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米羅斯拉夫·薩錫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羅斯拉夫‧薩錫克
出生(1916-11-16)1916年11月16日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逝世1980年5月28日(1980歲—05—28)(63歲)
瑞士韋廷根
職業作家、畫家、建築師

米羅斯拉夫‧薩錫克捷克語Miroslav Šašek,1916年11月16日—1980年5月28日)是一位作家、畫家及建築師,以创作的「This is…」系列兒童繪本(署名M. Sasek)聞名。系列被翻譯成包括中文、日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種語言,获得了《紐約時報》最佳繪本獎國際最佳插畫獎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榮譽圖書等多個國際獎項。歷史學家 Deborah Cohen 稱米羅斯拉夫“擁有如民族學家般敏銳的目光,擅長以跳脫而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筆觸描畫世界。”[1]他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崔茨科夫,自 1948 年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上台後流亡海外,沒有再正式入籍任何國家,下半生維持無戶籍國民身份到處旅居。

生平

[编辑]

家族

[编辑]

米羅斯拉夫的父親Alois Šašek生於一個古老的磨坊家族,家族在洛沃西采附近著名的Lucký Watermill,後任職保險公司經理。母親 Anna Marie Nováková是郵政業務員的女兒,曾在秘書學校學習打字和速記,後擔任通信文員。兩人於1915年9月19日結婚,並於塞德爾恰尼生活。翌年11月16日,米羅斯拉夫出世。1926年10月15日,年僅四十一歲的父親因肺炎逝世,母親帶著十歲的米羅斯拉夫和他六歲的妹妹Věra一起回到崔茨科夫。

學生時期

[编辑]

米羅斯拉夫於1926至1927年就讀塞德爾恰尼的小學,他曾在所有科目都獲得第一級的最高成績。他於1935至1936年就讀布拉格第九區的語法學校,成績並沒有很突出,只有繪畫一項獲得了第一級的最高成績。後來,他就讀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學,並從建築學院和繪畫學院中畢業,他的老師是捷克風景畫家Oldřich Blažíček 。根據Stone is Not Cold 的封面記錄,米羅斯拉夫接受建築師培訓是因為父母不同意他成為畫家。

作家時期

[编辑]

1938至1939年,米羅斯拉夫前往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英國和蘇格蘭考察旅行,成為他後來創作「This is…」系列的契機。三十至四十年代,他為大量兒童書籍及報紙繪畫插圖。除此之外,他亦曾擔任美術編輯的工作。

1946年1月,米羅斯拉夫和第一任妻子Jindřiška Tumlířová(被稱為 Dynda )在亞布洛內茨住了很短的時間,他們在那裡一起設計和製作木偶。1947年,米羅斯拉夫與妻子移居巴黎,在法國美術學院開始他的學業。他還計劃製作一份兒童向的城市插圖指南,由Ladislav Kuncíř出版,但只完成了準備工作。翌年2月,米羅斯拉夫正式移居巴黎,並在巴黎擔任了三年的平面畫家和建築師。

1951年,米羅斯拉夫轉到慕尼黑的自由歐洲電台工作。後來他與妻子Dynda離婚後,回到巴黎重新開始他的兒童指南繪製工作。[2]

1959年,「This is…」系列的首本書This is Paris由出版商WH Allen在倫敦首先出版,不久之後由出版商Macmillan在紐約推出。隨後陸續推出同系列書籍,該系列共有18部作品。高峰期間,This is New York每天銷售量高達600本。六十年代初,系列其中四本書(This Is New YorkThis Is IsraelThis Is VeniceThis Is Ireland),由Weston Woods(現在是Scholastic的一部分)翻拍成12分鐘長的電影。米羅斯拉夫的插圖還經常出現在明信片、海報和許多其他物品上。

六十年代起,米羅斯拉夫會定期記下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中的筆記,並為自由歐洲電台錄製旅行的內容。1961年,米羅斯拉夫與第二任妻子Anna Molková結婚,後者當時以Anka Dušanová的名字在自由歐洲電台擔任主持人。這段婚姻只維持了十年,兩人於1971年離婚。在 米羅斯拉夫生命的最後15年中,他分別在德國、瑞士、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組織了許多自己的作品展覽。1974 年,他出版最後一冊繪本 This Is Historic Britain 時,其時新聞攝影和電視開始普及,加上海外旅遊愈來愈便宜,令世界的神秘面紗逐步揭開,因此他在1960年代末的訪問中表示:「如今的兒童已經知道一切,世界變得愈來愈細小。」[3] 

1980年5月28日,米羅斯拉夫到瑞士韋廷根探望妹妹Věra ,並在她家中與世長辭。

作品

[编辑]

This is 系列

[编辑]

創作此系列期間,米羅斯拉夫會在每個描繪的城市或國家旅居三至四個月,融入當地生活,捕捉兒童深感興趣的主題。

  • This is Paris (1959, 2004)
  • This is London (1959, 2004)
  • This is Rome (1960, 2007)
  • This is New York (1960, 2003)
  • This is Edinburgh (1961, 2006)
  • This is Munich (1961, 2012)
  • This is Venice (1961, 2005)
  • This is San Francisco (1962, 2003)
  • This is Israel (1962, 2008)
  • This is Cape Canaveral (1963, 2009) (再版後為 This is Cape KennedyThis is the Way to the Moon
  • This is Ireland (1964, 2005)
  • This is Hong Kong (1965, 2007)
  • This is Greece (1966, 2009)
  • This is Texas (1967, 2006)
  • This is the United Nations (1968)
  • This is Washington, D.C. (1969, 2011)
  • This is Australia (1970, 2009)
  • This is Historic Britain (1974, 2008) (再版後為 This is Britain

其他作品

[编辑]
  • Benjamin a tisíc morskych dasu Kapitána Barnabáse (Benjamin and the Thousand Sea Creatures of Captain Barnabas)(1947)
  • Vesely kalendarik (Happy Calendar) (1948)
  • Stone is not cold (1961)
  • Mike and the Modelmakers (1970)

繁體中文譯本

[编辑]

簡體中文譯本

[编辑]
  • 《這就是巴黎》,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年4月,ISBN 9787539753478
  • 《這就是倫敦》,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年4月,ISBN 9787539753461
  • 《這就是紐約》,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年4月,ISBN 9787539753485
  • 《THIS IS米先生的世界旅遊繪本‧第一季》,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年4月,ISBN 9787539753492
  • 《THIS IS米先生的世界旅遊繪本·第二季》,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年5月,ISBN 9787539753546
  • 《THIS IS米先生的世界旅遊繪本·第三季》,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年1月,ISBN 9787539769301
  • 《THIS IS米先生的世界旅遊繪本‧精選篇》,安徽: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年1月,ISBN 9787570701810

獲獎與入圍紀錄

[编辑]
  • 1959-1960年:This Is LondonThis Is New York 獲得《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圖兒童讀物獎。
  • 1961年:This Is New York 獲得 Boy's Club of America Junior Books Award。
  • 1979年:This is the United Nations 入選 IBBY(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榮譽名單。
  • 1960年:Award for Excellence, Society of Illustrators. Annual National Exhibition, New York
  • 1961年:The Leyton Prize, London
  • 1962 及 1965年:Best book of the year for Loisirs Jeunes

参考资料

[编辑]
  1. ^ Cohen, Deborah. The Kids’ Guide to the Postwar World. The Atlantic. 2018-05-09 [202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美国英语). 
  2. ^ Doris De Montreville, Donna Hill Third book of junior authors 1972 -- Page 250 "Biographical sketch of Miroslav Sasek: MIROSLAV SASEK was born in Prague, Czechoslovakia, and educated there, specializing in art and architecture.After the coup in February 1948 he chose to emigrate. In Paris he tried to work as a graphic designer and architect for three years. In 1951-1957 Miroslav Šašek was a member of Radio Free Europe in Munich. He started as a producer, but soon became an announcer, actor, reciter and singer. For Free Europe he also drew pictures on leaflets that were in the 1950s. transported to Czechoslovakia by means of balloons. He also worked with exile magazines and publishers. Together with František Smrček (radio pseudonym František Tomáš), they published a cyclo-styled magazine Scorpion. Saska's wife worked in Radio Free Europe as an assistant director. Much as he loved Paris and felt at home there, he did not become a French citizen but has preferred to remain stateless."
  3. ^ 香港,曾是西方兒童眼中的夢幻之都?. *CUP. 2018-06-21 [202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0) (美国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