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航空母舰列表
德国海军——包括德意志帝国海军、魏玛国家海军和纳粹德国海军——都曾计划建造航空母舰,尽管未曾有一艘舰只正式投入服役。这些舰只是基于一战期间德国海军的水上飛機母艦建造实验中获得的知识。这些实验包括将斯图加特号轻巡洋舰改装成可以搭载3架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1];计划将罗恩号装甲巡洋舰改装成可以搭载4架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2]。然而,这些改装舰只并不能满足公海舰队的需要,因此在1918年初,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被提出——要把当时尚未完工的奥索尼亚号邮轮改造成一艘航空母舰。然而,由于无法从U型潜艇建造运动中调拨资源,该项目并未在当年11月战争结束前完成。
从1930年代中期开始,德國海軍开始设计研究一种新型的航空母舰,以满足重新振兴的德国海军舰队的需要。到1936年,这些概念发展成为齐柏林伯爵级,其中首舰在当年12月重新命名为战争海军号开工。1938年,第二艘航母被暂命名为航空母舰B号,随后的Z计划海军扩张计划设想到1945年再有两艘新设计的航母投入使用。尽管如此,由于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两艘齐柏林伯爵级航母都无法完工。两舰的建造工作都在1940年初停止,不久之后航空母舰B号计划亦被取消。1942年,齐柏林伯爵号的建造工作重新开始,但由于其他更迫切的需要,1943年初工程再次停止。在第二次建造工程期间,德国海军曾提议将几艘客轮和两艘未完工的巡洋舰改装成辅助航空母舰,然而这些工程都没有完工。1945年,所有的这些舰只都被盟军击沉或充作战利品。
载机量 | 所载飞机的数量和类型 |
---|---|
排水量 | 作战时船舶满载排水量[a] |
推进器 | 传动轴的数量,推进系统的类型和可以提供的最高航速 |
服役 | 舰只开建和结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终结局 |
龙骨敷设 | 开始安放龙骨的日期 |
下水日期 | 舰只下水的日期 |
交付日期 | 舰只交付使用的日期 |
结局 | 舰只最终结局(例如沉没、拆解)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编辑]航空母舰I号(1915年)
[编辑]德国海军第一个航空母舰计划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18年确立[4]。在此之前,德国海军曾试验过在腓特烈·卡尔号装甲巡洋舰上搭载水上飞机[5]。1918年,斯图加特号轻巡洋舰被成功改装成专用的水上飞机母舰,这使得计划向前迈出一大步。同年,海军决定将当时正在舾装中的奥索尼亚号(Ausonia)邮轮[b]改装成一艘全通飞行甲板航空母舰[2][4]。然而,在战争的最后一年,海军将航母的建造优先次序下调,这意味着这艘舰永远不会完工。船厂所有的产能都用来建造U型潜艇以应对通商破坏活动[6]。改装工程尚未开始,这个计划就被直接放弃。从未完工的奥索尼亚号在1922年被拆解。[7]
舰名 | 载机量 | 排水量 | 推进器 | 服役 | |||
---|---|---|---|---|---|---|---|
龙骨敷设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结局 | ||||
航空母舰I号[b] |
8至10架战斗机 15至20架轰炸机或鱼雷轰炸机[2][c] |
12,585公噸(12,386長噸)[7][8] | 2轴,2台汽轮机,最高航速20節(37公里每小時;23英里每小時)[7][d],18,000匹指示馬力(13,000千瓦特)[8] | 1914年[7][8] | 1915年4月15日[8] | — | 1922年拆解[7] |
战间期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齐柏林伯爵级
[编辑]1930年代中期,德国海军开始设计一种新型航空母舰。第一个计划是在1935年建造一艘排水量22,000長噸(22,000公噸)、能容纳50架飞机的航母[9]。当年签署的《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建造不超过皇家海军舰只吨位35%的战舰,相当于38,500長噸(39,100公噸)的航母[10]。通过将设计缩减到19,250長噸(19,560公噸),就可以在规定吨位内建造两艘航母。在最终形成为齐柏林伯爵级[e]。而在设计过程中,新型航空母舰的体积显著增大。到1936年12月首舰的龙骨(临时命名为Flugzeugträger A,意为航母A号)[14]安装完毕时,单舰排水量已经上涨到26,931長噸(27,363公噸)。首舰于1938年12月8日下水[15][16]。随着计划的修订,计划单舰排水量继续增加,到1939年时已经增加到28,090長噸(28,540公噸)[9]。到1940年再次改名为齐柏林伯爵号(Graf Zeppelin)时,排水量已经上升到33,500長噸(34,000公噸)[17]。该舰级的第二艘——航空母舰B号(Flugzeugträger B)[f]则开建于1938年8月[20][11][g]。
两艘航母最终都没有完工。由于齐柏林伯爵号的150毫米(5.9英寸)高射炮可以用来加强最近占领的挪威的防御力量,海军司令部在1940年初以此说服希特勒停止建造这两艘航母,而不久后航母B号就被拆解[21]。1942年5月13日,齐柏林伯爵号的建造工作重新开始[18][22]。但到1943年1月,由于海军在巴伦支海海战中的惨败,希特勒再次下令取消这艘航母的建造工程[23],2月2日,建造工程再次停止[11]。1945年4月25日,随着苏联红军的推进,这艘舰在斯德丁被自爆沉没[11]。8月19日,苏联军队将其打捞起并扣押,对其进行技术分析[24][25]。之后她的去向一直不明,直到冷战结束后苏联的档案被解密。解密档案显示早在1947年7月,苏联海军就在武器试验中将其击沉[26][h]。2006年7月,她的残骸在波兰外海的海床上被发现[27][28]。
除此之外,德国海军还曾计划建造另外两艘同级舰,分别命名为C号和D号,但实际都没有开工就被取消。[11]
舰名 | 载机量 | 排水量 | 推进器 | 服役 | |||
---|---|---|---|---|---|---|---|
龙骨敷设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结局 | ||||
齐柏林伯爵号[e] (Graf Zeppelin) |
12架Bf 109T战斗机 30架Ju 87C俯冲轰炸机[29][i] |
33,550長噸(34,088公噸)[17][j] | 4轴,4台汽轮机,最高航速33.8節(62.6公里每小時;38.9英里每小時)[7][k],200,000匹指示馬力(150,000千瓦特)[11][l] | 1936年12月28日[9] | 1938年12月8日[11] | — | 1947年7月24日被当作靶舰击沉[26][h] |
航空母舰B号[f](Flugzeugträger B) | 1938年8月[11][g] | 1940年2月28日在船台上拆解[9][18] |
辅助航空母舰
[编辑]1942年初,德国海军已经认识到航空母舰的价值,特别是当1940年英国在塔兰托袭击意大利舰队和1941年俾斯麦号战列舰沉沒之后。因此,海军在1942年5月选择几艘船只改建作为辅助航空母舰,其中包括由北德意志-劳埃德航运公司运营的客轮欧罗巴号[34]。按照设计,这个拟议的改建项目甚至比专门建造的齐柏林伯爵级还要大,可搭载42架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n]。但是严重的稳定问题和结构性弱点阻碍了该项目的进展[32][36]。最终这些难题被证明是无法克服的[36]。在该项目于1942年底取消之前,还没有开始进行改建工作[37][38][o]。
舰名 | 载机量 | 排水量 | 推进器 | 服役 | |||
---|---|---|---|---|---|---|---|
龙骨敷设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结局 | ||||
航空母舰I号[m] | 24架Bf 109T战斗机 18架Ju 87E俯冲轰炸机[37][n] |
55,600長噸(56,492公噸)[39][p] | 4轴,4台汽轮机,最高航速26.5節(49.1公里每小時;30.5英里每小時)[7][q],105,000匹指示馬力(78,000千瓦特)[34][35] | 1927年[39] | 1928年8月15日[35] | — | 1945年被美国军队俘获[37],1962年拆解[35]。 |
亚德河级
[编辑]德国海军计划将欧罗巴号改建成航空母舰的同时,还选择北德意志-劳埃德旗下另两艘船,波茨坦号[r]和格奈森瑙号[s]作为辅助航母[40][41]。这些船只较小,因此就将她们的计划载机量限制在24架[32]。与欧罗巴号一样,如果安装飞行甲板,两艘船都会因为重心过高而变得非常不稳定[32][42][43]。因此波茨坦号拟采用重型压舱物(工程代号为易北河号[t])[43],而格奈森瑙号则采用增加第二层外壳的方案(工程代号为亚德河号[u])[32],从而规避稳定性问题。改造工作于1942年12月8日开始[43],但在1943年1月被与希特勒停止齐柏林伯爵号项目的同一命令取消工程。当年5月,格奈森瑙号在作为运兵船使用时触雷沉没[41],而波茨坦号在战后幸存下来,被英军俘获并用作运兵船[35][37]。
舰名 | 载机量 | 排水量 | 推进器 | 服役 | |||
---|---|---|---|---|---|---|---|
龙骨敷设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结局 | ||||
亚德河号[u](Jade) | 12架Bf 109T战斗机 12架Ju 87C俯冲轰炸机[37][43][41][v] |
23,500公噸(23,129長噸)[37][w] | 2轴,2台汽轮机,最高航速19節(35公里每小時;22英里每小時)[37][x],26,000匹指示馬力(19,000千瓦特)[35][41] | 1934年[35][37] | 1935年5月17日[35] | — | 1943年5月2日触雷沉没[35][37] |
易北河号(Elbe) | 2轴,2台电动机,最高航速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40],26,000匹指示馬力(19,000千瓦特)[35][37][40] | 1935年1月16日[35] | 1946年6月20日被英国俘获[37] |
威悉河号
[编辑]希佩尔将军级重巡洋舰的四號艦赛德利茨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取消时已经完成95%[44]。1942年8月,她被选中改装为辅助航空母舰,工程计划命名为威悉河号[y][45]。工程始于1942年12月,与客运蒸汽船不同的是,尽管飞行甲板未能成功开始安装,但是这艘船的大部分上层建筑都被拆除[45]。计划中她的舰载机编制是10架战斗机和10架轰炸机[46][z]。建造工程于1943年6月停止,1944年4月2日她被拖到柯尼斯堡[44]。1945年1月29日,在苏联红军占领柯尼斯堡之前,她被凿沉[44]。苏联将她打捞出水并曾考虑用她的零件来完成姊妹舰吕措号重巡洋舰的组装[44],后者是苏联在1940年从德国购买的半成品舰只[47][aa]。但是这个计划最终还是被放弃,赛德利茨号最终在列宁格勒被拆解[46][48]。
舰名 | 载机量 | 排水量 | 推进器 | 服役 | |||
---|---|---|---|---|---|---|---|
龙骨敷设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结局 | ||||
威悉河号[y](Weser) | 10架Bf 109战斗机 10架Ju 87俯冲轰炸机[46][z] |
17,139公噸(16,868長噸)[46][48][ab] | 3轴,3台汽轮机,最高航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0],132,000匹指示馬力(98,000千瓦特)[48] | 1936年12月29日[46][48][51] | 1939年1月19日[48] | — | 1945年后拆解[46] |
二号航空母舰是德国最后一次建造辅助航空母舰的计划,是将法国海军建造中的德·格拉斯号[ad]轻巡洋舰改造成可以搭载11架战斗机和12架轰炸机的辅助航空母舰。这艘巡洋舰是法國淪陷时德军在洛里昂的造船厂所俘获的[52]。改建计划于1942年8月拟定[53][ae],但当时的洛里昂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参与造船工作,而且船的推进系统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52]。不仅如此,整个港口都在盟军轰炸机的攻击范围之内[52]。因此工程从未开始就于1943年2月被取消[af]。最终,这艘未完工的巡洋舰被盟军重新夺回,并于1956年建成为法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53]
舰名 | 载机量 | 排水量 | 推进器 | 服役 | |||
---|---|---|---|---|---|---|---|
龙骨敷设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结局 | ||||
航空母舰II号[ac] | 11架Bf 109T战斗机 12架Ju 87D俯冲轰炸机[53][54][ag] |
11,400長噸(11,583公噸)[46][52] | 2轴,2台汽轮机,最高航速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4][55],110,000匹指示馬力(82,000千瓦特)[35][54] | 1938年[46] | 1946年11月11日[35] | — | 1945年回归法国[53][ah],1974年拆解[35]。 |
脚注
[编辑]注释
[编辑]- ^ 历史学家埃里希·格鲁纳(Erich Gröner)指出,满载被定义为“(等于)排水量加上满载燃料油、柴油、煤、备用锅炉给水、飞机燃料和特殊设备”。[3]
- ^ 2.0 2.1 译名参考自《世界航空母舰全览》。[4]
- ^ 另有来源记为10架战斗机和13架固定翼飞机或者19架折叠翼水上飞机。[4]
- ^ 另有来源记为21.0節(38.9公里每小時;24.2英里每小時)。[8]
- ^ 5.0 5.1 译名参考自《世界航空母舰全览》[11],另有来源译为“格拉夫·齐柏林”[12][13]。
- ^ 6.0 6.1 有来源记载航母B号从未获得正式命名,仅有B号的代号[18],也有来源记载航母B号曾被命名为“彼得·施特拉塞”(Peter Strasser)号[19]。
- ^ 7.0 7.1 另有来源记为1936年9月30日[30]或者1938年12月[31]。
- ^ 8.0 8.1 另有来源记载为8月16日。[11]
- ^ 另有来源记为10架Bf 109T战斗机、13架Ju 87C俯冲轰炸机和20架Fi 167鱼雷攻击机。[11]
- ^ 另有来源记为31,367長噸(31,870公噸)。[15][16]
- ^ 另有来源记为34.5節(63.9公里每小時;39.7英里每小時)[11]、34節(63公里每小時;39英里每小時)[15][16]或者35節(65公里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19]。
- ^ 另有来源记为149,000千瓦特(200,000匹馬力)。[15]
- ^ 13.0 13.1 译名参考自《世界航空母舰全览》[32],另有来源译为“辅助航母1号”[33]。
- ^ 14.0 14.1 另有来源记载为24架Bf 109T战斗机和24架Ju 87C[34]或者Ju 87E俯冲轰炸机[35],总计48架。
- ^ 另有来源记载停工时改造进行了大约5%。[36]
- ^ 另有来源记载为56,500長噸(57,407公噸)。[34]
- ^ 另有来源记载为27節(50公里每小時;31英里每小時)[34],或者26.5至27.5節(49.1至50.9公里每小時;30.5至31.6英里每小時)[35]。
- ^ 译名参考自《二战航母全览》。[40]
- ^ 译名参考自《二战航母全览》[41],另有来源译为“格奈森诺”号[35]。
- ^ 译名参考自《世界航空母舰全览》。[35]
- ^ 21.0 21.1 译名参考自《世界航空母舰全览》[35],另有来源译为“雅德河”[42]。
- ^ 另有来源记为12架Bf 109T战斗机和12架Ju 87E俯冲轰炸机。[35]
- ^ 另有来源记载易北河号为26,500公噸(26,100長噸)。[40]
- ^ 另有来源记为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41]
- ^ 25.0 25.1 译名参考自《世界航空母舰全览》。[44]
- ^ 26.0 26.1 另有来源记为10架Bf 109T战斗机和8架Ju 87C[44]或者Ju 87D俯冲轰炸机[49]。
- ^ 另有来源记为1941年。[44]
- ^ 另有来源记为18,000公噸(17,716長噸)。[49]
- ^ 29.0 29.1 译名参考自《世界航空母舰全览》[32],另有来源译为“辅助航母2号”[52]。
- ^ 译名参考自《世界航空母舰全览》。[32]
- ^ 另有来源记为4月。[52]
- ^ 另有来源记载1942年12月就已经放弃二号的建造工程,但是实际改造持续到1943年2月,总计完工率不到5%。[54]
- ^ 另有来源记为11架Bf 109T战斗机和12架Ju 87E俯冲轰炸机。[35]
-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44年12月。[54]
引文
[编辑]- ^ Gröner,第104–105頁
- ^ 2.0 2.1 2.2 Greger,第88頁
- ^ Gröner,第ix頁
- ^ 4.0 4.1 4.2 4.3 王子午,第171頁
- ^ Greger,第87頁
- ^ Weir,第178–179頁
- ^ 7.0 7.1 7.2 7.3 7.4 7.5 7.6 Gröner,第70頁
- ^ 8.0 8.1 8.2 8.3 8.4 王子午,第172頁
- ^ 9.0 9.1 9.2 9.3 Gardiner & Chesneau,第226頁
- ^ Reynolds,第43頁
-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王子午,第174頁
- ^ 王义山,第270頁
- ^ 俞东海,第156頁
- ^ 刘怡,第353頁
- ^ 15.0 15.1 15.2 15.3 王义山,第270頁
- ^ 16.0 16.1 16.2 俞东海,第156頁
- ^ 17.0 17.1 Gröner,第71頁
- ^ 18.0 18.1 18.2 王子午,第173頁
- ^ 19.0 19.1 刘怡,第349頁
- ^ Gröner,第72頁
- ^ Whitley,第30頁
- ^ Reynolds,第47頁
- ^ Whitley,第32頁
- ^ 刘怡,第354頁
- ^ 刘怡,第351頁
- ^ 26.0 26.1 Shirokorad,第108–112頁
- ^ Boyes, Roger. Divers find Hitler's aircraft carrier. The Times. 2006-07-27 [201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1).
- ^ 刘怡,第355頁
- ^ Chesneau,第76–77頁
- ^ Fontenoy,第244頁
- ^ 刘怡,第356頁
-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王子午,第178頁
- ^ 刘怡,第370頁
- ^ 34.0 34.1 34.2 34.3 34.4 刘怡,第372頁
- ^ 35.00 35.01 35.02 35.03 35.04 35.05 35.06 35.07 35.08 35.09 35.10 35.11 35.12 35.13 35.14 35.15 35.16 35.17 35.18 35.19 王子午,第179頁
- ^ 36.0 36.1 36.2 刘怡,第371頁
- ^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37.08 37.09 37.10 Gröner,第74頁
- ^ Garzke & Dulin,第296頁
- ^ 39.0 39.1 Gröner,第73頁
- ^ 40.0 40.1 40.2 40.3 40.4 刘怡,第383頁
- ^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刘怡,第386頁
- ^ 42.0 42.1 刘怡,第385頁
- ^ 43.0 43.1 43.2 43.3 刘怡,第382頁
- ^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王子午,第176頁
- ^ 45.0 45.1 刘怡,第377頁
- ^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Gröner,第76頁
- ^ Gröner,第67頁
- ^ 48.0 48.1 48.2 48.3 48.4 王子午,第177頁
- ^ 49.0 49.1 刘怡,第378頁
- ^ Gröner,第75–76頁
- ^ 刘怡,第376頁
- ^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刘怡,第388頁
- ^ 53.0 53.1 53.2 53.3 Gröner,第77頁
- ^ 54.0 54.1 54.2 54.3 54.4 刘怡,第389頁
- ^ Gröner,第76–77頁
参考资料
[编辑]- Chesneau, Roger. Aircraft Carriers of the World, 1914 to the Present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London: Brockhampton Press. 1998: 288. ISBN 1-86019-875-9 (英语).
- Fontenoy, Paul E.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Santa Barbara: ABC-CLIO. 2006. ISBN 1-85109-573-X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0-87021-913-8 (英语).
- Garzke, William H.; Dulin, Robert O. Battleships: Axis and Neutral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101-0 (英语).
- Greger, Rene. German Seaplane and Aircraft Carriers in Both World Wars. Warship International (Toledo: Naval Records Club, Inc.). 1964, I (1–12): 87–91. OCLC 29828398 (英语).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英语).
- Reynolds, Clark G. Hitler's Flattop: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Proceedings (Annapolis: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January 1967. OCLC 847977635 (英语).
- Schenk, Peter. German Aircraft Carrier Developments. Warship International (Toledo: International Nav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2008, 45 (2): 129–158. ISSN 0043-0374. OCLC 1647131 (英语).
- Shirokorad, Alexander. Флот, который уничтожил Хрущёв (Flot, kotoryi unichtozhil Khruschev. AST publishers. 2004. ISBN 5-9602-0027-9 (俄语).
- Weir, Gary. Building the Kaiser's Navy.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2. ISBN 1-55750-929-8 (英语).
- Whitley, M.J. Warship 33, Vol IX: Graf Zeppelin, Part 2.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Ltd. 1985. ISBN 0870219847 (英语).
- 刘怡. 二战航母全览 第1版.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12: 348–395 [2020-01-31]. ISBN 9787307073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中文(中国大陆)).
- 王子午; 许涛. 世界航空母舰全览.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3-10-01: 171–180 [2020-01-31]. ISBN 9787510706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中文(中国大陆)).
- 王义山; 俞东海. 世界航空母舰图鉴 第1版.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7-03: 270 [2020-01-31]. ISBN 9787506533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中文(中国大陆)).
- 俞东海; 王义山. 近代航空母舰图集 第1版. 海洋出版社. 1992-09: 156 [2020-01-31]. ISBN 9787502726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中文(中国大陆)).
延伸阅读
[编辑]- 齐柏林伯爵号 图文揭秘二战时期德国航空母舰_游侠网 Ali213.net. www.ali213.net. 2014-09-07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中文(中国大陆)).
- 房兵. 大国航母(第2部) 第1版. 北京: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2-03 [2020-01-31]. ISBN 978-7-5107-049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