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春園
外观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5月28日) |
22°26′45.97″N 114°09′11″E / 22.4461028°N 114.15306°E
半春園,全名為香海蓮社半春園,佔地200餘萬平方呎,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面積最大的佛教寺院,位於大埔錦山石蓮路的黃筱煒故居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1]
歷史
[编辑]半春園建於1930年代初期,本在錦山山上,由一名叫黃筱煒的居士在其家族所有之地興建作靜修之用。黃筱煒又名黃德煒,在港經營「永利威酒莊」,主要生產五加皮酒及玫瑰露酒,行銷海外。其後黃筱煒潛心學佛,更遠赴上海皈依印光法師門下。
1930年代,購入半春園現址。
1953年,黃筱煒將哆哆佛學社遷移到半春園作為道場,並增設園林山景以及多間殿堂。其中大雄寶殿內供奉由江蘇運來的西方三聖佛像,殿前設有一對銅麒麟司閣,當時興建的部分亭台樓閣,至今仍保持原貌。
1967年,黃筱煒遺孀黃羅少珍將半春園移交香海蓮社接管。香海蓮社成立於1933年,由曾璧山、李公達、周佛慧等人發起。半春園易名為「香海蓮社半春園」,重修大雄寶殿香蓮花池,並先後增建地藏殿、觀音殿、藏經閣和思親堂等。
-
黃筱煒故居
-
大雄寶殿
-
德煒堂
-
玻璃屋
名稱典故
[编辑]早年黃筱煒居士定期與兩名知己前往半春園作半日遊,交流佛學及誦經膜拜,「半春」二字,內含「三人半日」之意。
-
半春園舊牌坊
-
已封閉的舊入口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大埔傳統與文物》,廖迪生、張兆和、黃永豪、蕭麗娟 主編,大埔區區議會 出版,ISBN 978-988-17802-1-8
- ^ 古物諮詢委員會. 1,444幢歷史建築名單和評估結果 (PDF). 古物諮詢委員會第一八五次會議. [2019-05-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6-18).
1076. 新界大埔錦山石蓮路17號半春園黃筱煒故居. 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