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弗里德里希·費迪南德·馮·貝斯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里德里希·費迪南德·馮·貝斯特

弗里德里希·費迪南德·馮·伯斯特伯爵(德語:Friedrich Ferdinand Graf von Beust;1809年1月13日-1886年10月24日)是德國奧地利的政治家。作為奧托·馮·俾斯麥的反對者,他試圖在奧地利普魯士之間締結德國中間國家的共同政策。

他最初的政治生涯是在薩克森擔任外交官和政治家。1836年,他被任命為柏林公使館秘書,隨後在巴黎慕尼黑倫敦任職。

1848年3月,他被傳喚到德累斯頓擔任外交部長,但由於革命爆發,他沒有被任命。5月,他被任命為萨克森駐柏林特使,1849年2月再次被召至德累斯頓,這次被任命為國務大臣和外交部長。他一直擔任該職位直到1866年,當時他被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傳喚到奧地利皇宮

1867年,他還兼任奧地利部長級總統,推行恢復議會政府的措施。他還與教皇就廢除協約進行了談判,在這件事上,他還採取了自由主義政策,使奧地利擺脫了阻礙國家發展的機構的壓力。1868年,在辭去大臣總統職務後,他被任命為帝國總理(Reichskanzler),並獲得伯爵稱號。他是梅特涅(1848年)和卡爾·倫納(1918年)之間唯一一位被授予總理頭銜的政治家。他對外交事務的處理,尤其是在巴爾幹諸國克里特島事務上,成功地保持了帝國的地位。1869年隨皇帝東征。他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受到他從薩克森帶來的反普魯士情緒的影響。

他與法國保持著密切的了解,毫無疑問,他會在新職位上與他的老對手俾斯麥進行另一場鬥爭的機會。然而,在1867年,他幫助和平結束了盧森堡危機。1870年,他毫不掩飾對法國的同情。導致列強干預的所有嘗試均以失敗告終,再加上俄羅斯譴責法蘭克福條約的行動,這是他著名的說他無處可尋歐洲的場合。戰爭結束後,他完全接受了德國的新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