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定门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永定门之战,是皇太极率领八旗军与满桂明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因发生于永定门而得名。

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清朝的皇太极率领八旗军,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明朝关内,攻占遵化(今属河北),直逼京师(今北京),史称己巳之变

明朝急令各地兵马驰援。辽东督师袁崇焕统领诸路援军,阻后金军于广渠门之战左安门之战。皇太极进攻受挫,遂施反间计,一时间流言蜚语中伤袁崇焕,明朝皇帝下狱袁崇焕。[1]

各路援军军心动摇,总兵祖大寿还师山海关。[2]皇太极得知反间计大获成功,趁机率领八旗军反攻北京,杀了明朝皇帝一个回马枪,大战于北京城外永定门。

战役过程

[编辑]

崇祯皇帝下狱袁崇焕之后,任命满桂为武经略统帅大军,并催促满桂出战。[3]

十二月上旬,满桂统帅大军决定出战,约四万多士兵,出北京城外,于城南的永定门二里外,在凉水河一带扎营。[4]

皇太极正在郊野收集物资,且猎且行,[5]当得知北京情况后立刻反杀回马枪。八旗军抵达卢沟桥,先击败明军申甫的六千士兵。皇太极派遣侦察兵,发现北京城外有大量明军,是满桂、黑云龙及麻登云、孙祖寿,四总兵官,领马步兵四万、结栅木四百,排列枪炮十重。

八旗军将领图鲁什,率本部队伍作为先锋,先抵近明军阵营。[6]明兵发射枪炮如雨雪,爆炸的轰鸣声传入北京城内。当明军枪炮弹药耗尽,在填装间歇,皇太极当机立断,命令八旗军以及蒙古仆从军,行营兵列阵,呼喊齐进。结果八旗军进击大胜,阵斩明总兵官满桂、孙祖寿、副将、参将、游击三十馀人等,千总、把总无数。生擒总兵官黑云龙、麻登云及参将一人。八旗军大胜,缴获明军辎重繁多,俘虏战马六千多。[7]

永定门之战,明朝惨败,数万兵马全军覆没。[8]

结果

[编辑]

战后明朝收殓战场尸体,朝廷官吏刘宗周统计,明军约三万多具尸体。在战役当天的北京城内市民一开始欢欣鼓舞,以为明军大胜。数日后明军惨败消息传入北京,然而天子脚下的官吏、市民生活一如往日淡然,对明军惨败麻木不仁。[9]

永定门之战后,明朝勤王军元气大损,无法再牵制八旗军。于是皇太极率军掠夺通州大运河各处渡口,掠烧大约一千艘舟船。[10][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一月:“戊申...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令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甯完我、巴克什達海監守之。至是還兵。高鴻中、鮑承先、遵 上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 上計也。頃見 上單騎向敵。敵有二人來見 上。語良久乃去。意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悉記其言…庚戌。縱楊太監歸。後聞,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主。明主遂執袁崇煥入城、磔之。錦州總兵祖大壽大驚。率所部奔錦州。掠奪民物。毀山海關而出。”
  2. ^ 汪楫《崇祯长编》卷二十九,崇祯二年十二月,祖大寿奏疏沙锅左安等门两战皆捷:“甲戌,总兵祖大寿疏言...二十日二十七日沙锅左安等门两战皆捷城,上万目共见何敢言功,露宿城濠者半月何敢言苦,岂料城上之人声声口口只说辽将辽人都是奸细谁调你来,故意丢砖打死谢友才李朝江沈京玉三人,无门控诉,选锋出城砍死刘成田汝洪刘友贵孙得复张士功张友明六人,不敢回手,彰义门将拨夜拿去都做奸细杀了,左安门拏进拨夜高兴,索银四十六两才放,众兵受冤丧气不敢声,言比因袁崇焕被拿,宣读圣谕三军放声大哭,臣用好言慰止且令奋勇图功以赎督师之罪,此捧旨内臣及城上人所共闻共见者,奈讹言日炽兵心已伤。初三日夜哨见海子外营火发兵夜击,本欲(拼)命一战期建奇功以释内外之疑,不料兵忽东奔,臣同副将何可纲张弘谟及参游都守竭力拦阻多方劝谕,人众势解收挕不来此时在臣不难即死自明,诚恐兵丁一散再集更难,且谕且行沿途禁约仍枭示生事者十数人,所过地方毫无骚扰,行至玉田...适阁部孙承宗总督刘策関院方大任各差官亦谕臣期复遵化在诸将莫不慨然,而众军齐言,京师城门口大战堵截,人所共见,反将督师拏问,有功者不蒙升赏,阵亡者暴露无棺,带伤者呻吟冰地,立功何用,即复遵化,皇上那得知道我们的功劳,既说辽人是奸细,今且回去让他们厮杀,拥臣东行,此差官所目击者,及到山海関,阁部孙承宗差总兵官马世龙賫捧圣谕将到传令札营於教军塲迎接,众兵眼望家乡齐拥出関,臣即止於関外欢喜岭,同所统官旗人等,听宣读毕皆痛哭流涕,举手加额,臣因众军感泣,谕之曰,辽兵素受国恩,颇称忠勇,今又蒙朝廷特恩宽宥,若不建功,何以生为众军闻言又复泣下务立奇功,仰荅圣恩於万一矣。”
  3. ^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九》,满桂传记:及大寿军东溃,乃拜桂武经略,尽统入卫诸军,赐尚方剑,趣出师。桂曰:“敌劲援寡,未可轻战。”中使趣之急,不得已,督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诸大将,以十五日移营永定门外二里许,列栅以待。大清兵自良乡回,明日昧爽,以精骑四面蹙之。诸将不能支,大败,桂及祖寿战死,云龙、登云被执。
  4. ^ 杨嗣昌(1588年-1641年)《杨文弱先生集》卷六,封疆共事疏:“窃惟臣等才识黯浅,原不知兵,荷蒙圣恩委任,责成冲边数岁,兢业讲求,亦粗涉其大概矣……且夫宣、大、关、宁,异地同病者也。满桂一战,而宣、大之四万众立尽于凉水河;宋伟、吴襄一战,而关、宁之四万众,半尽于长山子午,半尽于大凌城。岂非近年覆辙哉?……崇祯七年闰八月十八日题”
  5.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二月:“辛亥朔。大兵西趨良鄉。經海子而南。 上曰。諸貝勒可殿後。朕同兩大貝勒在前。且獵且行。”
  6. ^ 鄂尔泰《八旗通志初集》,卷之一百四十四,名臣列传四,镶黄旗满洲世职大臣四,图鲁什传记:“十二月大兵营于北京城西南隅,奉命同副将阿山往视环城敌兵,遇明经略袁崇焕兵,与战,援出镶黄旗被伤四人,执敌哨讯之,言北京永定门南二里,有满桂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四总兵,领兵四万,既回,奏言敌兵结栅四百,枪炮十重,我兵不可惮劳,宜乘夜前进,黎明即攻,太宗是其言。三鼓进兵列阵,八旗兵与蒙古两旗兵奋勇齐进,图鲁什率本甲喇兵,先众攻入,明兵大败,阵斩满桂孙祖寿擒黑云龙麻登云。”
  7. ^ 《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三函第二十册,天聪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大军自良乡县起行,趋北京城。时沈副将率兵六千,迎战於浑河芦沟桥。固遣右翼五旗兵进击,不移时,击败之,擒拿官一员,所获马匹甲胄,取其善者,?其劣者。大军行至距北京二十里外,见有明兵一营。命左翼五旗兵进击,不移时,又败之。是晚营於北京城西南隅。遣副将阿山、游击图鲁什,往视环城敌兵。阿山、图鲁什回告:我等执人讯之,供称北京城永定门南二里外,有满桂、墨云龙及麻登云、孙祖寿四总兵官领马步兵四万、结栅木、四面排列枪炮十重等语。我兵不可惮劳我等十旗行营兵列阵,呼喊齐进。阵斩明总兵官满桂、孙祖寿、副将、参将、游击三十馀人等,千总、把总无数。生擒总兵官黑云龙、麻登云及参将一人。明兵发枪炮如雨雪,我军进击无一死者,岂非天佑乎? 十八日,以阵获马匹六千,择其善者,先党给八大臣、众总兵官及副将各一匹。时诸臣奏云:蒙天眷佑,赖汗洪福,连败大敌,所获诸物,汗与诸贝勒不先择取...汗曰:“我命尔等攻敌,明兵枪炮发时,我为尔等心甚忧悔。幸蒙天佑,尔诸臣并未被创,击败敌兵,虽加赏赍,我犹以为不足也。”论毕,汗只取劣马一匹,为首大臣,各赐良马一匹。诸备御及旗长,各赏马一匹,其馀马匹等照甲分给之。”
  8. ^ 周文郁《边事小纪》卷三,辽师入卫纪事:“卢沟桥则有申甫之败,永定门则有大将军满桂,孙祖寿之死,麻登云,黑云龙之执,马步数万,一掷而空。至蓟州更有兵侍刘公之纶之惨死。贼遂纵横兹辅,如入无人之境矣。”
  9. ^ 文震孟(1574年-1636年)《文文肃公日记》卷一,崇祯二年: “十二月十六日。雪止。闻今日四帅出师。又闻申甫兵溃于芦沟桥。十七日。五鼓即闻炮声不绝。心甚惊疑。俄而贺战胜者相属以路几悚。虏只骑不还矣。城中人气回。贵贱皆欣欣快舞。十八日。往朝中。犹以为胜负相当也。午后始知其确。满桂、孙祖寿皆被杀。未曾杀一虏。而我师歼焉。为之短气。为之心战。然而士大夫怡堂如故。即小民亦皆帖然。此不可解。晤钱中堂。明日复欲出矣。迷人不悟。可叹。可叹。过孟长。后刘念臺京兆出城掩骼。云三万余尸而百姓不与焉。”
  10. ^ 汪楫《崇祯长编》卷三十,崇祯三年正月:“甲辰,直隶廵按龚一程奏报敌兵所毁漕船一烧於通州再烧於张家湾诸处三烧於三河地方共九百七十七只备列各卫所数目以闻”
  11.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二月:“丁丑...又焚通州河內船。約千餘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