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袁鍾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鍾秀
大清四川鄰水縣知縣
籍貫江西省信豐縣
字號字耘嵋,號芝田
出生1701年
逝世卒年不詳
墓葬江西省信豐縣東鄉劉坑口[1]
親屬曾祖母羅氏[2] 、祖父饒州訓導袁瑛
出身
  • 乾隆元年丙辰科進士
著作
  • 《修建義學記》[3]

袁鍾秀(1701年—?年),字耘嵋,號芝田江西省信豐縣[4]。清朝官員。

生平

[编辑]

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舉人[5]。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進士。乾隆九年(1744年)任四川鄰水縣知縣[6][7]。移修潾山書院於鄰水縣北街,並將充公田四處作為其學田[8][9]。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三月再次任鄰水縣知縣[10][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鄰水縣令袁鍾秀墓在東鄉劉坑口』。[同治六年補刻乾隆]《信豐縣志》續編外志
  2. ^ 『羅氏。庠生袁崇修妻。授饒州府學訓導袁瑛母也。修貧甚。氏織紝以佐家計。修死遺子二。長子亦亡。次即瑛。㷀㷀相依。常至絶粒。族或以窘廹不能育孤。勸其改字。矢死不二。瑛甫長就傅。命受業邑明經俞咨垂之門。親率老婢碾糠鬻以供饌具。瑛補弟子員食餼。稍藉館穀以供甘旨。氏茶苦自甘。曰兒無忘絕粒時也。瑛後膺康熙三十五年恩貢。授饒州府學訓導。以老不就。樸茂醇謹。推重士林。後曾孫鍾秀登丙辰進士。授隣水知縣。』。[同治六年補刻乾隆]《信豐縣志》卷十一
  3. ^ 『自昔文翁化蜀。而後司馬諸公詞賦甲於天下。及唐宋元明諸君子繼起。或精忠貫曰爲當代之名臣。或經術湛深推一時之理學。彬彬乎。蜀地人文之盛。史冊昭垂洵不誣也。余於甲子歲(乾隆九年甲子)奉命來宰鄰邑。甫入境見夫山水之秀麗。人物之清奇。意其中必有含英咀華之士。繼往代而興起者乎。蒞任後披覧邑乘。多鈌漏弗全。所載科第人物惟明時稱爲最盛。至我朝定鼎以迄於今。百餘年間登賢書者寥寥數人。且自乙卯(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以後科名弗續。豈氣化之偶有缺歟。抑亦官斯土者作興鼓舞之有未盡耶。譬之大木不經灌漑。弗獲連抱之材。方之美玉不藉雕琢。難成廟堂之器。是義學之設有闗於文教也大矣。伹鄰當凋殘後開墾入籍有數省之民。新舊錯處。訟獄繁興。居官者日鞅掌於簿書。亦且兩袖清風。力難兼顧。爰有志焉。未遑及也。丙寅歲(乾隆十一年丙寅)奉文清查空廟。因獲充公之田數處。遂不禁欣然曰:義學之設其有藉於是乎。因攷從前徐令(徐枝芳)原建立義學講堂五間在文昌宮右。其地狹隘不足壯觀。又石碣所載舊有義學田二處。現據諸生呈請並歸義學經管。爰卜地於城隍廟後官基內。其地寛敞。遂鳩工庀材。建後堂三間。前廳三間。右書齋五間。大門一間。周圍垣。不數月而工告竣。延師訓課。其中將義學田租助師生膏火之資。於以佐文眀而儲國英。實有厚望矣。昔李渤建學白鹿。人文蔚起東南。椒山講學臨洮。文治霞蒸西北。肄業者得其地。受敎者達其材。行見鄰山金盤之秀。啟我文明。臥龍石壁之竒。毓爲英俊。必有絕類離倫,脫頴而出者。以繼美前代諸君子。吾知其捷於影響矣都人士其共勉之。』。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四
  4. ^ 『乾隆元年丙辰科金德瑛榜……袁鍾秀。字耘嵋。號芝田。四川順慶府鄰水縣知縣』。[同治六年補刻乾隆]《信豐縣志》卷八
  5. ^ 『卿舉……雍正十年壬子科。黄世成字培山中順天鄉試見進士。袁鍾秀字耘嵋見進士。』。[同治六年補刻乾隆]《信豐縣志》卷八
  6. ^ 『袁鍾秀。江西信豐人。乾隆丙辰進士。乾隆九年任。直正剛方。政持大體。鄰邑學校自公初振興焉。』。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二
  7. ^ 《聞王師討西𦍑瞻對因懷鄰水宰袁雲梅》:王師討瞻對,數萬出西川。直搗螻蟻穴,先防隴右邉。𦍑人湏小懲,蜀道應安眠。吾友官鄰水,懷兹一悵然。黄世成,《平菴詩集》卷之十
  8. ^ 『潾山書院。舊址在縣中街文昌宫側。國朝康熈元年知縣李時亨建。康熈四十二年知縣徐枝芳增修。置義田二處。爲諸生饘粥之資。乾隆十二年知縣袁鍾秀移修於縣北街。又獲充公田四處。乾隆十四年知縣程英銘補修。嘉慶十年知縣陳崇禮涖任。時邑孝廉前任兩淮鹽運使司廖復堂捐買學田一處。通計學田七處。每年收租以爲延師修艙并諸生膏火之資。』。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一
  9. ^ 『袁鍾秀。字耘湄。號芝田。饒州訓導瑛之孫也。瑛之伯崇雅與瑛以明經著稱鄉里。鍾秀幼爲瑛所鍾愛。及就傳戲為文。瑛見之竊喜。雍正壬子舉于鄉。乾隆丙辰詔方苞等搜錄遺卷(按搜錄遺卷,始自雍正元年恩科鄉試,有迴避未試者,欽派大臣於內閣考試,取中四名,並搜所落卷二本。乾隆元年,奉上諭今科會試遺卷內當有佳者,應再行校閱,不必拘定額數,揀選呈進,續出一榜,著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朱軾,侍郎邵基,張廷璟,學土方苞,公同閱看,又取中三十五名,內老人五名,誠曠典也。)。登二甲進士。選四川之隣水。俗健訟。多譸張假餙。以試令初至。訟牘二百餘。乃一一親質。得其恧情。剖决如流。訟者半息。夫役舊例派供于舖户。縣正佐乃營弁分領。河道官塘責綱户歳納魚課。悉罷之。民勒碑以頌。江津有嘓嚕袁孟世者。拒捕傷官。久不得。鍾秀一日摛獲四人。大吏嘉之。有華銀山。界重、順二郡。跨邑與巴縣、合州、岳池。奸民盗取硫磺。捕之則旋散旋合。隸互以他境相委。事發則官受其累。鍾秀戒隸。不得以區域為限。立重賞購捕無遺。躬至山周察形勢。圖其途徑。請設卡撥兵。移豐和通判分轄之。以善後事。皆允行。而川多巖塹廢寺。爲奸匪所潜。臬司奏允塡塞折毁。以杜其獘。鍾秀以邑無書院。乃即以毁寺之材。修建書院。而籍僧田之無主者。以充生徒膏火。臬司是其議。令他邑悉次第倣行。乾隆十一年有僧衆至邑被獲。時匪犯劉奇事覺頗駭僧怪誕。鞠其徒則曰寐龍也。申報檄未下而僧死於獄。乃釘其手足于棺而瘞之。九月詔使偕臬司及順慶游擊領兵至。趣令速具狀問寐龍□屍保無恙乎。衆皇駭不知所謂。啓棺則屍尚未腐。而釘迹甚固。因騐左乳及右股。勞之曰信無誤。辦事如此。可稱精明周到矣。乃寸磔其屍而去。後詢之曰:禁中傳寐龍左乳有肉痣。右足黑子象七星。能尸遁。死乃幻也。以功議敘。會嬰疾固請乞。大僚咸以其去爲惜』。[同治六年補刻乾隆]《信豐縣志》卷九
  10. ^ 『袁鍾秀。字耘嵋。號芝田。信豐人。乾隆元年進士。知四川鄰水縣。息詞訟。罷漁課。有華銀山奸民入邑界。盜取硫磺。捕之則旋散旋合。因請設卡撥兵。移豐和通判駐轄彈壓。有妖僧頗怪誕。鞠其徒則曰寐龍也。申報檄未下。而僧死於獄。乃釘其手足於棺瘞之。既而大府以兵至趣令具狀。及啓棺屍猶未腐。釘迹甚固始。知僧能屍遁。死乃幻也。遂寸磔其屍。以功議敘。因疾辭歸。二十四年仍令鄰水。捐俸修鄰山書院。清岀無主僧田百餘畝。以贍廩餼。邑人遂名袁公書院。紀其事於石。《寶志》《信豐志》』。[同治]《贛州府志》卷五十
  11. ^ 『潾山。鄰水縣。簡缺。繁難地亦簡。少府東南三百里。徵銀六千百十一兩。雜稅八十三兩。穀三千八百石。入學八名。養廉六百兩。知縣 袁鍾秀。魯齋。江西信豊人。丙辰。二十四年三月補』。《大清縉紳全書》乾隆二十五年冬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