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反舰弹道导弹
本條目有内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页面“Anti-ship ballistic missile”(原作者列于其历史记录页)。 |
反舰弹道导弹曾於2012年1月4日通过新条目推荐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新条目推荐讨论
- 哪类导弹的攻击目标是航空母舰?
- (!)意見。這個條目會有誤導讀者的地方。和英文版相同的問題,都沒有提到冷戰時期蘇聯開發出的第一種反艦彈道飛彈,只有講現在新聞中出現的,要小心找資料啊。-cobrachen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03:41 (UTC)
- (※)注意此用戶近期涉入針對,選擇性反對行為,目前尚未有方針可供社群處理類似針對行為,但是在計算最終票數時應另外考慮,以保障結果的起碼透明與公平性。--Dragoon16c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05:59 (UTC)
- (:)回應,已加入一段介绍。--MakecatTalk 2012年1月3日 (二) 04:57 (UTC)
- (+)支持--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11:18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2年1月3日 (二) 16:20 (UTC)
- (+)支持--马歇尔·霍伊尔和拉夫黑德上将的国籍说明下。CYlanxin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16:35 (UTC)
- (+)支持:爱我中华,强我国防。——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12年1月4日 (三) 04:01 (UTC)
- (!)意見。這個條目會有誤導讀者的地方。和英文版相同的問題,都沒有提到冷戰時期蘇聯開發出的第一種反艦彈道飛彈,只有講現在新聞中出現的,要小心找資料啊。-cobrachen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03:41 (UTC)
移除“對反艦彈道導彈的質疑”段落内容
[编辑]在下已将其“對反艦彈道導彈的質疑”这一段落内容移除,理由有二:1、整段无可靠来源,疑似原创研究;2、段落中质疑的技术难点,美国在三十年前的潘兴II就已解决,据报道东风-21D与东风-26也采用了近似的技术[1][2]--Leon3289(留言) 2016年10月15日 (六) 07:20 (UTC)
- @Leon3289,说明:1、本段依据引申自黑障区,不认同其为“原创研究”;2、潘兴II并未解决弹道导弹攻击移动目标技术问题,可能阁下有所误解。故:在下望请阁下能提供更加详实的说明资料,以供参考编辑。移除的相关内容,在下将交与社群讨论,以决定去留。--党国,您还是自己给自己编辑条目吧,草民帮不了了(留言) 2016年10月16日 (日) 23:56 (UTC)
- 您好!首先,此段文字的主要问题是无可靠参考来源,且维基百科的词条是不能作为来源的,这属于自我参考;其次,这段文字的核心论点是由于黑障区的影响,弹道导弹无法有效的引导、攻击移动目标,而实际上潘兴II通过在下降段控制速度,不进入黑障区,是可以进行雷达地形末制导的,所以原论点不成立;最后,如果阁下仍有疑虑,建议将此问题提交至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大家共同讨论一下--Leon3289(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13:48 (UTC)
對反艦彈道導彈的質疑
[编辑]在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三个条目中有以下内容被反复的增删,为了避免争议,现在此部分内容提交社区讨论:
彈道導彈一般是用來攻擊固定不動的無法運動的目標、如建築物、雷達站、油庫等設施,對於移動目標雖然現代化先進的導彈有了機動改變軌道和中段飛行的導彈制導技術,但是在末段也就是彈頭重返大氣層階段中程以上的彈道導彈通常以音速7~10倍以上的返回大氣層,因為高速磨擦空氣的緣故,在彈頭外側會形成一層因高溫而電離化的高溫氣體層,此一高溫離子化氣體層將阻斷電波信號,過去載人太空船在突入大氣層降落地球之時都曾經遇過這種情況,此又被稱為黑障現象,是物體突破大氣層時必然出現的現像,在黑障狀態下通訊電磁波將會被完全屏蔽,因此難以實現導彈的導引和控制,此時不管外來導引信號或是飛彈本身的主動探測信號都無法產生作用,即為彈頭在黑障狀態下將無法實現導彈制導追擊機動目標,此時唯有慣性導引系統還能夠正常運作,也由於此原因限制了彈道飛彈只能用來攻擊固定目標。如果彈頭無法接收外界的導引信號就無法確定即時的航母位置,如果彈頭無法發出主動探測信號就無法鎖定目標攻擊。此一電磁波無法突破黑障障礙的物理定律至今中國方面未曾公佈要如何克服。
在下曾与风不止兄就此事进行过讨论,在Talk:反舰弹道导弹中:
在下已将其“對反艦彈道導彈的質疑”这一段落内容移除,理由有二:1、整段无可靠来源,疑似原创研究;2、段落中质疑的技术难点,美国在三十年前的潘兴II就已解决,据报道东风-21D与东风-26也采用了近似的技术[3][4]--Leon3289(留言) 2016年10月15日 (六) 07:20 (UTC)
- @Leon3289,说明:1、本段依据引申自黑障区,不认同其为“原创研究”;2、潘兴II并未解决弹道导弹攻击移动目标技术问题,可能阁下有所误解。故:在下望请阁下能提供更加详实的说明资料,以供参考编辑。移除的相关内容,在下将交与社群讨论,以决定去留。--党国,您还是自己给自己编辑条目吧,草民帮不了了(留言) 2016年10月16日 (日) 23:56 (UTC)
- 您好!首先,此段文字的主要问题是无可靠参考来源,且维基百科的词条是不能作为来源的,这属于自我参考;其次,这段文字的核心论点是由于黑障区的影响,弹道导弹无法有效的引导、攻击移动目标,而实际上潘兴II通过在下降段控制速度,不进入黑障区,是可以进行雷达地形末制导的,所以原论点不成立;最后,如果阁下仍有疑虑,建议将此问题提交至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大家共同讨论一下--Leon3289(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13:48 (UTC)
- 實際上引用潘星II才是錯誤的方式,這種引用是一種觀念偷換,彈道飛彈之所以有很大的機率突破對方防禦,依靠的是落下時難以攔截的極音速,因此所謂的下降段控制速度,換言之就是飛彈自己降速到對方輕易就能攔截的速度,此時的反艦彈道飛彈,將變成一棵普通又很容易攔截的高空慢速反艦飛彈,反艦威力大打折扣,已經不是原本的反艦彈道飛彈,將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兵器混淆在一起,來證明其可行性,所以說這是一種觀念偷換。
- 反艦彈道飛彈的出現,其實是當初中國軍盲,在中國缺乏長程制海兵器的情況下,將長程彈道火箭當作用來取代長程戰略轟炸機的攻擊載體,搭配反艦彈頭後所出現的一種問題繁多的畸形兵器,而且這個長程彈道火箭甚至還可搭配不同類型的彈頭,來達到對空對地對海對潛無所不能的攻擊效用,比如說將彈頭換成反潛魚雷時,就是超長射程的ASROC,可以用來攻擊幾百甚至上千公里外的潛艇,可笑吧?中國人經常突發奇想搞些莫名其妙的武器,與其說是創意無限,不如說是可憐,在武器研發落後美國十幾二十年的情況下,靠一張嘴發明超概念兵器,完全無視於科技障礙,對於質疑就藉口原創研究,結果整個條目內容除了中共宣傳以外,也沒有任何證明這些兵器真正可行的證據,這難道不也算是原創研究嗎?順帶一提,東風21D的射程每幾年就會自動跳增一節,從最早800公里,然後跳到1000公里,1200公里,1500公里,2000公里,到最近的2500公里,現在也不知道通膨到什麼程度,射程還會自動隨著中國的GDP同步增長,堪稱人類史上最奇葩的兵器。111.246.208.13(留言) 2018年1月5日 (五) 15:23 (UTC)
在下的意见是,此段意见无可靠来源,不应出现在条目中,支持此意见的几名IP用户在条目历史中留言是“此非個人觀點,而是直持反艦飛彈一方刻意無視的重大技術問題。”“亂刪文章,沒有根據發表不實的內容 東風21d試射,都是動畫板,根本沒根據,一個能移動轉向的目標,過去載人太空船在突入大氣層降落之時都遇過這種情況,此又...”。
像这种情况,没有沟通,只有频繁的增删文字,该怎么处理比较好?--Leon3289(留言) 2016年12月15日 (四) 16:40 (UTC)
- 再来就半保护。-Mys_721tx(留言) 2016年12月15日 (四) 16:43 (UTC)
- 整段都是没来源的描述,维基内不允许自我参照,本应该删除。即使要保留,只保留存在黑障区这个问题,至于实际使用会有什么影响,中国如何去解决,在没有更多参考资料支撑下,已经是原创研究,更应该移除。——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16日 (五) 00:38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反舰弹道导弹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hongkong.usconsulate.gov/uploads/images/pAw-Xhv1qHB7cBNrkQbc3A/uscn_others_2008030301.pdf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014082411/http://hongkong.usconsulate.gov/uploads/images/pAw-Xhv1qHB7cBNrkQbc3A/uscn_others_2008030301.pdf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