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豪伊特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彼得·豪伊特 | |
---|---|
出生 | 1946年5月31日 (78歲) |
母校 | |
职业 | 经济学家、大學教師 |
奖项 | Fellow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doctor honoris causa from the University Côte d'Azur |
彼得·豪伊特(1946年5月31日—),加拿大经济学家。他以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关于熊彼得范式、创造性破坏及其定量分析的研究而知名。其主要贡献是创造性破坏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
豪伊特1968年毕业于麦吉尔大学,1969年获西安大略大学硕士学士学位。1973年获得以对金融动态原理的研究获西北大学博士学位。1972年成为西安大略大学教师,1977年起为副教授。1980年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做客座教授,后于1981年成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全职教授。1995年豪伊特离开西安大略大学,1996年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1995年成为图卢兹第一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豪伊特转到布朗大学任教授并从事研究。1992年被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1]
参考资料
[编辑]隐藏分类: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資訊框完全來自維基數據的條目
- 使用Infobox person Wikidata模板的條目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ANTI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K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S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ATHS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G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copu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ZBMATH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