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72年達荷美政變

坐标6°29′50″N 2°36′18″E / 6.49722°N 2.60500°E / 6.49722; 2.605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2年達荷美政變
冷戰的一部分
日期1972年10月26日
地点6°29′50″N 2°36′18″E / 6.49722°N 2.60500°E / 6.49722; 2.60500
结果

政變成功

参战方

達荷美共和國政府

  • 總統委員會

達荷美共和國軍部

指挥官与领导者
于貝爾·馬加
朱斯坦·阿奧馬德貝-托莫坦
蘇魯-米岡·阿皮蒂
馬蒂厄·克雷庫
伤亡与损失
無傷亡報告
1972年達荷美政變在貝南的位置
1972年達荷美政變
政變發生地在達荷美共和國的位置(綠色)

1972年達荷美政變達荷美共和國馬蒂厄·克雷庫少校(後升為將軍)於1972年10月26日發動的政變。通過此次政變,克雷庫控制了達荷美共和國,並終結了1970年總統選舉英语1970 Dahomeyan presidential election被取消後建立起的由三名總統委員會英语Presidential Council (Benin)成員(于貝爾·馬加朱斯坦·阿奧馬德貝-托莫坦蘇魯-米岡·阿皮蒂)輪流執政的政治體系。[1]政變發生時,總統委員會主席正由阿奧馬德貝-托莫坦擔任。[2]

背景[编辑]

1970年3月,達荷美共和國舉行總統選舉,四位候選人分別是于貝爾·馬加朱斯坦·阿奧馬德貝-托莫坦蘇魯-米岡·阿皮蒂埃米爾·德蘭·津蘇[3]然而,這場選舉進行得並不順利,候選人的支持者之間發生了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因此執政的軍政府於3月28日宣布此次選舉無效。[4]次月,在軍政府斡旋之下,除幾乎沒得到多少選票的津蘇之外,另外三位候選人達成一致,同意組成總統委員會並輪流執政,形成一種脆弱的表面和平。除了政治不穩之外,達荷美國內的經濟壓力和高企的失業率造成人民負擔沈重,而知識分子也對該國建國以來經濟主要依靠法國援助表示不滿。克雷庫在奪取政權之後發表的聲明裡也稱,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消除政治傾軋是他發動政變的主要目的。[5]

經過[编辑]

此次政變由維達衛戍部隊的士兵發動[6],當時馬加和阿奧馬德貝-托莫坦正在舉行總統委員會會議。[注 1][7]據現場報道,叛軍突然抵達首都波多諾伏總統府內閣室並開槍射擊[6],但並未導致人員傷亡。[8]克雷庫率領第一支武裝連隊闖入會議現場,宣布總統委員會終止。[9][10]克雷庫在國家廣播電台(即後來的貝寧廣電辦公室)上宣布了政變的消息。在電視直播中,他將總統委員會稱為“三頭異獸”,批判它是一頭有著“先天缺陷……臭名昭著的低效和……不可原諒的無能”的“怪物”。[10]克里斯托夫·索格洛於1963年領導的政變英语1963 Dahomeyan coup d'état類似,這次政變也受到了全國大部分民眾的支持。[11]克雷庫任命自己為新的國家元首,並任命軍官擔任各部級職務。[6]

餘波[编辑]

政變後,總統委員會成員和其他多名著名政治人物被逮捕、監禁或軟禁,直到1981年才被釋放。[12]獲釋後,原總統委員會的三名成員都搬到了巴黎[13]

意識形態轉變[编辑]

1974年11月30日,克雷庫在阿波美出席一場知名人士集會時發表了一段震驚聽眾的講話,宣布他領導的政府正式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14]在他領導下,達荷美很快倒向蘇聯及其東方集團[15]翌年11月30日,克雷庫宣布達荷美共和國停止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新生的“貝寧人民共和國”。“貝寧”這一名稱來源於歷史上西非海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貝寧王國[16]同日,克雷庫領導的先鋒主義政黨貝寧人民革命黨成立,並成為貝寧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合法政黨。[17]

腳註[编辑]

  1. ^ 當時阿皮蒂在巴黎進行政治訪問。

引用[编辑]

  1. ^ "Après 29 ans de pouvoir, le Président Kérékou tire sa révérence", IRIN, 6 April 2006 (法語).
  2. ^ Samuel Decalo, "Benin: First of the New Democracies", in Political Reform in Francophone Africa (1997), ed. Clark and Gardinier. ISBN 978-0813327860.
  3. ^ Decalo 1973,第469頁.
  4. ^ Ronen 1975,第218頁.
  5. ^ 达荷美軍人又政变 宣佈接管文聀政府. eresources.nlb.gov.sg. [2024-06-13]. 
  6. ^ 6.0 6.1 6.2 Johnson, Thomas A., Eleven-Officer Rule in Dahomey Is Set Up Following Army Coup (PDF), The New York Times, 28 October 1972: 3 [2008-12-14] .
  7. ^ Army Takes Power in Dahomey Coup, The Washington Post, 27 October 1972: A22 [2008-12-24] .
  8. ^ Decalo 1973,第476頁.
  9. ^ Ronen 1975,第217頁.
  10. ^ 10.0 10.1 Decalo 1973,第476頁.
  11. ^ Houngnikpo 2001,第181-182頁.
  12. ^ Lea 2001.
  13. ^ Le Vine 1997,第190頁.
  14. ^ Philippe David. Le Bénin. KARTHALA. : 60. ISBN 978-2865378227. 
  15. ^ Dominique Auzias; Jean-Paul Labourdette; Sandra Fontaine. Bénin. PETIT FUTE. 2010-10-02. ISBN 978-2746929241. 
  16. ^ Dickovick, J. Tyler. Africa需要免费注册. Stryker-Post. 2014: 70. ISBN 9781475812374. 
  17. ^ Chronologie du Bénin - Jeune Afrique.com. JeuneAfrique.com. [2024-06-11] (fr-FR). 

參考文獻[编辑]

  • Decalo, Samuel, Regionalism, Politics, and the Military in Dahomey, 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 (College of Business,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April 1973, 7 (3): 449–478, JSTOR 4190033 .
  • Ronen, Dov. Dahomey: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5. 
  • Houngnikpo, Mathurin C. Determinants of democratization in Afric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enin and Togo.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1. ISBN 9780761820635. 
  • Lea, Chris. Political Chronology of Africa. Routledge. 2001: 40. ISBN 978-1-135-35666-8. 
  • Le Vine, Victor T. The Fall and Rise of Constitutionalism in West Africa.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 1997, 35 (2): 181–206. S2CID 153723378. doi:10.1017/s0022278x97002395. 
  • Decalo, Samuel. Regionalism, Politics, and the Military in Dahomey. 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 1973, 7 (3): 449–478. 
  • Ronen, Dov. Dahomey: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