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小叫兽/沙盘:海南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南省
海南省的位置
海南省的位置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語源瓊州海峽以南
省会海口市
最大城市海口市
行政区划地级行政区2个、​县级行政区20个、​乡级行政区0个
政府
 • 省委书记罗保铭
 • 省长蔣定之
面积
 • 总计244,000平方公里
面积排名第4名(土地面积)
占全国8.7%
人口(2008)
 • 总计854万人
 • 排名第29名
 • 密度234人/平方公里
 • 密度排名第19名
 • 占全国0.624%
 • 生育率(2010)第名
族群
 • 民族汉族(82.6%)
黎族(15.84%)
苗族(0.82%)
回族(0.1284%)
 • 方言琼语粤语黎语
时区北京时间UTC+8
ISO 3166码CN-46
GDP(2008)¥1459.23亿(第12名
• 人均¥17,175(第24名
• 占全国3.41%
HDI(2005)0.762( 高 
 · 第15名
網站http://www.hainan.gov.cn/

海南省(拼音: Hǎinán, 白话字: Hái-lâm, 粤语拼音: Hoi² Naam4)位于南海,1988年4月13日由广东省划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南端的省份,北隔琼州海峡广东雷州半岛相望,西北隔北部湾广西越南相望,扼守南海国际航线。当局规定海南省下辖海南岛西沙中沙南沙及其他岛屿,但南沙为“六国七方”所控制。海南省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但如果将海洋内水面积算入总面积,海南省就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

海南省全省皆为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多雨,台风雨占去全年降雨的大部分,气温波动较小,大部分年均温不低于10℃。海南岛地貌呈环状逐级分布,故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南海,河流季节性强,而天然湖泊较少,全省最高点位于五指山,海拔1867米。西沙,中沙,南沙则主要由珊瑚岛礁暗沙构成。海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仅存的两个原始热带林区之一。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海南成为中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热带作物基地,而海南岛西南部的干热造就了当地制盐业的发达。

历史

[编辑]

史前时期

[编辑]

秦至清前期

[编辑]

清后期至民国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编辑]

改革开放后

[编辑]

地理

[编辑]

地貌

[编辑]

河湖与海洋

[编辑]
南渡江在奔流几千公里后,于海口市入海。图摄于南渡江入海口附近

气候

[编辑]

资源

[编辑]

海南岛地貌多以平原台地为主,适宜耕作,饮用水丰富,主要农业作物有水稻番薯。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热带土地面积占到全中国热带总面积的一半,是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适宜于种植各类热带作物反季节瓜果,可种植品种繁多。在热带经济作物方面,海南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主要热带作物有橡胶椰子槟榔等等。海南亦有大量的药材资源,药用植物有2000多种,尤以四大南药最为著名。

海南同样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它们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尖峰岭等五大林区。在海南省的热带雨林中,有花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五种特型木材,珍稀树种有45种,重点保护有20多种。而海南省其他的植物资源也很丰富,仅是热带观赏植物就有200多种。海南的动物资源相比于其他省份较为逊色,但仍有约30种动物为海南独有,濒危动物黑臂长臂猿坡鹿已经被当局予以保护。

环境与生态问题

[编辑]

自然灾害

[编辑]
2003年,裹挟着风暴潮的台风科罗旺刚刚掠过海南东北部,进入北部湾(见图上以细线勾勒的海南岛轮廓)。这次台风最大风速为35米/秒,造成了6.83亿元人民币的损失[1][2]

海南省有“台风走廊”之称[3],全年热带气旋的五分之四都集中在夏秋两季,约70%的热带气旋登陆于文昌-万宁一线。海南岛东北部还是风暴潮主要发生地[4],与台风登陆频率最高的文昌地区重合。在1973年9月14日登陆琼海,横穿海南岛的14号台风最大风速超过70米/秒,是有史以来影响海南最为严重的台风[3]。在这次台风中,琼海万宁昌江东方等7个县遭到12级强风的袭击,全省约7000人伤亡,共损失1070万人民币,大量人员无家可归。

海南省地震活动较平静[5],大部分的破坏性地震都发生在琼北地区,其次是东部地区。尽管如此,海南省会海口市仍然是省会城市中抗震设防等级要求最高的[5]。华南区烈度最高的地震就发生在1605年7月13日海南琼山塔市[6],震级为7½级[7],震中烈度达到了十度,甚至造成了“陆陷成海”。此次地震波及甚广,甚至影响了广东广西湖南。不过近几十年内,导致这次地震的地震断层再震可能性极低[8]

自然生态

[编辑]
海南尖峰岭的热带雨林

环境问题

[编辑]

经济

[编辑]

第一与第二产业

[编辑]

第三产业

[编辑]

能源

[编辑]

电力

[编辑]

石油与天然气

[编辑]

煤炭

[编辑]

水利

[编辑]

新能源

[编辑]

政府

[编辑]

行政区划

[编辑]

军事

[编辑]
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中的美军机员离开海南

交通

[编辑]

公路与高速公路

[编辑]

长途客运

[编辑]

水运

[编辑]

航空

[编辑]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

铁路与高速铁路

[编辑]
海南东环铁路是全中国最早营运的几条高速铁路线路之一

通讯与传媒

[编辑]

邮政

[编辑]

电话

[编辑]

网络

[编辑]

社会

[编辑]

人口,民族与姓氏

[编辑]
海南乡间的普通村民

华人华侨

[编辑]

语言

[编辑]
海南的語言族群分布,根據1967年中央情报局的統計而制定。(見全圖,深綠色是閩南語方言區,淺綠色是黎語方言區)
以海南话写成的圣经

海南语言种类众多,有“方言岛”之称[9]。在海南仍未置于封建政权统治之下时,黎语是全岛通用的语言[10]。随着来自中国内地的统治与移民的到来,黎语逐渐退居为使用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10],1957年,政府曾创造了黎语文字,但没有推广使用[11]。从20世纪80年代起,黎语状况堪忧[12],现在仅有不足50万人使用[13]。另外,还有一种很接近黎语的仡隆语流传在东方与昌化,有10万人使用[14]

随着内地移民的到来,汉语成为了海南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通行于全岛[10]。海南省有不少汉语方言,分别是海南话儋州话客家话疍家话富马话迈话军话[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场与矿区还分布着广州话信宜话潮汕话。作为全国通行的语言,普通话也通行于海南。

穆斯林商人则将占语传入海南,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回辉话,此外,临高县分布着临高话,海口西郊分布着村话,海南苗族也使用与内地截然不同的“海南苗语[10]

宗教

[编辑]
世界最大的白衣观音造像坐落于三亚,于2005年4月24日被开光

在内地文化还未深入海南岛之前,海南岛的黎苗地区盛行原始崇拜,尤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为主,崇拜对象繁多,生产生活中处处伴随着原始崇拜,影响很深,处于原始宗教信仰阶段[16]

748年汉传佛教传入海南[17]道教紧随其后传入海南。鉴真第五次东渡失败而来到海南,他的努力促成了海南唐宋时期佛教的兴旺[18]。而道教现在已经被本土化,民间化[19]。宋元时期,妈祖信仰随着更多内地移民的到来而登陆,在各地都留下了遗迹[20]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海南盛产香料,来自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商人首先把伊斯兰教传入了海南,中亚细亚印度支那穆斯林也推动了传教[10]。现在,在三亚回新乡,回辉乡仍有大量穆斯林,他们属于逊尼派的伊葛尔瓦尼派[21]

1630年,葡萄牙耶稣会派遣神甫比尼来琼传教,天主教传入海南。自传入起,法意西葡四国共派遣超过20名神甫传教,到了清朝,全岛天主教徒已发展到5000余人[10]。清末民初时期,天主教会在海南多地购置房产,设置堂口[10]。1950年后,外籍神甫相继以各种理由被驱逐,逐渐由华裔神甫代替,信众寥寥[17]基督教则于1881年传入海南,美籍丹麦牧师冶基善设立中华基督教琼海区会,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领导[10]。冶基善将海南第一个福音堂设立在了儋州[10]。随着基督教的逐渐发展,现在信众已有四万人[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各宗教场所的收入与处境日益不容乐观,到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全岛的所有宗教活动几乎都已经停止,寺庙,清真寺教堂皆被损毁,仅有少量穆斯林与基督徒维持宗教活动[10][17][2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海南的宗教组织开始重建,现有上百座宗教活动场所与三十多个宗教团体[17]

教育

[编辑]

医疗

[编辑]

住房

[编辑]

文化

[编辑]

民俗

[编辑]

饮食

[编辑]
极辣的黄帝椒在海南常被制成罐头,作为调味料使用[22]
文昌鸡作为海南四大美食之一,倍受欢迎

建筑

[编辑]
骑楼是热带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图为海口博爱路的骑楼群

影视剧

[编辑]

本地艺术形式

[编辑]

其他

[编辑]

友好省州

[编辑]

海南省建省后,共有23个国家的24个省级行政区与其建立了友好关系,除了这些行政区,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阿根廷火地岛希腊伊拉克里翁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也有与海南省建立友好关系的意愿[23]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