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Portal: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题
歡迎打开時間之門!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
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

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英国为了抵抗可能发生的德军入侵行動,而于1940年和1941年间投入大量軍事和民間成員所做出的准备,這包括有自法國敦刻爾克戰役中撤退的英國遠征軍、正在重新動員的英國陸軍以及民間人士兼職的英國國土警衛隊。其中在这期间英国政府建立了英国国土警卫队,并在英国全境修建了防御工事,並且認為英格蘭南部地區為之後可能爆發的戰場。在缺少重型装备的情况下,英军需要将手中的一切可用资源运用到极致。由于在不列颠空战中战败,德国为入侵英国而开展的海狮计划遭到了无限期的推延。英国也就没能在其本土与德国陆军展开战斗。今天,英国修建的大部分防御工事都已消失,只有一些加固过的混凝土工事还较常见。

軍事衝突

巴巴羅薩行動
巴巴羅薩行動

巴巴羅薩行動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戰爭的代號,整場作戰在1941年6月22日展開。巴巴羅薩作戰從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12月以失敗告終,但東方戰線一直要到1945年5月蘇聯佔領柏林才算正式結束。作戰原本的計畫是要快速攻克蘇聯烏克蘭的東方領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戰線為止,這條預定的終極目標也被稱為AA戰線。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裡,德軍繼續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的東歐平原、殲滅數百萬計裝備老舊和戰術不佳的蘇軍,展現出輝煌無比的戰爭藝術,但最後仍在莫斯科戰役中由於嚴酷的寒冬而攻勢受阻。


列寧格勒圍城戰
列寧格勒圍城戰

列寧格勒圍城戰,亦被稱為封鎖列寧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軸心國為攻佔列寧格勒(現在稱為聖彼得堡)而實施的軍事行動,圍攻從1941年9月9日德國北方集團軍開始進行封鎖至1943年1月18日一條狹窄的通往城市的陸上通道被建立為止,而圍攻全面結束於1944年1月27日,總共長達872天之譜。列寧格勒圍城戰是近代歷史上主要城市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和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包圍戰。根據估計城內有將近1,200,000多為平民喪生,其中絕大部分是因為圍城戰導致缺乏糧食以及當年寒冷的冬季而餓死。也由於德國軍隊故意封鎖所有城鎮對外聯絡要道,這使得列寧格勒圍城戰後來也被視為德軍在東線戰場上的戰爭罪刑之一。

武器裝備

四號戰車
四號戰車

四號戰車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它原本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並與專門執行反戰車任務的三號坦克協同作戰。在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逐漸不敷二次大戰中期裝甲戰鬥需要時,四號坦克因所使用的技術較為成熟而比三號坦克有更大的改良空間,因此被改造成主力戰車供給裝甲師使用。此時的四號坦克的質素比盟軍大部分坦克更佳,甚至被盟軍的士兵稱為四號特殊型。四號坦克較大的改良空間亦使其經常被改造,成為用途最廣泛的坦克,既有改造為突擊砲驅逐戰車,也有改造為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從投产至二戰結束,德國共製造了逾8,800輛四號坦克或其改造型。四號坦克參加了幾乎所有戰役,而且表現出相當的可靠性,沒有像豹式坦克初期型號有大量的技術問題,被德軍裝甲兵暱稱為「軍馬」。

海上軍艦

胡蜂號航空母艦
胡蜂號航空母艦

胡蜂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號艦,亦是美軍第九艘以胡蜂為名的軍艦。胡蜂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起初命名為“奧里斯卡尼”,但在數個月更改,以紀念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沉沒的胡蜂號。1943年胡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胡蜂號退役停放,並在1949年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完成時,韓戰已爆發一年多,但胡蜂號仍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一帶執勤。1952年胡蜂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並在1955年進行SCB-125改建。1956年胡蜂號再重編為反潛航艦,多次參與北約的海上演習,亦曾多次回收雙子座計畫的太空艙。胡蜂號在1972年退役除籍,並在1973年出售拆解。

航空武器

胖子
胖子

胖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日本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的代號,這是繼小男孩原子彈後第二個投入戰爭使用的核武器,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順利核爆的裝置。它長3.25米,直徑五英呎,重4,545公斤。最早原本是將原子彈投擲目標設在小倉市,但是由於當地上空的天氣過於惡劣而只好改在長崎。1945年8月9日,即廣島首枚原子彈爆炸後3天,由查理士·斯文尼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博士卡」在長崎上空9,000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11時02分,在550米高度爆炸。其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2.1萬公噸的TNT烈性炸藥,即大概為8.4 ×1013 焦耳,比投擲在廣島的首枚原子彈稍多。儘管炸彈偏離預設的起爆點而沒有達到其最大殺傷力,但是估計有40,000人在和爆炸第一時間便瞬間死亡,另外還造成25,000人輕重傷。

二戰拾遗

二戰历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A·J·P·泰勒20世紀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具爭議性的英國歷史學家1927年,泰勒從牛津大學畢業。自1938年1964年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擔任研究員。泰勒是一位多產的作家,有達廿多本著作,以及數百篇文章和書評。他在1961年發行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一書,至今仍引起不少爭論。泰勒之治史方法近於民粹主義,覺得歷史是開放給所有人的。正因如此,他常因為人們稱呼他為「眾人的歷史學家」和「每一人的歷史學家」而感到欣慰。泰勒支持反偉人論,並不相信「英雄造時勢」,反而相信歷史是由一大群愚人所建構而成的。他的著述之描述手法充滿諷刺幽默之餘,而具備資料性。特別的是,他更時常從特別的角度出發研究歷史,反駁其他人認為是至關重要的論點,所以有人以「泰勒主義」形容他機智、簡練精闢,甚至於神秘的特點。

軸心國傳記

埃爾溫·隆美爾
埃爾溫·隆美爾

埃爾溫·隆美爾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在一戰中因英勇表現受獲藍色馬克斯勳章。在二戰入侵法國的行動中,隆美爾擔任了第7裝甲師師長,以迅速的機動攻勢俘虜大批敵軍與物資,使該師獲得「幽靈師」的稱呼。法國戰役後,隆美爾前往北非戰場,以少數的德國師與意大利軍隊向英軍發動攻擊,收回意大利在先前失去的殖民地,之後又多次擊退了英軍反攻,因為其活躍的表現而產生了「隆美爾神話」。但到了阿拉曼戰役後,隆美爾部隊的補給狀況每況愈下,再度面對擁有物資增援的英美兩軍已難以對抗,隆美爾因此最終離開了北非,回到德國佔領的西線負責抵擋盟軍入侵歐陸的防務。戰爭後期,隆美爾被捲入了推翻希特勒的行動中。隆美爾選擇服毒身亡,希特勒為其舉辦國葬

二戰分類

分类拼图
分类拼图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