂被不被批評的問題,若是在本人提出的架構上批評並修正都可以接受,問題是若大家希望的仍是榮譽導向如「一定要DYK才給分」的做法,我要如何去執行這個決定呢?所以我說可以再看看,說不定過幾天發現其實也沒幾個人想被動員,那也不必擔心主不主持的問題了。--Reke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20:58 (UTC)
唯一让我想反对的就是一篇有10个左右参考的小作品几乎只要四百字就能达到2k字节。--达师198336 2011年3月12日 (六) 11:39 (UTC)
我倒覺得不能太重「量」的部分,DYK已經是對一個條目很基本的要求了,品質低於DYK的條目無法提供讀者足夠且正確的資訊,例如描述一座山的條目,小作品只提供其所在國家、經緯度等基本資料,這對讀者意義不大。中文現在許多條目「質」的方面都不如英文版,在下提議要不要辦一次以「質」為主的動員令,並以擴充的位元組作為計分標準?--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請加入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4月4日 (一) 09:21 (UTC)
(+)支持--对于动员令和质量提升计划的区别没有深入的了解,不过希望参与进来继续了解一下维基文化。感觉最重要的是要如何写出好的东西,至于过程和架构感觉不是太重要。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16日 (三) 02:54 (UTC)
(!)意見原則上支持,但是上次動員令仍有很多問題改善。應限制大動員令參加條目,例如是5條,好讓動員令回歸到中小動員令。--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3月17日 (四) 09:01 (UTC)
不分领域地刷条目又有什么不对呢,只不过不鼓励而已。--达师198336 2011年3月19日 (六) 11:16 (UTC)
那麼把大動員令的分數折半吧,小動員令有10分的,大動員令就只給5分。-HW留言 - 貢獻2011年3月20日 (日) 09:16 (UTC)
先不要計較分數多寡,應當把大小動員令領域作區分與規劃,各領域建議在設置對此領域較為熟稔的主持人,在條目審核方面也要多加強,基本上所有人都有權力可審核,但是仍需再設置專責人員(建議是達師能出馬)。--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請加入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2011年3月21日 (一) 18:22 (UTC)
我有兩個建議,將大動員令取消(亦即是第四次的規則)。第二是限制大動員令條目數,例如是五條或寫滿一條小動員令條目,可寫一條大動員令條目。雖然我認為大動員有新薦水平才能參加,但是限制應該不是更多的嗎?--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3月22日 (二) 01:49 (UTC)
在下認為應該取消大動員令。因為設立大動員令會導致條目的方向不集中,難以彰顯一些被選主題,甚至可能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因此集中火力於某幾項主題,這樣才有動員的意義。—ATRTC 2011年3月22日 (二) 14:03 (UTC)

大動員意見調查

題目一:大動員令是否應該獲得保留?(請用{{保留}}或{{刪除}})-HW留言 - 貢獻2011年3月23日 (三) 12:50 (UTC)

本討論已經结束,投票結果為大動員令獲得無條件保留。请不要对这个存档做任何编辑。
  1. (○)保留但限制提交條目數。-HW留言 - 貢獻2011年3月23日 (三) 12:50 (UTC)
  2. (○)保留:就像上次一樣。--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3月24日 (四) 12:32 (UTC)
  3. (○)保留,而且我反而認為可以刪除中小動員令,這塊交給質量提升計劃跟各專題的參與者發起就好了,針對全維基人的動員令何必特別給某些範圍的題目優惠?又不是大家都有本事編那些範籌。--Reke (留言) 2011年3月24日 (四) 17:10 (UTC)
  4. (○)保留优良及以上--AddisWang (留言) 2011年3月25日 (五) 05:47 (UTC)
  5. (×)删除:我認爲沒有必要,但僅是個人觀點。—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3月25日 (五) 08:13 (UTC)
  6. 保留,实施同第七次。--达师198336 2011年3月26日 (六) 11:30 (UTC)
  7. (×)删除,無法集中於中小動員令。—ATRTC 2011年3月27日 (日) 02:30 (UTC)
  8. (○)保留我認為有保留的需要--Msnhinet8jp (留言) 2011年3月27日 (日) 08:35 (UTC)
  9. (○)保留:的確,仍然需要保留。《 中壇霸主 》 (留言) 2011年3月28日 (一) 11:39 (UTC)

中小動員令意見調查

題目二:中小動員令因質量提升計劃已實行應獲取消,但在動員令期間對質量提升計劃的貢獻可以計入動員令的分數中。(請用{{支持}}[取消中小動員令及引入分數換算]或{{反對}}[保留中小動員令])-HW留言 - 貢獻2011年3月27日 (日) 00:42 (UTC)

本討論已經结束,投票結果為中小動員令獲得保留,質量提升計劃貢獻與動員令分數不互算。请不要对这个存档做任何编辑。
  1. (+)支持HW留言 - 貢獻2011年3月27日 (日) 00:42 (UTC)
  2. (-)反对,質量提升計劃與動員令屬於不同的範疇,難以一概而論,以現在質量提升計劃的參與度,根本無法替代動員令。—ATRTC 2011年3月27日 (日) 02:30 (UTC)
  3. (-)反对,同上理由。《 中壇霸主 》 (留言) 2011年3月28日 (一) 11:39 (UTC)
  4. (+)支持,正是因為提升計劃跟動員令屬不同範疇,所以更應該予以明確地分工。不要提升計劃抄了一堆動員令,然後動員令一直搶提升計劃的工作。--Reke (留言) 2011年3月30日 (三) 06:06 (UTC)
    如果質量提升計劃的參與人數比得上動員令的話,閣下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不幸的是,兩者參與人數差距極大,以質量提升計劃來代替中小動員令,不但未能提升條目質量,同時亦拖垮整個動員令。明確分工是很好的理念,但是如果分工後,各自發揮的作用不及分工前的話,那麼在下寧願維持過去的形式。—ATRTC 2011年3月30日 (三) 15:24 (UTC)
    參與人數差距大,可以透過強化質量提升計劃的方式解決;因為該計劃成效不彰而讓動員令越俎代庖,治了標卻不治本。其實若動員令不再有單一小主題的規劃,或許單一主題的志同道合者會放棄等待動員令發起的時間來爭取中小動員令,而會尋求質量提升計劃做為活動平台,反而提升該計劃的參與度。--Reke (留言) 2011年3月30日 (三) 15:32 (UTC)
    連標都治不了,如何治本?完成動員令至少可以得到一些虛銜,可是完成質量提升計劃又有什麼?如果沒有相應的受認同的鼓勵措施,難以斷定原本熱衷於動員令的維基人會投身質量提升計劃,至少作為兩度參與動員令的在下來說,完全無意參與一個成效不彰、參與人數少、實際作用低和認受性弱的質量提升計劃,閣下的想法似乎太過樂觀,就算照閣下的方法實行,取消中小動員令後,又有誰可以確保相同的參與者會因此轉移至質量提升計劃繼續作出貢獻?到頭來,高不成低不就,那就不好了。—ATRTC 2011年3月31日 (四) 09:30 (UTC)
    我比較擔心的是因為治了標,所以本的問題大家就視而不見了。質量提升計劃的確是成效不彰,但是若因此就找個容易聚焦的動員令掛上去,最後就是大家都習慣等動員令才來搶著提中小動員令的名額。坦白說我不是很喜歡「因為正常來不行,所以我們歪著上吧,有用就好了。」這種結果論的制度設計。我寧可讓一時的結果呈現衰退,但是換得比較妥善的機制。--Reke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02:14 (UTC)
    重點在於中小動員令是否與質量提升計劃重疊。就算是,兩者並行亦無不可。在下倒是認為質量提升計劃是搶了動員令的名額,甚至導致動員令要改變來迎合質量提升計劃的需求,竊以為不合理。—ATRTC 2011年4月1日 (五) 14:56 (UTC)
    除了虛銜和個人分數以外,動員令期間,一堆品質還有問題的條目會搶著要拿頭銜,說時間不夠還是非要上榜,面對不負責任的投票滿天飛,除了虛銜和分數以外,對品質的強化效果很有限,甚至有短時間之內導致風氣開倒車的現象。-cobrachen (留言) 2011年3月31日 (四) 11:58 (UTC)
  5. (-)反对:會使現有動員令制度更加混亂。--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3月31日 (四) 12:51 (UTC)
    不知道「會更混亂」是何意?理論上若要有中小動員令就要另外設計選出中小動員令主題的機制,而且可能還要經過一個討論(爭辯)的過程才能產生主題;另外又要設計出妥當的涵蓋範圍限定,在計分時要特別去判斷「這個條目算不算在這個主題內」,這當中又產生主持人判定產生爭議的風險;再退一步言,以上爭議都很和諧的安然解決,有中小動員令存在就必須在成績回報的表格設計上多幾個欄位,在填寫上多了幾分複雜度;在計分的時候,因為多了一些計算規則,也增加計算的複雜度跟出錯的風險。無論從事前的設計、中間的過程到事後的結算,加了中小動員令反而都只是增加混亂因子而已。--Reke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02:14 (UTC)
  6. (-)反对只要與專題計劃無衝突的話,就應該推行小動員令。--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4月1日 (五) 15:06 (UTC)

主題意見調查

題目三:中小動員令將照常舉行,請提議本年度的主題(稍後將會進行票選決定,上年度為中動員令四個主題,小動員令兩個主題)-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2日 (六) 09:15 (UTC)

目前的提議包括:

  • 最多語言版本待撰條目
  • 侵權重寫
  • 外交

目前主題未足六個,無法滿足中小動員令的主題數需求,徵詢繼續進行。-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9日 (六) 06:00 (UTC)

上年度檢討:基礎條目及侵權拯救貢獻不多,達標條目僅2條及7條。世界各地貢獻良多,達標條目達138條,新條目推薦不計其數。

本年度投票:由於主題數未足六個,本人現將一些上年度票數相差很少的項目給推出來,各位可以投票投票。甲部及乙部,用戶可以就自己支持的方案無限次投票,投票一周後將選出主題,選出主題後將進行第二階段投票以決定主題屬中動員令或小動員令。-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10日 (日) 07:55 (UTC)

甲部
本年度用戶提議方案
  • 最多語言版本待撰條目(DC8中動員令)
  • 侵權待拯救條目(DC8小動員令)
  • 外交
乙部
上年度用戶提議方案,且支持票數尚可,括號內為上年度支持票數;提案標準:中動員令為二十支持票以上,小動員令為十支持票以上。
  • 世界各地(30,上年度已進行)
  • 自然與自然科學(30,上年度已進行)
  • 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28)
  • 戰爭及軍事武器(21,上年度已進行)
  • 中華文化(20)
  • 人文與社會科學(20)
  • 侵權待拯救條目(15,上年度已進行,已於甲部提出)
  • 音樂(12)
  • 化學(11)

計分方式意見調查

題目四:計分方式的提議(不是投票,大家都弄一個自己建議的計分表出來後再討論吧)-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3日 (日) 02:00 (UTC)

計分建議一
DYK GA FA
大動員令 10分 50分 100分
中小動員令 20分 100分 200分

以十的倍數來計算分數,減低計分錯誤的機會。中小動員令的分數比大動員令多一倍,鼓勵大家專注中小動員令。—ATRTC 2011年4月3日 (日) 06:27 (UTC)

計分建議 by reke
達標 DYK GA FA
大動員令 9分 14分 40分 90分
中小動員令 15分 20分 50分 100分

因為DYK評選提交與當選門檻都太低,而且容易讓人斤斤計較於有沒有拿到DYK分數,造成協作上的困難。所以縮小獎勵差距,鼓勵新手以達標的方式多衝一些內容。高門檻的GA/FA則拉開配分比重讓老手得以量換質。大動員令與中小動員令之間,以遞減的方式折算比例,達標為 6成、DYK 7成、GA 8成、FA 9成,越高門檻的提升付出的心力就越多,也需要越專門的研究者,此時不應再計較是否為被設定的主題,方能廣納人才;小型的提升則可依社群共識,集中在少數主題,以獲得較大的成果。完成動員令設定為90分,即最少1條FA,多則為10條達標。--Reke (留言) 2011年4月3日 (日) 09:05 (UTC)

計分建議 by 靖天子
達標 DYK GA FA
大動員令 0分 10分 100分 300分
中小動員令 0分 50分 200分 400分

建議舉辦一次以「質」為主的動員令,達到DYK才有基本分(就如我上面所說,DYK以下的條目無法提供讀者足夠且正確的資訊),且鼓勵大家將現有條目提升到GA及FA,所以給GA及FA高出許多的分數。--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請加入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4月4日 (一) 09:55 (UTC)

  • (!)意見各位可以在下方繼續寫你的提議。我的建議是,打算把動員令推廣給新手。如果要推廣的新手的話,且要求高的質量,維基新手可能因為要求太多、無法達成而不去完成動員令。因此,我稍後會給出我的提議,並建議保留上年度未曾動用過的「侵權扣分」制度。-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4日 (一) 10:21 (UTC)

主持人意見調查

題目五:主持人自薦與提名(如主持人多於五名者進行票選)-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3日 (日) 02:00 (UTC)

達標條目意見調查

題目六:就目前所看,部份計分方案中設有「達標條目」一項,一如上年度。各位認為是否應該設立「達標條目」一項呢?如應該,應設在多少位元組呢?或,與上年相同,分兩個組別,2000及4000呢?-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4日 (一) 10:21 (UTC)

意見討論
  • 補充說明吧:我覺得DYK的存在對動員令不是好的篩選機制,反而造成很多的亂象。
    首先,DYK獎勵莫名其妙的強調「個人」,我們沒有看到GA、FA票選通過後會去頒給某個人一個獎勵的,可是DYK會計入個人的維基成績裡。於是DYK的選舉總是引起一些計較行為,例如原9000的條目被A擴至12000、B再擴至15000,結果A拿到DYK而B沒有,於是就有過是否要針對長條目解放的爭論,都在討論量的問題,跟GA、FA的評選專注於質的改善不同。又或者明明合作編輯卻只有一個人得以拿到榮銜。這跟動員令鼓勵大家一同參與的主張根本背道而馳,參與者為了拿動員令分數只好試著去佔有條目的編輯成就,這種個人英雄主義非常非常不恰當。
    其次,DYK的效果在於可以使人在首頁觀注最近有何好的擴充,可以觀摩或是讓有興趣的人打鐵趁熱協助編輯。而動員令由於是短期活動,每次都搞到無論是評選或是上架都大塞車。評選未見認真的探討(參與投票者搞不好自己也忙於自己要寫的動員令條目),上首頁更是掛不到一下子就被洗下去。這樣的DYK意義何在?
    再次,為什麼一定要逼條目編輯者去取得某種形式的投票。明明質量很好的條目非要去過水拿DYK才能去動員令拿分數,形式主義凌駕了動員令的本質。這個活動目標是叫大家多寫作的,不是多來搞投票、拉票的。
    最後,小條目真的比較差嗎?會比「根本沒有條目」差嗎?小條目不是小小條目,小條目是已經有比定義還更多的內容,有基本完整的架構了。有些小條目甚至可能比寫到3000也通過DYK,但是只完成其中某一章節內容的條目還要更有可讀性。如果擔心灌水,可以改以內文字數判定。
    我還是要說,動員令就是一個大拜拜式的,鼓勵大家「動起來」最重要。用運動來比喻,這是一個全民參與的,只要能「跑完百米賽跑全程」就應該可以蓋章集點,完成十種運動就可以去兌換小紀念品的運動園遊會。不是那種一定要跑進10秒內,有破全國紀錄實力才可以拿到獎勵的菁英錦標賽。當你要大家動起來,卻又要求這要求那,豈不是跟目的背道而馳嗎?放開心胸,讓一些文筆通暢的小擴充也可以集點換個小紀念品,才有樂趣吸引他們嘗試編輯,了解其中的快樂,不是嗎?--Reke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14:01 (UTC)
DYK的確是是強調個人,但GA和FA又何嘗有很大分別?不少用戶也會將GA和FA列入為自己的貢獻,動員令在計算GA和FA的得分的時候,也是計算在個人身上。GA和FA所引起的討論,在一般情況下絕對比DYK來得要多。動員令鼓勵大家一同參與不代表一同參與一個條目,可以是多個條目,不必受此局限。DYK的作用是讓讀者了解更多知識,不見得有多少人會通過此方向來決定擴充。上首頁時間可以調整,例如每過8小時才上首頁,就算有多少條目,也不會出現一閃即逝的情況。誠然,質量好的條目當然值得推崇,可是質量差或是硬湊字數的條目又如何?此外,不是說小條目沒有意義,只是說,與其如果要通過字數這樣淺薄的方式來評斷,不如讓大家來投票,一個簡單的把關猶勝於無。—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02:17 (UTC)
DYK跟FA、GA最大的不同是,GA、FA不會在評選時提出一個主要的編輯者,也不會去計算個別編輯者的編輯數據;但DYK會提主要編輯者,同時在多人參與時也會依據帳面上的byte數決定要頒給誰,更慘的是還沒有共享機制。
我同意大家參與不必參與一條,也可以多條。但是引入DYK的結果是過度偏向多條,對集合參與一條反而造成阻力。
其實,到底是合作於一條還是各自為政也是比較枝微的問題,重點是當你把「達標」的大門封上的時候,動員令鼓勵大家「動」的效果還在嗎?因為一個門檻使得新手不願意去動的時候,有動員的效果嗎?請站在一個新手、不熟悉與人互動的使用者的立場來想想吧!
最後8小時輪換對DYK來說還是太短暫,原則上一個條目應該要有24小時的展示時間會比較好,但根據以往經驗,這會讓動員令後期DYK大塞車,評選過了之後遲遲上不了首頁。總之跟DYK掛勾問題非常的大,如果堅持要把關,我的建議是另開動員令專用的審核頁面來做投票,不要去洗DYK,同時評選規則可以全面解放2/3限制,只要3000位元組以上都可以加入評選,沒有問題就給他集點蓋章。--Reke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3:33 (UTC)
如果要說合作,DYK當然並非首選,因為它在評級層面來說是最基礎的,簡單來說就是憑少量用戶的努力,便可達成。鼓勵大家一同參與的責任應該落在GA和FA上,這可能更有希望。封上達標大門並不代表沒有鼓勵大家動起來,相反是讓大家追求更高的一個層次,引領新手撰寫DYK,總好比達標條目,尤其是在兩者的標準近乎一樣的情況下,達標的設立形同畫蛇添足。在下不清楚太短暫是基於什麼原因,據現行機制,FA在首頁展示時間為一週,GA為一天,因此如果將DYK在首頁展示時間定為8小時也不為過。此外,將DYK搬至動員令處理,不但會影響投票率,所言的簡單把關作用亦無法生效,同時增加主持人們的壓力,另外2/3的限制未知是指DYK本身還是動員令?—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04:10 (UTC)
若言「引導」應該是給予鼓勵,而使用門檻要求達成才算數那不叫引導,叫「強制」。
2/3門檻是現行DYK有的,即9000的條目要擴充6000以上才能獲選DYK。我現在並不是要把DYK移到動員令內處理,而是在動員令內開設大家都可以投票的審核機制,但這個機制只要有3000以上的編輯就可以提報,不用像DYK編修的位元組必須隨條目的增長而增長。而且被評選過關的條目沒有上首頁的需求,不必擔心洗太快的問題,負責更新DYK的人也不必一下子工作量大增。--Reke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7:08 (UTC)
凡事都有門檻,達標條目也是一個門檻,與DYK的門檻差別極微,況且動員令銜頭的鼓勵還不夠大?
現在更新DYK已經半自動化,只需管理員簡單按一下便可自動更新,因此不存在工作量大增的問題。另外,閣下提出的動員令審核機制,在下實在看不太懂,還望展述。—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09:03 (UTC)
動員令完成必須要與DYK掛勾的情況下,這個鼓勵變成對新手條件甚難而鼓勵甚微,所以不夠。
動員令審核機制很簡單,就是在動員令的名字空間下開一子頁面,認為自己已達標的就把條目丟進去,其他人來看,認同其已達標的投贊成,不認同的投反對。除了頁面不同,其他運作方式跟DYK一樣。
但是這跟DYK的差別是:1.可以放寬DYK一些過難的要求,例如長條目的2/3門檻。DYK有這個門檻是希望選上後展示在首頁的條目真的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動員令並不需要這樣感覺。2.通過審核的條目不必上首頁,不會有輪轉過快或塞車的問題。3.針對DYK一些無法顧及的情況,可以在不破壞其體制的情況下特案討論合適的分數給予方式。例如多人合作使條目達成標準時,可以決定除了主要編輯者外,次要的參與編輯者是否也能得到分數,使隱形的貢獻得以呈現。4.減少最後結束時的麻煩。過去為了該最後一天提報的條目確定能否通過DYK都要等上許久才能結算完畢,有獨立頁面的話可以組成小組在截止日期結束後將所有提報而未通過的頁面一口氣審核完畢,讓收尾工作更快結束。
簡單的說,可以當做一個不用上首頁、不用湊長度的DYK票選。這樣既有門檻的效果,又不會干擾DYK的運作,審核方式老手們也很熟悉。更給予了新手較寬鬆拿分的條件、還給「協作」一個能拿分數的公平機會。還可以針對動員令的特性給予量身打造的條款,不會像DYK改革牽一髮動全身。應該比起綑綁DYK有百利而無一害。--Reke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1:04 (UTC)
有多少新手會參與動員令亦成問號,DYK又何難之有?據在下的認知,動員令並不是用來培養新手,而是在短時間內就某方面作出最大的貢獻,鼓勵新手固然是值得推崇,可是有多少位新手會受惠於與DYK脫勾的機制?然而,幾乎可以肯定會造成計分上的麻煩。另外,動員令審核未必會有足夠的用戶參與投票,至少在下知道有些維基人是反對動員令的,投票率肯定不及DYK,能否真正做到審核頓成疑問。據歷屆動員令的經驗,絕大部分的條目都是以新條目為主,大幅擴充在動員令的發揮空間不大,因此DYK的2/3的機制對其影響並不會太大。另外,主要貢獻者和次要貢獻者又要如何區分?分數上又如何分配?這些都大大增加主持人的負擔,其麻煩不比等待DYK登上首頁來得要少很多。在下同意動員令可以有量身打造的條款,但不應造成混亂。—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40 (UTC)
有多少新手會參與動員令?答曰:看動員令是否對新手夠友善且有吸引力。請注意從討論開始到現在也一直都有降低門檻吸引新手加入的聲音,當然方法可能各有不同。這種大拜拜式的活動對很多人來講是會比平常的編輯更容易產生吸引力的(就像小型聚會多半是活躍編輯者參與,大型聚會卻會有很多潛水人員加入),前提是完成的門檻不能令人望而生畏。
DYK又何難之有?答曰:其實對新手而言真的不容易。不要拿你我的工作效率來看待初次編輯的新人。
動員令審核未必會有足夠的用戶參與投票?答曰:4個用戶參與就足以通過的投票沒有需要很多人的參與。
主要貢獻者和次要貢獻者又要如何區分?分數上又如何分配?答曰:不用區分,不用分配。所謂主/次要是延續跟DYK比較的脈絡而來。在DYK評選時若有一主要編輯者和數個次要編輯者(依編輯的長度來分),最後分數只會算給主要編輯者。在動員令特製的評選中,可以不用甩DYK的規定,將有一定貢獻度的編者全部給分。而分數也不是「依比例分配」,而是「大家都拿一樣的分數」。如是應無混亂可言,只要有參與者在同一條目下提報其編輯歷程即可輕易確認。
總而言之,跟DYK機制脫勾其實是讓分數的授予更加容易而不是混亂。我再次強調,動員令請當做一種集點換小獎品的園遊會,讓大家一起同樂最重要。--Reke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3:42 (UTC)
在下尊重閣下的看法。但是,仍然不認為動員令的重點應該放在培育新手上,與其形容動員令是同樂,在下較認為這更像是通過競爭來激發大家的潛能。—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4:06 (UTC)

動員令指引提議

  • 保留達標條目,避免動員令期間洗DYK,但:
    • 達標條目需經過三名維基人支持,並在一個名為Wikipedia: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達標條目評選投票,且一票反對抵銷一票支持。支持票 = +1,反對票 = -1,每條條目投票為期24小時,如未達到+3情況,自動延長至達至+3情況的時候;如達到-3的情況,則移除該項目並不給予任何分數;如達到+3的情況,則移除該項目、把投票存檔至條目討論頁並給予分數,但多人合作同一條目者僅最大貢獻者獲分。
    • 達標條目的加分由機械人負責,避免主持人過度勞動。(可考慮邀請本地技術人員開發此類機械人)此外,DYK的加分亦由機械人負責,當User:Liangent把條目放至首頁時即時加分。
      ...但優良條目、特色內容的評選較複雜且非自動處理,故仍由管理員加分
      ...如無法用機械人解決這些問題,請考慮開發一個js供主持人使用
  • 整體貢獻:
    • 繼續運用自動計算的模板計分,由機械人或主持人更新,並設立防濫用過濾器防止故意自行更新(僅需「提醒」及「標籤」功能,無需禁止以防止緊急情況)
    • 授權管理員核實條目是否合資格
  • 個人貢獻:
    • 一人一個子頁面,以免使用電話線上網的人要用大量的時間才能開啟頁面,但保留一個一覽頁面
      使用{{Subpagelist}}顯示所有子頁
    • 禁止事前(動員令開始前)報名,主持人例外,但改用以第一個貢獻作為報名以免子頁過多,不利管理

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10日 (日) 06:52 (UTC)

(!)意見:「多人合作同一條目者僅最大貢獻者獲分」修正為「多人合作同一條目者,得由最大貢獻者提報共享得分名單,名單中人可獲得相同的分數。」--Reke (留言) 2011年4月10日 (日) 07:37 (UTC)
我認為可不用每人獲得相同分數,次要貢獻者獲得的分數可由最大貢獻者決定。--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請加入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4月10日 (日) 14:18 (UTC)
主要是怕這樣會太複雜。如果「由最大貢獻者決定有差別的分數」,機器人處理起來技術複雜度不會高出「由最大頁獻者決定可共享分名單」,那麼這點改成「多人合作同一條目者,得由最大貢獻者提報共享得分名單,並決定每人之得分;由最大貢獻者決定之分數,依其由該條目取得的分數為上限。」(白話說法:若一條目四個人合寫,最後通過評選得到10分;寫最多的人拿10分,並可以決定給另外三個人0-10分)--Reke (留言) 2011年4月10日 (日) 21:09 (UTC)
是的,我的意思正是這樣。--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請加入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4月11日 (一) 11:25 (UTC)
這方法會導致爭執(用戶A貢獻了1000位元組就得了1分,用戶B貢獻了3000位元組也得了一分...)-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14日 (四) 12:21 (UTC)
能多人編輯的條目多半分數不會這麼低,加上前幾個提案者都傾向每單位計分以十位數為底,可以拉大配分差距,不用擔心因上限卡住造成貢獻度不同而得到同分的問題。此外,有些貢獻無法量化(收集可靠資料、協助維基化),難收集的、較專業的資訊1000位元付出的心力也不亞於3000位元的編輯,精心消化字字珠璣的短文也勝過繁瑣的長篇大論。應信賴主要編輯者在編輯過程中,會對這些看不見的價值做出充分評價。--Reke (留言) 2011年4月14日 (四) 12:34 (UTC)

第九次動員令:討論期

先前討論已存檔至Wikipedia talk: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

動員令日期意見調查

題目七:以下動員令日期中,你認為那一個較可行?(沒有滿意選擇的話可自行加入選擇)多選投票,只作支持

註:延伸期共三個日期,首個日期為達標提報限期,第二個為提報至DYKC限期,第三個為優良條目提報限期,第四個為特色內容提報限期-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10日 (日) 07:25 (UTC)
  • DC8日期:7月1日星期五 至 8月28日星期日,共58日 (延伸期至9月3日、8月31日、9月7日及9月14日)
  • 6月25日星期六 至 9月4日星期日,共72日 (延伸期至9月7日、9月4日、9月11日及9月18日)-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10日 (日) 07:25 (UTC)
  • DC7日期:7月15日星期五 至 8月31日星期三,共48日 (延伸期至[不適用]、9月3日)
    (延伸期至8月31日、8月31日、9月7日及9月14日)
应考虑学校假期。-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4月18日 (一) 16:1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