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希望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希望湖
希望湖,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图像,宽度120公里。
纬度43.5°N
经度65.2°E
直径80 公里
命名来源希望湖
希望湖的位置
希望湖的位置
希望湖所处月球正面的位置
低太阳角度光照下,克莱门汀号拍摄的照片。
希望湖及周边地区图

希望湖("Lacus Spei",拉丁文意为“希望之湖”)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北侧的一座小月海,大小约80×50公里,较相邻月湖表面更暗[1]

名称

[编辑]

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采纳了该月湖当前的名称[2][3],在此之前,它的命名颇为复杂。

它可能是[4][5]1647年约翰·赫维留称之为 "Lacus Hyperboreus Inferior"[6]和1651年乔瓦尼·里乔利称为"墨丘利"(Mercurius)的对象,"墨丘利"一名后被移作附近的一座陨石坑名。1834年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将该月湖当作一座撞击坑,而以弗里德里希·格奥尔格·威廉·冯·斯特鲁维之名命名为"斯特鲁维"(Struve)[7][1]。20世纪早期,"朱利叶斯·海因里希·弗朗茨"(Julius Heinrich Franz)又将该名转用于一座陨石坑,并称该湖为"斯特鲁维海"(Mare Struve)[1]。1935年在玛莉·阿德拉·布莱格(Blagg)和卡尔·穆勒发表的月表对象目录中,它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列入正式编目,编号第346号,名称为"斯特鲁维"[7];1963年-1966年"D.亚瑟"(D. Arthur )发表的月球撞击坑目录中,将"斯特鲁维"一名转用于以前被称为"奥托·斯特鲁维"的遥远陨石坑[8] [7]。为避免混淆,原月湖区仍被称作斯特鲁维海[7]。197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再次进行了更名,将原先的"斯特鲁维海",重命名为"希望湖"(Lacus Spei)。

位置和附近特征

[编辑]

希望湖中心的月面坐标43°30′N 65°12′E / 43.5°N 65.2°E / 43.5; 65.2[2],附近还有其它一些月海区,其中:最大的是位于西北80公里的时令湖,最接近希望湖的撞击坑:北面是以它的曾用名命名的墨丘利环形山、东北为芝诺环形山、西南分别坐落着舒马赫环形山穆萨拉环形山,而卡林顿陨石坑则位于它的西侧。另外,散布在月湖四周的还有这些陨坑的卫星坑,其中:"芝诺 P"和"芝诺 K"就坐落在它的东沿。这些只是截止2015年月湖附近已命名的撞击坑。

描述

[编辑]

希望湖形状不规则的形状,东北部的向外伸展突出。不像月球上其他大部分的月海区,你可看到,它并非位于撞击坑中,其发生的原因不清楚[1]

该月湖表面比所有相邻的月湖都暗,湖岸和陨石坑均已被熔岩覆盖,只有东部直径11公里的卫星坑"芝诺 P"周边覆盖了一层较亮的溅射物;月湖北侧可看到一些小皱岭

希望湖表面位于月面基准高度下1.7-1.9公里,与相邻的时令湖处同一水平高度[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Chuck Wood. Hopelessly Ignored. lpod.org. 2010-04-05 [2015-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6). 
  2. ^ 2.0 2.1 Lacus Spei.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 (WGPSN). 2010-10-17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3. ^ E. Müller & A. Jappel. Transactions of the IAU: volume XVIB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IAU).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77: 350. ISBN 90-277-0836-3.  (Excerp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Whitaker E. A.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A History of Lunar Cartography and Nomencl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5. Bibcode:2003mnm..book.....W. ISBN 9780521544146. 
  5. ^ Whitaker E. A.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A History of Lunar Cartography and Nomencl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13. Bibcode:2003mnm..book.....W. ISBN 9780521544146. 
  6. ^ Hevelius J. Selenographia sive Lunae descriptio Hünefeld. Gedani. 1647: 226–227, 232 [2016-04-21]. doi:10.3931/e-rara-2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30). (Hyperboreus Lacus Inferior — у names on the list с. 23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7.0 7.1 7.2 7.3 Blagg M. A., Muller K., Wesley W. H., Saunder S. A., Franz J. H. G., IAU. Named Lunar Formations. London: P. Lund, Humphries & Co. Ltd. 1935: 14, 72. Bibcode:1935nlf..book.....B. (витяги, archive)
  8. ^ J. C. Pecker. Transactions of the IAU: volume XIIB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IAU). Academic Press. 1966: 202–205.  (витяги, archive).
  9. ^ According to the laser altimeter on the satellite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gram JMA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