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江湾镇街道

坐标31°18′04″N 121°28′35″E / 31.30106°N 121.47647°E / 31.30106; 121.4764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湾镇街道
街道
坐标:31°18′04″N 121°28′35″E / 31.30106°N 121.47647°E / 31.30106; 121.47647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虹口区
政府駐地丰镇路300号
村级区划单位数
面积
 • 总计4.17 平方公里(1.61 平方英里)
人口
 • 户籍人口(2008年)7.99万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行政区划代码31 01 09 019
电话区号+86 (0)21

江湾镇街道,是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下属的一个街道办事处

历史

[编辑]

江湾镇街道由“江湾镇”发展而来,其名出现于北宋,沿走马塘(今江湾市河)北岸铺开。江湾成陆距今约1300年。唐开元元年(713年)地处海岸线。天宝十年(751年)处捍海塘内。“虬江十八湾,弯弯到江湾”,江湾以虬江屈曲入境而得名。最早称商量湾,亦名曲江。市镇始建于宋,自胡陆湾桥起沿河向东,坐落走马塘(今江湾市河)北岸。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前后,韩世忠驻中军于此,部分家属随之落户,遂渐成小镇。嘉定十年(1218年)十二月,昆山东部划出,自行建立嘉定县,江湾改隶嘉定县。時嘉定縣在江灣設立巡檢司[1]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受到倭寇劫掠,江湾全镇尽毁,很长时间后方恢复元气。雍正二年(1724年),嘉定县东部划出建立宝山县,江湾改隶宝山县,成为宝山辖下的一个。上海建市後劃歸上海市。江湾面積極盛時期北部直達蕰藻浜並与杨行镇接壤[2]抗战期间,江湾成为淞沪战役主要战场之一。中華民国31年(1942年)市中心区改称第二区,区政府迁江湾镇。中華民国33年(1944年)第二区改称江湾区。中華民国35年(1946年)撤销江湾镇,設立上海市第二十二区,中華民国37年(1948年)改称江湾区。[3]

1949年设江湾区第一办事处。1950年2月成立江湾镇。1956年属北郊区。1958年7月属宝山县,9月划归虹口区,11月复归宝山县。1984年9月划归虹口区。1993年末,当时辖区东临逸仙路,西濒俞泾浦、泗塘及江杨南路,南及西南以水电路、灵丘路、奎山路一线为界,北倚农机路,面积4.27平方千米,辖16个居委会,12个自然村,人口15922户47066人,当时镇政府驻新市南路1191号。

2006年,因辖区内已无农业人口,完全城市化,原村民委员会也早已全部改为居民委员会,因此于9月1日正式改制为江湾镇街道。江湾镇街道东临逸仙路与杨浦区五角场街道为邻,西以泗塘、俞泾浦两条小河以及场中路、江杨南路与闸北区隔开,南分别以汶水东路、水电路、奎照路与虹口曲阳路街道广中路街道凉城新村街道相依,北以三门路至虹北路与宝山区高境镇接壤。

2016年11月,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相关建设完毕,对外开放。[4]

地理

[编辑]

江湾镇街道面积4.17平方公里,政府驻地:丰镇路300号。

  • 东 逸仙路
  • 西 江杨南路,西转沿场中路,南向沿西泗塘,东向沿江湾市河,至水电路市河桥后南沿水电路
  • 南 汶水东路
  • 北 安汾路

行政区划

[编辑]

江湾镇街道下辖以下居委会:奎照路居委会、新市南路居委会、纪念路居委会、文治路居委会、车站西路居委会、万安路西居委会、忠烈居委会、丰镇路居委会、沽源路居委会、新市北路居委会、逸仙路居委会、仁德路居委会、池沟路居委会、镇西居委会、镇北居委会、三门路居委会、车南居委会、春生居委会、丰镇路第二居委会、胜利居委会、韶嘉居委会、学府居委会、宝鸿居委会、三门路二居委会、方浜居委会、新南二居委会、场中居委会、韶嘉第二居委会、安汾路居委会、欣逸居委会。

交通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四十:又東有顧徑、東南有江灣二巡檢司。
  2. ^ 殷行变江湾:江湾机场的前世今生. [失效連結]
  3. ^ 沪东北巨埠:江湾镇.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4. ^ 上海市政府. 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重新对外开放. 2016年11月24日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