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南京大学/存档3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柳诒徵与《南朝太学考》
柳诒徵虽撰《南朝太学考》,但并未、从未说南大源自南京太学。
关于“第一个国立大学医学院”
我看到过几次,南京大学自称建立了第一个国立大学医学院。这是错误的。第一个国立大学医学院是1903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医学馆,1907年停办,有毕业生毕业。1912年的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在京师大学堂医学馆原址上建立,此即今日的北京大学医学部。
争议话题讨论
现在的南京大学,究竟是不是当年的中央大学???----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说清楚。南京大学的主体成分,不能忽略金陵大学。金陵大学的成分(学科+校园+师生)、,甚至多于中央大学的文理学院(也只不过是一部分)。
校庆纪念日,5月20日,很有“革命性”;但是真正的中央大学校庆纪念日,为6月6日。目前台湾中央大学,与国内的东南大学,继承沿用了此纪念日。
看了一下,争议的claim,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校史追溯的问题,是否可追溯到古代的南京太学,一个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问题。为了使讨论深入,有建设性,请在相关目录下讨论,
- 校史追溯的问题请在此:关于建立时间和校庆日。
- 现代大学的问题请在此: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欢迎提出异议来讨论,对于不了解情况的,建议可以先仔细了解一下,就像上面古老学府的第一见到一样,很多情况,要形成切近状况的认识,需要多作了解。
条目中的claim是“南京大学是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同时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为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科学名世,人文誉远。”,后部分的表述很精确,我赞成。 我作为南京大学的校友,自然很乐意听到这样的话,不过,乐意与否,和事实与否,可能是两件事情。之所以赞成 —— 当然,事实上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这两个claims,条目中列出的facts已经足以支持这两个claims。我看过中央大学校长刘全生在校庆九十周年上的致词,回顾历史的第一条是“中央大学是国内第一所现代的、科学的大学”--指郭秉文掌校的东南大学时代。著名的中国通、教育家,前燕京大学校长、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他的著作《在华五十年》中,也明白地指出国立东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国立高等大学”。事实上,对前朝的历史,特别是北洋时期的历史,由于后朝的歪曲,很多人并没有很真实地了解和认识。我有比较多的考察。1920年前后10年,从袁世凯去世,到蒋介石国民党确立统治地位前,大概1915~1926,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以来(对于大陆来说,直到今天)教育学术界最自由繁荣的黄金时代,以壬戊学制的确立为代表,中国在这段时间建立起了现代教育体系。在那个新百家争鸣时代,中国有两所最有影响的大学,南方的南京大学(当时校名为东南大学、南京高师),北方的北京大学。两所大学的校风、风格迥异。在我看来,南京大学所作出的实际上的贡献,远非北京大学所能比--当然,因为南京大学是我的母校,难免有偏见的成分在。不过可以看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比如,学分制的采用,南京大学是第一家(指国人办的大学,不含外国人办的教会大学如金陵大学,因为他们并不被纳入中国的教育体系,所以在国内的影响/推广性方面并不大);招收女生,南京大学是第一家(北大的蔡元培当时事实上是响应陶行知的主张而在1920年招收女生,而且这一年南大招收了八名正式的女生,北大并没有招收正式的女生);比如熊庆来(最早在国内编写高等数学教材)、胡刚复(最早在国内教授近代物理)等在南京大学开设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之前,国内高等学校的数学、物理系等系讲授的课程只相当于中学程度;科学方面,南京大学当时是中国科学社活动的中心,社址就设在南高、东大,社中核心的社员多在南高、东大担当教职,中国科学社对中国现代科学起了的启蒙作用,后来中央研究院的建立,也基本上是中国科学社的社员为主;壬戊学制的确立,以南京大学的奠基为最大,不仅大学方面,在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当时东南大学和南京高师的教育科是全国教育科学化试验的中心,所以南高与东大附属学校的学制,为壬戊学制所采纳,东大实验幼稚园的学制,则成为全国幼儿园的范本......。如我在新文化运动talk page中,已经指出,历史已经被包装得面目全非。在经历众多意识形态立场或者利益立场的文饰曲改后,要想认识历史本来的面目,没有平实的眼光、独立的思考,不经过自己基本的鉴别,常常很难。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科书上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这是对它的四大贡献评价的第一条和第三条。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的情况:辛亥革命成立民国,建立了民国共和体制,新文化运动的以后呢,事实上是破坏了北洋政府的民主政体,是国民党实行国家党化(包括建立黄埔军校使军队效忠于党而不是国家,接着是共产党实行比国产党更彻底的苏俄式的党化);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任教的北京大学,实则是蔡元培“独裁”北大,其民主制度远远不如当时的南京大学,南京高师时期就建立了相当完整的教授民主治校体制,所以招收女生这样的大事件,在南京大学需要校务会议立法通过,在北京大学只需要蔡元培发表一个公开谈话就决定了。至于说“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大家有目共睹,陈独秀、鲁迅等人的道德是什么,完全是一种社会社群对立化的道德,引入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道德体系的破坏,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共产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是功利性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彻头彻尾的土匪逻辑,道德几乎被忽略了,和注重道德的以孔子为集大成者的中国人文主义不可同日而语。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些领头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其思想之狭隘主张之极端,对多元文化之不能容忍和排斥,令人触目惊心。南京大学的校风,则是完全不同,如台湾中央大学校长在校庆90周年所指出的,多元的、宽容的、包容的、和平的思想,是学校的传统。早年的校长郭秉文就主张平和协进,所以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时期,少有那么迂腐的国故者,或是极端的激进者,以学衡社成员为代表,他们既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接纳西方现代社会的思想。有人以为学衡派败给了白话文运动派(所谓的新文化运动派),以为中国的传统主流文化发生了动摇,其言差矣。学衡不仅孕育了其后的新儒家,学衡诸先师通过在现代社会中阐释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光辉永存,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现代化诠释和演进,必然愈加光芒万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以儒家主流价值观为代表,根植在华人的血液中,不管共产党用苏俄洋人的任何极端思想来做政府官方的价值观,都无法撼动中国社会人们之间本来的主流价值观。当然,这里批判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并不表示他们没有值得肯定的东西。有些事情的评价需要多角度看,就像刺杀蒋介石的孙凤鸣(后来误伤到了汪精卫),说孙凤鸣爱国爱到用自己的生命去刺杀不抗战的领袖,这没错,但另一方面,蒋介石深知中日力量对比的悬殊,加之内乱未平,所以尽量拖延战争(包括甚至短时间付出一些国家利益损失的代价)也是符合国家整体利益的战略,如果孙凤鸣刺杀蒋介石那将是很不利于中国利益的事情(就像苏俄意识到西安事件中如果杀了蒋介石将可能导致中国四分五裂而不利于中国抗日一样)。眼光单一的热血青年和需要谋略的国家领袖,即使是同样的目标,也可能矛盾--Wikinu 15:17 2005年12月11日 (UTC)
- 我看不出那些大而无当的claims是如何被facts支持的。比如说,什么叫“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我算是搞科学的,但从没听说过“XX是XX科学发祥地”这种说法,也无法想象科学能象一朵花一样的就从某地发祥出来。Wikinu不妨给大家讲一讲啥叫科学的发祥地,首先把这定义搞清楚了,再谈它是不是事实。--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42 2005年12月11日 (UTC)
- 呵呵,cradle of science,你也没听说过吧,科学的摇篮,你是搞科学的,也无法想象科学能象婴儿一样在摇篮里面摇来摇去吧。那么多facts,你却视而不见,是不是还需要我重复列一下? --Wikinu 02:13 2005年12月12日 (UTC)
- 哈哈,“科学的摇篮”,看了你还真喜欢这一类文学性语言啊。我还真没在学术文献中见过谁用这种说法的。同样的,你也给我讲讲,啥叫科学的摇篮,达到什么条件可以称之为科学的摇篮。--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59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文学性语言又如何,只要恰如其分的说明了事情。George Washington 被称为 “Father of his Country”,又有什么不合适?无需其他理由,中国科学社是启蒙中国现代科学的主要科学团体,南京大学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就这一个理由,就足够可以说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摇篮。--Wikinu
- 如果真“恰如其分”,那就不叫文学性语言了。George Washington 被称为 “Father of his Country”,也不恰如其分,但至少美国人都认阿。你开始声称这一说法是一个被facts支持的论证型claim,现在又把它类比为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文学性称呼。但如果是前者,你没有给出充分的论证,如果是后者,又没有说明它被普遍接受。--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6:28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文学性语言又如何,只要恰如其分的说明了事情。George Washington 被称为 “Father of his Country”,又有什么不合适?无需其他理由,中国科学社是启蒙中国现代科学的主要科学团体,南京大学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就这一个理由,就足够可以说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摇篮。--Wikinu
- 哈哈,“科学的摇篮”,看了你还真喜欢这一类文学性语言啊。我还真没在学术文献中见过谁用这种说法的。同样的,你也给我讲讲,啥叫科学的摇篮,达到什么条件可以称之为科学的摇篮。--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59 2005年12月12日 (UTC)
- 呵呵,cradle of science,你也没听说过吧,科学的摇篮,你是搞科学的,也无法想象科学能象婴儿一样在摇篮里面摇来摇去吧。那么多facts,你却视而不见,是不是还需要我重复列一下? --Wikinu 02:13 2005年12月12日 (UTC)
根据维基方针:Wikipedia:非原始研究、Wikipedia:可以证实,条目中的任何内容都必须有出处,禁止放置维基人的原始研究成果。因此,没有加注参考文献的内容都必须按照方针的要求删除。--Wikijoiner 05:46 2005年12月12日 (UTC)
说得好,维基又不是一个学术探讨刊物,怎么能够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即使有什么你认为有道理但却没有的结论,也应该在其他刊物书本上发表,不应该在维基创造,要不然维基变成创作园地了。维基是知识全书,就是是登载归纳已经有的知识,找不到出处的说法,怎么能放在维基里面?
- 感谢大家对本条目的关心,这个条目我也许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有最大的贡献。刚看到了被热心者修改,但是,除了删除我的很多文字外,从仅仅几处的修改看,可谓错误占多,譬如有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后,更名国立南京大学”,错,改名南京大学,是在中华民国的时候,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怀着什么的动机,你要参与一个条目,首先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具备这方面的说话能力,最起码的,你要把条目上本身的内容看懂、看明白,譬如,条目中明明写明了两江师范在1912年就停办了,却把“1915年开设中国第一个体育科”放在两江和三江师范学堂时期。其次呢,不要急着删除他人的贡献(就像现在的状态,又在讨论中,要把需要讨论的东西删掉了,让人讨论什么?),这是很不尊重他人的态度。 ///// 至于说出处的问题,一个是并非任何一句话都要能够找到出处在能写入百科全书,二是有出处的东西未必在互联网上能查到。我写的条目,自然以事实为依据,不过有些涉及认同的问题,比如古代南京大学的部分,不同价值观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就好比信仰一样。至于写条目的提法,基本上都是遵从已有的提法,除非找不到能反映实际情况的表述。关于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南大百年校庆官方网站东南黉宇:从南高师到东南大学的说法是“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发起人任鸿隽、秉志、过探先、胡刚复、杨杏佛、竺可桢等,先后受聘来校执教。科学社1918年自美迁回中国,社址就设在南高校园内,因而南高、东大不但被人们誉为“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而且在国际教育、科技界也影响日广。”,还查到一个共产党的官方网站,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党建导刊|2002年第2期:“南京大学,素有‘天下文枢,中国现代科学发祥地和大本营’的称誉”。中国现代科学发祥地,这个意思自然容易懂,“天下文枢”,恐怕很多还是第一次听到,我在几年前也是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字面上,“天的下面的文的中枢”,哈哈,作何解释?后来才了解到,这是一个特定的词语,天下者,中国人(古人)世界观中的世界,古代的南京太学,被视为天下文化的中心,所以建了一个牌坊,叫做“天下文枢”坊, 最早建在夫子庙秦淮河一带,明时国子监从夫子庙秦淮河迁移到北极阁下,又在新址建起了“天下文枢”坊。这大概是南京所独有的,所以可能对很多人都第一次听到“天下文枢”的说法(现在夫子庙秦淮河边又重建了“天下文枢”坊)。天下文枢的称誉,古代南京大学的称誉,哈哈,共产党人也认同起传统历史来,不容易啊。关于第一所现代大学,所说的台湾中央大学刘全生校长校庆90周年的致辞,确切的说,是|撰文],“中央大学是中国第一个现代的、科学的大学,有下列特色:”,“中央大学是中国...”,并没有把中华民国看成不是中国,不像台独者玩文字游戏,也值得称道。实至名归的东西,无论你怀着如何的动机去掩盖他,他终究会呈现出来。 Dictioner 10:01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是说我改的东西错误很多吧。这真是不好意思,我没研究过这方面的东西,就根据原来条目上的内容修改,看得不周详之处还请继续指出。不过你那些不中立的东西,该删的我认为还是要删的。--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59 2005年12月12日 (UTC)
- 看了,的确是你修改的。不中立,不是你说不中立就不中立,没有研究过就不要盲目作评论或者删除。不过感谢你的关注。欢迎你了解了情况后再来继续贡献。Dictioner 15:27 2005年12月12日 (UTC)
- 如果只是我一个人说不中立的话,当然不算数。但你可以去Wikipedia:互助客栈看看大家的意见。--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33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拜托了同学,有很多东西关起门来说说可以,给自己人打气。气打的太足漏出来是要给笑话的。--Alexcn 12:47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我已经说了,无用的话听起来没意义,有时间就直接探讨问题,你认为哪里夸张了、过分的颂扬了,直接提出来。我没有看到哪里有问题。我认为前面说的都是南大真实贡献、地位、状况的说明。你所谓的整个社区,大概是指以你为代表的这类南京工学院和东南大学同学,以及心胸狭窄的不敢承认南大的这些事实的人吧?虽然我对这类人还是有点鄙视的,不过对东南大学本身我没什么否定的看法,而且对你们修改建校的时间也并不持反对的立场,这至少表明你们很有传承的精神,代表着一种希望。当然,我知道可能有些南大同学很不能容忍东南在校史上对南大的一些侵权行为,这里可能以expertedu为代表,所以惹来很多东南的同学的不满。不过,expertedu的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比如东南大学(指现在的东南,也就是原来的南京工学院),是1952年独立建校的,可以查一下你们的学籍档案馆,第一届毕业生肯定是1952年以后,不过东南大学在1952年前是南京大学工学院,追溯南大的工学院也是理所当然的,所谓饮水思源,建校纪念提前到以源头为准也是很不错的,不过,也不能过分侵犯的南大的权益,直接就说吴健雄就是你们学校的毕业生,这对南大的人来说难免觉得有点太过分了吧,东南也只是南大的工学院而已,吴健雄是南大理学院物理系毕业的,她的学籍档案还存在南大的档案馆里,在校史博物馆还陈列有他们那批人使用过的实验仪器,你这样说是不是有点让一些南大同学生气?观察一些其他类似关系的学校,比如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就不存在这些争议,对比一下原因呢?随着时间的流逝健在的老校友越来越少,那些校友可能的捐款资源已经渐渐地少了,这些话题,变得也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Dictioner 15:15 2005年12月12日 (UTC)
“所有内容都有出处”是维基百科全书的方针,如果你想写不用出处的百科全书,你找的不是这里,请去更合适的地方发表。在提供出处的条件下,你可以修改你认为的错误。为方便查证,请在文中指明出处。--Wikijoiner 12:21 2005年12月12日 (UTC)
- Wikijoiner,你好,我不知道你表述的“没有加注参考文献的内容都必须按照方针的要求删除”这句话对条目的设想是什么状态:是否条目中每一个内容后面都要加一个参考文献注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目前也没有见到那一个条目是这样的,或许是我理解有偏差,或许是你表述有偏差。“所有内容都有出处”,我也认为这对百科全书的基本特性,因为百科全书只负责编辑内容,不负责创造内容。我所说的是,“并非任何一句话都要能够找到出处在能写入百科全书”,这并不矛盾。维基所说的不原创,是指“内容”的不原创,而不是指对内容的“表述语句方式”的不原创,事实上,为了达到中立的立场,很多条目维基的最后结果往往是进行了大量的表述方式/用词的原创,这个原创也有可能是不同对立观点的参与者探讨的结果,其结果就是在对同样的“内容”的多种表述“语句”方式中找到最中立的一种。 Dictioner 13:21 2005年12月12日 (UTC)
关于中立的维基方针见:Wikipedia:中性的观点。中立是通过列举不同的观点来实现的,而不是对这些观点进行再加工。当然前提是这些观点都有出处。表述方式的改变必须以不歪曲原文为基础。--Wikijoiner 13:44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我不知道你在回答什么问题,既然构成对“同样的内容的表述”,又何来歪曲?一般条目的存在,首先不是观点,而是基本的描述。对于条目表述的语句形式,需要符合已经存在的内容、中立的立场。至于不同观点的列举,只是表达维基中立的一种形式,而且一般是在真正存在不同立场争议性的条目中,而很多的条目,根本就只有基本的描述,而不存在观点列举的问题。我还不明白你所说的“没有加注参考文献的内容都必须按照方针的要求删除”,本来是想说什么。不过,谢谢你列出很多东西出来,而且你所说的基本上都没有问题。Dictioner 15:15 2005年12月12日 (UTC)
维基百科作为协作项目,如果存在多种实现中立的方式,那么多个贡献者必然会对采用哪种方式来实现中立争论不休。因此维基方针规定实现中立的统一方式为列举各种有出处的观点。如果对这一方针不满意,请到你觉得更中立的地方去发表你的内容。此条目的争议是由于没有在条目内指明出处而造成有人怀疑其准确性,因此在条目中添加出处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客观上,不添加出处,为他人产生非议创造了借口。--Wikijoiner 02:08 2005年12月13日 (UTC)
谢谢大家提出的意见和想法,在此基础上做些改进,对于一些可能让一般人陌生容易提出疑问的内容在讨论页面一一列出出处依据和说明。Dictioner 15:55 2005年12月14日 (UTC)
- 一般读者只会看条目,出处列在讨论页,如果没被看到,照样会引来质疑,所以请你在条目中注出出处。否则你作的修改将全部被删除。--Wikijoiner 02:19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认为你们所说的都没有可操作性。Dictioner所说的“可能让一般人陌生容易提出疑问的内容”指什么?你知道哪些是可能让一般人陌生的?一般人指什么程度的人?而且,如Wikijoiner所说,如果不直接在条目中注明,很多人只看条目也会质疑,放在讨论页等于没放。Wikijoiner说修改不注明出处“作的修改将全部被删除”,那更是荒唐,维基从来没有这样的惯例和规则。每一个内容都要注出出处?一个条目中有多少内容?有的可能有成千上万个内容,就说这个条目,数一下,肯定有上千个内容。比如第一句话,“南京大学位于中国古都南京”,这里至少就有两个内容,有可能提出疑问?1、中国古都南京,南京是中国古都吗?2、南京大学位于南京吗?(华盛顿大学位于华盛顿吗?有两个华盛顿大学都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嘛)。难道成千上万个内容,要有成千上万个注释?“可能让一般人陌生”,“一般人”根本没法定义,“可能陌生”更没法定义。同样看看这个条目,en:Harvard University,前两句话“Harvard University is a private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and a member of the Ivy League. It was founded on September 8, 1636, by a vote of the Great and General Court of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making it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同样这两句话包含很多单个的内容,但一个注释也没有,包括making it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你说你是美国最老的高等教育机构,我要删除,因为你没有写明出处,有道理吗?没道理。你认为它不是美国最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你去质疑他,应该是你提出你的根据,证明有比他更老的。另一方面,当质疑发生时(往往是在相关的公开资料比较少、难以查证的情况下),这时很可能只有编辑者掌握有资料,你应该出来说明你编辑的内容的义举在哪里,换句话说,不是每一个编辑的内容都要事先注明出处,也没有必要(当然对经常容易让人质疑的内容主动注明出处是最好的),当质疑发生时,你有必要提供你的出处,而这个必要,则是指质疑者无法查证,或者查证到和你主张的内容相矛盾的资料。所以,对于这个条目,可操作的是,对于已经发生质疑或者容易发生质疑的内容,编辑者提供、注明你的出处、根据。 --Wikinu 05: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不错,“可能让一般人陌生容易提出疑问的内容”,是难以判断,我本来是想对在讨论页面已经有过疑问的话题,整理一下,放在讨论页面的最上面。当然,这些都已经有讨论,只不过没那么简洁。对于你所说的放在讨论页面等于没放,我不敢苟同。阅读并参与维基百科的基本惯例,就是如果有疑问应该先在讨论页面看过去是否已经有类似疑问的讨论。相反,我还没看过哪一个维基的条目在正文中提供大量的出处或者依据说明注释。 Dictioner 16:32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认为你们所说的都没有可操作性。Dictioner所说的“可能让一般人陌生容易提出疑问的内容”指什么?你知道哪些是可能让一般人陌生的?一般人指什么程度的人?而且,如Wikijoiner所说,如果不直接在条目中注明,很多人只看条目也会质疑,放在讨论页等于没放。Wikijoiner说修改不注明出处“作的修改将全部被删除”,那更是荒唐,维基从来没有这样的惯例和规则。每一个内容都要注出出处?一个条目中有多少内容?有的可能有成千上万个内容,就说这个条目,数一下,肯定有上千个内容。比如第一句话,“南京大学位于中国古都南京”,这里至少就有两个内容,有可能提出疑问?1、中国古都南京,南京是中国古都吗?2、南京大学位于南京吗?(华盛顿大学位于华盛顿吗?有两个华盛顿大学都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嘛)。难道成千上万个内容,要有成千上万个注释?“可能让一般人陌生”,“一般人”根本没法定义,“可能陌生”更没法定义。同样看看这个条目,en:Harvard University,前两句话“Harvard University is a private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and a member of the Ivy League. It was founded on September 8, 1636, by a vote of the Great and General Court of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making it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同样这两句话包含很多单个的内容,但一个注释也没有,包括making it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你说你是美国最老的高等教育机构,我要删除,因为你没有写明出处,有道理吗?没道理。你认为它不是美国最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你去质疑他,应该是你提出你的根据,证明有比他更老的。另一方面,当质疑发生时(往往是在相关的公开资料比较少、难以查证的情况下),这时很可能只有编辑者掌握有资料,你应该出来说明你编辑的内容的义举在哪里,换句话说,不是每一个编辑的内容都要事先注明出处,也没有必要(当然对经常容易让人质疑的内容主动注明出处是最好的),当质疑发生时,你有必要提供你的出处,而这个必要,则是指质疑者无法查证,或者查证到和你主张的内容相矛盾的资料。所以,对于这个条目,可操作的是,对于已经发生质疑或者容易发生质疑的内容,编辑者提供、注明你的出处、根据。 --Wikinu 05: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但问题是现在质疑已经发生了,却得不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没有人要求解释南京大学是否位于南京,但有人要求解释南京大学是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等等,参见你我之间前面的讨论。--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6:37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上面的说明,你怎么熟视无睹?引述wikinu的话“无需其他理由,中国科学社是启蒙中国现代科学的主要科学团体,南京大学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就这一个理由,就足够可以说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摇篮。”,如果你不知道中国科学社在中国早期科学的地位,不知道中国科学社和南京大学的关系,请自己先去研究一下。科学发祥地是早已经有之的说法,并非wiki上的杜撰,上面也提供了两个链接。中国科学社是一个最根本的奠基贡献,除了这个,条目中提供的内容“所培育的毕业生,许多亦在各个领域为中国做出开创性的工作,比如,单在1920年考入或者毕业于该校的学生中,就有5人当选1948年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占全国总数的5/81。在中国现代科学的早期,半数以上的在《自然》和《科学》等一流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的中国顶尖科学家是南京大学的教职或毕业生”,“1927年9月,中华自然科学社在校始创,初期活跃的代表人物有郑集、李秀峰、赵宗燠、杜长明、杨浪明、谢立惠、余瑞璜、屈伯川、方文培、盛彤笙、李达、李锐夫、吴学周、查谦、沙玉清、沈其益、陈宗器等人。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宝等知名教授在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年组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著名科学家金善宝、梁希、潘菽、涂长望、竺可桢、李四光、任鸿隽、严济慈、干铎、李士豪、丁西林、谢立惠等是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1958年,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这些都无可辩驳的进一步支持了这个地位。如果你不了解这几个组织、不了解这些人,请你自己去学习学习,不要在这里无理取闹 Dictioner 16:5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什么叫做“无需其他理由”,“无可辩驳”,你又凭什么说我“无理取闹”。就像我上面说的,这一说法倒底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文学性称呼,还是一个被facts支持的论证型claim。但如果是前者,请说明它已经被普遍接受了。如果是后者,那么在论证之前,至少要给出定义。如果目前学术界尚未完善的定义,至少给出一些判定的标准。--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7:07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呵呵,什么定义、文学性称呼,赵元任,汉语言学之父,你能计算有多少普遍接受?汉语言学之父,你怎么定义?南京大学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科学社的主要成员多是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的教授(这些科学家是中国第一代留学西方归来的科学博士,多是国内各种学科的开创性人物,把各个领域的科学引入中国),中国科学社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是启蒙中国现代科学的主要科学团体,所以南京大学被称为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就这么简单。你不承认,并不表示不存在。 Dictioner 17:42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哈哈,说话前最好先做下调查。google“汉语言学之父”,一大把的赵元任网页;google“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就两个有关的,一个wiki百科,一个wikilib,都来自于你的贡献。--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7:5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google“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又查到两篇,一篇来自南大百年校庆网站,一篇来自新华网江苏频道。--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0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对呀,怎么说都是我的贡献,你看看[www.jllib.org.cn/LECTURE/ref/20051113.pdf 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www.jszzb.gov.cn/djdk/200202/20020228.htm 中国现代科学发祥地],是这些网页诞生的时间早,还是wikipedia诞生的时间早。而且,google查询的数量,甚至人们普遍接受的数量,也不是衡量一个事情对否的标准。可以查查“文化大革命万岁”有多少查询结果,但这个对说法吗?而且,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上网,像我以前看到过的一本书,介绍中国第一个盲人大学生,罗福鑫,中央大学录取的,但是现在在网上就查不到,中国第一个盲人上大学,而且他后来成为一个比较有作为的教育家,当然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但是google就查不到介绍他的事迹的。南京大学有无数的网页,真要宣传做上1000个网页也不成问题,如果每个院系项目的招生简章、每次学校的介绍上都加上这句话,绝对也会是很大数量的网页,但这对事情本身的是否名副其实有改变吗?这个说法是早已有之,而且有其背景,名副其实。 Dictioner 18:28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从来没说“人们普遍接受的数量是衡量一个事情对否的标准”,我说的是你要么证明它被人普遍接受了,要们直接证明这个说法。而每当我要求一个直接的证明时,你们就提出一个被普遍接受,但同样含混的“汉语言学之父”之类的例子,来避开直接证明。而当我表明“汉语言学之父”确实被人普遍接受了,而你的说法没有时,你又转回头来,说普遍接受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来避开普遍接受的检验。你到底是要直接证明它的正确性还是要证明它的普遍接受程度,你好歹要站一头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9:13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查询结果多和普遍被接受未必能划等号,而普遍被接受和对错与否又是另外一回事情。这我不知道赵元任是不是真能称为“汉语言学之父”,我知道汉语言学还有一个人,吕叔湘,他的贡献,未必在赵元任之下。这个与我们现在讨论的无关。关于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前面已经说明了这个来历的背景,我认为完全名副其实,我相信总有人不像承认这样的事情,这并不妨碍其存在。 Dictioner 19: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吕叔湘、赵元任都有很多拓荒性的工作,不过基本上赵元任比吕叔湘早一代人,所以汉语言学之父的称号给赵元任在理。 --Wikinu 08:57 2005年12月16日 (UTC)
- 你现在又转到如何判定普遍接受的问题了,我也没说过“查询结果多和普遍被接受划等号”啊,google法只是方法之一,你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证明它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说法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9:50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查询结果多和普遍被接受未必能划等号,而普遍被接受和对错与否又是另外一回事情。这我不知道赵元任是不是真能称为“汉语言学之父”,我知道汉语言学还有一个人,吕叔湘,他的贡献,未必在赵元任之下。这个与我们现在讨论的无关。关于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前面已经说明了这个来历的背景,我认为完全名副其实,我相信总有人不像承认这样的事情,这并不妨碍其存在。 Dictioner 19: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从来没说“人们普遍接受的数量是衡量一个事情对否的标准”,我说的是你要么证明它被人普遍接受了,要们直接证明这个说法。而每当我要求一个直接的证明时,你们就提出一个被普遍接受,但同样含混的“汉语言学之父”之类的例子,来避开直接证明。而当我表明“汉语言学之父”确实被人普遍接受了,而你的说法没有时,你又转回头来,说普遍接受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来避开普遍接受的检验。你到底是要直接证明它的正确性还是要证明它的普遍接受程度,你好歹要站一头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9:13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对呀,怎么说都是我的贡献,你看看[www.jllib.org.cn/LECTURE/ref/20051113.pdf 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www.jszzb.gov.cn/djdk/200202/20020228.htm 中国现代科学发祥地],是这些网页诞生的时间早,还是wikipedia诞生的时间早。而且,google查询的数量,甚至人们普遍接受的数量,也不是衡量一个事情对否的标准。可以查查“文化大革命万岁”有多少查询结果,但这个对说法吗?而且,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上网,像我以前看到过的一本书,介绍中国第一个盲人大学生,罗福鑫,中央大学录取的,但是现在在网上就查不到,中国第一个盲人上大学,而且他后来成为一个比较有作为的教育家,当然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但是google就查不到介绍他的事迹的。南京大学有无数的网页,真要宣传做上1000个网页也不成问题,如果每个院系项目的招生简章、每次学校的介绍上都加上这句话,绝对也会是很大数量的网页,但这对事情本身的是否名副其实有改变吗?这个说法是早已有之,而且有其背景,名副其实。 Dictioner 18:28 2005年12月15日 (UTC)
- google“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又查到两篇,一篇来自南大百年校庆网站,一篇来自新华网江苏频道。--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0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哈哈,说话前最好先做下调查。google“汉语言学之父”,一大把的赵元任网页;google“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就两个有关的,一个wiki百科,一个wikilib,都来自于你的贡献。--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7:55 2005年12月15日 (UTC)
校风一节,都是有根据有关的文章。比如发扬中国文化的校风、革命精神等等,高明的一篇校风回忆的文章里就有丰富的说明。其中引号(“”)内的内容,都是校歌或者某些名人的原话。 Dictioner 18:49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先给我讲讲什么是校风,如何判定什么是某校校风,什么不是某校校风。比如我看见南大MBA协会说南大校风是“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为什么应该接受你这个版本的校风,不接受他那个版本的校风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9:28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你可以把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作为你们学校的校风。严谨求实勤奋创新,是学风的范畴,这个说不定是全中国80%的学校的标榜的学风,什么严肃紧张团结活泼了,毛泽东的话像圣旨一样强奸到自己学校的所谓学风上。我这里列的是真正属于自己学校传统遗留下来的特色的校风,多少代前辈学人遗留下来的校风,不是某天某个人来规定的所谓校风。Dictioner 19:44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校风的部分,原来的写法上有些还是有问题的,而且意思不太清晰分明。建议作些改进。南京大学历史上的确有些很值得写的校风传统,可以写一写。 --Wikinu 09:04 2005年12月16日 (UTC)
- 既然你说我“可以把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作为你们学校的校风”,那就是承认它是南大校风了,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你那个不是南大校风,或者说“校风是个筐,谁都可以往里加东西”罗。--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9:57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你可以把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作为你们学校的校风。严谨求实勤奋创新,是学风的范畴,这个说不定是全中国80%的学校的标榜的学风,什么严肃紧张团结活泼了,毛泽东的话像圣旨一样强奸到自己学校的所谓学风上。我这里列的是真正属于自己学校传统遗留下来的特色的校风,多少代前辈学人遗留下来的校风,不是某天某个人来规定的所谓校风。Dictioner 19:44 2005年12月15日 (UTC)
请各位与者为了维基条目而讨论,而不是为了个人恩怨好恶而讨论。请将讨论限于本条目直接相关的问题,并请注意维基礼仪,不然将被删除。谢谢各位配合 --Wikinu 04:28 2005年12月19日 (UTC)
南京太学
另外,关于古代历史的部分,虽然有争议,像厦门大学刘海峰先生所言“如果某一中国高等学校确实是从原有大书院改制而来,为什么不能连续计算校史?这方面也存在一个破除欧洲中心论的问题。但现在就承认某一高等学校的前身书院历史,出现举办数百年甚至上千校庆的中国高等学校,一般人可能还很难以接受”,但是请不要随便删除。条目中并没有不符合事实的东西,并没有说古代的学府是新式学堂,而且什么时候新式学堂筹办,什么时候停办,都说得清清楚楚。老一代的教授和学长,都是认同这种追溯的。前面提供的文章,世界历史悠久的大学,作者王成圣,早年中央大学的毕业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那一代人(特别是没有受过共产党思想侵袭的人),都是认同的。西方的古老大学,很多最早也不过是神学院(用共产党的观点来说,搞迷信的地方),而且很多中间还有中断。国内的大学中断的更多,南京大学像改朝换代的时候往往都有中断,像两江师范学堂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间三年是中断的,真正说南京大学的起点,可能也可以说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人民大学1970年到1978年都是中断的,真正说中国人民大学的起点可能也可以说是1978年,很多大学都是如此,台湾复校的大学更是。但这并不妨碍学脉的继承,学校精神和传统的继承。像老一代校友,都是垂暮之年,仍然念念不忘母校的精神、传统,写出世界历史悠久的大学念念不忘古代先辈学人为我们留下的遗产,我们这些年轻人更没有理由去把它抹掉 Dictioner 19: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刘海峰先生都说了这种连续计算校史的方法没有成为主流,你为什么就要我们接受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9:50 2005年12月15日 (UTC)
- 难道要主流的事情才能去做吗?对我来说,有价值的事情,值得信仰的事情,管它是不是主流,我都去做。关于古代历史的问题,不管我们现在的人承不承认,南京大学民国时代的老学长、老教授,他们承认,我们不可否认他们曾经承认的历史,不可否认我们的老教授、老学长们叫刘伯明叫“南雍祭酒”,不可否认史学宗师柳诒征关于古代南京大学史的著作还躺在图书馆里。就像几十年前共产党的历史教科书里面都没有南京大屠杀的记录一样,不写并不表示其不存在。因为存在,所以我要写 --Dictioner 20:09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也讨厌主流的东西,我也喜欢做非主流的事情。没有人不准你做,不准你写。但你怎么做,怎么写,就是个问题了。你应当去学界为你的看法争取一席之地,而不是在wiki百科来发表自己的研究观点。我没有判定你说的这些东西就是错的。是非自有公论,wiki只是简单的接受这个公论。如果你的说法是对的,它自有被学界或者大众接受的一天。那时,就是它堂堂正正出现在wiki百科,而不会有任和非议的时候。--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20:23 2005年12月15日 (UTC)
- 难道要主流的事情才能去做吗?对我来说,有价值的事情,值得信仰的事情,管它是不是主流,我都去做。关于古代历史的问题,不管我们现在的人承不承认,南京大学民国时代的老学长、老教授,他们承认,我们不可否认他们曾经承认的历史,不可否认我们的老教授、老学长们叫刘伯明叫“南雍祭酒”,不可否认史学宗师柳诒征关于古代南京大学史的著作还躺在图书馆里。就像几十年前共产党的历史教科书里面都没有南京大屠杀的记录一样,不写并不表示其不存在。因为存在,所以我要写 --Dictioner 20:09 2005年12月15日 (UTC)
- 请问,不是主流的东西就不能存在吗?不是主流的东西就不能记载在维基上吗? -Twiki 04:22 2005年12月20日 (UTC)
- 这并不存在争的问题,也并不是什么原创的研究观点,这些东西已经存在了,比如柳诒征有很多文章,1932年出版的官方的《国立中央大学沿革》,都说的很清楚,图书馆有。而且我在条目中也说明了现在“一般追溯到1902年”,认同同一个学校(1949年的中央大学)的两个学校,他们认为的起始还不同呢,台湾中央大学认为是1915年,南京大学是1902年。就好比如果现在是30年前,共产党的历史书上不记载南京大屠杀,在华人区它的存在可能都变成不是主流的了,是不是维基就不能写了呢?我写的内容都是已经存在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原创,你去翻翻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沿革》,关于古代史部分写的很清楚,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了,也不能改变这些东西的存在。 Dictioner 20:37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中央大學 大一生活知訊網2005,看看,现在甚至在网上还能找到一鳞半爪的纪录:“南京作為中央學府的教育用地,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吳景帝永安元年(公元258年)所立的五經博士。其次則是劉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當時篤志好學的大儒雷次宗,深明三禮、毛詩,但性行淡薄,不願入公門為官,宋文帝因此徵召他在京城雞籠山開設儒學館講學,與玄、文、史三學合為「四學」。其後,梁武帝天監四年也在京師設立五經博士,每經各開一館講授。隋唐以後,因朝代興替,首都易地,改設為府學、縣學。及明太祖推翻蒙元帝國,再度建都南京,便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應天府學為南京國子監,地點在雞鳴山(即雞籠山)之南,是明代國家設立的最高等級教育機構,和明成祖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另在北京成立的國子監,合稱南北兩監,或南北兩雍。南京國子監規模宏大,在教學和管理上設有五廳(繩愆、博士、典籍、典簿、掌撰)、六堂(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受業的監生除了本朝子弟,還接受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來的留學生。開臺聖王鄭成功,也曾是南京國子監的廩膳生員。到了清順治六年(公元1650年),原址則改設江寧府學。這段源遠流長的南京官學史,也是中大在歷代學制下的變遷面貌,可稱為中大校史的古代篇。”
- 如果不存在争议的话,刘海峰为什么还要说“一般人可能还很难以接受”呢?存在不等于被接受,1932年出版的官方的《国立中央大学沿革》提出的这种观点,如果被普遍接受的话,现在的几个中央大学后代,无论台湾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或者东南大学,为什么都没有把历史追溯到太学时期?这个说法要能服众的话,这些学校没理由不采纳吧。你找到的这个“一鳞半爪的纪录”,为什么又不肯说得明明白白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21:01 2005年12月15日 (UTC)
- 这个我支持Dictioner。现在南京大学的校史,并不是没有追溯古代的太学,只是因为官方共产党史观的原因,所以只是采取羞羞答答的遮掩态度。不知道Dictioner是否看过南京大学2002年出版的百年校史书,王德滋主编,龚放撰写的第一章,就有古代部分的记载,关于东晋的南京太学,描述其“极一时之盛,仅学宫即增造房舍155间”,关于明初南京国子监的记述“学生人数超过15世纪时英国牛津、剑桥和法国的巴黎大学,堪称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正如苏州中学的校史一样,虽然近代学堂是100年,但不妨碍在维基上对其千年旧式府学的记载。--Wikinu 08:30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共产党史观,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他以前的人物。唯科学主义,很早就在西方泛滥,在中国是民国以后。基本上马克思的主义,一方面是在社群对立基础上的唯科学主义,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共产党史观人为自己的共产主义比别的社会高级,以前的东西相比现在是落后的,甚至性质不同的,所以往往不去承认过去。就比如现在的南京大学,共产党天天在搞先进性教育,你却去天天宣扬你的古代南京太学的历史,去搞那些“落后的封建的东西”,可能吗?校长敢吗?不怕被定性为落后分子?不过现在社会变化也很快,极左势力也越来越少,未来突破也是可能的。进化论后来甚至可怕地被推广到文化领域。文明的进步发展,当然不可否定,但是泛进化论却是过去对中国有很多负面的影响。古人的东西,包括思想,很多都是现在以及任何时代相通的,比如,孔子的仁、礼、信、孝等等,这些基本的思想,都是永恒的,没有看出现在有什么新的所谓进化后的思想可以来取代。不过是我们实现这些基本价值观、思想的具体方式在各个时代不同而已。孔子的人文思想,是一座高峰,到今天我也没有看见谁提出什么来超越了这座高峰。 --Wikinu 09:30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前面已经有人说了“太学”乃国家最高学府,是由国家最高政权所立。而三江师范学堂无论如何也没有这样的地位。如果仅仅因为校址相近就算继承的话,那在洛阳东汉太学原址上建一所技术职业学校,这所学校也是继承太学了?湖南大学一直要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到岳麓书院,人家这个可比南大的证据更充分的多,不但是同一地址而且时间上也没有什么中断。但同样只是湖大的自说自话,除他们自己外再没人承认了。--3dball 11:28 2005年12月16日 (UTC)
- 我不知道你要说明什么。没有这个地位又能说明什么?明朝南京国子监在清朝还改为江宁府学呢,两江师范学堂还只是个地方学堂,国立中央大学还是全国的国立大学呢。请问你说的如果一所技术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存在吗?它是一直是当地官办的最高学府或者可以匹配的其他形式吗?如果是它的历史有这样的追认吗?南高东大、中央大学都有这样追溯的历史。你不承认并不能影响别人的追溯。 --Wikinu 11:49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南京大学历史上追溯我们为什么不能写进去?据我所知浙江大学的历史,求是书院都消失了很久才建立的浙江大学,看看,现在浙江大学的校史是从求是书院开始的 -Twiki 11:56 2005年12月16日 (UTC)
- 两位,请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在洛阳东汉太学原址上建一所技术职业学校,这所学校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太学对还是不对?请直接回答,不要环顾左右而言他,如果你们觉得对那大家无话可说,恐怕你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吧,那就不要再在这一点上顽固了。浙大自己怎么说校史是浙大的事,跟湖大一样,除了他们自己谁承认?人家烂所以你们要比人家更烂,是吧,那好,我说十几万年前有老猴子在南大原址教过几个小猴子怎么摘桃子,所以南大的历史其实应该追溯到十几万年前XD--3dball 19:03 2005年12月16日 (UTC)
- 这个问题还需要回答吗?前面已经回答:请问你说的如果一所技术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在历代是否一直是当地官办的有关联的同种性质的学府或者在不同时代有其他某种的关联?如果是它的历史是否有这样的追认?如果不是,比如现在在汉代太学,或者更早的上虞新建立一所大学,我相信他自己也不会人为自己有理由去做这种追溯。 --Wikinu 10:26 2005年12月17日 (UTC)
- 两位,请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在洛阳东汉太学原址上建一所技术职业学校,这所学校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太学对还是不对?请直接回答,不要环顾左右而言他,如果你们觉得对那大家无话可说,恐怕你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吧,那就不要再在这一点上顽固了。浙大自己怎么说校史是浙大的事,跟湖大一样,除了他们自己谁承认?人家烂所以你们要比人家更烂,是吧,那好,我说十几万年前有老猴子在南大原址教过几个小猴子怎么摘桃子,所以南大的历史其实应该追溯到十几万年前XD--3dball 19:03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前面已经有人说了“太学”乃国家最高学府,是由国家最高政权所立。而三江师范学堂无论如何也没有这样的地位。如果仅仅因为校址相近就算继承的话,那在洛阳东汉太学原址上建一所技术职业学校,这所学校也是继承太学了?湖南大学一直要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到岳麓书院,人家这个可比南大的证据更充分的多,不但是同一地址而且时间上也没有什么中断。但同样只是湖大的自说自话,除他们自己外再没人承认了。--3dball 11:28 2005年12月16日 (UTC)
- 为什么南京大学历史上(从南京高师的学人开始)会做六朝太学的追溯?一方面固然是南京大学注重对传统的继承(看看南京高师的校歌就知道),另一方面,南京的官办学府,历代延绵不绝。比较近来说,明朝国子监,清朝取代明朝,就把南京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清末开办新学堂,江宁府学停办,就建立了三江师范学堂,民国取代清国,就建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来取代两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这是能做追溯的根本原因。在我看来,如果要严格来说,对现在的南京大学有意义的历史,其实是南京高师开始的。两江师范学堂早就停办了,南京高师则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南京大学,当然,两江师范学堂作前身的追溯,也没有什么问题。 --Wikinu 10:26 2005年12月17日 (UTC)
- 参与维基的精神,是开放的精神。世界上存在无数种价值观,每个人要做的不是要以自己先入的价值观去强求他人,而是试着去理解、包容他人的价值观,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则是最基本的。-Wikinu 10:20 2005年12月17日 (UTC)
Wikipedia:争论的解决:应尊重他人及他们的观点。你个人可以不去承认他人的价值观,但是你却不能强迫他人接受你的价值观。-Twiki 17:00 2005年12月17日 (UTC)
- 说得对,你不尊重别人,你不承认别人,并不影响别人的存在。 @1952生 03:55 2005年12月18日 (UTC)
我虽然参加的讨论不多,不过仔细看过条目内容和讨论,我所看的是,随着讨论的丰富和提供的信息的增加,证实提出来讨论的内容都有充分的依据。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这些探讨,我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到那些内容的合理性。当然,具体如何,需要每一个自己做出判断。我相信公正和舆论有足够大的力量,震慑那些置讨论于不顾、粗暴破坏条目的人。-Twiki 16:12 2005年12月19日 (UTC)
我说过,怀着个人怨恨来无理纠缠的,Alexcn, farm, 3dball... 有几个不是南工东南的?其它可能也有,但看到的主要还是南工东南的。 还有冒充南大的南工东南同学的louer,看看你添加的那么一点点内容就有错误,“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当时称三江师范学堂”,这个完全不符合事实,三江师范学堂1912年就停办了,南京大学是1914年的时候创建的,只是追溯前面有渊源的身世才能追溯到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太学。请问你是为了纠葛而来,还是为了维基知识本身而来? 如果你们是苏州中学、浙江大学这两所学校领近学校有某种纠葛的人,是否也要去把什么苏州府学、求是书院的前身追溯说明删掉破坏,要去减损条目的内容。还有,你在历史概览添加“ 原南京大学调出工学、农学等院系,”干什么?这个条目是南京大学,而且这部分只是概览,后面还有1952年7月进行院系调整,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 国立南京大学,专述南京大学及衍生院校历史变迁的内容,南京工学院的同学,为什么你要在“概”览添加繁琐的说明,一定要看到“调出工学”你才舒服呢? 为什么你不在“概”览中公平的添加繁琐的内容,“调出教育学、工学、农学、政治学、法律学...”而只是选区两点而且不漏掉工学呢? @1952生 03:34 2005年12月18日 (UTC)
- 不要动则以恶意揣测别人好不好。“调出工学”这一段话,是从南大主页上学校概览的第一段话中摘录下来的。你要是连南大校方的气量都不如,就把他拿掉好了,我对这些小事也不在乎。就凭这么点东西就推断我是东南的,你无聊得够可以了。至于你要说“南大创建于1902年”不正确,要改成1914年,我也没意见,我只不过认为校史不能追溯到太学时代,你要更进一步,连三江师范学堂都不能追溯的话,我也不反对。--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45 2005年12月20日 (UTC)
- 你仔细看看我说的,你的回答能打消我对你的揣测?wiknu上面说了,两江师范学堂早就停办了,南京高师则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南京大学,所以严谨的说南京大学是1914年创建,两江师范学堂只是前身的追溯。我只认严谨的事实,不接受不符合事实的东西。 @1952生 15:27 2005年12月20日 (UTC)
- 你要如何揣测,由得你去。和你一样,我也只认严谨的事实啊,我完全同意“严谨的说南京大学是1914年创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是一致的吗?“调出工学”一段,来自南大主页(呵呵,不知道你对此有何感想),而我也并不坚持一定保留。那么我们没什么大分歧呀,那你为什么上来就对我人身攻击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39 2005年12月20日 (UTC)
- 我一再说了你没有回答到我的问题,我看结构这里只是概览,后面纪事还有具体说明,而且衍生院校变迁还有国立南京大学参考条目,你却在概览里把什么工学提出了,你说你不能被人推测是工学的后代吗?你把概览搞那么繁琐干什么?为你了你的工学?这对你算人身攻击?你说看看这里上串下跳的,是不是主要是你们南工东南的?既然你认为1914年创建才是严谨的,为什么要写成1902呢?你以为你和我的意见一致?我和wikinu是一致的,南京太学、三江师范只能是追溯的前身,南京高师开始才是没有中断的南京大学,追溯的前身早就停办了。这就是严格的事实。 @1952生 15:54 2005年12月20日 (UTC)
- 你要如何揣测,由得你去。和你一样,我也只认严谨的事实啊,我完全同意“严谨的说南京大学是1914年创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是一致的吗?“调出工学”一段,来自南大主页(呵呵,不知道你对此有何感想),而我也并不坚持一定保留。那么我们没什么大分歧呀,那你为什么上来就对我人身攻击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39 2005年12月20日 (UTC)
- 你在Twiki的叶面说我“这个人的行为看心理怕是有什么问题”,这还不叫人生攻击啊?南大的学校概览里面就把“调出工学”什么的放在第一段,你应该去问他们“把概览搞那么繁琐干什么”,而且,我不是说了吗,你删除这个我不介意。再者,我也说了,你要把“南大创建于1902年”改成1914年,我也不反对。我们难道不是意见一致吗?--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6:04 2005年12月20日 (UTC)
- 看你的偏执,你说心理有没有问题?看你们南工东南的24.215.112.224,把东南条目里面的建校事件遮盖了,还在这里乱改,看看他改的 “中央大学,1949年定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更名南京大学。1952年,原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 在金陵大学原址成立新南京大学, 校名沿用至尽。”,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中央大学不是一个名字吗?为什么说成更名? 校名沿用至尽??而且我看结构,这部分只是概览,搞那么复杂干什么?而且,从学校的角度,也是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金陵大学这个教会大学部允许存在了,南京大学还在,同时金陵大学、南京大学有院系又组建了许多学校,像南工东南、南师,这些学校都是1952年建立的新学校,1982年都是举行30周年校庆。后面还有“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国立”二字,径称“南京大学”。1952年7月进行院系调整,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自四牌楼旧址迁至鼓楼岗金陵校址。”,这个详细地说明,条目搞那么多重复干什么?这不都是你们南工东南的搞的吗? @1952生 08:05 2005年12月21日 (UTC)
- 你说的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都跟你意见一致了,还说我“偏执”,看看是谁“偏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01 2005年12月21日 (UTC)
有点包容精神,人活着都不容易,相互尊重,也才能和平。基于存在的渊源事实,苏州中学庆千年府学,南京大学追溯南京太学,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海纳百川如实开放包容尊重 13:55 2005年12月18日 (UTC)
- 这不一样。第一,自个儿庆祝是自个儿的事,别人管不着,但wiki上的东西就得让大家公评。第二,南京大学自己并没有把历史上溯到太学。--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7:56 2005年12月20日 (UTC)
- 自个儿庆祝是自个儿的事,你是否要去把浙江大学求是书院部分及1897的说明内容删掉?你是否要去把苏州中学关于苏州府学部分的说明删掉?南京大学没有追溯?上面那么多内容你都看不到?你到维基是来坚持自己成见的还是抱着开放的精神来的? Dictioner 13:26 2005年12月22日 (UTC)
- 南京大学的主页上的学校概览无一字提到太学,请问做何解?另外,你的最后一句话有必要吗?为什么你们讨论就不能就事论事,总是要揣测别人的身份啦,心态啦等等,不觉得无聊吗?--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看Dictioner不是要揣测你的身份,而是像wikinu所说的,你不要为了个人的某种心态而对不同的条目采用双重标准,Double standards。如果你不能就此作出解释,你的心态就肯定有问题。而且,我给你的头衔也是随你的行为变化的,我现在还不能确定你是为了某种成见还是怀着开放的心态。如果你的心态没有问题,遵守维基的精神,我的对话页还有很多问题,再次请你给我满意的回答。谢谢 -Twiki 15:23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老是给人扣帽子。我哪里“对不同的条目采用双重标准”了,大学条目我就只编辑过这一个,怎么可能对“对不同的条目采用双重标准”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31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所谓双重标准,就是对同样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标准,而同一标准,则是如果你认为南京大学不能追溯到南京太学,那么对于类似的苏州中学追溯苏州府学,其他还有浙江大学追溯求是书院,你应该用同样的标准,对这些说违背同一标准的内容采取同样的行动,你是否去做了删除了呢?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做,你是否要去做。你对他人所提供的东西总是视而不见,这让我怀疑你的心态,你对我说得如此简单的话都不能理解,这让我怀疑你的智力。我的对话页还有很多问题,我不认为和你这么聪明的人对话问题会越来越多,所以请逐一给以满意的答复。谢谢 -Twiki 15:44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这是什么逻辑,我编辑什么条目,不编辑什么条目,是我的自由。有什么道理规定了一个人编辑了南京大学条目,就得去编辑浙江大学条目。如果南京大学对这一点达成共识,自然可以成为其他条目的编辑参考依据。但是,你有什么权利要求我去做这件事情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53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不一定要你去编辑浙江大学条目,问你的观点总可以吧?我想问,你认为苏州中学追溯苏州府学、浙江大学追溯求是书院,是否可以?跟你这种对他人提供的事实视而不见的人,能达成什么共识?和这种人达成共识又有什么意义?不想说那么多,还有那么多问题,都是因你而起的,请回答。 -Twiki 16:31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问观点,当然可以。不过拜托下次问观点就问观点,不要还没问呢,就先把帽子扣上。关于苏州中学、浙江大学条目,我的观点是,如果跟南京大学的情况一样,那也是不妥当的。还有,你中间那句话,说了有什么意思。不说这种话,是不是就觉得战斗性不够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6:40 2005年12月22日 (UTC)
- 这是对你的事实表述。我尊重事实,不像你所说的事实可以妥协。依据你的观点,浙江大学与求是书院相关的内容是否要删除? -Twiki 16: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说的是观点可以妥协,哪里说过事实可以妥协。扣我一顶双重标准的帽子,也叫“尊重事实”?呵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南京大学官方网页上说南京大学创立于1902年,这个事实,你尊重了吗?至于浙江大学,我不好说,因为粗略看了一下,不能确定求是书院是象太学那样的古代学堂呢?还是象三江师范学堂那样的新式学堂。如果确定了的话,就可以比照前者或后者处理。--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7:03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到我的对话页看,你说的是不是事实可以妥协?自己仔细看看你说的第一条。上面提供了那么多南京大学追随的事实,你看不到?请问,你的标准是什么?是浙江大学相对于求是书院的地址(据我所查好像就这点联系),还是其它?至于你说古代学堂不能追溯,你说的话跟别人的追溯有什么关系?难道你说不能追溯苏州中学庆祝前年府学的活动就要取消?教育专家刘海峰都说了,““如果某一中国高等学校确实是从原有大书院改制而来,为什么不能连续计算校史?”,你说的这个话在刘海峰面前班门弄斧能算什么?请尽管回答我的问题-Twiki 17:15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说的是对事实的叙述和推断是可以妥协的,你要把对事实的叙述和推断当作事实本身,那是你的自由。但你不能先把你的观点强加给我,然后倒打一耙,说我赞成对事实做出妥协。我当然不敢在刘海峰面前班门弄斧,但这也是人家的原话“但现在就承认某一高等学校的前身书院历史,出现举办数百年甚至上千校庆的中国高等学校,一般人可能还很难以接受。”这才是大家风范,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把自己的观点当作人人都该接受的真理。wiki是收录人类共有知识的地方,一家之言只有在被比较普遍的接受以后,才应当登上wiki。既然大家都难以接受,你如何能把它写得像个普遍真理一样呢。浙江大学的事,麻烦你自己去考证,我没有兴趣;苏州中学的事,你要干涉你自己去。我可没有那么霸道,去干涉人家自己的校庆。你说“上面提供了那么多南京大学追随的事实”,既然有难么多事实,为什么你们不去说服南京大学改一改官方说法呢?你们连南京大学自己都说服不了,就要wiki把它当个事实记录下来,这有道理吗?--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7: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的智商是多少,有没有测过?他说“一般人可能还很难以接受”,否定了他前面要说要说的真正的观点了吗?南京大学的官方说法,上面Dictioner、wikinu提供了那么多,你看不到?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发表意见,总是有自己的标准、判断,尤其是像你这么执著的发表意见,应该更有自己的标准和系统想法。我想问你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你认为追溯前身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你不能列出来,大家都会认为你说的做的一切都是在胡搅蛮缠。 除了回答这个前提性的问题,我的对话页的问题,等着你回答,还有着上面对你新产生的问题。我向每个人都可以来看到,请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问题 -Twiki 18:11 2005年12月22日 (UTC)
- 这是对你的事实表述。我尊重事实,不像你所说的事实可以妥协。依据你的观点,浙江大学与求是书院相关的内容是否要删除? -Twiki 16: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问观点,当然可以。不过拜托下次问观点就问观点,不要还没问呢,就先把帽子扣上。关于苏州中学、浙江大学条目,我的观点是,如果跟南京大学的情况一样,那也是不妥当的。还有,你中间那句话,说了有什么意思。不说这种话,是不是就觉得战斗性不够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6:40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看Dictioner不是要揣测你的身份,而是像wikinu所说的,你不要为了个人的某种心态而对不同的条目采用双重标准,Double standards。如果你不能就此作出解释,你的心态就肯定有问题。而且,我给你的头衔也是随你的行为变化的,我现在还不能确定你是为了某种成见还是怀着开放的心态。如果你的心态没有问题,遵守维基的精神,我的对话页还有很多问题,再次请你给我满意的回答。谢谢 -Twiki 15:23 2005年12月22日 (UTC)
- 南京大学的主页上的学校概览无一字提到太学,请问做何解?另外,你的最后一句话有必要吗?为什么你们讨论就不能就事论事,总是要揣测别人的身份啦,心态啦等等,不觉得无聊吗?--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自个儿庆祝是自个儿的事,你是否要去把浙江大学求是书院部分及1897的说明内容删掉?你是否要去把苏州中学关于苏州府学部分的说明删掉?南京大学没有追溯?上面那么多内容你都看不到?你到维基是来坚持自己成见的还是抱着开放的精神来的? Dictioner 13:26 2005年12月22日 (UTC)
- 这怎么有牵扯到智商问题了呢?我想我表述得应该很清楚了吧,刘海峰他有他的观点,但他很清楚的区分了自己的观点和普遍接受的看法。Dictioner、wikinu提供的,是他们的看法,这能代表南京大学官方说法吗?难道南京大学的官方说法不以官方网站为准,而是以这里的网友意见为准吗?你说的这个“前提性的问题”,说到点子上了,我也想知道答案。也正是我对Dictioner、wikinu的大段论述不能苟同的原因,校史追溯的标准是什么?需不需要校址,建制,师资之间的联系,还是只需要精神传统上的联系。而精神传统上的联系又如何定义和判定?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如何能够堂而皇之就把校史上溯到太学时代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40 2005年12月22日 (UTC)
- 另外,我想对Twiki提一点意见。自从我介入这个条目以来,就受到很多不礼貌,不尊重的对待。以你Twiki为例,从讨论开始直到现在,语言中夹杂了大量侮辱性的,攻击性的语言。动不动,就扯到我的人品,心理,智商。怀疑我的历史,质疑我的编辑目的,还在你用户页的讨论标题上给我加上好长一串攻击性“头衔”。每当我对你的这种做法提出异议的时候,你总是说你说的是事实。好吧,就算你说的是事实,但是事实之上还有基本的礼貌吧。就算我确实人品很差,心理不健全,智商极低。难道你觉得这样对待一个“人品很差,心理不健全,智商极低”的人是一种礼貌的行为吗?而且这个“人品很差,心理不健全,智商极低”的人并没有对你加一句恶语。我再一次希望你能停止这种做法。--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9:05 2005年12月22日 (UTC)
- Louer,所以我说你的南工东南的,追溯的标准和校址有多大关系?河北工业大学占有北洋大学校址,华南工学院占有中山大学校址,哪一个像你们南京工学院占有南大校址,就去篡改自己盗窃别人的历史?你这么无赖的纠缠这个问题,twiki让你说出你的标准你又说不如标准,你说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目的?既然你追溯的标准都没有,你怎么堂而皇之的说别人不能追溯?不懂你说那么多干什么?堂而皇之,你这样堂而皇之的纠缠心理是什么阴暗?我看,Twiki对你的评价是太留情。Louer,你的编辑历史我查到,你在南大极力无赖的想阻止别人写上古代学校的追溯,但是同时,你却把南大的追溯说明原封不动一字不差的搬到南京条目里,看看你盗窃的内容:
←上一版本 16:34 2005年12月11日的修订版本 Louer (Talk | 贡献) 教育 下一版本→ 第 267行: 第 267行: - ; 南京高等院校列表 + 始自吳永安元年(西曆258年)孫休詔立五經博士所創國學,曆晉代與宋、齊、梁、陳四朝南京太學,至明南京國子監時期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學府;金陵非京都時代由中央學府改作南京府學,1650年明國子監改為清江寧府學。 把这个南大的内容copy到南京条目去不做出处说明,你们南工东南的想干什么?这是可以随便像[你这样http://wikicn.playgoteam.workers.dev/w/index.php?title=%E5%8D%97%E4%BA%AC&diff=1255132&oldid=1252774 盗窃]的?Twiki对你的说法太留情,你看你的这些行为,是不是心理阴暗?管理员Louer,管理员们对你这样破坏管理员声誉的行为早就揪心、愤恨不已,你看哪一个管理员像你这样无理取闹?哪一个管理员不珍惜自己管理员的称号?做管理员做到被管理员们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你做得是不是有点太成功了? [@1952生 02:55 2005年12月23日 (UTC)
- 活活,原来把一段内容移到另一个条目叫“盗窃”。那看来只能删除,不能移动了。本来我觉得dictioner关于“太学”的内容放在南大条目是不恰当的,但放在南京条目是恰当的。你要觉得南京条目里面也不能提太学,尽管删好了。只可惜了dictioner这段话,要尸骨无存了。--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03:43 2005年12月23日 (UTC)
- 1952生小弟啊,麻烦您仔细了解清楚了wikipedia的几大原则再来现眼好不好?这儿的任何一句话只要是写在某个条目里的都是基于GUN协议的,甲条目能用乙条目当然也可以用了,除非你这句话本来是来自于别处,既然在甲条目没有注明来自于别处自然说明这句话的版权是维基自己的,乙条目当然可以任意使用啦,不懂没关系就不要跳出来乱说喽,只是给你自己丢脸而已嘛,别人又是小丑又是老鼠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更荒唐的是你四处追着louer质问南工条目,人家louer没动过一笔,管他啥事啊?别人天天缠着你质问你为啥乱改北京大学条目,你说不管我的事,然后别人也不管你的解释就开始说你是小丑是老鼠,心理阴暗卑鄙无耻,然后你是不是很开心啊?管理员们都是很有涵养的,不原意跟你斤斤计较,你还真以为自己抓住了别人什么小辫子嚣张啦,真是无知者无畏啊,悲哀:-p--3dball 10:34 2005年12月24日 (UTC)
已经很清楚。wikinu的知识不少,意见也很精确。南京大学的正式建立,应该是1914年,南京高师才是延续到今天的南京大学(最初起始国文、理化两部也保留到今天)。至于两江三师范学堂,南京太学,只能说是前身的追溯,因为它们早已停办,其中三江师范学堂,则是可以追溯最早的新式学堂前身。 Dictioner 13:37 2005年12月22日 (UTC)
- 讨论一个题目直前不能不掌握有关的知识,更不能先入为主。这里是百科全书,只须如实记录有关的事情。--Twiki 13:34 2006年7月20日 (UTC)
关于“公元258年”
真是很奇怪的逻辑,这段历史能算在南京大学的头上?就好比我家今天开了旅馆,第二天在下水道发现一块“悦来客栈”的老招牌,于是我这间店的历史就一下增加了几百年??“追溯”是与“传承”密不可分的,如果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这顶帽子是不可以戴上去的。
- 参与讨论前请仔细阅读条目和前面已有的讨论,你的问题前面已经说到,另外也请请留名。 Dictioner 05:09 2005年12月25日 (UTC)
吓了一跳!掐指一算原来都有1747年的历史了!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斗转星移如驹过隙寿比南山福与天齐,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16yards 05:36 2005年12月25日 (UTC)
- 呵呵,没有听过的东西,是容易吓一大跳,不熟悉的东西,可能会很不习惯。这个说明是有的“但现在有人并不赞同这种新学追溯旧学的做法。高等教育专家刘海峰认为,一个由中国旧式大书院改制而来的新式高等学堂,能连续计算校史,并指出现在一般人可能难以接受(见:<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 (初稿) 2003年。 原话是这样的:既然西方许著名大学都连续计算中世纪大学的校史,如果某一中国高等学校确实是从原有大书院改制而来,为什么不能连续计算校史?这方面也存在一个破除欧洲中心论的问题。但现在就承认某一高等学校的前身书院历史,出现举办数百年甚至上千校庆的中国高等学校,一般中国人可能还很难接受。因此,此方面的标准不宜定死,有的可作个案处理。)。不过,南京大学现代史上追溯旧学的传统早已有之,并非当代“中华文明在世界上‘渐’放异彩之时”才新出现。” 南京大学历史上就有这种追溯,但是校庆年份并不是从那时开始算,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时期都是各算各的,比如,(大陆时期)中央大学沿革追溯到258年,但是校庆是从1927年开始计算,1937年叫做“国立中央大学十周年”(按照现在台湾中央大学的算法1937年应该是“国立中央大学三十二周年”)。最近几年来也有举行千年庆典的,但是新学旧学是分开的,如苏州中学,千年旧学(府学),百年新学。 Dictioner 05:51 2005年12月25日 (UTC)
关于太学追溯
我查遍搜索结果,除了中文维基和日文维基有提出该说法外,没有任何网页能够有此说法,这甚至在南大官方网站也没有。作为个绝对不是主流的说法,我不知道有什么理由列在开首处!要知道维基是要求可供查证并且非原创研究,这两点如果都遵守的话,根本就不会出现以上长期的争议。
如果支持太学起源说的人,能够拿出有说服力的来源,并且是广泛接受的说法,你尽管可以加入。如果只是少数学者的建议,则最最多只能算为极少数人的看法。一定要加入,必须在前面写上前提是“少数人认为”。--涓生 09:29 2006年7月15日 (UTC)
另外我深度赞同218.82.154.238的说法。没有传承关系就不能追溯,不是说在个遗址上重建就表示前遗址就是现存的传承。太学在中间显然中断过,而且无法看出晋朝和明朝是如何传承的。
另外这个和学院不能混为一谈。一些学院在改朝换代中却一直存在没有消亡,太学国子监却在换代中消失,根本没有传承关系。--涓生 09:42 2006年7月15日 (UTC)
连个查证都没有,就把个别人的理论直接写入正题。我绝对不赞同无可靠来源的说法,何况这种说法根本就不为大众所接受。--涓生 15:52 2006年7月20日 (UTC)
对TWIKI说的几句话:我阅读了所有留言,在留言中我并没有找到任何证明南大继承太学的可靠来源。如果你要为南大吹嘘,你也必须提供可查证的来源来支持你的说法。可惜我所看到的,只是很多对此说法表示严重质疑的网友,根本就没有获得一个相应的回答。
第二,请不要随意移动我的留言。这涉及一个基本礼貌问题。你要移动,请先经过我的同意再做。再说讨论从底部开始的又不止我一人。--涓生 15:59 2006年7月20日 (UTC)
- TWIKI说的对,你要对一个课题发表意见,先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什么叫做为南大吹嘘?这是百科全书,他要事实求实的叙述存在过的东西。维基好的讨论是要有建设性的,你这个话题应该归到前面关于太学的讨论目录下,这个TWIKI作的没错。至于你说南大继承太学的可靠来源,前面的讨论已经列出了很多,从这个例子看更应放在相关目录下,以使集中同课题的讨论从而便于讨论。可靠来源,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随便举一个,《中华百科全书》,台湾最主要百科全书之一,网上也能查到,[中央大学]条目,为台湾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复校人)戴運軌亲自撰写,历史都是追溯到古代的南京太学。另外,请你自觉把相同课题的讨论放在同一目录下,不要破坏维基讨论的建设性。 --Nuwikian 17:41 2006年7月20日 (UTC)
笑话,我也是在实事求是的说,我根本就不认同你所说的太学追溯论。另外上一讨论课题也是关于太学追溯,专移我的却不移上一个的,是否有偏见之嫌?况且移动别人的留言要经过本人的同意,先养成这个基本礼貌可以吗?--涓生 00:05 2006年7月21日 (UTC)
他的追溯的文章,我已经看到了。这证明确实有学者有相关的看法。可是请你仔细阅读南京大学主页的学校概况: 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自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并将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作为一个学校的光辉历史,为什么学校概况中会只字不提?!这只能证明,你所给的链接并不能代表普遍看法,甚至连南大官方都没有采纳此说。我认为部分学者的看法可以列在文中,不过必须要申明这是某学者的看法,而不代表南大校方的看法,也不代表普通民众的看法。--涓生 00:10 2006年7月21日 (UTC)
作为维基百科的编辑者,我们需要的是陈述可查证的事实,而并不是做一个原创研究。当可查证来源出现分歧时,我们需要的是在显著位置陈述这个分歧,而不是在开首就先入为主的说“南大追溯到258年”之类的话。我在争议部分将戴運軌校长的话陈述;同时我也说明,该校长的说法并未被两校的校史记载所采纳。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也在此明确的体现出来。如果想把258年起源的说法写在段首,那需要很多话来对此观点进行解释。而用注释来标示显然是有误导的嫌疑。所以我的建议是不把争论部分放在段首。--涓生 00:55 2006年7月21日 (UTC)
- 这里是维基百科,要弄清楚。他记录的是整个事实,而不仅是某个机构某一时期的观点。比如南京师范大学,过去校方说1952年建校,现在说是1902年,所以1992年校方举行40周年校庆,2002年举行100周年校庆,但是这都不改变其1952年独立建校的事实;在1992年前的时候按1952年建校举行校庆,也不能改变他可以追溯到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的教育艺术科的事实。比如河北工业大学,因为他的校园是原来清末的北洋大学,假设他哪里改名北洋大学,也不能改变和原来的北洋大学本来没有的关系,所以也就不能改变维基百科上对他的实质关系的记录。同样,南京大学和南京太学的渊源,不会因为说民国前学校追溯这个渊源,共产党来了以后不追溯了,就能改变那种渊源。维基百科可以注明某一方合理的观点,但却不是记录某一方观点的百科全书,而是完整如实的说明整个事情。
- 另外,说话要尊重事实,还要有点逻辑。这里是原创研究吗?南京大学和南京太学的渊源是在维基百科上原创?是维基百科出来以后才有的?
- 还有,不要随便乱修改条目,“两校公开信息中所采纳的大学最早创办时间均为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呵呵。不懂就不要随便写。台湾的中央大学是按照1915年建校来举行校庆的。追溯到六朝南京太学,不仅是台湾中央大学戴运轨的观点,更不是从他开始。民国时期南京大学创建的时候(1915年的南京高师,最初设立国文部和理化部两个部,也就是现在南京大学的中文、物理、化学等系),就承认清末的三江师范学堂和六朝的南京太学为自己的前身。明朝的南京国子监,也承认六朝的南京太学是自己的前身(而不是蒙古元朝大都的国子监),可以去看看南京国子监祭酒所著的《南雍志》。 --Nuwikian 13:19 2006年7月21日 (UTC)
- 你以为我没有阅读到中央大学按照1915年建校的信息吗?我是按照他们自己提供的官方网页,上面清清楚楚地是从1902年开始追溯的。当然,可以添加他们按1915年建校的信息。--涓生 20:54 2006年7月21日 (UTC)
原来湖南大学的涓生到这里了胡闹了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都停办了那么多年,还扯着岳麓书院的旗子,文人的岳麓书院和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南工业学校的学科八辈子不相干,我去看看这里的湖南大学有没有乱写 Futurecsu
我不是湖南大学的学生,本人在哪读书,自己去看去。我只是按照客观的信息进行修改。无论湖南大学是否继承,她的官方网页都明白地是这么写着的。而南大和中央大学根本就没有此表述。--涓生 20:54 2006年7月21日 (UTC)
涓生并没有删除已存在的观点,而是做了不同的表述。这不存在任何“胡闹”或“乱修改”。请Nuwikian尊重别人的编辑权利,不要把条目当作自留地。--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25 2006年7月21日 (UTC)
- 乱修改的地方我指出来了,你没有看到?台湾中央大学现在说追认的最早创办时间是1902年吗?原来的条目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南京大学1914年创办,1915年开学(1915年是台湾中央大学采用的校庆起算时间),三江师范学堂、古代的南京太学,只是前身。这些信息怎么能胡乱删除?这不是胡闹吗?原来的注释,南京官办高等学府,始自吴景帝永安元年创立的国学,韦昭为首任祭酒,此后除在战乱及新旧两朝更替时有所中断外,南京官办学堂历代延绵不绝,至清朝取代明朝时,南京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清末1902年停办旧式学堂江宁府学,于江宁筹办新式学堂三江师范学堂,1903年暂借江宁府署开办,学堂在南京国子监旧址落成后,1904年开学,1906年易名两江师范学堂,1911年底停办,民国取代清朝后,1914年在两江师范学堂旧址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开学,1921年改建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至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把事实写得很清楚,江宁府学停办了,不存在了,两江师范学堂学堂停办了,不存在了,他们只能算渊源前身。只有1915年当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的时候,才是今天的南京大学的成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建立的时候,设有立国文部、理化部两个部,一直延续到现在南京大学的中文、物理、化学系。而两江师范学堂的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以前南京太学的儒学,本身经过了停办,只是可以追溯的学术渊源,是前身。这么清楚说明历史事实情况的段落,怎么能随便删除?就像台湾的中央大学,是1960年成立的,对中大校友在台湾建立的中央大学来说,大陆的中央大学只是台湾的中央大学的前身,是可以追溯的学术渊源。 --Nuwikian 14:43 2006年7月21日 (UTC)
- 关于中央大学按1915年建校,当然可以继续添加进去。我并没有删除关于太学追溯的信息,而只是说明客观事实是一个著名学者提出的,但并没有写入两校校史。这是个客观事实不容否认。
另外你用斜体标明的注释部分,我根本就没有删除。请自己查看我所做的编辑。--涓生 20:54 2006年7月21日 (UTC)
- 可他的编辑并没有否定这些信息啊。什么地方不对,你可以修改,为什么要回退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57 2006年7月21日 (UTC)
- 为什么要回退,因为原来是更完善全面的版本。没有否定这些信息?这些精华的说明都删除了,叫做没有没有否定这些信息?我发觉你说话有问题,前面我跟你说了,他改的地方是错的,台湾中央大学以1902年为建校时间吗?希望你参与维基,能够公正的参与。 --Nuwikian 15:11 2006年7月21日 (UTC)
- 可他的编辑并没有否定这些信息啊。什么地方不对,你可以修改,为什么要回退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57 2006年7月21日 (UTC)
我并没有否定你们所给的信息。请你仔细阅读我所查证的信息再作出评论。另外我根本不是湖南大学的学生。--涓生 20:47 2006年7月21日 (UTC)
- 我删除的部分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而且多半是重复的内容。我只是把太学追溯论的来源提供出来,并且强调两校都没有采纳此追溯论。--涓生 20:54 2006年7月21日 (UTC)
1902年前的追溯,在“前身追溯”中都表述得非常清楚了;而1902年以后的部分,在“历史纪事”中也非常清楚。我虽然不赞同该追溯的方式,但我依然根据客观信息编写,并没有删除任何校史,只是把观点的提出者和两校是否认同客观的写出来而已。--涓生 21:20 2006年7月21日 (UTC)
现在我所作出的“前身追溯”的版本是:
台湾的国立中央大学学者戴运轨认为,南京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学(参见此链接)。历晋代与宋、齐、梁、陈四朝南京太学,之后南京一直存在南京官办学堂,直至明南京国子监时期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学府之一。金陵非京都时代由中央太学改作南京府学,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至清朝取代明朝时,南京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清末1902年停办旧式学堂江宁府学,于江宁筹办新式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国立中央大学沿革史》国立中央大学秘书处编纂组,民国十九年九月(1930年9月);(2)《中华百科全书》,中国文化大学中华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1981年。)
但该前身追溯的说法并没有写入南京大学官方网页的校史介绍,也没有写入国立中央大学的简史(吴振汉教授主编)。两校公开信息中所采纳的大学最早追溯时间均为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采用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国立中央大学采用的是191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开学年。
我完全按照Nuwikian所提供的来源移动并且合并信息,如果觉得还有什么信息缺少或者错误,当然可以补充和修改。另外我添加的后一段是客观事实。南大和中央大学的官方网站的校史追溯,均最早只提到1902年,并没有说到太学追溯。这当然是客观事实。
原始版本采用的先入为主的方式,虽然在注释中提出了校方的看法,但从阅读上看,原编辑就是把戴运轨的看法列为定论。两校校方当然是学校历史的官方代表,既然都没有提到该太学追溯,这当然是很重要的讯息,当然要获得一个相应的对待。--涓生 21:38 2006年7月21日 (UTC)
- 南京太学和南京大学的渊源的客观存在,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共产党来之前从南京高师到中央大学,都把两江师范、南京国子监等作为自己的前身,而且还沿用明朝南雍的旧称。不会因为说共产党来了否定了传统文化,不提这段往事就不存在了。至于台湾中央大学的戴运轨等人追溯,只是众多可以作为说明的注释之一。看来你是湖南的,也许不大熟悉,请有空多学一学这方面的知识。像明朝的南京国子监,国子监校长也追溯前身渊源,有几位南京国子监的校长(祭酒)都编著过南京国子监志,追溯渊源都是从六朝的南京太学开始。条目的内容,当然必须说明南京大学和南京太学渊源的客观存在。维基百科需要全面的告诉人们这些知识 --Nuwikian 15:26 2006年7月22日 (UTC)
- 如果你有其他的来源,请一次列出,并且是要象戴运轨先生所说的那么明确的可查证来源,不要我问一句你才回答一句。我唯一知道的是,两个最关键的官方版本均没有所谓太学追溯。如果你能从官方说法中否定这一点,我当然可以删除这一条。你说“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共产党来之前从南京高师到中央大学,都把两江师范、南京国子监等作为自己的前身,而且还沿用明朝南雍的旧称。”,那么请你列出可查证的来源。你说共产党否定传统文化?可惜,我在台湾的国立中央大学的官方网页上也没有发现该说法,那按你的意思,是不是中华民国也否定传统文化?--涓生 15:50 2006年7月22日 (UTC)
- 关于可查证的来源,南京大学历史上的出版物你看过多少?没有看过你就没有资格说话。1932年编撰的《國立中央大學沿革史》你看过没有?没有看过到图书馆去查。台湾的中央大学官方网页上没有关于古代南京太学的追溯?不知道就好好查一查,不要心口开河?台湾中央大学出的校史文章和书籍有很多个版本,台湾的中央大学是按照1915年南京高师的建立作为建校时间,后来南京大学在1954年把三江师范学堂建立的时间作为建校时间,所以后来台湾中央大学出的有一个版本的校史书也从三江师范学堂开始写起来。另外,我现在发觉你个人动机有问题,你为什么把“建校时间”时间的说明都删除?说明是这样的:“对于学校的建立时间,校方一直以开办新学为起始,在民国,南京高师时期,以1915年作为建校时间,至今为台湾中央大学沿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南京大学将建校时间修改为筹办新学三江师范学堂时的1902”,为什么删除?难道真的像Futurecsu所说的你是来破坏维基条目的?如果是这样,不要怪我不客气。 --Nuwikian 16:07 2006年7月22日 (UTC)
- 如果你有其他的来源,请一次列出,并且是要象戴运轨先生所说的那么明确的可查证来源,不要我问一句你才回答一句。我唯一知道的是,两个最关键的官方版本均没有所谓太学追溯。如果你能从官方说法中否定这一点,我当然可以删除这一条。你说“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共产党来之前从南京高师到中央大学,都把两江师范、南京国子监等作为自己的前身,而且还沿用明朝南雍的旧称。”,那么请你列出可查证的来源。你说共产党否定传统文化?可惜,我在台湾的国立中央大学的官方网页上也没有发现该说法,那按你的意思,是不是中华民国也否定传统文化?--涓生 15:50 2006年7月22日 (UTC)
- 如果是诚心学习讨论,我这里可以提供点网络上可以查到的一些内容。台湾中央大学的大一知讯网,对进入中大的新鲜人进行介绍的,其中有一些说明“南京作為中央學府的教育用地,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吳景帝永安元年(公元258年)...這段源遠流長的南京官學史,也是中大在歷代學制下的變遷面貌,可稱為中大校史的古代篇。” 实际上,尽管现在南京大学官方并没有从南京太学开始计算校庆,但是无论是1949年之前还是之后,南京大学的师生校友都视南京国子监(南雍)为前身,连网上可以查到一些,举两个: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曹中权(曾任东海师范校长),给他曾经同寝室的同学张百川《云台续志》作序,这样写道“百川先生居云台之麓,经纶满腹,潇洒出尘,余不克登堂拜谒。然松年君,余南雍之同舍生也。”。如中大法学院毕业的周道济,中国首位法学博士,在《大学生活回忆》中写到“母校学承南雍,源远流长,校风一向朴实,为士林所重。名师高徒,真是不可胜计,我在校读书期间,教师们循循善诱,学有专精,使我终生难忘师恩” 。 现在的,如惕齋《癸甲躍淵集》中有一段写到“忍死董遺文。摧悲更隕涕。殘生知有涯。端覺身爲贅。匡鼎來解頤。南雍實擁篲。(南京大學匡亞明先生聘公。)流離感知遇。因用結盟誓。耄年動孤征。抱經莊以涖。維時萬劫後。大雅支離弊。公來培元氣。九畹樹蘭蕙。魯陽挽頺烏。焚膏雙目瞖。嫗熙二十年。學林顯高弟。斯文天復與。薪火相紹繼。小子生也晚。幸爲瀛海裔。雖未親濡炙。三年祝松桂。(予一九九七年負笈南京大學。三年間常見公閒步北園。學問太差。不敢拜謁。)”。如MSN上的一个叫贾葭博客的写道:“南雍求学间,潘知常先生曾给我们这级上过一个学期的美学课。课本是《诗与思的对话》,是他的著作。但是课本的枯燥与他讲课时的有趣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再比如,物理学家袁家骝2003年去世,南京大学的官方挽联有“师范徒存 哲人其萎 高能钦一代 南雍后学痛招魂”。200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介绍中央大学时期名师的书籍,书名叫《南雍骊珠- 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如果有兴趣,可以去阅读一下南京大学历史上出版的书刊,特别是民国时代的。 -Nuwikian 17:40 2006年7月22日 (UTC)
刚才查了一下以前的讨论,这些内容以前都讨论过了,又在重复讨论。所以Twiki作的对,同一个主题需要集中在一起,避免像现在这样重复讨论。特别是对南京大学不熟悉的人,要先仔细阅读一下过去曾经有过的讨论,发言之前多做学习。不要不熟悉又不去学习了解就要武断的判断,如果是这样,说明这个人心态乃至人格都有问题。 -Nuwikian 17:53 2006年7月22日 (UTC)
- 这个话题以前已经有丰富的讨论。前面Twiki已经说了“为了使讨论深入,有建设性,请在相关目录下讨论”。维基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写好这个条目,所以讨论有讨论的规则。为了使讨论集中深入,把相同主题的内容整理移动到相应目录之下,不存在不礼貌的问题。既然要来这里参与讨论,就要遵守这里讨论的规则。如果像这样,把已经讨论过的内容再翻来覆去重来一次,这对维基条目的建设毫不帮助,是破坏维基的行为。如果同一个课题还有没有讨论清楚的或者没有讨论到的新的问题,可以在原来的内容后继续讨论。 --Twiki 01:18 2006年7月23日 (UTC)
- 你当然可以为你的移动辩护,只是我认为,在前一个话题“关于258年”的讨论,其实也就是太学追溯的讨论。既然你要移动我的言论,你为什么不移动之前别人也在后面写的言论?况且移动前请您记住,一定要经过作者的同意,不然别人会认为你有其他的动机,即使你是善意的也会被误解。因为你擅自的做法会让被移动者认为是缺乏礼貌。你如果移动前先告诉我,我会接受你的意见的。
不是我武断,我只是叙述客观事实,而我肯定也是诚心讨论,不然我为什么要保留太学追溯部分?你可以在新的版本上继续添加我所缺少的内容,但请不要恢复到原始版本,因为那个版本显然是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对读者明显有误导。
我只非常地清楚一点:无论是南大还是中央大学,其官方机构均未对“太学追溯”有任何可靠的表述。你可以添加民间的看法,我完全赞同。可官方的说法既然没有,那就是没有。维基必须要叙述这个事实。你提供的第二个网页,不过是一个为新生提供资讯的网页。我想问,既然你认为该追溯说法是对的,为什么中大的官方说法却只字不提?请不要回避这个问题。
你可以说,中大一些师生都认同该说法。正如你所举的几个例子。这些我马上都添加进去。可官方网站却没有此说(别拿什么“大一知讯网”来凑数,我要的是官方网站的校史介绍中包含该说法)。那上面没有就是没有,校史馆才是最权威的地方吧,为什么根本就看不到呢?--涓生 00:51 2006年7月23日 (UTC)
Juansheng涓生,公认撒谎胡闹,破坏维基,对湖南长沙人的共同遗产岳麓书院、国立湖南大学的文章大肆歪曲。Nuwikian,希望你能加入维护维基真实性的勇士,把Juansheng涓生这样的撒谎揭穿改正过来。 Futurecsu
我可以看出您对湖大的深仇大恨,而且从名字上看你是中南大学学生。可我明确告诉你,我既不是湖大学生,又没有和岳麓书院有任何关联。相反陈晓红教授曾是我的老师,我母亲也曾是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我具有什么意识形态,你就不要以你个人的想法来判断了。我不过是按照我所知道的编写这个条目,我可以提供可靠来源来证实我的说法。请您讨论时要注意语气,希望不要再出现如此攻击性的语言。另外这里是南京大学讨论页,请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更不要偏题。--涓生 08:38 2006年7月22日 (UTC)
维基百科的目的是要记录事实和知识。这里不是发泄个人的好恶恩仇或者达到其他个人目的的地方。这是整理、告知人们知识的地方。 -Nuwikian 15:34 2006年7月22日 (UTC)
Nuwikian:拜托!!你的原话:“另外,我现在发觉你个人动机有问题,你为什么把“建校时间”时间的说明都删除?说明是这样的:“对于学校的建立时间,校方一直以开办新学为起始,在民国,南京高师时期,以1915年作为建校时间,至今为台湾中央大学沿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南京大学将建校时间修改为筹办新学三江师范学堂时的1902”
请您仔仔细细地看清楚我有没有删除该段话?!该段说明位于条目注释第一条,我根本就没有删除!我最多删除了一部分完全重复的内容,但该条目明显还保留这段话的所有内容!还说我动机有问题?你在此对我明显冤枉,你承认不承认?--涓生 00:57 2006年7月23日 (UTC)
总结这里的讨论,已经很清楚:
- 1,南京大学实际上是1915年建校,起初称为南京高师。再以前的前身是两江师范学堂,最早则是六朝的南京太学。
- 2,南京大学追溯前身南京太学的渊源的事实客观存在,南京高师建校起就有这样的追溯。
- 2.1,前面已经提到,从南京高师起,南京大学就被称为南雍(明代南京太学的另一个名称),而且现在还是如此。
- 2.2,Nuwikan提到,明代南京国子监校长所撰写的校史,所追溯的明朝南京国子监的前身是六朝时期的南京太学(注意,不是明朝之前的元朝国子监)。同样,清朝取代明朝后,清朝的北京国子监继承的并非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在1650年的时候改为江宁府学。1902年新学取代旧学的时候,听办江宁府学,在江宁开办三江师范,这是旧学新学的转变。值得说明的,最本质的是,Nuwikian提到,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儒家学术在官办南京高等学府(包括“打倒孔家店”活动猖獗的民国时期的南京高师起)一直很好的传承着。
- 2.3,“南京官办高等学府”一段的说明,所说明的是古代的变迁,也就是台湾中央大学所说的“這段源遠流長的南京官學史,也是中大在歷代學制下的變遷面貌,可稱為中大校史的古代篇”。
- 3,关于举行校庆所依据的建校时间,也说得很清楚。1949年前中央大学的时候,依据1915年南京高师成立的时间举行校庆(被现在台湾的中央大学沿用),1954年后南京大学做了修改,依据近代新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建立时间1902年举行校庆,另外,南高、东大、中大时期都还有各自不同的单独的校庆,比如东大时期举行国立东南大学成立的1920年6月6日的校庆纪念,中大时期以定名国立中央大学的1928年做纪念( 比如有《国立中央大学十周年纪念册》这样的纪念册,至于台湾的中央大学,1960年建校,所以也会有对1960年的纪念)
所以,以前的最后一个版本是已经完善的版本,这段讨论并没有对原来的版本其到提升作用。如果有人要使完善的版本变成质量更低的版本,只能按照维基破坏者来对待。 --Twiki 01:59 2006年7月23日 (UTC)
我不认为那个是已经完善的版本,因为那个版本视太学追溯为定论。为什么你总是要回避官方说法呢?我在两校的官方校史版本均未找到该追溯,我也客观的将这一点写入维基。另外,我根本就没有删除之前你所编辑的内容,仅仅是把小部分重复的语句删除,绝大部分还是包含在我所编辑的版本里。维基破坏如果按照你这样就定义出来,那很多人都是在破坏了,因为很多理念都是冲突的,而产生很多不同的编辑。这只能说你坚持你自己的看法,容不下其他人的意见。请问你,我删除的哪几点是你恢复的理由?总之,我的编辑只是修改了措词和语句,更加客观的反映了该说法是具有争议性的。
请记住(我已经再三提醒了),维基的编辑,并不需要你去证实该说法的对错,你只要提供可供查证的来源即可。你自己赞同该追溯论,你就应该把该追溯论的所有可靠来源统统加入。我反对该追溯论,我自然会添加不利于该追溯论的可供查证来源。两校官方说法莫非还不够重要吗?新闻和宣传对此说法极其罕见(估计少到没有),莫非不能说明些什么吗?我所提供的说法,不过是补充官方说法无此追溯,这显然是非常重要而且可靠的来源。--涓生 02:32 2006年7月23日 (UTC)
- 太学追溯当然是定论,前面的说明你为什么视而不见?谁回避官方说法?举办校庆的来历说得很清楚,包括按照1915年计算、1902年计算举行校庆,你为什么视而不见。官方的说法,前面nuwikian提到,200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介绍中央大学时期名师的书籍书名叫《南雍骊珠- 中央大学名师传略》,2003年去世袁家骝,南京大学的官方挽联自称“南雍后学”,你为什么视而不见?再次说明,如果有人要使完善的版本变成质量更低的版本,要无理取闹,只能按照维基破坏者来对待。 --Twiki 02:59 2006年7月23日 (UTC)
- 你不是在回避官方说法是在做什么?请问:为什么中央大学的官方校史和南京大学的官方校史,均没有该说法?!请你提供一个明确的解释!你所做的,不过是找其他蛛丝马迹,却依然无法否认两校官方校史均只字未提该太学追溯!--涓生 03:04 2006年7月23日 (UTC)
涓生的修改“有部分该校学者认为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发端于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学”等等说法,孤陋寡闻也。我已经补充了真实的情况。 -Bbs 04:29 2006年7月26日 (UTC)
详论北大、南大与太学
我是写“太学、北大、南大”那个条目的人。我想问问dictionary,请问明朝的国子监继承东晋国子监吗?中间那么多年,南京曾经被彻底摧毁过,隋朝时候南京连府都不是,不要说“府学”了。请问这中间是怎么个传承法的。如果你一定要以该城市的“府学”、加上地址为传承,显然这里没有传承关系,中间断了好长时间了。现在我们在洛阳建立一所“洛阳大学”,并且洛阳市政府把它弄成洛阳第一学府,请问这所洛阳大学继承了东汉的洛阳太学了吗?你认为现在的西北大学(传承自“陕西大学堂”)传承了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太学了吗?如果你以最高学府的“学统”为传承,那现在传承太学的只有北大一家,别无分号,因为只有京师大学堂才传承了明朝、清朝国子监的最高学府地位,并且北大再往上可以一直追溯到汉朝第一次建立的太学。我想说的是,继承明朝国子监的,不是江宁府学,而是清朝国子监,不管你是否主观上承认。我也是江苏人,我也讨厌满清,但是历史正朔还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在真正意义上继承太学的,只有北大。而南大,如果一定要追溯,那么最多也只能追溯到明初的国子监(因为你可以认为从明国子监到清三江师范学堂,中间一直没有长期的断裂,之间有那么点传承关系),而且这种追溯也只能是地址上的追溯,与太学的最高学府的地位无关。希望你们回答我一下。下面是对北大的历史地位的评价,南大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太学”的继承人。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这是对北大地位的精确评价。时至今日,北大依然是全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并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前进。
- 218.82.154.238 16:21 2006年4月16日
南大的这个条目,公然宣称南大继承南京太学,真是敢说。鄙人对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不敢说一定比诸位都强,但起码也是读过几十本书,网上论战多次的。
1、【北大与太学】:中国目前现存的继承太学的大学,只有北京大学。
众所周知,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不同朝代都有,从最高学府意义上,有传承意义。清朝国子监,继承的是明朝国子监,明朝国子监,继承的是元朝国子监,元朝国子监,继承的是唐宋的国子学,最终继承了汉朝的太学。可以确定的是,在清末,继承了太学的“正统”的是清朝国子监,而不是南京的府学,这点大家承认吗?那谁继承了清朝国子监呢?北大(京师大学堂)。北京国子监与京师大学堂(北大)的确共存过几年。一个是旧式最高学府兼旧式“教育部”,一个是新式最高学府兼新式“教育部”。两者似乎是两条平行的轨道,并无直接继承关系。但是1904年国子监裁废,同时把国子监的“教育部”功能与京师大学堂的“教育部”功能合并为清朝的“学部”。之后只剩下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了。这个难道不是一种最高学府学统的传承吗?如果你硬要说这个不算传承,那么明朝国子监就一定不是传承的元朝国子监,清朝国子监也一定不是传承的明朝国子监。它们也会有共存,然后一方消亡,一方成为正统的经历。但是它们却的确是“最高学府”意义上一脉相传的,就正如清朝首任皇帝并非直接传承明朝末代皇帝,但是他们之间有“正统”的传承和转移。北大不但是传承古代的最高学府,而且是新学(西学)最高学府的开创者,这样的地位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所以有北大“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之评价。
至于京师大学堂(北大)在蔡元培之前的表现,的确不理想。但是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因为国子监、科举被废除,大家都以进“大学堂”(北大)为科举的延续。这个却的确证明了北大对太学从精神意义上的传承。中国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中,明确规定“大学堂”(北大)为全国唯一的大学堂,其他学堂最高只能是高等学堂,高等学堂的毕业生才可以进入北大学习。在壬寅学制中,北大是唯一的金字塔的顶端(当时的人们以为全国只要有一所大学即可)。另外,学制规定,北大(大学堂)毕业生给予进士及第身份,这个再次证明了北大对我国古代最高学府的传承。
2、【南大与太学】
反观南大,却并无这种传承。最初的三江师范学堂作为地方学校不可能传承太学,现在的南大也并非中国最高学府。如果一定认为南大历史上的某一个阶段(即中央大学阶段)可以认为是最高学府的话,那么南大也只能传承北大,而不是位于南京的太学。学统的传承是精神意义上的,即“最高学府”地位的传承,而不是地理上的。但是民国后期,北大也并未消灭,中央大学的行政地位也并不比北大高,故而中央大学也名不正言不顺。更何况南大一直认三江师范学堂这样的地方学校为其前身呢?(如果南大割断历史,从中央大学算起,倒是似乎还可以沾一点边)。所以南大与太学之间,事实上没有任何关系。南大最初是由两江总督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我实在没法看出这个学校跟“太学”有何等继承关系。“太学”乃国家最高学府,都是由国家最高政权所立。而三江师范学堂无论如何也没有这样的地位。如果仅仅因为校址相近就算继承的话。那我们现在在洛阳东汉太学原址上建一所“洛阳大学”,这所学校也是继承太学了?
综上,传承的核心,在于最高学府地位的传承,而不是地理的传承。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首都,每个首都新建一所大学都可以号称传承当年位于该首都的太学吗?
3、【其他】
什么叫“第一所现代大学”?这个词的表意太不清晰了,怎么能作为论断?1910年,京师大学堂(北大)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分科大学,分文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等。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的开端。至于什么“学分制”、“选课”等,凭什么说这个就代表了“现代大学”?那我说规模大于3000人的大学才算是现代大学,于是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是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大学,行不行? - 202.81.18.30 2006年2月9日09:08
- 这位北大的同学,看了你说了那么多传承、继承,到底是要传承、继承什么?真正的传承,是文化、精神、学术的传承。国子监的文化、精神、学术是什么?汉代开始的国家学府太学,后代国子监,是讲学儒学的学府。明代的南京国子监,曾有部分师资迁移到北京组建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1904年停办,和京师大学堂并存了几年。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文化、精神、学术是什么?打倒孔家店,带动共产主义泛滥,是北京大学历史上干的最大的两件事情。北京国子监是儒学大学,北京大学是打倒儒学的大学,是传承还是反叛? 南京国子监,在清朝取代明朝1650年的时候,改南京太学为南京府学,清末的时候停办江宁府学,于江宁建三江师范学堂,民国改为南京高师,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1949年又改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文化、精神、学术是什么呢?南京高师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有开创,但是同时传承南雍儒学,比如当时1916年时候的校歌,也是南京大学最近恢复的校歌,前两段:“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诚、知、仁、勇的儒家价值观,对千圣会归的孔子的师敬,这都是南京太学精神、学术、文化的传承。
- 1912年成立的民国为民主共和国家,但是因为革命总是会走极端,所以当时完全否定了儒学。最近看到北大毕业的甘阳的文章,《大学之道与文明自觉》,其中提到“因为中国现代大学从一开始就没有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之中,事实上中国现代大学的诞生恰恰以与中国传统文明断裂为标志。”,“1911年民国建立后,1912年民国政府又公布了一套新的大学方案,这个1912年方案与1904年方案的差别是:它把1904年方案的八个科变成了七科,也就是把原先的第一科全部砍掉,把中国古典文明教育的内容全部砍掉,称之为清除封建余孽。从此,20世纪以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就把中国古典文明教育以"封建"、"反动"的名义全部清除出去了。” 也就是说,在辛亥革命后的这个氛围下,在革命教育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亲自操刀下,把古典文明教育否定了,割裂了。北京大学五四前后搞打倒孔家点,攻击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领头羊。结果是,孔家点没有打倒,连北京大学都想着要回去传承北京国子监了。
- 所幸的是,还有一所大学,传统的文化没有被割裂。南京大学,独立特行,有着自己一贯的传承精神,如高明所言,中华文化在南京大学的传承,以南雍双柱为代表,王伯沆讲四书,听讲的学生之多,连教室门都阻塞起来。高明在“国立中央大学的传统精神”一文中谈到:“我入学已在东南大学的时代,记得那时有许多学者故意丑诋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说得一文不值...;唯有我们东南大学的师生屹然不摇,我们很理智地衡量...我们也办了一个杂志,叫做《学衡》,唤醒学术界的理性,...我们的教授柳翼谋先生特写了一部《中国文化史》三巨册,对学生讲授,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象,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我们的教授王伯沆先生(瀣)特别开了一门“四子书”的课,阐述中国文化里精微的“道”与“理”,每逢开讲的时候,一间最大的课室里,学生总是坐得满满的,到得迟一点的就挤站在门口和窗口的走廊上,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息,只听见伯沆先生的南京口音在侃侃而谈,娓娓不绝,渊渊入微。” 胡先骕先生的话,到今天可以说得到了验证。1935年的时候,胡先骕发表《朴学之精神》,当时他是中央大学时期生物系的教授,其中说到“南雍师生二十年来力抗狂潮勤求朴学之精神,亦渐为国人所重视。吾知百世之下,论列史事者,于南雍讲学,必有定评。” “南雍师生二十年来力抗狂潮”,也就是从南京高师时期1915年起到中央大学时期1935年这20年,全国是否定传统中国文化的狂潮,而南雍师生力抗这种狂潮。“吾知百世之下,论列史事者,于南雍讲学,必有定评”,可以说,不到百世之下,不到百年,在今天,论列史事者,对于南雍讲学已经有了定评,单单看看今天全世界孔子学院的发展就可以印证了。
- 传承,最根本的是精神的传承。这种传承精神,在台校友建立的中央大学也一样,在台复校的中央大学的开创人戴運軌谈到中央大學的科学精神时曾溯源:“遠在一千五百年前,劉宋元嘉年間,南朝大學的祖冲之,就曾發明了世界上最早也最精密的「圓周率」,在世界上佔有輝煌的記載。明代定都金陵,南京國立大學簡稱「南雍」,在永樂年間,學生曾達萬人,為十四世紀世界第一的大學”。祖冲之是谁呢?是宋朝皇家南京大学的教授,他圆周率就是在那里做的研究。现在人们算现代大学从德国的柏林大学算起,为什么呢?因为柏林大学是第一所教学和学术研究结合的大学,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研究型大学,而以前的大学都是主要从事教学。事实上,世界上很多教育家不知道,柏林大学只是欧洲第一所教学和学术研究结合的大学。在中国的南朝宋朝时期,南京太学就演变成了一个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皇家中央大学,当时称为总明观,也是世界最早的分科大学。
- 当然,多少年后,我们能看到大家理性的去看待传统文化,看到打倒孔家店的急先锋北京大学也想着要传承国子监,多少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情。无论是南大,北大,还是其他大学或者教育学术机构,在开拓新知识的同时,也进行着对文化、文明的传承,这是很好的事情。当然,如果大学都能像进入民国的南雍,保持学术的理性,对社会不随波逐流,成为真正的文化、文明传承之地,那更为可贵。事实上,今天的我们正是沿着昨天的脚步走过来的。 --Nuwikian 16:40 2006年7月20日 (UTC)
关于校史争议的建议解决方案
条目正文中使用较为普遍接受的,同时也是南京大学官方说法的“1902年说”,校史争议则以注释的形式出现,包括“1902年说”,“1914年说”和“太学说”。不知各位意下如何。--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13 2005年12月20日 (UTC)
既然有人提供了證據,説明南京大學歷史上都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南京太學,有什麽理由不紀錄在維基上呢? --Rochunghwa 02:00 2005年12月21日 (UTC)
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这个所谓历史介绍,为什么会有异议,其关键问题就是:妄图一校独大,霸占中央大学历史,把所有其他兄弟院校当作自己的徒子徒孙。显然东南大学受到的文字伤害最大。这对于南京大学校训“诚朴”显然是莫大的讽刺。
1,如果南京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前年,那么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甚至江南大学,又有什么不可以上溯千年呢?
2,如果南京大学号称源自中央大学,那么金陵大学注入现在的南京大学达50%多的血液,前金陵大学情何以堪?!
3,南京大学现在修读文科的学生多达一半,是不是觉得就可以在文字上偷换概念,混淆历史事实,打压兄弟院校了呢?如果是这样,南京大学的人文教育让人忧虑,中国的人文教育任重道远啊!
History truth 15:14 2006年1月23日
科学名世
Louer,看看你们把南大的科学名世拿出来鱼目混珠的宣传,可笑不可笑?科学名世,本来是北洋军阀时期北京大学一位历史学教授写的《记北大》文章中对南京大学的评论,当时全国有两所国立大学,北方为北京大学,南方为南京大学(先后使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的名称),所以他在《记北大》里面有“附东大”篇章。东大,1921年前叫南高,28年改为中央大学,49年改为南京大学。某校大家都知道以工为主,为什么要把南大的科学名世拿过去做宣传呢?你做技术的宣传可以,你的科学配做这样的宣传吗?是不是误导人?而且,原文是“东大以科学名世,北大以文史哲著称,然东大文史哲教授亦不在北大之下”。盗窃南大科学名世来宣传的某校的文史哲怎么样? 我在bbs上看到的文章,大学里面,
- 最近五年,00-04年,主要的科学成果,国家授予的科学大奖(高校获得的最高科学奖),南大、北大并列第一,9项,复旦第三,4项,科大、清华、南开并列第四,3项。
- 最新的今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南大第一,7项,清华第二,6.5项,北大第三,5.5项(合作项目按0.5计算)。
- 今年增选科学院院士,南大第一,4人,北大、上海交大第二,3人。
- 毕业校友今年新当选科学院院士,南大第一,5人,第二的北大、清华、科大、复旦,4人。
- 学校主办的综合学术期刊,水平最高的是南大学报,今年入选杰出学术期刊的大学学报有两家,北大学报是首次入选,南大学报已经连续多年入选。
虽然南大不是很领先,但至少还是名列前茅。而某校既然把南大的科学名世拿过去张冠李戴的宣传,你的科学怎么样呢?是不是自己应该尊重点事实? @1952生 04:00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东大的事情,我只有一句话可说,那就是——跟我没关系。--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04:06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不要是东南的装作不是,我上面的推理如果有问题,你可澄清,你甚至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当然我相信你这么心理阴暗的人绝没有胆量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且你也完全有权利隐藏你的真实身份。 不要那么多废话, twiki和我都提了那么多问题,你快做回答。 @1952生 04:14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不知道你是不是南大的,如果是的话,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林德宏先生每年新生入学演讲必讲的主题——“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南大学生,当共勉之。--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04:25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你听过南大的讲座就能证明你是南大的了吗?你看你这样无理胡说你会做人吗?你如果没有胡说,就快回答那些问题。 @1952生 04:32 2005年12月23日 (UTC)
- 我跟你是没什么好谈的了,不过如果你是南大学生的话,最后奉劝你一句,世界大着呢,不要只惦记着“南大东南之争”这一亩三分地,好自为之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06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你听过南大的讲座就能证明你是南大的了吗?你看你这样无理胡说你会做人吗?你如果没有胡说,就快回答那些问题。 @1952生 04:32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不知道你是不是南大的,如果是的话,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林德宏先生每年新生入学演讲必讲的主题——“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南大学生,当共勉之。--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04:25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不要是东南的装作不是,我上面的推理如果有问题,你可澄清,你甚至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当然我相信你这么心理阴暗的人绝没有胆量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且你也完全有权利隐藏你的真实身份。 不要那么多废话, twiki和我都提了那么多问题,你快做回答。 @1952生 04:14 2005年12月23日 (UTC)
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和中国科学社,都有承启推进的关系。从中国科学社,到中央研究院,到大陆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央研究院在台湾还生活着,作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也是孕育了民国、共和国中国的国家科学院,所以不仅是科学名世,贡献还是很有的。
刚刚看到了一个统计,2006年1月的,中国科学院的国家研究院所机构,大概120多个院所长,各所大学的毕业出生,毕业生担任院所长的数目,第一是南大,15人,第二是北大,10人。中国科技大学7人,复旦大学5人,浙江大学4人,哈尔滨工业大学4人,西安交通大学4人,武汉大学3人,华中科技大学3人。全国几百所大学,有一两个也算不错了,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都是2人。 --江南一怪 03:24 2006年2月10日 (UTC)
大學院校個別學系及社團是否可寫獨立條目? 如題。--Sangye 18:51 2006年11月30日 (UTC)
- 有特殊事跡,或在該學科領域上有一定重要性的系所、社團應當保留。(內容應寫清楚這方面特色)不贊成每個系都寫成條目或都刪除。--ffaarr
如果一个条目能提供确实、有意义的信息,为什么不能保留?如果按ffaarr的标准,重要性来说,至少对于中国,南京大学的许多院系在中国都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南高和东大时期曾经是中国科学发展的的主要基地。比如南京大学物理系,胡刚复在南京高师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把近代物理研究引入中国。比如数学,南京大学数学系是中国第一个高等数学系,首任系主任熊庆来把近代高等数学系统介绍到中国。比如南京大学生物系,秉志、胡先骕等人在此开始了中国的生物学研究。比如邹秉文在南高和东大时期主持农科时,实行教学、研究、推广结合,和以农学院驰名的金陵大学一起推动了中国农业科研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艺系(1952年南大农学院和金大农学院合并为南京农学院)。比如竺可桢担任第一任系主任的南京大学地学系,是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摇篮。比如南京大学心理系(后来迁到北京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心理系...。正是由于有许多领域的先驱,南京大学才会被称为中国现代科学的摇篮。这里面,实际上是由各个院系在相应领域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构成的。
到今天,虽然南大的地位已经不能和过去相比,但是如果不客气地说,从近年的总体表现来看,在大陆不逊色于任何大学。以国家科学奖为例,2000年到2005年,南大连续六年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0项,居全国大学第一。2006年大陆大学在国际科学界公认的两大顶级综合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共发表13篇论文,其中南大占4篇(另外还有1篇南大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南大天文系徐烨、郑兴武等学者和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的科学家合作测定出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的距离和运动速度,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南大材料学系的闵乃本院士、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教授等人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的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4、2005年空缺。1990年到2005年颁发四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1993年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 秦仁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秦仁昌:金陵大学学士,东大时期南京大学生物系助教时师从胡先骕)
- 1997年: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 完成人:冯康等(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冯康:中大时期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 2002年 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 完成人:蒋锡夔、计国桢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蒋锡夔: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毕业。计国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毕业)
- 2003年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 完成人:侯先光(云南大学),陈均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舒德干(西北大学) (侯先光: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毕业。陈均远: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舒德干: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
2006年两项,还有一项为“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 完成人: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支志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科研成果的标准应当是具有国际领先、重大、原创特征,说明南京大学材料学系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前沿。至于说系、院,那只是称呼而已,和重要性与否无关。 --Nuelite 14:30 2007年2月28日 (UTC
移动自Wikipedia talk:专题/大学南大有关部分 Cikee 07:04 2007年3月1日 (UTC)
人文誉远
记得看到过“人文誉远,科学名世”,现在怎么没有了呐?后汉东吴,江东文化就很发达了。五胡乱华以后,中原士民南迁,中国首都迁到南京,从此江东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地带,以后以江南专称江东。中原逐渐失去其本来意义。北方的北京作为胡人统治中国的都城,脱离不了那个地方本来有的偏门贫瘠。中国正统文化的中心,至今还是江南。所以最维护中华文化的,典型的像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发生在江南,接触西方以后,特别是帝制崩溃进入自由社会西洋文化侵蚀中国文化的时候,维护中华文化的中心,还是在南京大学。这一代代人传承到民国,到现在。南京又是江南文化之都。所以作为坐落在南京城中的最高学府,照理不仅仅是人文誉远,而应该是中国文化的正统才对。 --江南一怪 03:13 2006年2月10日 (UTC)
条目编辑注明出处的讨论
如果你认为英文版哈佛大学条目违反维基方针,可以在那里提出删除.不能因为哈佛大学条目违反方针,就说是为你树立一个违反方针的榜样.提供来源是为了证明所提交的内容不是原始研究成果.因为是你要提交这些内容的,当然证明它已经在其它可信赖机构发表是你的义务.如果有人对这些内容质疑,当然提交证据是他的义务.问题是你还没证明内容不是原始研究结果,只有在证明这一点之后,别人才有必要提交质疑的证据.--Wikijoiner 04:09 2005年12月16日 (UTC)
- 我前面说,Wikijoiner说修改不注明出处“作的修改将全部被删除”,这是荒唐的,维基从来没有这样的惯例和规则,你说的说法是不是荒唐?还有,中国现代科学发祥地的说法,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说法,都有其背景,前面已经说明了在wikipedia诞生以前就了,为什么你还在这里说别人是原始研究结果?你认为我前面提到的英文版哈佛大学条目违反维基方针?如果你懂维基,请说出他违反了维基那一条?不要对不同的条目采用 double standards的态度。你个人不愿意承认的东西,并不影响这些东西被记录在维基上。 --Wikinu 08:18 2005年12月16日 (UTC)
既然这些说法以前就有,那么提供出处应该很容易吧,总比你写上面这么多话容易吧。既然你提交了,你就有义务证明不是原始研究结果。维基方针禁止原始研究结果,所以原始研究结果不删除还有什么办法。如果提交者遵守维基规则,他在写这些内容时,应该是看了一些可靠资料,把这些资料列出应该不难吧。难道自己偷懒,让别人费劲地给他找资料,不觉得太自私了一点吗?因为参与维护的志愿者不够,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杜绝不加出处的违规行为,这已经使外界对维基百科品质的看法有下降。现在要通过增加参考文献的方法来增强可信力,结果又有这么多提交者不合作。--Wikijoiner 08:51 2005年12月16日 (UTC)
原来这里又有这么的讨论了。不知道其中的一些人,摆在那里的事实,你不承认又有什么用?如果你认为内容不对,你找出你的相反的依据好了 。还装作维基专家,说什么每个内容都要注释,请问各位,维基里面哪个条目是每个内容都要注明出处?另外,南京这个条目里,大报恩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说明,是谁删除了? -Twiki 10:31 2005年12月16日 (UTC)
- 维基方针:Wikipedia:非原始研究要求所提交的内容应已经在可信赖的机构发表,所以证明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提供出处。这里让你添加出处并不是怀疑你提交内容的真实性,而是要确认它不是原始研究的结果。因为这项工作的维护量太大,所以确实还有许多条目没有做到。但是也不可能同时对这些违规一齐纠正,总要从争议比较大的先开始。如果你提交的内容有来源,比如上面那条,应该在文中注明,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被删除。如果你已注了来源,请在历史中查看是谁删除的,然后向他要求恢复。--Wikijoiner 12:58 2005年12月16日 (UTC)
- 比较会受到争议的内容,提供注释,这个我赞成。我还以为你在说每个内容每句话都要注释。英语版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en:Wikipedia:Cite sources的说明还是很详细的。-Twiki 13:36 2005年12月16日 (UTC)
如果你的整个一段或连续几段都来自一个出处,当然不用每句的后面都加这个出处,只要加在这部分的最后就可以了。但是要紧的是要把出处列全。因为有些内容现在没争议,将来可能有人觉得有争议就要删。如果现在没加出处,到争议时可能已经忘了在哪里看到的,还要费力去找,也不见得能找到。所以为保险起见,也为了维基百科看来让人信服,应该把出处列全。--Wikijoiner 13:52 2005年12月16日 (UTC)
- 你这样做也没错。实际上,很多时候这样做是画蛇添足,按照en:Wikipedia:Cite sources这句话“... if you add any information to an article, you must cite the source of your information. ”,如果要加的内容是“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新街口位于南京市中心区域”,这样的内容按这句话加source会让很多人感觉是画蛇添足。 -Twiki 14:01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如果你要写“北京”的条目,按照非原始的要求,你会查找一些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通常都会和一些更丰富的内容在同一来源中,因此很难出现要为这句单独列来源的情况。其它常识性的内容一般也具有这一特点,你的担忧是过虑了。--Wikijoiner 14:33 2005年12月16日 (UTC)
- 不论如何,Wikijoiner所说的,还是很积极的意见 -Wikinu 10:26 2005年12月17日 (UTC)
这个争议的条目,Wikijoiner说得对,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加注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维基要表达多方合理的观点,条目中有关的段落语句可以加注释,注明出处,表达各种合理的观点。希望参与维基的各位,理解维基的精神。维基的精神和原则,就是提供争议解决方案的源泉,也是必须的依据。 --Talker 04:30 2005年12月20日 (UTC)
- 花了时间充实了条目,作了一些注释,包括一些内容的出处、不同观点,另外也对一些内容做了背景注释。 Dictioner 10:08 2005年12月24日 (UTC)
为什么删除照片?
Shizhao为什么要删除文章中的图片?这几张图片都是来自维基共享资源,原图是Copy自英文维基百科,上载者已经表明PD版权标识,应该不存在版权问题。——Tevatron 04:35 2005年12月19日 (UTC)
现在这个加注方法,不能令人苟同
条目中依旧是原来那些不中立,浮夸吹捧的说法,只不过在注释里把一家之言近一步阐发而已,而且关正文和注释中加入了太多的个人感言。现在的条目,变成了dicitioner论证它观点的“论文”了。这种把一家之言写成了公认真理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我以为,恰当的做法应该是我前面提出的注释方法。--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4:35 2005年12月24日 (UTC)
- Wikipedia:方针与指引不支持你所提出的东西,请仔细学习。你说“变成了dicitioner论证它观点的“论文””,请问除了注视中的这句话“对于这种将建校时间由民国时期改为清代的做法,有人认为是受到了新朝伊始贬损前朝旧事的思维影响”是我的观点外,哪些内容是我的观点?哪些内容没有出处?上面注视中的这句话,我也说明了“有人认为”,合理不合理大家可以判断。你说“依旧是原来那些不中立,浮夸吹捧的说”,如有不中立,浮夸吹捧的说法,请一一指出来讨论,如果没有,你将会被视为犯了恶意诽谤罪。不要空说,请讨论具体问题。 Dictioner 17:15 2005年12月24日 (UTC)
Louer,我发觉你确实可能有点问题,“变成了dicitioner论证它观点的“论文””,论文是要有新的结论的,想问一下条目里面哪一个是dicitioner的新的结论?我看了新版本条目,还没有看到什么是没有见过的新结论。如果你觉得有,需要提出来讨论,维基百科全书是汇集已有知识的地方,不是原创知识的地方,如果是真有原创的结论,维基的政策是不能记录的。如果没有,你这样信口开河是维基不欢迎的。--Wikinu 02:08 2005年12月25日 (UTC)
- 现在争议的焦点又变成了哪个观点该放正文,哪个该放注释。Wikipedia:中立的观点其实应该仔细读一下什么是中立的观点?“无偏见”和“中立”所指的究竟是甚么?一节。其中说各个可证实的观点应得到公平对待,现在有的放正文,有的放注释,显然对各个观点是不公平的。根据方针所示范的列写观点的方式,这些观点应都列在正文中。否则,哪个放正文的争议又要无休止了。--Wikijoiner 05:18 2005年12月25日 (UTC)
- 你说得对,需要仔细阅读Wikipedia:中立的观点及整个政策。“可证实的观点应得到公平对待”,这一点尤其要明确。并不是每一个观点都要公平的对待,甚至有的观点不能写进条目,比如不合理的观点,如果某人的观点认为“蒋介石、毛泽东是个法西斯分子”、“南京大学、北京大学1952年建校”,这样的观点,写在相应条目的注释中就不合理,更不能写在条目中。更要说明的是,条目所列正文内容并非因为维基才有的观点,都是已经存在的知识,都是有出处的,如果各位认为哪一点不是,可以指出来。如果哪一点内容有问题,哪一点认为不符合维基的政策,可以一一指出来讨论,这是维基所需要的建设性的对话。 Dictioner 05:33 2005年12月25日 (UTC)
怎么又出了空口胡说?到底是什么心理?我的那些怎么还没回答? -Twiki 03:23 2005年12月26日 (UTC)
刘敦桢是南大的校友?
刘老什么时候在南大读过书?--3dball 15:48 2005年12月24日 (UTC)
为什么没人回答这个问题?--3dball 10:05 2005年12月25日 (UTC)
- 校友有很多种定义,在中国一般是广义的定义,包括毕业校友、教职员等。大学校友听说最狭义的定义,是只算本科生毕业生,一般国内不会这样。按照国内一般的定义,刘敦桢也是大陆南大、东大、台湾中大等校的校友。 Dictioner 15:58 2005年12月25日 (UTC)
新版本
圣诞来看到,加上注释的新版本不错,以前比较造作的语句早应该改成中性,内容也得到了充实。像以前那样过于简单没有充实内容,以及没有注释说明,确实容易让不了解的人发生疑问,这样就清楚了。不过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提出来改进。 --Wikinu 02:02 2005年12月25日 (UTC)
Dictioner,我在现代大学的注释中加了点内容:“比如1920年代后期的清华大学、1930年代后期的浙江大学,都成为具有较高科研水准的现代大学”。 另外,三江师范“最初聘请了70位中国教习(最后实际任教者26人)”,这个一般会觉得不理解,可否在注释中说明一下原因? --Wikinu 02:16 2005年12月25日 (UTC)
- 注释还没有写完,有时间我会添加的。谢谢你的建设性的意见。 Dictioner 04:03 2005年12月25日 (UTC)
看了好,现在平实的语言,内容丰富了不少,来龙去脉清楚了。 -Twiki 03:23 2005年12月26日 (UTC)
请dictioner改变一下编辑方式
24小时之内编辑了不下50次?请先想清楚写什么内容再动手,并请充分利用预览的功能。节约资源。--Alexcn 14:51 2005年12月25日 (UTC)
- 好的,谢谢提醒。 Dictioner 15:51 2005年12月25日 (UTC)
“有部分该校学者认为”这个说法也不对
“有部分该校学者认为”这个说法也不对,这是孤陋寡闻者才能写出来的文字,根据网上搜索,该校学者以外的人,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介绍王易说:“王易亦掌教南雍,所著《国学概论》《词曲史》等,嘉惠士林,为功匪尠。” 啸云楼主刘梦芙2001的文章中介绍汪东说他“掌教南雍,有若八十万禁军教头,门下济济多士,著名女词人沈祖棻即其高第弟子也。苏渊雷介绍柳诒徵时说“当五四运动前后,北方大学之主史学讲座者,若北大之朱希祖、钱玄同,清华之梁任公、王静安、陈寅恪,皆一时之选;而先生(指柳诒徵)讲学南雍,隐然与之鼎足而三。”。--User:Bbs 04:23 2006年7月26日 (UTC)
- 马甲别用太多了,用一个最经常的就好。另外说别人孤陋寡闻做什么,难道不了解南大就是孤陋寡闻?这世界上不了解南大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也是在查阅阶段,很多知识都是南大校友在补充给我的。既然看到了其他学校的学者的说法,那么添加进去就好,把“该校”二字删除即可。
- 另外非常奇怪的是,为什么东南大学等学校,并没有看到此太学追溯?既然东南大学也追溯到国立中央大学,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那为什么东南大学不能说自己继承南雍?--涓生 10:34 2006年7月26日 (UTC)
没有查到哪位学者认为其前身最早不可以追溯到發端於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不仅是学者,还有其他领域的人士,刚才查到以前的讨论Talk:南京大学/2005年12月前,Rochunghwa提供的资料说在台湾的中华民国考试院有一篇文章,《世界历史悠久的大学: 南雍薪火不息》,收录在中外杂志61卷上,作者是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王成圣。此外,南大官方也认为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南京太學,按照讨论页上的资料,南大官方自称“南雍后学”(比如,物理学家袁家骝2003年去世,南京大学的官方挽联有“师范徒存 哲人其萎 高能钦一代 南雍后学痛招魂”。Nuwikian提供)。台湾中央大学官方的新生网上也认为前身最早可以追溯發端於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User:Bbs 06:08 2006年7月27日 (UTC)
- 王成圣是国立中央大学36级边政系校友。参见东南大学校友会,并且中外杂志是他发行的。
- 我有列举“哪位学者认为其前身最早不可以追溯到南京太学”吗?我在没有发现此说法时,也没有写入维基吧。但很明显的是新学追溯旧学是学界里向来有争议的话题,这一点一直保存在了注释中。--涓生 09:53 2006年7月27日 (UTC)
- hehe,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爱把“文史”并称的缘故,搞得许多人常常分不清是在“治文”还是“治史”。某校的人自称“南雍后学”就能说明某校历史可以上溯到“南雍”莫?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那是不是中国历史就可以上溯到侏罗纪了呢?物质传承与精神传承还是要纷纷清楚地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2:17 2006年7月27日 (UTC)
- 说得是。实际的传承应该和精神的传承分离开来。说南雍后学,应该是继承该精神,而并不能作为实际传承的理由。--涓生 16:59 2006年7月27日 (UTC)
希望能够进一步按Louer的说法修正观点。目前看起来还不能完全反映客观事实。--涓生 02:02 2006年11月11日 (UTC)
尊重历史,条目当以平实的记述即可 --Wikinu 08:37 2006年12月22日 (UTC)
Wikinu继续编辑的版本是客观而且充分的。在此对Wikinu的贡献表示支持与鼓励。--涓生 15:22 2006年12月24日 (UTC)
- 我认识的南大同学,对你们的太学追溯法,都感到好笑。中央大学是大陆的九所大学以及台湾中央大学共同的历史,南京大学的条目应该侧重于院校调整以后的业绩,而不是对陈年的东西,津津乐道,追溯到太学的做法,我个人以为就是对于wikipedia的一个讽刺,这样不会显得南大多了不起,反而苍白可怜。--farm (talk) 00:33 2006年12月25日 (UTC)
- 既然他们想加,而且又陈述了客观(正规的校史并没有追溯,只有一些人的见解),那就加上去吧。确实如Farm所说,南大之所以让人钦佩,与这公元258年建立的太学毫无关联。大家一般想到的是建国以后的南大,南大也只是中央大学的10所继承者之一。--涓生 09:05 2006年12月2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