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舊魚市場
22°59′37″N 120°11′33″E / 22.993642°N 120.192397°E
臺南舊魚市場,為臺南在日治時期專營魚貨拍賣批發的市場,位於臺南市中西區。
沿革
[编辑]西市場內附設漁獲攤位
[编辑]1905年臺南西市場為府城內首個具現代化建築與設備的公營市場市場,經營肉品、漁獲、蔬菜、水果等食材批發零售,可說是府城地區主要的食材批貨來源地。換言之,西市場內已有漁獲攤位。除了攤商外,有些與食材相關的營運公司、單位,也在西市場內部設置辦事處。如臺灣漁業株式會社支店於1915年承租中央棟二樓辦公,以便進行漁獲交易。[1]:134
魚市場獨立
[编辑]1911年,依據市場取締規則所紀錄,魚市場獨立出來營運,為漁獲拍賣批發性質,空間使用西市場內部,於1915年設有「魚市場」。[1]:136-137
魚市搬遷
[编辑]安平運河於1926年完工後,漁船可沿運河駛入市區。隨著西市場內日益飽和、魚市場經營擴大的需求與衛生管理[1]:139,在1935年於運河船溜南側興建一座新式現代化設施的魚市場,以因應需求。隔年(1936年)5月7日舉行建築落成典禮,同年完成搬遷,成為台南第一座專門魚貨拍賣市場。[2]
戰後
[编辑]臺南舊魚市場建築於日本時代落成後,一直營運到戰後。在運河旁的魚市場建物,於戰後持續作為魚市場使用,聚集來自澎湖的海產及乾貨。[3]1980年代,因臺南運河原有碼頭功能的船溜遭填平,興建中國城,漁船無法駛入停留,同期安平港邊碼頭設有小型近海漁船批發市場[1]:140,故1981年魚市場遂搬遷至安平港邊,原址建物改為臺南市區漁會辦公室使用[3][4],後來還因臺南運河船溜填平興建臺南中國城,影響船隻停泊[1]:140。
現今
[编辑]2016年,因為中國城暨運河星鑽跨區段徵收案,舊魚市場也在徵收範圍內並規劃成商業用地,因而臺南市政府要求漁會遷移(建物所有權登記在市政府名下)[5]。該建物雖非政府公告的文化資產,但已有80年歷史,且為運河盲段填平後見證當地曾有漁業活動的史蹟,因而引發了反對拆除的意見[5][6]。後來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因為地方文史人士的反對意見,[7]宣布暫停該建物的拆除作業[8],並在9月舉辦的第二場說明會提出4種保存方案[9]。
2017年,有文史人士反應臺南市政府在第二場說明會只承諾會保留,但相關的後續動向不明[10]。文化局長葉澤山對此表示市府已決定保存,但因為相關都市計畫的問題,原地保存有困難,確切的保存方式仍有待研議[10]。
2018年10月,臺南市政府地政局表示,魚市場確定原地保留[11]。2020年開始進行景觀改造工程,由港濱歷史公園裝置藝術「大魚的祝福」設計藝術家楊士毅操刀,命名為「大海的寶物」[12][13]。2023年在保留原始四面牆的前提下於原址興建地上7層、地下2層的旅館,由荷蘭MVRDV建築團隊、慶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規劃,預計2026年開幕[14]。
建築設施
[编辑]魚市場的經營,在日本時代主要是由臺南水產會負責,戰後則是由漁會營運。1936年落成的魚市場為一現代化建築,以紅磚鋼筋混凝土建造,佔地約三百餘坪。內部依據使用功能,分別有幾種類型的空間:屬於處理事務類型的,如客人室、接待室、辦公室、值班室、雜工室、文件庫;屬於漁獲販售使用,如拍賣場、中盤商室、置物室、冷藏庫、賣家休息室等。[1]:139
臺南市漁業組織
[编辑]日本時代的臺南市漁業組織可大致分為三個系統,分別面向漁民、市場營運、漁獲經銷,戰後三者統合為一漁會系統。[1]:140
臺南魚市場
[编辑]由市役所主管直營,負責規劃與興建市場硬體。其乃依據臺灣總督府在1904年頒布的六十五號令,規定各地市場與屠畜場為公共建造物,且市場為公共事業,由地方政府為直屬管理單位。更在1937年的〈臺灣都市計畫令實施細則〉,將市場視為都市計畫中的一環。[15]
臺南漁業組合
[编辑]以漁戶為主,為今漁會的主要前身。以漁戶為主,主要為促進與引導漁業,維護漁村發展。依據所在地點而各自有各地的漁業組合、漁業合作社等。[16]
臺南水產會
[编辑]1925年3月18日成立,於台南州廳設置事務所。其負責業務主要為魚市場的經營,業務項目有:仲介斡旋、冷藏庫設置、共同販賣所設置補助、共同購買事業補助、新調漁具補助、魚燻製造獎勵、辦理講習會、魚市經營等。[16]
參考來源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陳秀琍. 《臺南西市場》. 臺南市文化局、聚珍臺灣. 2021.
- ^ 環境資訊中心. [202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
- ^ 3.0 3.1 陳秀琍、黃建龍、陳信安、謝佳芸、紀幸芯. 《府城百年濱海道:從青草崙到南萣橋》.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ISBN 978-986-04-3029-5.
- ^ 陳秀琍、黃建龍、陳信安、謝佳芸、紀幸芯. 《府城百年濱海道:從青草崙到南萣橋》.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277. ISBN 978-986-04-3029-5.
- ^ 5.0 5.1 洪瑞琴. 〈見證運河滄桑史 舊漁會倉庫將拆〉. 《自由時報》. 2016-01-22 [201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 ^ 洪瑞琴. 〈一人一信公民力量!搶救80歲台南運河舊魚市場〉. 《自由時報》. 2016-01-22 [201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8).
- ^ 【歷史地景】魚市場的運河味|台南魚市場保留爭議. (我們的島 第882集). 2016-11-21 [202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
- ^ 洪瑞琴. 〈台南舊魚市場 市府宣布暫停拆除〉. 《自由時報》. 2016-08-15 [201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6).
- ^ 洪瑞琴. 〈80歲台南舊魚市場命運 市府公布4保存方案〉. 《自由時報》. 2016-09-21 [201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5).
- ^ 10.0 10.1 洪瑞琴. 〈台南舊魚市場將被大樓取代 ? 公民社群29日繪地景〉. 《自由時報》. 2017-04-25 [201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台南舊魚市場確定原地保留 悄悄地華麗轉身.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南舊魚市場鐵雕閃金光 下月初完工 - 臺南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20-11-22 [2023-11-30] (中文(臺灣)).
- ^ 台南舊魚市場 華麗變身拚活化. www.chinatimes.com. [2020-11-22].
- ^ 日治台南魚市場旅館BOT案簽約 殘留牆面原址保存. [2023-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9).
- ^ 鄭安佑、徐明福、吳秉聲. 〈日治時期臺南市(1920-1941)「都市空間—社會經濟」變遷—指向經濟的都市現代化過程〉. 建築學報 (臺灣建築學會). 2013-09, 秋季號 (第85期): 26.
- ^ 16.0 16.1 "新臺灣を支配する人物と產業史".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 [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