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庥
Rev. Hugh Ritchie
出生(1840-09-14)1840年9月14日
 英国蘇格蘭米爾波特英语Millport, Cumbrae
逝世1879年9月20日(1879歲—09—20)(39歲)
 大清福建省臺灣府諸羅縣麻豆社蔴荳堡看西街醫館宿舍
墓地 臺灣高雄市鼓山區打狗外國墓園
国籍 英国
母校格拉斯哥大學、倫敦長老教會神學院
职业英格蘭長老會牧師
活跃时期1867-1879
知名于籌創長榮女中前身
知名作品Notes of a Journey in East Formosa
配偶Eliza C. Cooke(?-1879)
李庥牧師的照片

李庥(英語:Hugh Ritchie,1840年9月14日—1879年9月20日),英格蘭長老會牧師,也是該教會第一位前去臺東宣教的牧師[1][2][3]

生平概略

[编辑]

早年生涯

[编辑]

李庥牧師自格拉斯哥大學畢業後,因嚮往至中國宣教,決定前往倫敦長老教會神學院就讀。1867年6月17日,在其神學院三年級結業時,教會差派他到南中國海接替因「死的洗禮」(英語 : baptized for the dead)而殉教的馬遜牧師(英語 : Rev. David Masson,其人遭大浪捲入南海溺死),並前往臺灣協助馬雅各醫師。[4][2]

在臺傳道

[编辑]

1867年12月13日,李庥牧師帶著懷有身孕的妻子伊萊莎(英語 : Eliza C. Cooke,1828年-1902年,後來被信徒稱為「牧師娘」)經142天左右航行抵達打狗,受到馬雅各醫師及眾信徒歡迎。隔年,英商走私樟腦事件引發臺灣民眾排斥洋教洋人的風潮;馬雅各赴香港結婚不久,即有傳道者被捕下獄,亦有人在舊城被活活打死,埤頭禮拜堂同時遭搶劫燒毀[3]

爾後,馬雅各回臺灣府城(今臺南市中西區周邊)宣教;李庥牧師承接打狗宣道區,並開始計畫重整宣教中心旗後醫館及嚴重毀損的埤頭禮拜堂。1869年1月31日,埤頭教會重建完工後,他憑著一股熱誠與毅力南下,以阿里港為新據點,至當地極端保守漢人社群傳福音。他與伊萊莎同心協力,在阿里港(1869年)、東港(1870年)、琉球(1870年)、阿猴(1871年)、竹仔腳(位於現屏東縣林邊鄉,1871年)、杜君英莊(1872年)、鹽埔(1872年)、加蚋埔(1873年)、楠仔坑(1873年)、橋仔頭(1873年)、南岸(位於現屏東縣新埤鄉,1874年)及建功庄(現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客籍居民為主要人口[5])、劉展庄等地開設教會。[6]

李庥牧師在來臺最初四年期間,除牧養打狗宣道區旗後醫館與十數間教會,亦負責巡視馬雅各所開創的府城教會及其東側山區內諸「山崗傳道站」(Hill stations)或「山崗教會」(Hill churches),即木柵(Baksa,現旗山區北側內門區境內,府城以東約27英哩)、崗仔林(Kongana,現左鎮區岡林里菜寮溪東岸附近[7][8][9])、柑仔林(Kamana)及拔馬(Pwahbe,左鎮區菜寮溪北岸)[10]各地教會。

李庥牧師經常研讀臺語漢文客家語,也曾向各地原住民學習他們的語言。[4][2][3]

辦學講課

[编辑]

1870年2月,李庥牧師聘請來自澎湖的林兼金擔任助理[11],並積極創辦傳道師養成班(英語 :The Student's Class);教室設於旗後牧師館樓下,當時學生有彭根源、黃深河、雷金、胡古、吳葛、林華及劉沃等;日後,他們個個都為宣教開拓做出巨大貢獻。[12]

1876年,臺灣府打狗兩宣道區合併,旗後傳道師養成班的學生跟隨遷至府城,並成立大學(英語 :Capital College)[13];李庥牧師在該校教授舊約概論及天文學課程。[1][4][2][14]

與偕牧師

[编辑]

1871年底,加拿大長老教會首任中國宣教師偕叡理牧師(英語 :Rev. George Leslie Mackay,原被差遣至汕頭宣教)在打狗上岸,並南下阿里港拜訪李庥牧師,從事同工兩個月。李庥牧師傳授偕牧師在臺宣教的要訣,並建議他到北部地區傳教。後來,李庥牧師邀請府城的德馬太醫師(英語 :Dr.Matthew Dickson)[15]馬偕牧師一同搭船北上;1872年3月9日,他們從淡水上岸,並致力完成長老教會在臺灣的宣教佈局。[4][2]

傳道後山

[编辑]

前往後山地區傳道之前,為了瞭解其中情形,他探訪前來旗後醫館就醫的卑南族病患,以及不少曾在府東山崗教會、南部諸教會聚會過的西拉雅平埔族信徒。

1875年3月14日,在東港教會長老陪伴下,他搭船前往當時仍受管制的後山,經寶桑(臺東)、蟳廣澳(成功)、彭仔存(現長濱鄉寧埔村城山社區[16][17]),於沿途傳道,並於同年4月23日返回,完成長老教會於東臺灣第一次的宣教行動。[1][4][2][3]

興創女學

[编辑]

李庥牧師和伊萊莎常拿藥品物資幫助貧苦人家,甚至暗中以金錢相助。他也深入體會當地人的生活,以瞭解他們所欠缺的東西,並尤其對婦女卑微、受束縛的社會地位深表同情。 他認為婦女是家庭信仰的中心,因此,若信仰要有健全的發展,必要重視婦女教育。於是,他積極創設「女宣」與「女學」,而「女學」入學的唯一條件是「解開纏足」,以解開婦女在兩性關係上所受的長久束縛;後來,他尋得看西街醫館東南隅一塊空地設置學校(該校日後發展為長榮女中)。[4][2]

過世

[编辑]

但是,李庥牧師屢次感染瘧疾,身體日漸虛弱。1879年9月20日,李庥牧師熱病復發,雖經安彼得醫師(英語 :Peter Anderson)[18]全力救治,仍於9月30日下午3時病逝於看西街醫館宿舍。伊萊莎依照他的心志將他安葬在打狗宣道區。當晚,精於教會建築木工施大闢牧師(英語 :Rev. David Smith)親手為李庥牧師製作棺木。翌日,二十四位大學學生與宣教師護送棺木,從安平小火船到打狗;當日下午7時左右,眾人將他的遺體安葬於打狗山山腳砲臺下的打狗洋人墓園[4][2][3][19]

大事年表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勁草. 傳教士到台灣.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3-08-01 [2017-03-13]. ISBN 97895711716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新使者》雜誌第40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1997. 
  3. ^ 3.0 3.1 3.2 3.3 3.4 3.5 太平境教會. www.tpkch.org.tw.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林熙皓. 李庥牧師. 教會人物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5. ^ 429 從南岸遷去建功庄. archive.is. 2017-03-13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3). 
  6. ^ 第二屆開拓研討會 (PDF). archive.is. 2017-03-13 [2017-03-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13). 
  7. ^ 崗仔林的李氏家族 - 李景行. www.pct.org.tw.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8. ^ 崗仔林教會 (寫真帖). www.laijohn.com.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9. ^ 清末到日據時代初期左鎮平埔基督徒的宗教與社會 (PDF). archive.is. 2017-03-13 [2017-03-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13). 
  10. ^ 226 山崗四社傳道站. www.laijohn.com.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11. ^ 160 自澎湖來的讀書人. www.laijohn.com.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12. ^ 378 談打狗傳道養成班. www.laijohn.com.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13. ^ 400《台南教士會議事錄》. www.laijohn.com.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14. ^ 380 卓道生述大學之始. www.laijohn.com.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15. ^ 台語信望愛 - 《教會史話》(1-010) 黎明期台灣西醫師承錄. taigi.fhl.net.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16. ^ 彭仔存橋. 台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知識入口網. 2017-03-13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3). 
  17. ^ 寧城宮. archive.is. 2017-03-13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3). 
  18. ^ 急人之難‧信仰傳家──陳老英長老 - 曾韋禎 - 教會人物誌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www.pct.org.tw. [2020-08-09]. 
  19. ^ 第五章 長眠高雄的洋人 (PDF). 高雄市早期國際化的發展初探. 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20. ^ 新樓女子學校的幕後推手─伊萊沙‧李庥(Elizabeth Cooke Ritchie,1828-1902)-臺灣女人. 2017-10-25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參見

[编辑]

延伸閱讀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