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國人口普查
2011年德國人口普查 | |
---|---|
基本信息 | |
國家 | 德国 |
结果 | |
總人口 | 80,219,695 |
人口最多的邦 | 北萊茵-西發里亞 17,538,251 |
人口最少的邦 | 不萊梅 650,863 |
2011年德國人口普查是兩德統一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德國人口普查由德國聯邦統計局負責,普查標準日在2011年5月9日。根據本次普查,2011年德國常住總人口數為80,219,695人。[1][2][3]
概要
[编辑]根據2006年8月29日的內閣決議,當時基民盟 (CDU)/基社盟 (CSU)與社民黨 (SPD)所組成的聯合政府決定參與2011年歐洲聯盟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4]德西的前一次普查是1987年5月25日(24年前),而德東前一次普查則是在1981年12月31日(30年前)。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世界概況,2009年德國年中人口估計數為82,329,758人。[5]
本次普查原本計畫採用登記式普查 (Registergestützter Zensus),取代過去的傳統問卷式普查。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 的估算,若採用傳統問卷式普查將耗費10億歐元,而新的調查方法只要3億歐元。[6]德國聯邦統計局則估計傳統調查法需要14億歐元,新式調查法則需要4.5億歐元。[4]普查最後的實際花費為7.1億歐元。[7]
「登記式普查結合抽樣調查」是藉由完善可靠的戶籍登記系統從各政府部門取得公務登記資料,再輔以抽樣調查來彌補公務登記所無法獲得的資料;從2011年5月9日到7月31日,8萬名調查員抽樣進行實地面訪調查並填寫問卷。調查對象是de jure 常住人口,外國使領館人員與外國駐軍並不在調查範圍內。[8]所有受訪公民依法需如實的回答問卷,若拒絕配合受訪,將遭到罰款。
問卷由46個問題組成,調查項目包含:年齡、性別、國籍、宗教、婚姻狀況、移民、教育程度與職業等。
此次普查的結果證實德國人口比先前推算的短少約150萬人。[9][10][11][12]
調查結果
[编辑]普查結果顯示德國常住總人口為80,219,695人,其中男性有39,145,941人 (48.8%),女性有41,073,754人 (51.2%)。
年齡結構
[编辑]各邦人口
[编辑]排序 | 邦 | Bundesland | 2011年普查 | 1987年普查 |
---|---|---|---|---|
1 |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 Nordrhein-Westfalen | 17,538,251 | 16,711,845 |
2 | 巴伐利亚 | Bayern | 12,397,614 | 10,902,643 |
3 | 巴登-符腾堡 | Baden-Württemberg | 10,486,660 | 9,286,387 |
4 | 下萨克森 | Niedersachsen | 7,777,992 | 7,162,103 |
5 | 黑森 | Hessen | 5,971,816 | 5,507,777 |
6 | 萨克森 | Sachsen | 4,056,799 | - |
7 | 莱茵兰-普法尔茨 | Rheinland-Pfalz | 3,989,808 | 3,630,823 |
8 | 柏林 / 西柏林 | Berlin / West-Berlin | 3,292,365 | 2,012,709 |
9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 Schleswig-Holstein | 2,800,119 | 2,554,241 |
10 | 勃兰登堡 | Brandenburg | 2,455,780 | - |
11 | 萨克森-安哈尔特 | Sachsen-Anhalt | 2,287,040 | - |
12 | 图林根 | Thüringen | 2,188,589 | - |
13 | 汉堡 | Hamburg | 1,706,696 | 1,592,770 |
14 | 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 | Mecklenburg-Vorpommern | 1,609,982 | - |
15 | 萨尔兰 | Saarland | 999,623 | 1,055,660 |
16 | 不来梅 | Bremen | 650,863 | 660,084 |
駐外軍警及外交人員 | Bundeswehr, Polizei und Auswärtigen Dienstes im Ausland |
9,698 | - | |
德国 |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 80,219,695 | 61,077,042 |
主要城市
[编辑]排序 | 城市 | Großstädte | 邦 | 2011年普查 | 1987年普查 |
---|---|---|---|---|---|
1 | 柏林市 / 西柏林 | Berlin / West-Berlin | 柏林 | 3,292,365 | 2,012,709 |
2 | 漢堡自由漢薩市 | Hamburg | 漢堡 | 1,706,696 | 1,592,770 |
3 | 慕尼黑聯邦首府市 | München | 巴伐利亞 | 1,348,335 | 1,185,421 |
4 | 科隆市 | Köln | 北萊茵-西發里亞 | 1,005,775 | 928,309 |
5 | 美茵河畔法蘭克福市 | Frankfurt am Main | 黑森 | 667,925 | 618,266 |
6 | 杜塞道夫市 | Düsseldorf | 北萊茵-西發里亞 | 586,291 | 563,531 |
7 | 斯圖加特聯邦首府市 | Stuttgart | 巴登-符騰堡 | 585,890 | 551,904 |
8 | 多特蒙德市 | Dortmund | 北萊茵-西發里亞 | 571,143 | 584,089 |
9 | 埃森市 | Essen | 北萊茵-西發里亞 | 566,201 | 623,427 |
10 | 不萊梅市 | Bremen, Stadt | 不萊梅 | 542,707 | 533,455 |
11 | 德勒斯登市 | Dresden | 薩克森自由州 | 512,354 | - |
12 | 漢諾威聯邦首府市 | Hannover | 下薩克森 | 506,416 | 494,864 |
13 | 萊比錫市 | Leipzig | 薩克森自由州 | 502,979 | - |
14 | 杜伊斯堡市 | Duisburg | 北萊茵-西發里亞 | 488,468 | 525,378 |
15 | 紐倫堡市 | Nürnberg | 巴伐利亞 | 486,314 | 470,943 |
婚姻狀況
[编辑]婚姻狀況 | Familienstand | 2011年普查 | 1987年普查 |
---|---|---|---|
單身 | Ledig | 32,039,091 | 23,490,199 |
已婚 | Verheiratet | 36,669,868 | 29,779,375 |
喪偶 | Verwitwet | 5,733,361 | 5,413,433 |
離婚 | Geschieden | 5,677,654 | 2,394,035 |
註冊終身伴侶 | Eingetr. Lebenspartnerschaft | 68,268 | - |
註冊終身伴侶;喪偶 | Eingetr. Lebenspartner/-in verstorben | 1,350 | - |
註冊終身伴侶;已撤銷 | Eingetr. Lebenspartnerschaft aufgehoben | 5,531 | - |
未表明狀態 | Ohne Angabe | 24,572 | - |
教育程度
[编辑]最高學歷 | Höchster Schulabschluss | 2011年普查 | |
---|---|---|---|
人數 | % | ||
無文憑 | Ohne Schulabschluss | 3,241,010 | 4.7 |
在學中 | Noch in schulischer Ausbildung | 3,031,190 | 4.4 |
國民中學畢業 | Haupt-/ Volksschulabschluss | 24,513,350 | 35.6 |
實用專科中學/文理高中畢業 | Realschul- oder gleichwertiger Abschluss | 18,568,560 | 26.9 |
應用技術大學入學資格 | Fachhochschulreife | 5,531,480 | 8.0 |
大學入學資格 | Allg./fachgebundene Hochschulreife (Abitur) | 14,023,530 | 20.4 |
總計 | Personen im Alter von 15 Jahren und mehr | 68,909,120 |
最高專業學位 | Höchster beruflicher Abschluss | 2011年普查 | |
---|---|---|---|
人數 | % | ||
無專業證書 | Ohne beruflichen Abschluss | 18,383,890 | 26.7 |
二元制職業教育學徒、職業訓練 | Lehre, Berufsausbildung im dualen System | 31,804,990 | 46.2 |
特殊技術學院證書 | Fachschulabschluss | 7,321,610 | 10.6 |
特殊學院或高等職業學校文憑 | Abschluss einer Fachakademie oder Berufsakademie | 1,032,940 | 1.5 |
應用技術大學畢業 | Fachhochschulabschluss | 3,985,640 | 5.8 |
大學畢業 | Hochschulabschluss | 5,471,080 | 7.9 |
博士學位 | Promotion | 908,970 | 1.3 |
總計 | Personen im Alter von 15 Jahren und mehr | 68,909,120 |
宗教信仰
[编辑]宗教團體 | Religion | 2011年普查 | 1987年普查 |
---|---|---|---|
羅馬天主教會 | Römisch-katholische Kirche | 24,869,380 | 26,232,004 |
德意志福音教會 | 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 | 24,552,110 | 25,412,572 |
德意志自由福音教會 | Evangelische Freikirchen | 714,360 | 388,235 |
伊斯蘭信仰 | Islamischen Religionsgemeinschaft | - | 1,650,952 |
東正教會 | Orthodoxe Kirchen | 1,050,740 | - |
猶太社群 | Jüdische Gemeinden | 83,430 | 32,319 |
其他宗教團體 | Sonstige | 2,116,460 | 1,203,286 |
無信仰或不屬於宗教團體 | Keiner ö.-r. Religionsgesellschaft zugehörig | 26,265,880 | 4,912,260 |
移民與外國人
[编辑]排序 | 出生地 | 2011年普查 |
---|---|---|
1 | 德国 | 68,394,568 |
2 | 波蘭 | 1,568,856 |
3 | 土耳其 | 1,346,029 |
4 | 俄羅斯 | 878,256 |
5 | 哈萨克斯坦 | 826,512 |
6 | 羅馬尼亞 | 479,718 |
7 | 捷克 | 441,790 |
8 | 義大利 | 336,895 |
9 | 苏联 | 227,907 |
10 | 烏克蘭 | 212,266 |
排序 | 國籍 | 2011年普查 | 1987年普查 |
---|---|---|---|
1 | 德国 | 74,039,682 | 56,931,467 |
2 | 土耳其 | 1,505,305 | 1,422,732 |
3 | 義大利 | 488,390 | 495,433 |
4 | 波蘭 | 382,391 | |
5 | 希腊 | 254,282 | 254,503 |
6 | 克罗地亚 | 209,840 | - |
7 | 俄羅斯 | 174,023 | - |
8 | 奥地利 | 164,246 | |
9 | 波黑 | 140,103 | - |
10 | 荷蘭 | 128,862 |
爭議
[编辑]資料保護
[编辑]德國曾經歷納粹蓋世太保與東德史塔西長期監控迫害人民的慘痛歷史,因此對於「老大哥」侵犯隱私特別敏感。反對人士擔心敏感資料遭到有心人士濫用,害怕成為「透明公民」,而普查是走向國家全面監控、思想審查的第一步。實際上1987年普查原定在1981年進行,由於大規模抗議與抵制才拖延至1987年舉行。
為保障個人資料隱私權,德國聯邦統計局禁止將蒐集到的資料轉移給其他機構,並且儘早將姓名與地址等個人資料刪除。[13][14]
宗教問題
[编辑]問題8關於個人宗教信仰,這是唯一可以拒絕回答的問題。[15]反對人士批評宗教信仰並不是歐盟所規定需要調查的項目。除此以外,問題8之「無信仰或不屬於宗教團體」以下不再細分其他宗教世界觀與非宗教世界觀 (如人道主義、不可知論與和平主義等)。[16]
推算失誤
[编辑]德國人口比先前估計的短少150萬,這對以嚴謹、準確自豪的德國人來說乃一大羞辱。自東西德在1981與1987年的最後一次普查後,出生、死亡、遷徙等人口動態統計是由地方戶政單位所管理登記。經過深入調查,過去數年來人口高估的主因並不是由於生育率降低所造成的人口自然消長或是計算錯誤,而是1990年代移入德東的移民又二次移民離開了德東;這些移民在回到自己的國家或是前往經濟較發達的德西後,並未通報註銷戶籍,且在新地方又登記新的戶籍,[17]久而久之,戶籍登記人口與實際人口便差距越來越大,直到事隔20幾年後實際調查才發現這些幽靈人口根本不存在,才會造成這種150萬人一夜間憑空消失的情況。
人口高估的其中一項後果是2011/2012年度各邦預算與稅金的重新分配。各邦同意限制2011年三分之一的額外支出與2012年的三分之二,2013年起調整後的人口才開始納入考量。
參考
[编辑]- ^ 2011 Census: 80.2 million inhabitants lived in Germany on 9 May 2011 (PDF). Zensus. [2013-11-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1-24).
- ^ 2011 Census: 80.2 million inhabitants lived in Germany on 9 May 2011. Destatis. [201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4).
- ^ Germany still divided, first census since reunification shows. Telegraph. [201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 ^ 4.0 4.1 Bundesministerium des Innern: Deutschland beteiligt sich mit einer registergestützten Zählung an der kommenden Volkszählungsrunde der EU 2010/2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essemitteilung vom 29. August 2006
- ^ 存档副本. [201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 ^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 Die Macht der Zahlen (PDF). [2016-11-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2-21). (PDF; 148 kB), 23. August 2006, abgerufen am 20. März 2015.
- ^ zensus2011.de FAQ: Welche Kosten werden durch den Zensus verursacht und wie wird der Zensus finanziert?. [2016-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30).
- ^ Zensusgesetz 2011,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88 KB)
- ^ Lessons from the German census. Pew Research Center. [201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 ^ Demographic Corrections: Census Downsizes German Population. Spiegel. [201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 ^ German 2011 Census Shows Population Smaller than Expected. Wall Street. [2013-11-04].
- ^ Surprises emerge in German census data. DW. [201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2).
- ^ zensus2011.de Warum die Zensusdaten sicher sind. [2016-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8).
- ^ Volkszähler kämpfen gegen die Zensus-Angst. Spiegel Online. 2011-05-09 [2011-05-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存档副本. [2016-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9.
- ^ Musterfragebogen zur Haushaltebefragu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0.9MB)
- ^ Frank Patalong. Deutschland wird zum Staat der Gläubigen erhoben. Spiegel Online. 2011-05-11 [2013-06-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存档副本. [2016-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7.
- ^ Germany and its minorities, or surprises of the census of 2011. Institut national d'études démographiques (INED). 201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5).
外部連結
[编辑]- (德文)2011年普查官方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德文)德國聯邦統計局官方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