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三尊形式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藏1565年朝鮮釋迦三尊畫像卷軸

三尊,又稱為三聖,是東亞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的神佛造像術語。三尊形式最早起源於印度,是呈現神佛造像的一種方式,以中尊為主,左右二尊脅侍,表彰中尊之功德、協助教化眾生[1][2][3][4]

「尊」是佛教、道教對神佛尊敬的量詞,日本神道對神的量詞稱為「柱」。

佛教三尊像

[编辑]

脅侍可以是菩薩聲聞明王天人、童子等,常見組合如下:[2]

道教三尊像

[编辑]

早期道教文化中並沒有崇拜神像的需求,所以道教的造像要晚於佛教。現存最古老的道教造像,製成於南北朝的北魏時期。陶弘景在茅山建築佛、道二堂,交互進行禮敬,但佛堂之中安置有尊佛,道堂之中沒有;所以陶弘景模仿佛教造像,在道堂中製作天尊神像,並在左右伴有二位真人,從而在道堂中放置三尊像。[17]

印度教三尊像

[编辑]

印度教也有类似的三尊形式:

造像

[编辑]
日本奈良縣法隆寺金堂釋迦三尊像

三尊形式的主要造像有:

  1. 三尊立像
  2. 三尊坐像
  3. 中尊坐像,脅侍立像
  4. 中尊坐像,脅侍跪坐

如果三尊佛像共享一光背,則稱之為「一光三尊」,其光背通常為舟形(船後光)或蓮瓣形。此形式發源於中國北魏時期,已知最早的案例為劉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完成的金銅佛像[18]。流傳至日本後,以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年)完成、法隆寺金堂供奉之釋迦三尊像日语法隆寺金堂釈迦三尊像最為著名,[2][19][20]鎌倉時代(1192年-1333年)起亦流行製作善光寺式阿彌陀三尊日语善光寺式阿弥陀三尊,至今尚存200尊以上。[21]

另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丁福保 (1922)链接至维基文库 三尊. . 维基文库.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慈怡法師 (1988), p. 623,三尊
  3. ^ 藍吉富 (1994),三尊佛
  4. ^ 中御門敬教. 〈脇侍〉. WEB版新纂浄土宗大辞典. 2018-04-24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3) (日语). 
  5. ^ 真鍋俊照. 日本仏像事典. 東京: 吉川弘文館. 2004. ISBN 4642079386 (日语). 
  6. ^ 慈怡法師 (1988), p. 784,大行
  7. ^ 慈怡法師 (1988), p. 5238,華嚴三聖
  8. ^ 慈怡法師 (1988), p. 643,三聖圓融觀
  9. ^ 慈怡法師 (1988), p. 1656,四大菩薩
  10. ^ 10.0 10.1 徐汝聰. 〈試論僧伽造像及僧伽崇拜〉 (PDF). 《東南文化》. 2014-05, (05): 頁89–100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23) (中文(中国大陆)). 
  11. ^ 丁福保 (1922)链接至维基文库 彌勒三尊. . 维基文库. 
  12. ^ 慈怡法師 (1988), p. 6419,彌勒三尊
  13. ^ 慈怡法師 (1988), p. 4290,脅士
  14. ^ 慈怡法師 (1988), p. 5298,閔園
  15. ^ 丁福保 (1922)链接至维基文库 輪藏. . 维基文库. 
  16. ^ 慈怡法師 (1988), p. 2700,佛教圖書館
  17. ^ 斋藤龙一; 刘雄峰 (翻译). 六朝隋唐道教造像的形态与发展. 闻道. 2017, 5. 
  18. ^ 水野清一 (1990)
  19. ^ 慈怡法師 (1988), p. 31,一光三尊
  20. ^ 藍吉富 (1994),一光三尊
  21. ^ 長野県立歴史館日语長野県立歴史館 (编). 開館15周年春季企画展開館15周年春季企画展 善光寺信仰 流転と遍歴の勧化. 千曲市: 長野縣立歷史館. 2009: 64. ISBN 4642079386 (日语). 

參考書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