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十二使徒号战列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93年的“十二使徒”号石版画
概况
名称 Двенадцать апостолов
使用者  俄羅斯帝國海軍
前级 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级
次级 “纳瓦林”号
建造期 1888-1892年
运行期 1893-1911年
规划数 2
完成数 1
取消数 1
报废数 1
历史
俄罗斯帝国
艦名出處 耶稣·基督的十二使徒
使用者 俄罗斯帝国海军
下订日 1887年11月12日[a]
建造者 尼古拉耶夫海军部造船厂英语Mykolayiv Shipyard
動工日 1889年8月21日
下水日 1890年9月13日
完工日 1892年12月
退役日 1911年4月1日
启用 1893年6月17日
更名 1914年9月4日,“布洛克希夫英语Hulk (ship type)8”号(Блокшив No. 8)
结局 1931年1月28日,出售并拆解
技术数据
艦型 前无畏舰
排水量 8,710長噸(8,850公噸
全長 342英尺(104.2米)(o/a
全寬 60英尺(18.3米)
吃水 27英尺6英寸(8.4米)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2轴,2台三胀往复蒸汽机英语triple-expansion steam engine
速度 14.5(26.9公里每小時;16.7英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续航1,900海里(3,500公里;2,200英里)
乘員 599
武器裝備
装甲

“十二使徒”号战列舰(俄语:Двенадцать апостолов羅馬化:Dvenadsat Apostolov直译:十二使徒[b]是为俄罗斯帝国海军建造的一艘前无畏舰,也是该舰级唯一一艘军舰。该舰于1893年加入黑海舰队,但直到1894年才完成整备并正式开始服役。1905年,该舰曾参与尝试夺回发生兵变的“波将金”号战列舰的行动。1911年该舰退役并解除武装,隔年被改装成一艘潜艇母舰。该舰于1918年在塞瓦斯托波尔被德军俘获,并于12月被移交给协约国,此后一直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1920年俄国白军撤离克里米亚时被遗弃,随后在俄国内战中曾被对战双方轮番俘获。

1925年,在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时,“十二使徒”号被用作电影中“波将金”号的替身,1931年该舰最终被拆解

设计

[编辑]

“十二使徒”号最初是黑海舰队订购的两艘同舰级战列舰之一。但是该舰级二号舰被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中标,因而最终只有“十二使徒”号开始建造。该舰最初的武器装备规划是8门9英寸(229毫米)炮,其中4门安装在两座双联炮塔中,其余几门放在舰体中央的炮廓英语Casemate内。在1888年初开始建造船体之后,俄国海军技术委员会在当年9月决定将水线装甲带的厚度从13英寸(330毫米)增加到14英寸(356毫米),并由此额外增加75長噸(76公噸排水量。由于委员会认为该舰设计案中的舰首过重,还决定将前炮塔向后移动7英尺8英寸(2.3米),并修改武器装备为安装在舰体两端双联炮座内的4门12英寸(305毫米)炮,另有4门6英寸(150毫米)炮则安装在一座缩短的炮廓内。总的来说这些变化,包括增加的装甲,使得舰体总排水量增加了100長噸(102公噸)。[2]

总体特征

[编辑]

“十二使徒”号水线长335英尺6英寸(102.3米),全长342英尺(104.2米),舷宽60英尺(18.3米),吃水深27英尺6英寸(8.4米)。该舰的确切排水量从来没有测量过,但估计为8,710長噸(8,850公噸),比设计的8,076長噸(8,206公噸)超出600長噸(610公噸)。[3]

该舰的舰体形状与皇帝亚历山大二级相类似,但安装有一具4英尺(1.2米)长的撞角。船体内由十一个横向和一个中线纵向水密舱壁区隔,船底有一个完整的35.4英寸(900毫米)深双层底英语Double bottom。该舰的稳心高度为2.62英尺(80厘米)。在1894年10月的一次风暴中,尽管“十二使徒”号翻滚严重,舱口和舱盖都出现了漏水,但还是展现出了比老式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更好的耐波性能[4]。海军历史学家N·J·M·坎贝尔(N. J. M. Campbell)评价该舰比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级要出色得多[5]

“十二使徒”号装有两台由波罗的海造船厂制造的三缸垂直三胀蒸汽机,设计总输出功率8,500匹指示馬力(6,338千瓦特[6]。八座圆柱形锅炉为发动机提供蒸汽,驱动两具5.26米(17英尺)直径的螺旋桨[7]。在1894年9月的海试中,在1894年9月的海试中,该舰的动力装置输出达到了8,758匹指示馬力(6,531千瓦特),并在强制通风下达到了最高速度15.2(28.2公里每小時;17.5英里每小時),而正常通风情况下速度大约是14.5節(26.9公里每小時;16.7英里每小時)。在初次进行引擎试验后,为了提高吸气效率并保持上层建筑不受烟囱排气的影响,该舰的烟囱被提高了12英尺6英寸(3.81米)。满载着710長噸(720公噸)煤的情况下,该舰可以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驶1,900海里(3,500公里;2,200英里)。“十二使徒”号还有六台西门子发电机,总输出功率540千瓦特(720匹馬力)[8]

武器和防护

[编辑]
Diagram showing armor and armament layout
“十二使徒”号的平面图和左侧图,主炮标记为“A”,副炮标记为“D”,出自1900年版的《简氏战舰》

“十二使徒”号的主要武器装备包括两组30倍径12英寸(305毫米)奥布霍夫1877型火炮,分别安装在前后两个双联炮座上。炮管设计转向最大仰角+15°,俯角可到-5°,横向270°。每门炮备弹66发[3],使用731.3英磅(331.7公斤)炮弹,初速为1,870英尺每秒(570米每秒),炮口6°仰角时射程为5,570碼(5,090米)[9]。开炮频率为每五分钟一发,但如果舰体倾斜角度超过5°,装弹机械就无法正常工作[4]

四门35倍径6英寸(152毫米)1877型火炮被放置在中央炮台的枢轴架上。舰体的两侧面向内倾斜,以提供轴向火力支持。它们总共可以横向转向100°,而每门炮都有130度的射击弧度。这几门炮各备弹130发[4]。所用炮弹重达91.5英磅(41.5公斤)、炮口初速为2,300英尺每秒(700米每秒)[10]。为了防御鱼雷艇,舰上安装了12门47毫米(1.9英寸)霍奇基斯机炮英语Hotchkiss gun,安装在舰体或上层建筑的炮膛里。这些霍奇基斯炮使用3.2英磅(1.5公斤)炮弹,炮口初速为1,867英尺每秒(569米每秒)[11]。两门5管37毫米(1.5英寸)霍奇基斯旋转加农炮安装在上层建筑的前端,另外两门安装在第二个烟囱后面的平台上。在前桅的战斗桅楼英语Top (sailing ship)安装了6门单管炮,在上层建筑的末端安装了两个小炮膛。其余两门炮的位置未知,可能是作为舰上的小艇所装备的武器[4]。“十二使徒”号另外还装备有6具15英寸(381毫米)鱼雷发射管,舰首和舰尾各一具,两舷各装有两具[12]

该舰主要使用由英国谢菲尔德凯莫尔·莱尔德造船厂英语Cammell Laird所提供的复合装甲英语Compound armour。主水线装甲带的最大厚度为14英寸(356毫米),主要敷设在推进舱室两侧,但到弹药库两侧时减薄到12英寸,而下边缘只有7—8英寸(178—203毫米)厚。这片装甲带有228英尺8英寸(70米)长,5英尺6英寸(1.68米)高,但因为超重,其中大部分(约4英尺3英寸(1.3米))低于实际吃水线。9—12英寸(229—305毫米)厚的水密舱壁为舰体的重要部位提供横向防护。较低的炮廓装甲长214英尺(65.2米),厚12英寸。其上是5英寸(127毫米)钢板所保护的6英寸炮。炮塔装甲厚10—12英寸(254—305毫米)。最初设计的炮塔是开放式的,但可能在1893年又加装了2.5英寸(64毫米)厚的半球形盖。指挥塔被8英寸厚的钢制装甲包覆。[12]

舰历

[编辑]

“十二使徒”号是在尼古拉耶夫的尼古拉耶夫海军部造船厂建造的。该舰于1889年8月21日铺设龙骨,1890年9月13日下水,1892年5月11日航行到塞瓦斯托波尔进行舾装。该舰于1893年6月17日加入舰队,12月正式竣工,但直到1894年才完全准备好服役[13]。1895年,该舰被用来测试由A·P·伊格鲁莫夫(A. P. Ygrumov)中尉发明的一种新型轨道布雷系统,同时也用来评估反鱼雷网及其炸药的当量。在这最后一次试验中,该舰展开反鱼雷网后,接受鱼雷射击[14]。1903年,舰上一门未知口径的炮发生了爆炸,导致一人死亡,两人受伤[15]

1905年6月30日,“十二使徒”号参与了夺回发生舰员兵变的俄国战列舰“波将金”号的任务,但最终失败[15]。作战中,该舰试图撞击“波将金”号,但舰上同情兵变的水手们将引擎反转,并阻止了“十二使徒”号的指挥官科兰兹引爆该舰以炸沉“波将金”号的企图[16]

塞瓦斯托波尔港务局在1904年提议给该舰安装贝尔维尔锅炉英语Belleville boiler,但是这个计划被改为换装战列舰“切斯马”号上拆下的锅炉。三年后,海军总参谋部提议两座炮塔中安装4门10英寸炮,而炮廓中的几门6英寸大炮则换新。据估计,这项计划将花费1,275,000卢布,而且只会增加15長噸(15公噸)的排水量。但海军技术委员会认为,鉴于该舰过时的布局,这项计划是一种浪费。1909年,总参谋部提出了另一项议案,即用较小口径的舰炮对该舰进行重新装备,使其成为一艘警备舰英语Guard ship,用来防御敌方轻型部队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这个提议最初在1909年6月得到了时任海军部长、海军上将伊万·格里戈罗维奇英语Ivan Grigorovich的批准,但后来被撤销。[17]

“十二使徒”号于1911年4月1日被移交塞瓦斯托波尔港务局,从海军名单上除名,并于4月15日解除武装[15]。该舰先是在1912年成为一艘固定的潜艇母舰[7]。而后在1914年9月4日被更名为“布洛克希夫8”号,用于港口作业。1918年5月,该舰在塞瓦斯托波尔被德军俘虏,并于1918年12月被移交给协约国。在俄国内战期间,该舰先是被布尔什维克俘获,然后又被白军俘获。最终在1920年白军撤离克里米亚时被遗弃[15]。第二年,舰上的推进装置被拆除[7]。据记载,在1931年1月28日被当作废品出售之前,该舰曾在1925年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时被用作“波将金”号的替身,彼时该舰还是一艘水雷趸船[15]

脚注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本条目中使用的所有日期均为新历
  2. ^ 译名参考自《俄国与苏联海上力量史》[1]

引文

[编辑]
  1. ^ 《俄国与苏联海上力量史》 1983年,第665页
  2. ^ McLaughlin 2003,第47–48頁
  3. ^ 3.0 3.1 McLaughlin 2003,第46, 48頁
  4. ^ 4.0 4.1 4.2 4.3 McLaughlin 2003,第48頁
  5. ^ Campbell 1979,第179頁
  6. ^ McLaughlin 2003,第46頁
  7. ^ 7.0 7.1 7.2 Arbuzov 1992,第388頁
  8. ^ McLaughlin 2003,第49, 52頁
  9. ^ Friedman 2011,第251頁
  10. ^ Campbell 1978,第49頁
  11. ^ Friedman 2011,第118頁
  12. ^ 12.0 12.1 McLaughlin 2003,第49頁
  13. ^ McLaughlin 2003,第46, 52頁
  14. ^ Arbuzov 1992,第381, 387頁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McLaughlin 2003,第52頁
  16. ^ Bascomb 2007,第184頁
  17. ^ Arbuzov 1992,第387頁

参考书目

[编辑]
  • Arbuzov, Vladimir V. The Battleship Dvenadstadt Apostolov. Warship International. 1992, XXIX (4): 368–388. ISSN 0043-0374 (英语). 
  • Bascomb, Neal. Red Mutiny: Eleven Fateful Days on the Battleship Potemki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007. ISBN 978-0-618-59206-7 (英语). 
  • Campbell, N. J. M. Preston, Antony , 编. Warship II.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8: 46–49. ISBN 0-87021-976-6 (英语). 
  • Campbell, N. J. M. Chesneau, Roger & Kolesnik, Eugene M. , 编. Russia需要免费注册. New York: Mayflower Books. 1979: 170–217. ISBN 0-8317-0302-4 (英语). 
  • Friedman, Norm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 Barnsley, UK: Seaforth. 2011. ISBN 978-1-84832-100-7 (英语). 
  • McLaughlin, Stephen. Russian & Soviet Battleship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1-55750-481-4 (英语). 
  • (美)唐纳德·W·米切尔. 俄国与苏联海上力量史. 由朱协翻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08. CSBN 11017·598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