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QF 25磅短管榴彈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QF 25磅短管榴彈炮
25磅短管炮,攝於1944年
类型榴彈炮
原产地 澳大利亞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3 - 1946[1]
使用方澳大利亞陸軍
参与战争/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产历史
研发者澳大利亞陸軍軍械生產局
研发日期1942
生产商澳大利亞軍械生產局
单位成本3,300英鎊[2]
生产日期1943 - 1944[3][4]
制造数量213
基本规格
重量1,315公斤(2,899磅)
槍管长度1.26米(50英寸)
操作人数6

炮彈重量11.3公斤(25磅)
口徑3.45英寸(88 mm)
后膛垂直滑鍥式炮栓
後座力液氣壓複合制退復進機英语Hydraulic recoil mechanism
载具箱型炮架
射击仰角-5° - +40°
回旋角度中心線左右各4°
射速3-4發/分
槍口初速375米每秒(1,230英尺每秒)
有效射程9,300米(10,200碼)
最大射程10,500米(11,500碼)[5]

QF 25磅短管榴彈炮Ordnance QF 25-pounder Short,軍械署速射炮—25磅—短管,簡稱為25磅短管炮)是澳大利亞陸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以英國QF_25磅榴彈炮設計為基礎架構重新設計的野戰炮,專為在新幾內亞等基礎條件不佳的戰地所開發,嚴謹理解它的設計更趨向山炮,而非標準的野戰炮。由於是基於特殊戰場任務需求而生,25磅短管炮的服役時間甚短,僅於1943至1946年間服役。本款武器使用評價上褒貶有之,但對澳大利亞軍方來說,它是軍事自主化的一個重要起始。

開發背景

[编辑]

澳大利亞的武裝部隊因建國的起源因素,自建軍以降全面承襲英國陸軍的編裝,到1939年開戰後,澳國得到英國的技術授權在國內生產25磅榴彈炮替換18磅炮作為野戰部隊的標準火炮,澳國在1940年1月開始在墨爾本建設一座製炮工廠量產新武器,在1941年5月第一門澳洲自製的25磅炮出廠,撥交給澳洲陸軍使用。澳洲量產的25磅炮在1943年時已生產了1,527門,成為澳軍野戰炮兵的標準裝備。[6][7]

25磅炮在地中海戰場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是在太平洋戰場則否,新幾內亞幾乎都是原始叢林,沒有道路可讓火炮牽引車運動的現代化火炮進行機動。若要讓火炮深入戰地,只能靠人力搬運或是從機場運輸,由於無法讓火炮進行有效率的機動,在1943年的新幾內亞戰場上,澳洲軍隊不得不只依靠可依靠可人力搬運的3英吋迫擊炮作為它們的主要間接火力支援來源[8]澳大利亞陸軍需要一款新武器讓它們在叢林戰中取得優勢,它得操作易於上手,並可作為分解零件運輸,讓飛機或是汽車可以用載運移動。.[8]符合這種條件的軍火庫存中只有20世紀初開發性能早已過時的3.7吋山炮,向美國訂購的M1山炮則還沒交貨。[9] 在1942年9月,澳大利亞陸軍炮兵總監約翰.威廉.亞歷山大.奧布萊恩准將提案開發25磅炮的衍生版本解決當前需求。[8]

開發與量產

[编辑]

特規版本25磅炮的開發工作由澳大利亞陸軍、軍械生產局負責,所有設計與製造都在澳洲本土進行,[5]奧布萊恩也參與了這門火砲的繪圖作業。.[10]這幾個單位的合作可說相當愉快,陸軍需要武器,而廠商也盡可能在證明自己的能力。開發工作從1942年9月開始,1943年1月設計尚未定稿前原型炮已經完成,這個情況雖然違背了軍備開發規定,但結果並還算順利。[11]在開發工作進行的同時,澳軍接收了第一批38門美軍軍援的75山炮,提供給在新幾內亞奮戰的澳軍。[12]

新火炮盡可能的沿用25磅炮零件,但是為了降低武器重量、滿足戰術需求,調整設計的部分主要是針對火炮輕量化目標進行。[13]特規版25磅炮使用了縮短的槍管與制退復進機與後座機制,未來將計畫將火炮整合至Mk.I哨兵巡航坦克上。火炮總重1.25公噸,炮管長1.266公尺,短管版25磅炮可沿用所有英製25磅砲所配賦的炮彈,射程為原版的87%,.[5][8] 一般運用情況下25磅短管炮使用的發射藥包僅限於使用3號裝藥以下的規格,在必要時可以使用強裝藥將射程硬拉長到11,500碼(10,500公尺),但是在教範上告知該規格裝藥會對炮架造成過大負荷,不建議在一般狀態使用。原型測試時此炮裝有炮盾,在量產時取消。[13]

25磅短榴彈炮與原版另一個重大變化是講究未開發地形的機動性,火炮可分解為13或14個總成,除了制退復進機總成與前炮架的重量超過135公斤(298磅),其他都低於此數值。分解後的總成可以採用威利吉普車裝載或是使用飛機空投,[5][8][13]可以在2分鐘組合回火炮狀態。由於採取了可分解設計,因此採用了重新設計炮架,車軸也重新設計,原本車軸裝有特殊的穩定裝置降低開炮對於車軸的負荷,但是因技術問題最後撤除。

原型炮的初步測試在1942年12月上旬開始進行,[3]1943年初撥交給位在新幾內亞的2/1野戰炮兵團運用,.[14]在經過前線回饋意見後作出少量修改後定案。1943皇家澳大利亞陸軍訂購了112門炮,[3][13]隨後又追加了一筆100門炮的訂單,正式編號為25磅短管速射炮一型,澳軍士兵簡稱它為snort。[8]火炮量產就僅有這兩筆訂單,1944年停產,[15]含原型總共製造了213門炮。英國陸軍在知道澳軍開發了這款武器後,曾經借用進行測評,並在國內訂購了類似產品,與澳軍版本相比,差別是換用改良版制退復進機,可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使用強裝藥提升射程。該版本英國稱為軍械局QF25磅炮Mark IV型。但是該版本設計完成時間已是1945年5月,戰爭局勢的發展已不再需要這款武器,因此僅生產少量原型炮,在1946年取消計畫。

佈署與操作

[编辑]

25磅短管炮在1943年8月作為澳軍改組為叢林師英语Jungle division計畫中的一部分正式提供部隊使用,叢林師編裝中,野戰炮兵團的其中一個營更換為此款武器,[8][16][17]配備該武器的炮兵連編裝,基本有4門炮、7輛吉普車、1輛D6推土機英语Caterpillar D6[18]每門炮炮班沿襲25磅炮,為6人炮班編制。[1] 雖然新幾內亞戰場巴克准將(L. E. S. Barker)比較喜歡自1942年開始接收到的美製75公厘山炮,並反對了奧布萊恩的換裝計劃,[14]但是計畫仍未被阻礙的持續進行。

25磅短管炮第一次投入的戰爭是1943年的納扎布登陸戰英语Landing at Nadzab,皇家澳大利亞第7師所屬2/4野戰炮兵團有2門火砲與炮班由5架C-47運輸機空投至戰場,.[3]其中1門在降落後1小時完成組合開始投入開火,但另1門因為找不到制退復進機所以到作戰開始後2天才投入使用。[19]但由於日軍已經撤退,因此火炮並沒有作戰中運用。

隨後的萊城登陸戰英语Landing at Lae中,皇家澳大利亞第9師所屬的2/7野戰炮兵團在該戰役中首次操作25磅短管野戰炮參戰,由於火炮準確度較低,且炮口噴焰較傳統野戰炮要大,部分砲兵不喜歡這款火炮。但第9師參謀則認為這款炮因為可以使用小型車輛與機動載具分解運輸,因此是款很合適的武器。但他們的運用經驗中證明吉普車的動力不足,無法作為該炮的火炮牽引車使用。

從1944年6月之後,在叢林地帶作戰的澳軍叢林師所編配的火炮部隊從1個野戰砲團增加為2個野戰砲團,每個炮團配備2個標準版25磅炮炮兵營、1個25磅短管炮炮兵營,這個編制持續二次大戰盟軍獲勝為止。而在後續的作戰中,皇家澳大利亞第4野戰炮兵團所配備的8門25磅短管野戰炮曾作為步兵炮運用,提供澳軍步兵推進的直射支援火力。

1946年,澳軍宣布25磅短管炮退役轉入預備役編制,原先使用該型武器的單位換用標準版25磅炮,在預備役裝備清單中,該裝備保存至1975年才全數除帳。[20]

評價

[编辑]

25磅短管炮在砲兵之中的評價褒貶不一,準確來說是因戰場而異,尤其在中東戰場的澳軍特別不喜歡25磅短管炮。[21]而該炮相較於標準版野戰砲確實也存在一些人因工程的缺失,尤其在取消炮盾後,短管炮射擊時製造的炮尾風區域英语Backblast area對炮兵造成的影響較為顯著,因此炮手在射擊任務結束後都會有輕微腦震盪流鼻血的現象,[22]至於射速較低、射程較短、弋引不便等操炮問題也是頗受批評的部分,[19]砲兵將其視為野戰炮,而它在野戰情境下的表現並不如25磅炮要較人滿意。

澳軍正史承認25磅短管炮的侷限性與不足處,但也為其辯護,強調在特殊地理環境作戰需要對性能進行權衡,在總體評估成果上有其正面意義,是一款成功的武器。[3]

保存品

[编辑]
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展示的25磅短管炮

澳洲有多間官方軍事博物館保存了25磅短管炮,包括在坎培拉的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墨爾本的莫迪亞勒克戰爭紀念館、維多利亞省的班迪亞納陸軍博物館、昆士蘭州凱恩斯的澳大利亞裝甲與火炮博物館等地。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Dennis et al. (2008), p. 50
  2. ^ Commonwealth Bureau of Census and Statistics (1947), p. 1066
  3. ^ 3.0 3.1 3.2 3.3 3.4 Mellor (1958), p. 239
  4. ^ Gower (1981), p. 94
  5. ^ 5.0 5.1 5.2 5.3 Mellor (1958), p. 238
  6. ^ Dennis et al. (2008), p. 48
  7. ^ Mellor (1958), pp. 234–238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Henry (2002), p. 40
  9. ^ Gower (1981), pp. 89–90
  10. ^ Grey (2017), p. 107
  11. ^ Ross (1995), pp. 398–399
  12. ^ Gower (1981), pp. 90–91
  13. ^ 13.0 13.1 13.2 13.3 Gower (1981), p. 92
  14. ^ 14.0 14.1 Horner (1995), p. 355
  15. ^ Gower (1981), pp. 92–94
  16. ^ Johnston (2008), p. 189
  17. ^ Threlfall (2014), pp. 183, 198
  18. ^ Henry (2002), p. 41
  19. ^ 19.0 19.1 Gower (1981), p. 94.
  20. ^ 25 pounder Field Gun Mk 2 gun, Q.F.. Collection.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19 Nov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英语). 
  21. ^ Threlfall (2014), p. 198
  22. ^ Cecil (1992), p.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