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衛普圍城戰
外观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2月22日) |
安特衛普圍城戰 | |||||||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 |||||||
安特衛普周圍的比利時砲兵陣地 | |||||||
| |||||||
参战方 | |||||||
德意志帝國 奥匈帝国 |
比利时 大英帝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Hans von Beseler |
阿爾貝一世 Victor Deguise(被俘) Archibald Paris | ||||||
兵力 | |||||||
約66,000人(主要交戰兵力) |
約87,300人(野戰軍) 約63,000人(守軍)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詳 |
比利時: 陣亡不詳 33,000失蹤 30,000被俘 英國: 57陣亡 1,480失蹤 900被俘 |
安特衛普圍城戰 (荷蘭語: Beleg van Antwerpen, 法語: Siège d'Anvers)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與比利時、英國爭奪邊境設防城市的重大戰役之一。戰事從1914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德軍將比利時要塞守軍、野戰軍以及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包圍在安特衛普地區。自德國入侵比利時開始,這個城市即被視為“國家的堡壘”。比利時守軍在被圍困之前曾三度反擊,延遲德軍增援法國戰線的時間,使英法聯軍能搶在德軍之前「向海岸衝刺」,掌握沿海港口的控制權。
儘管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派出增援協防,比利時守軍仍然沒有獲勝的希望。當德軍沿著邊境線與海岸地區集結時,英軍和比利時野戰軍撤退至根特和奧斯坦德以保存實力,剩餘的守軍則在10月10日投降。直到1918年安特衛普才重新獲得解放。
背景
[编辑]安特衛普不僅是比利時重要的邊防堡壘,亦是整個協約國防線的最左翼,控制著沿岸所有與不列顛對望的港口。同時,這裡的守軍和野戰軍威脅到德軍的側翼與補給線。鑒於上述理由,德國軍方將安特衛普視為最優先的目標。原先比利時軍和德軍相互對峙,突然在9月28日,德軍以十七英吋重砲轟炸安特衛普周圍的防線,並在列日集結大量後備部隊。經英國情報機構調查後回報,這次德軍將不計一切代價攻下安特衛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