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布農族精靈信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農族傳統信仰屬於天神信仰以及精靈信仰[1],並對任何的超自然現象,如幻象存有懼怕的心理[2]:26:35-46

簡介

[编辑]

神話傳說

[编辑]

始祖傳說

[编辑]

布農族本身對於祖先起源的傳說有多種說法,目前比較主要的說法為葫蘆生、蟲生、糞生等,另外有石生、狗生等版本[3][4][5][6][7]

信仰種類

[编辑]

布農族的主要信仰可分為『天神(Dehanin/Dihanin/Diakanin)』和『精靈(Qanido/Hanito/Qanitu)』,而在精靈的概念裡面,並不會有神、鬼、靈魂的區分[8][9]

  • Dehanin:代表或天體、氣候等天上各種特殊能力的統稱,除了在災難時舉行的祭典外,平常族人並不會對它特別在意[10]
  • Qanido:是存在於自然之中,各種動物、植物、石頭、土地等地上的靈魂,它才是族人日常祭祀的對象[10]
    • 靈魂:布農族認為人的身上有兩個靈,分別為「住在人的左肩,記錄人惡行的惡之靈(Makwan hanido)」;以及「住在人的右肩,記錄著人善行的善之靈(Mashia hanido)」,此兩個哈尼圖(Hanido)主導著人的行為,一旦離開人體,人就會死亡。
      • 日本學者馬淵東一這樣描述這兩個哈尼圖(Hanido):「依布農族的信仰,人有兩個精靈分在左右兩間。在右肩者柔和、友愛、寬仁;在左肩者則粗暴、易怒、貪婪。這些精靈受當事人心靈狀態所使喚,同時也有其獨立意志或情感,可反過來影響人的心靈狀態。」

爭議

[编辑]

布農族文化中是否有神祇,學界中存有不同的爭論[11]:30

一、無神論(但可能有靈)

  • 學者馬淵東一主張,布農族不存在掌管農作物的神,而是通過巫術直接與農作物進行溝通,並反覆進行儀式及遵守禁忌,以保證能夠獲得豐收。
  • 黃應貴葉家寧楊淑媛霍斯陸曼伐伐認為布農族屬於泛靈論-精靈信仰。

二、有神論

  • 學者何廷瑞則主張,布農族祭師施行巫術時,祈禱詞中經常會有祈求豐收、家社平安、人畜繁榮等用語,表示布農族信仰當中應有「創造神」的概念[10]
  • 伍錐(伍睢)、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洪膺詮則認為布農族的宗教信仰屬於馬克斯·韋伯《宗教社會學》(Religionssoziologie,1993)理論當中的一神信仰,除了Dehanin以外其餘的Qanido皆是鬼怪。

世界觀與神話中所提及到的生物

[编辑]
宇宙觀

布農族的宇宙觀,異於臺灣本島的其他原住民族群,布農族人堅信宇宙分為天界(Skyworld)、塵世(World)、陰間(Underworld)此“三界(Regions)”。而人類在死亡後既不會前往天界,也不會到達陰間,而是逗留在塵世的『鬼域』中徘徊。善靈則居住於『鬼域』的Masihalan-tu-asang,而惡靈則前往“鬼域”中的Maliklan。

主要生物
布農語 內容 註釋
Banban-lainal 大耳赤鬼。
Binduhan 意為「七位被出草者」,為《流星射擊螃蟹》當中的存在。 即俗稱的“北斗七星
Haluhallu/Sollaiu/Kulatto
Kalasilis/Kali-lis Hanitu 泥沼青鬼。
Kanvang 地牛
Kukulpa 癩蛤蟆,天神的寵物。 鄒族非常相似
Naikulan 有尾人
Pokulau
擁有鐵矛(Punnu)的地底矮人,Kalupesupesu將其盜竊走。 可能與Naikulan為同一族。
Salpusang 不吉祥的鳥。
Saluso 因戰爭而消失的矮人。
Takelili/Tsalutso 矮人。
Tan-Sidiav 會不斷長肉的老鼠。
Tataku-vali
會發出發出Tustus聲音的鳥。
Valiskai 長得像猿猴的鳥。
瓢葫男和鍋釜女
人鬼
  • シヤツポルカニト:吃死人的妖怪(死人を食う妖怪である)。
  • マンカンノ:使人溺斃的妖怪(人の溺死するはこの妖怪のためである)。
  • ムテンコル:使人跌倒的妖怪(人が墜落・顛倒するはこの妖怪の所為である)。
  • ルブルブン:引起風的妖怪(風を起こす妖怪である)。

其他

[编辑]

在王孝廉的《花與花神》的記載中,布農族人相信將煮過的黑豆撒向惡靈可以將其驅趕上天,而天上的彩虹就是被黑豆撒過的惡靈所變成的[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 《布農族神話與傳說》. 晨星. [2003-08-01]. ISBN 95745547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2. ^ 許維德《從「信仰體系」到「世界觀」 雅美人Anito布農人Hanido的比較分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類與文化,1990-08-01
  3.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編譯.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六冊:布農族-前篇》. 中央研究院. 2008-05 [2021-06-19]. ISBN 97898601355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4. ^ 林道生. 《台灣原住民族口傳文學選集》. 花蓮文化出版. 1996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5. ^ 陳千武. 《臺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 臺原. [1990-10-15]. ISBN 95792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6. ^ 《布農族的神話故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7. ^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 《原語による台灣高砂族傳說集》. 南天書局. 1935 [2021-09-26]. ISBN 97895763830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8. ^ 《布農族的生命禮俗》.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9-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9. ^ 劉雅芳. 《布農族精靈崇拜》. 臺灣大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09-09-09 [2019-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10. ^ 10.0 10.1 10.2 《布農族的祭儀文化》. 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19-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11. ^ 洪膺詮《從天神到上帝:1950年代布農族望鄉部落集體改宗之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2009
  12. ^ 王孝廉. 《花與花神》. 洪範出版社. 2003-10-14 [2021-06-19]. ISBN 97895767424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